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海外,我说过,以后不再开放海商。不过为了你们几大家族,或者明年再开一次,但为了你们一个家族,依不会放之,毕竟那样会有许多大臣对我弹劾。因此,我希望你联系一些其他的望门,在典论对我支特一下。明年破例再放一次,不但放一次,在武器与出海的百姓数量,争取更加给你们宽宏的措施。当然,为了你们家族的名声,你们家族不必出面,依然象以前那样,不好的名声,让我来扛。”

郑父老脸一红。

“虽是要求,也是为你们着想。全国最富饶的地区,无疑是关中与黄河下游、汴河大运河以及江南东南一带,可这里也是全国百姓最集中的地区。眼睛不要盯着这里,我很反感。放在海外,有大量的耕地等待你们开垦,还有海运所带来的巨富。这是共赢之道。“

“此事重大,非我所能做主。”

“我不急,能慢慢等,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但必须给贫困姓一份生存的机会,否则发展下去,我心中十分忧虑。”

从昨天到今天的谈话,李威态度很强硬的。然而要求并没有多高,更没有要求郑家立即葡伏前往东都,向朝廷表示忠诚,那样的话,这些大家族死要面子,也不会同意。

对面子,李威不是很在意,最在意的还是吞并。

吞并是唐朝最大的难题,导致了许多后果。比如朝廷无平民可以征税,导致税务分摊不均,大量逃户生产。无田可授,府兵制渐渐溃崩,战斗力下降。

国家越安定,面姓越多,这个现象会越重。

若是五姓七家会带一个头,能起来很好的表率作用。

要么还有一条道路,象宋朝那样放宽商业,可那样做,争议更大。其实已经在做,海市的出现,等于是在鼓励商业发展,但不能明说。实际所有大户人家将眼光转移到商业,吞并反而不成为重点。

这又要五姓七家带一个头。

至于前面派不派弟子进入京城科举,李威倒不是很在意。

李威登基就说过此事,然而摸不清这些门阀的态度,牵动性很多,略略带过后不提,当然,以这些门阀中智慧人士,也敏锐地察觉到新皇帝对吞并之风不满意,所以郑家才相邀李威前来。

不见面不大好说,一见面可以相互地作一个解释,李威也欣然前往。为了让郑家这个老祖宗答应,从昨天一直高调,然后才高拿轻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郑父说完,长松了一口,要求不易,但也不是很难,仍然说道:“对于吞并,我也不是很赞成,无奈人口越来越多,没有地没有粮,家族中的人一直放心不下。“

“昨天我就说过,此行我就在找地,想方设法变出更多的耕地。不但在中原地区设法增加耕地,还增加产量,与农作物的种类,另外还有在边疆拓地,鼓励向海外扩张。而且你们子弟若是在朝廷立功,田地增加,以后必定有一些封田。“但郑父不会所动,这时候因为几干年的历史局限,到高官权贵,下到普通百姓,对田地的渴望远不是后人所能理解的。就如李威所说,那样的话,家族中的人必然四分五裂,不抱成团,家族的影响必然会下降。因此李威又说道:“另外就是海市所带来的财富,不仅是海船,还有海船带出的各种商品,这些商品是来自国内的各大作坊。“

话都说到这份了,李威站起来要离开。

郑父一下子将他拽了下来,又道:“陛下,臣还有一言,几天前次子携女前往崔家归来,那是臣的九孙女。”

戏肉来了。

“此女长相冠于郑家之首,又没有婚约,自幼饱读诗,又懂女红,品德贤良温恭,臣又悄悄找来陛下的八字与孙女合卜,乃是良配……“

不低头罢,一低头,以后的种种合作,这门亲事对郑家很重要的。

“君无戏言,我最反对的联姻。不过若是你们郑家对海有更大的兴趣,我倒是想摄合一桩良媒。”

“是谁?“

“此人你见过,他跟我一道前来,就是那个天下闻名的良商梁金柱,他有一幼子,品德很好,自幼就读了许多籍,又有学问……”

“陛下,不可啊你是乱点鸳鸯谱……”郑父立即急切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轻翻柳陌

第二十八章轻翻柳陌

是郑父,若是其他郑家的子弟,此时一定冲动的不管李威是不是皇帝,大发雷霆。本书实时更新DU⑤⒏сΟm

郑家的nv子,是何等的高贵,皇室公主也未必能及,当年李义府位极人臣,权势赫赫,前来求亲,也没有答应。怎能会嫁给一个小商人?

李威只是笑。

郑父到了这个高龄,不谈是郑家这一房的老祖宗,也成了老狐狸。立即冷静下来。

这两天他与这个新皇帝所谈的,因为没有其他人在场,十分机密,有的话不好外传的。只是jiāo流一下,算是一个承诺,却有很多的变数。比如郑家,自己这一房说服了,其他各房未必答应,即使其他各房答应了,其他几大望姓也未必会答应。

作为皇帝,同样如此。现在的皇帝只能算是半个皇帝,真正的军国大权,只控制了一部分,就算后党在他面前灰飞烟灭,不值得一提,至少这几年,太上皇没有死,他想为子孙做一个表率,太上皇不放权,他也不好强行将这个权利争过来。

这些都是变数。

但皇帝在河南各州巡视,又到了怀州,仅隔着一条黄河,机会难得,必须请来做一些沟通。

因此,自己允诺嫁nv,是一种承诺,是一种示好,也是一种绑架。

皇帝的意思也是如此,讲得很清楚了,不吞并,自家子弟越来越多,那是不现实的,那么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发生,皇帝想出了两条办法,一个是向海外开拓,不但有新的耕地,还能有更多的财富,若是不想离开故土,再换一种方式,以商以工变出大量财富,养活更多的人。

因此,替这个梁金柱撮合,算是互惠,同样是一种不放心的绑架。

将这些关节理了一遍,然而坐下来想了很久,还是说道:“不行,臣不会同意。”

梁金柱授了一个散官,终究是商人,若是将nv子下嫁(敢情当自家是皇家了),其他几大世家如何作想?百姓如何作想?

李威没有生气,此事他只抱了一半希望,徐徐说道:“郑翁,有的事顺便再告诉你。本书更新来自当年我还年青,父皇到东都,留我在西京监国,看到百姓旱灾的惨境,于是心中一直在想,新耒、高梁,就是那种背景出现的。以及让更多贫困子弟能读起书,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又想了竹纸。然而那时候监国,虽然没有怎么处理国政,可听几位相公为国家财政哀声叹气,因此,想出了晒盐与制糖,看能不能为国家财政缓和一下压力。”

“那是陛下……”

“是,与梁金柱无关,梁金柱与陆马以及胡应,是我从民间寻来的三个良商,因此,才委托他们替我做这些事。只是怕大臣弹劾,一直没有公开。”

“这,这,陛下,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威指了指上方。

昨天晚上又指了一回,这一回连郑父也狐疑起来,略略有些相信了。

不是因为这个狐疑,就不会增加他心中皇帝的份量,今天会谈,有可能没有那么顺利。

而且这一刻,他想起了很多的事,他是布衣,但不是真正的老百姓,能听到想到许多内幕,包括青海,这个皇帝那样的处境,居然杀了出来,一下子将那么被动的局面挽救回来,反而导致吐蕃无功,国内压力严重。

他只是一个大家族的掌mén人,在这时代,依然相信鬼神。

这一想,脸sè不由地变了变。

李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五姓七家,或者七姓十家(唐朝同样的李姓,非是一姓,陇西李家是一姓,李唐又是一姓,赵州李家又是一姓,因为范阳是三卢,所以又叫七姓十家)说得好听的,是名mén望族,说不好听的,是十个茅坑里的臭石头,又臭又硬,想要说服,何其不易

继续道:“我渐渐年长,意识到了国家根弊不在富贫,而在吞并,于是又想到了海外,不仅是为国家谋利,为百姓谋利,还有地我朝几百年的基业,已是定局。不仅如此,这一次回去后,为了让几位皇子知道民间的疾苦,不至于变成昏主,我明后年打算先将鲁王放在民间寄养三到两年,今天转了转,荥阳在贵族影响下,民风淳朴,倒是一个寄养的好地方。本书更新来自”

出洛阳前,李威就说过类似的话。

“这怎么可以?”

“有什么不可以的,鲁王到那时候已经七八岁了,能懂一些事理,如果连这个苦头也吃不下去,如何让我以后能看重?只要戒告他不能泄lù身份,再暗中派一些shì卫悄悄保护,为什么不能在民间生活两到三年?”

“那么学业怎么办?”

“人没有学好,谈什么学业?王莽才智如何?隋炀帝才智如何?”

“这……”郑父一颗心卟通地跳了起来,这同样是一个机会,若是几个皇子以后都选择在荥阳的民间长大,自家必贵。

“只要这项制度继续下去,郑翁,我家能不能更长久一些?”

“是……”

“那么郑翁,你再想一想,国家升平,百姓数量必然jī增,千秋万代是一个笑话,若是我朝能保持五百年或者更长的基业,那么国家会有多少百姓?无论什么方法,这一方土地也养不活这么多的百姓。因此,海外是一条后路。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梁金柱替我将它办好,会是什么样的功劳?不但是将来,眼下数月内,他就会替我办好一项更重要的事务。未来,梁金柱与陆马虽是商人,但前途不可估量。郑翁,我不是刻意为难,对你们郑家来说,我撮合这mén亲事,也是双赢。”

“臣能不能问一声,什么事务比航海更重要?”

“他将为朝廷带来数百万缗钱的收益,不仅如此,未来几年后,我朝将会平灭倭国与新罗,梁金柱就能拨掉这件功勋中的最重要的头等大功。”

郑父嘴中不由咝了一声。

若是真,梁金柱就是商人,以后也能封候拜公了。

尽管公候,郑家也不重视,但确如皇帝所说,此人前途不可估量。

“郑翁,不是求你们家最嫡亲的nv子,仅是一名普通的nv子,那怕是外室,只要不拿庶出的nv子来糊nòng即可,当真那么困难?”

郑父脸上终于犹豫不决起来。

李威乘热打铁又道:“郑翁,我同裴shì郎说过,我将率领大家开创一个大时代。这必然是一股洪流,所有附从于我者,将会登上làng尖处,不附从的人,几十年后,郑翁,你将此话记下来,让你后人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此事非同小可,陛下能不能在荥阳再逗留两天,容我们再商议一下。”

“郑家的nv子果然很金贵,”不是好话,绝对是反话,现在所有人以娶五姓七家nv子为荣,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除了几个家族互相联亲外,其他人来求亲,不但挑三拣四,要选人才,要选家世,要选资质,要选品德,还有丰厚的聘礼。这个聘礼可不是一般的聘礼,差不多的nv子,没有几百缗钱是娶不回去的,嫡系的nv子,有可能要数千缗钱才能将她迎娶回去。

此事让李威极度反感。

一是反感天下人无知,一个个明知道娶其nv不易,还要争破头去娶。二是反感这种出嫁的方式,说是嫁nv,不如说是卖nv

郑父听出讥讽,但不以为意,不仅是财礼,他们也要看人的,比如李义府求亲,就坚决不同意。这些联亲,也进一步壮大了几大家族的力量。

李威看出来对牛弹琴,只好悻悻地说道:“你与我谈论你们家族的前途需一天时间就能答复,一个nv子居然需要两天,这样的nv子我都不敢迎娶啊。好,就给你两天时间。”

一摔衣袖,离开。

让你们嫁nv那么困难,可你们嫁nv给我,也没有那么容易。

第二天,只好继续逗留在荥阳。

这也是一种表态,别以为梁金柱是一个商人,我就能为他等两天。

可一旦达成这mén亲事,意义非同小可,这是进一步地拉平各个阶层的基石。不但是商人,特别是工匠的地位,若是始终抱着工人与商人是最低等的百姓,那么科学就永远不能普及。

孔子是教了世人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但没有教导人们如何制造大炮的,没有了枪炮,又谈什么未来?

李威带着一干人出了城,作为一个古城,荥阳城外农田开发得很成熟,许多沟渠纵横jiāo错,一条条阡陌绿柳成荫。八月天高云淡,渠水也变得更加澄明,象一条条长长的镜子,亮得耀眼。

看了看,城外除了一些豆类,高梁外,还有许多农田种植了棉huā,已经开始绽放,一团团的象是白云一般,也有许多农民正在将棉huā从果荚里摘出来。

产量不及后世,有种子的原因,还有化féi农yào,但移载方法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