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有机会,若不深入,波斯人与河中各国百姓这些年都承受了大食的压力与苛政剥削,特别是宗教的推广,为了推广伊斯兰教用了种种血腥的手段。这引起了河中百姓的不满。这时是最好的时机,过一段时间,伊斯兰教得以推广,无疑会巩固大食的统治。

战一战,能让拜占庭人看一看,激发同盟的可能。

但最终会不会战,也要到西域观察后才能决定。所以李威带的士兵不是很多,不然带五六万人一旦到了河中仅是供给就很成问题的,难道也学习大食人对河中地区百姓进行鱼肉式的录削?

不仅大食人的战斗力,还有它的制度。甚至通过教义明确规定,商人与工匠是受神保护的,鼓励发展各种技术,以及商业。前者带来了技术的飞跃提高,在拜占庭人将亚里士多德的籍当作了拉圾扔到旮旯里的时候,大食只经举国卜下皆在研穷。商业的繁华又带来了富裕的经济,刺激国力发展。这才是最可怕的。

那个哈里发制度,李威没有当作一回事,这时候搞民龘主?行不行?希腊古代好象就有民龘主,现在希腊在哪里了?甚至李威认为若不是这个国家成员复杂,最后自己肢离破碎,有可能遥遥领先于世界所有的强国。

“大食啊。”朱敬则吓了一大跳。但立即说道:“陛下不可,昔日河中地区向太宗臣服,太宗就没有同意,太龘皇时,虽设置了各个羁縻都督府,也没有真正出兵大食。陛下,太遥远。”

这说法是不对,李世民重心是高丽,到了李治手中,由李绩出谋划策,一度在河中设立了各个都督府,也有意节制大食的发展。但不久后灾害连连,薛仁贵在大非川又遭重创,青海是家门口的事,都没有摆平,如何向河中地区,甚至向大食扩张?此事一直耽了下来。

但李威此行,也不是向大食扩张。

率两万五千人,前去大食交战?又不是想找死。即便有可能会获得西域各部,以及河中各国的支援,这个几十国的联军,李威敢用不敢用?拍了拍朱敬则的肩膀,说道:“放心,我不会贪功,是看一看有没有便宜可捡,没有,也只是整顿河中各国,让他们形成一个更有力的联盟,阻止大食与吐蕃的扩张。”

朱敬则不好再说了。陛下这样做,说来说去,还是等太龘皇的死讯啊。不然是不会回来了。

李威又说道:“这一行,时间长,朝堂我害怕有变动。我不在朝堂,与在朝堂是两样的。因此,我要对你们说一句话,明哲保身,有的事不平也当作看不到,少授人把柄。我还要指望未来,你们替我出力。”

都不明说。

不怕流放,流放了都可以重新启用,就怕会被处死。或者流放到恶劣的环境中,朱敬则等人稍稍好一些,刘仁轨等人,若是流放到交村等地,基本休想回来。

敬则应了一声,又叹了一口气。一个好好的国家,怎么变成了这种样子?很是想不通。

“麻烦你传一下那位香黛公主。”

朱敬则狐疑地看了李威一眼,还是起身将香黛喊来。

做了一个手势,让这位西洋公主坐下来,问道:“你在我们唐朝也呆了很长时间,可习惯否?”

“尚可。”

“听说你最近协助那几位主教翻译籍?”

“是。”

“安心去做,我此次出征一回来,就会替你们天主教修一座教堂。不过还有一件事,顺便对你说一声,等我回来后,会派使者前去你们国家,看一看发生了什么,有可能会帮助你与你的父王讨一个公道。”

“谢过陛下。”

“我不在京城,你也不要去四方馆了,省得让人撞到,又惹起麻烦,到时候可没有人替你讨还公道。”在洛阳朱敬则府中呆了很长时间,吃得好睡得好,至少比她原来在巴黎时那个可怜的公主待遇要好。身体渐渐长得丰满起来,又是皇帝授命留在朱敬则家中的。朱敬则不知道李威用意,隐隐知道很有可能以后会进入皇宫,不仅是美色,有可能是李威一条用意很长远的计谋。什么计谋,朱敬则也看不出来,唐朝兵力显然达不到法兰克的。想劝说无从劝起,但对香黛不敢慢待。也拿出一些钱,给她买了一些衣服与首饰。

三分长相,七分扮相,香黛的个性不会浓妆艳抹的,可一打扮,比原来肯定更好看些。

她越好看,李威反而越不放心。也刻意心丁嘱了一下。

“是。”

“那你们忙,我走了。”说着,站起来告辞。

不仅口丁嘱了各个大臣,甚至李威还让裴行俭借着生病的借口,立即致仕,也丁嘱了刘仁轨,看时机,时机不妙,也辞去手中的职权。

最后才是东宫。将一干女子喊了过来,挥手让太监与宫女退下,然后盯着韦月,说道:“你有了身孕,可我不能看着你生产了。”

“陛下……”

“还有你,裴雨荷,若此次狄崽生下男婴,我回来后,替你主持一下。”

去年狄崽与狄好皆生下了一个女孩。然后到杨敏,又生下了一个女孩。对此李威也无所谓,他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了,不怕帝国以后没有继承人。接着狄崽与碧儿、韦月与郑宫楚先后有了身孕。然而裴雨荷一直静悄悄的,连李威也不知道原因。医学落后啊,又没有办法检查,倒底是身体差了的原因,还是真的不能生育。

“我一去,你们要记好我的话,不准出宫,不准生是非,特别是你们两个婉儿,月儿,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切记,不可能挑战母后的权威,不可再使小心眼。”次情况很危险的,真要武则天将官婉儿活活揍死,以官婉儿的身份,李威想掰这个理儿,都掰不起来的。

“是。”

嘱咐完了,李威就立即率领五千人马离开洛阳。

都没有等武器与物资齐备,这可以稍微往后挪一挪,他还要去一趟青海,雨不可能一直下下去,避过雨期,武器与物资通过河西走廊,直接送到西域。

出了洛阳没有多久,就听到父亲率领文武百官,诸国使节前往泰山。也走了。

李威在马叹道:“没得救了。”

不是指病情的,是指父亲的心态,是没办法救了。

未完待续【字由破晓更新组「逆」孝孝】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十二章天高海阔

过了潼关,天居然晴了起来。

可是晴得不对,太阳明亮得都刺人眼睛,真正是碧空千里,万里无云。

王晙说道:“陛下,此乃大吉之象。”

大军一出,粮草来自青海,这就是开耕青年海的好处。从凉州到松州,一共开耕了近十万顷屯田。加原来一些耕地,使陇右成为唐朝的另一个大粮仓。但有种种弊端,运输的不便,只能自己消耗。就是运到西域,运费也十分高昂的,但从青海运向西域,成本必然比从关中运向西域低得多。养活十几万大军不大可能的,但提供几万军队的粮草供给,问题并不大。

武器与其他的物资,必须从关中运向西域,象前一段时间那样,大雨下个不停,也没有办法运输了。

王晙则是正宗军务监的产物。

此人是官宦世家出身,祖父官至岷州刺史,父亲王行果为长安尉,本人少年好学,为人豪放。咸亨三年中明经第,调清苑尉。一直没有升迁,后来朝廷设立了军务监后,去年将官印一丢,投奔军务监了。在唐朝不算奇怪的,唐朝的生不是宋明的生,大多数生仰慕班超投笔从戎,再弱的生也时常腰里挂着一把佩剑,酒喝多了,会舞着剑发一个酒疯,王晙的举动再寻常不过。

因为缺少将领,刘仁轨、裴行俭以及其他一些诸将,平时皆抽一些空,教导这批学生。包括李威在内,都时不时前来授课。看到了王晙,岁数不到三十,相貌雄壮,气度威严,心中皆是十分欢喜。平时也有意无意地悉心教导,此次李威出征,顺便将此人带了过来。

除了王晙外,还有一个张仁愿,两次科举没有成功,于是今年改考武举。其人有文武才,立即脱颖而出,让裴行俭从诸多学生中选了出来,推荐给了李威。

但是将才或者李威所需的帅才,皆不好说,将这两人带出来,算是磨练。毕竟没有过战场,缺少了实战经验。也许在课常夸夸其谈,到了实战时,却能成为赵括马谡之流。

另外还有其他几人,都是军务监中的佼佼者,作为重点对象带过来培养的。

李威看了看四下,太阳烈,泥泞的道路只是两三天就晒干了。一些高处田地里的积水也蒸发了,但前段时间雨下得大,低洼的地方,还汪着积水。庄稼一个个倒在泥泞中,枯萎起来。

叹了一口气,说道:“太阳出来了是好事,就怕大涝过后又是大旱,那么关中情形不敢想像了。”

那样的话,不仅是夏收了汤,秋收也没有指望了。

李威的担心很快成了现实。

关中受了重灾,没有敢耽搁,一路急行,到了青海,太阳一直火辣辣地照着,有的地方连地都晒得开起了龟裂。关中罕见的大灾害到来。就连广通渠的渠水,都因为百姓不停地引水灌溉,渐渐干涸,影响了船舶的航行。

虽然朝廷做了许多应急的措施,各地的粮食援援不断地运向关中,甚至不惜将青海陇右的粮食,用马车一车车的拉到关中来,关中的粮价依然是一天一个价,终于冲破每斗米的大关。

军队一路西行,都能看到许多百姓逃荒逃到青海去。

这也是给李治封禅打了一个大脸。

李威没有管,造成这情况有多种原因的。关中乃是中华文明的摇蓝,但为了孕育这是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过度的开发,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唐朝时,过了渭水,已经有许多地区出现了黄土化。

汉唐的京畿要地,为了拱卫京畿的安全,又不断地采用了一些政策,使关中人口密集,再次加重了这方土地的负担。

自灵武到河套,让于游牧民族放牧,对环境破坏更恶劣。

地形西有六盘山、小积山,南有秦岭,东有吕梁山,北有陕北高原,地势险恶,然而仅有一个渭水流域的河运向外沟通,运输不便。因此一遇到灾害,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记得不大清楚了,后来的李自成起义,似乎也是发自关中大旱灾造成的。

但是不是百姓多,就能拱卫京城的安全?

解决这问题,降低人口密度,保护环境,驱逐游牧的游牧民族,才是真正的根本。然而那一项,都不是现在的李威敢动弹的。

可听到一个好消息。

闻听阿史那车簿之变,王方翼亲率大军急奔危城。

看到唐朝军队数量少,王方翼除了建碎叶城,也没有什么大的战役扬威立名,阿史那车薄轻视了。于是派了一支军队,来到伊丽河伊犁河狙击唐军。两军在伊丽河发生了激战。

但阿史那车薄疏忽了士气,虽然他们人多,可西突厥人对唐朝一直很畏惧。再者,唐朝在西域实施的是羁縻政策,这一政策有很多的弊端,可也赢得了一些部族的支持。面对唐朝军队的强势进攻,激战一会后,军心涣散,大败而逃。是役,斩首千余级。

反叛的突厥贵族不甘心遭到大败,只死了一千来士兵,损失不重。在阿史那车薄的煽动下,三姓咽面又率领十万余众加入叛军,联合起来,气势汹汹地扑向王方翼的军队。

王方翼将军队纠集,屯兵于热海吉尔吉斯斯坦塞克湖,严阵以待。这一战打得很辛苦,为了激烈士气,王方翼本人都身先士卒冲出入敌阵。胳膊肘儿被突厥人一支箭矢射中,鲜血立即迸了出来。王方翼抽出横刀斩断箭簇,也没包扎,仍然继续率军战斗。这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比如曹怀舜,还没有怎么溃败,他自己儿就开始拨马逃跑了,士兵怎么可能有信心作战?

唐军看到主帅如此勇敢,大声呼喝,士气也变得高涨起来,越战越勇,一举击溃了咽面的进攻。不久后,十万突厥叛军竟然被两万几千的安西军击败。

阿史那咽面一看此路不通,唐朝军队是少,但好象还象初唐朝的军队一样,不可战胜。再打下去,所有士气都没了。他决定改变策略,派了斥候联系安西军中的一些突厥将士。让他们倒戈,并且拿出重金,让他们乘着作战混乱的时候,接近王方翼,将王方翼捉拿。然而他遇到了一名唐军主帅不仅是勇敢,更是一员智将。

甚至打到这时候,阿史那咽面那根脚指头在动,王方翼都能算到了。早就防了他这一手,秘密派将士监视,接到消息后,发出命令,召集各个主要将领进入大帐商议。将七十名通敌的突厥将领召到中军大帐,看人到齐了,立即派人拿下来,斩首示众。消除了军中的不稳定因素后,正好刮了大风。唐军又在风,立即发起进攻。马借风势,突然冲向突厥军的大营。本来一战已经士兵沮丧,看到风刮起大团大团飞扬的尘土,突厥叛军不知道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