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说的?你相不相信?”李威怜爱地模着她的头。

裴雨荷一本正经说道:“殿下,她是大人了。”

李威呵呵一笑,看着李令月,又看了看上官婉儿与韦月,这三个小家伙,小时候很恋着自己。但时间过得快的,一眨眼,盘坐在这里,一个个风姿绰约,虽然青涩,可长成了少女。

道:“是长大了。”

“大哥,我还不想长大,小时候那样,大哥痛我,讲故事给我听。”

“人总是要长大的。”李威又是呵呵一乐,又问道:“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我就是听到一些谣传,放不下心,过来问一问。”

小妹,你放心,孤行事,不是你二哥,会有分寸。”心里却想到,妹妹还小啊,等她长大了,就绝对不会才这个想法,毕竟她可是未来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

又说了一会儿话,李令月才离开。

毕竟长大了,再也不能胡闹,要赖在大哥身边睡觉。

裴雨荷这才牵挂地问:“两位圣上说了什么?”

“没才说什么,只是询问了一下案情经过。但若没才意外,明天早上会才诏书下达。”

“那太好了,殿下终于可以做皇帝,”上官婉儿欣喜地说。

是皇帝,可只是半个皇帝,只能说比现在的太子强。看了看诸女,李威正色说道:“记好了,你们每一个人,孤都不会偏爱,可孤不想你们以后为了权利,勾心斗角。这些年发龘生了许多不好的事,孤十分反感。”

“是。”

主要是说给韦月听的,看起来,她没才历史上的那个皇后可怕,对自己也十分忠心。就是历史上的那个韦氏,起初对老三也是很好的,若没才她,老三不会坚持到登基的那一天。后来是老三宠得太过份,导致的。

可是这一次出的计策阴毒,还是让他感到才些担忧。

又说道:“各位不要回各自的寝殿,就在这里陪孤……”

心中有心事,让诸女陪着,算是大床同眠,但没才做什么事。

然后诸人躺下,一个个却在望着屋顶,想着心事,有些期盼,才些担心,难以入睡。

渐渐地,一夜过去,东方腾起了一道红霞,亮光侦划,破了漆漆夜色,天地间忽然明亮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章天上人间梦里(四)

不上早朝,官员都是天亮后,才到各司当值的。

但有的官员消息灵通,知道了裴行俭、刘仁轨五人昨天到东宫拜见,随后又去了上阳宫,知道有大事发生。

陆陆续续从天津桥进了东城与皇城,在洛阳的各司机构,中书门下主要部门是在皇城,尚书以及大理寺的各个部门是在东城。造成这个结果,也是洛阳皇宫规模稍小的缘故。

但太监立即到各司将各位宰相,以及重臣喊到上阳宫议事。

大事发生了!

到了快中午时,终于一道轰动的诏书下达,皇帝陛下禅让皇位于皇太子。其实这份诏书还有许多推敲之处的,比如皇帝与太上皇权利的分配,说得很模糊,一个称联,一个称予……个是诏书,一个是制书与枚书。三品以上官员太上皇除授,大刑狱太上皇处理。是不是诏书比制书管用?或者太上皇与皇帝对四品官员以下除授与皇帝产生了纠纷怎么办?或者大政太上皇与皇帝产生纠纷怎么办?

可是没有人注意其中的区别,只知道皇太子马上就要变成皇帝了。

“谢过父皇母后……”李威接过诏书,站了起来说道。

比他想像的还要满意,诏书破例地让他到武成殿受朝,而不是在东宫。不知道是父亲还是母亲反悔,或者洛阳的东宫,不象长安的东宫,有些小,没有象样的大殿举办上朝事宜,才有的这个结果。

反正该有的,父母都给了。

又说道:“拿五百匹绢与一百金给刘内侍。”

这是打赏宣旨的太监。

既然上位,该低调还要低调,该高调时还要高调的。做了皇帝,也不能立即狂妄。

“陛下,不敢当啊。”

“这是予的大喜,刘内侍收下。”

“喏”,刘内侍喜滋滋地收下来。

但不是立即做皇帝的,还有许多礼制,太上皇要举行禅让礼,新皇帝要举行加冕即位礼。好在李世民已做过一次,有例可鉴。消息传出去,万民欢庆。百姓最关心的,这个朝廷动荡了好久,太子做了皇帝,应当消停了吧?

以至疏忽了另一件事,一道诏书悄悄下发,裴炎主审明崇俨图谋不诡,谋害皇太子案。

诏书上只有这几个字,有的不大好说的,替李威解释了一下,确实有人在谋害皇太子,其他的不用说了。也不大好说,这件案子翻开去,会引起喧然大哗,不但武则天会拖到深水中,连太上皇都会拖到深水中。皇太子可是你的儿子,为什么任用的大臣,或者皇子,一次谋害,两次谋害,三次谋害?那不是许敬宗、贺兰敏之、李贤与明崇俨的错误,而是皇帝的错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你太上皇撑腰,皇太子年已壮,得民心,有功劳,这些人那来的胆子?若有人再推动一下,朝堂会立即分裂,产生的走向,武则天都无法预料,最可怕的是李威很得将士之心。这也是武则天与李治迅速作出妥协的原因。

很低调地将这个案件迅速审理,证据基本搜集出来,裴炎只是一个走过场,当然,还有头痛的地方,如何遮掩,这很不符合他的“君子之风”。嗯到这样里,心里将刘仁轨恨得一个大疙瘩。

最后还是用了武则天的借口,明崇俨图谋不诡,相关人员全部流放崖州,却暗中吩咐侍卫,在半路将这一干人击杀。毕竟禅让与加冕大礼将要召开,不好让血腥的一幕在洛阳上演。

最后含羞地来到上阳宫,悄事情禀报。

“裴卿你坐得很好……”、武则天说道,想了想又道:“不必过长江,过谁河立即击杀。”

怕夜长梦多的,明崇俨一杀,这个隐患自除。

“喏!”裴炎更加羞愤,这些事做得很不光明磊落,简直是在往自己羽毛上泼墨汁,可不得不做。

一场有可能掀起巨大风浪的大案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处理了。

真相又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团。

六月初六,黄道吉日。

皇太子加冕!

武则天向李首成问道:“洛阳城中百姓现在如何?”

李首成低声说道:“皇太后,此时千家万户皆张灯结彩,欢声雷动。”

很不是滋味,皇太子在民间影响力太大。然后用眼睛看着武则天,武则天表情很平静,说道:“本宫知道了。”

冗长的礼节,进行了很久。到了中午时分,才结束。

坐在武成殿中,看着文武群臣,又看了看父母,李威说道:“父皇,母后,儿臣不孝……”

李治与武则天皆没有吭声。

那怕李威此时伏下大哭,也不会认为他孝顺的。

李威又说道:“但今天儿臣有些事务要宣布一下,请父皇母后先不要离开,若是儿臣说错了,还请指正。”

说完伏下。既然今天起就登基,就要做出皇帝的表率。但泣需要父母同意,否则前面一登基,后面就宣政,一些卫道夫也会认为自己心性凉薄,过于急吼吼的。

李治还是不作声,武则天拽了一下李治的衣袖说道:“陛下,还是听一听,弘儿经验欠缺,为了帝国将来着想,也要陛下指正。”

“准了你。”

“谢谢父皇”……说完了,跟在李治身后,走向正殿,有意挪了挪,挪到武则天身旁说道:“儿臣也谢谢母后,在青海说的话,儿臣铭记于心。”

“你少来,这几年本宫吃了你不少的苦。”武则天在他身上击了一下。

不知是哭是笑,这个儿子一会儿软,一会儿硬一会儿哄得自己很开心,一会儿小阴刀子刮得嗖嗖的响。不知道他心里面想什么。但这一句表态,还是让武则天有些满意的。

三人来到正殿,所有大臣伏下,说道:“参见太上皇、太后、陛下。”

实际上还是很乱的,名义上只有一个陛下,实际上易三个陛下。

“诸卿平身”李威说道在上位者时久,并没有怯场,然后将父母牵到上首,自己才坐下来。

“各位爱卿,大礼结束国务要紧,有一些我要说一下,也想听听太上皇太后与诸卿的意见。”不能称联称予又不习惯,干脆自称我。

终于看到皇太子戴上龙冠穿上龙袍,刘仁轨立即伏下说道:“请陛下明示。”

“我在青海,曾经与一些将领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没有一个动力,上阵杀敌就不会勇敢。没有一个动力,就不会自我反思学习进步。所以各个士子拼命学习,也是想一朝得中高榜,为国效力。是人活着,总有一个动力的。国家也是如此。”

没有想到新皇帝登位后,说是第一句是这样,有些愕然。

李威继续说道:“因此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听各位意见。李义谈立即说道:“请陛下指示。”

看到殿下第一次当着所有官员面前,在这种场合侃侃而谈,心中很高兴的。这才是英主的样子。

“就是以后,朝廷每隔五年,制订一个计划,这五年内我们大唐会做一些事,要给百姓带来什么,要给国家做出什么。然后第二个五年,国家又会做出什么。这叫五年计划。另外当年会完成什么任务。这叫一年一个小计划。政务才不会累重,国家才有一个发展方向。”

这个主意也不算高明,换在后世,一个高中生都知道的,往往也是政府忽修百姓的。但大多数国家皆有,不管忽不忽悠百姓,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国家确实有一些利处。

可是在这时代,诸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一个个再次愕然,然后嗡嗡地议论,有的人聪明,立即想到其中的好处,不由地说:“好。”

李威还得要尊重一下父母的意见,扭过头说道:“父皇,母后,儿臣最佩服的就是你们,创业难,守成更难。特别这十几年,国家灾害不断,然而国家还在发展,是父皇母后的功劳,举之不易。儿臣青涩,这一个主意是对是错,还请父皇母后指正。”

休说武则天,就是李治回昧了一下,也想到了种种好处,心中五味杂陈,过了好一会儿说道:“好。”

诸臣没有反对,李威继续说道:“这件事不用着急,各卿与诸相,请商议妥当后,再制订出来,作为我们大唐的动力。我再说一件事,昔日汉高祖才能不显,之所以能得天下,无他,用人耳。他曾经下诏说过一句话,贤人已与我共平已久,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今天我还是他的那一句话,若有贤者从国,我当劝为之驾,恭身亲迎,遣诣圣门。魏相公也说过,今天我们大唐唯才举于宦门或者世家当中,寒门不得进。我思之良久,言之有理啊。选才过偏。刘相公,请替我草拟一旨,天下能人才士,有一技之长者,请主动毛遂自荐,或者各州太守,各县明公,推于朝廷。我当下驾亲迎用之。”

“喏!”刘仁轨大喜。

这可不是事前商议好的,陛下啊,这才是陛下,立即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武则天低声向李治问道:“陛下,你看如何?”

李治也低声答道:“这个孽子,继承帝位,倒是不二人选。”

俩人说完,吃吃笑了一下。不管怎么说,对这个儿子今天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但这才是一个开始,今天注定将成为大唐铭载史册最重要的一天,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一章天上人间梦里(五)

说完国家需有一个目标,与举才后,李威又说道:“我大唐疆域广大,有山东、河南、关中、江准中原领土,也西域突厥等番胡领土。疆域越大,治理越是不易。特别是蕃人、胡人、夷人,与中原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我曾经去过南诏、去过青海,还因为逃亡,去过东女羌、吐蕃的多弥与苏毗。见过许多。胡人与蕃人,国家如何对待,政策一直模糊不清。农民耕耘才有收获,工匠做工才有薪水,欲得必有付。因此我想,不以诚待人,人何以诚待我?我昔日读汉文帝与尉佗对答书,零涕以下(这两文为何也不收录古文观止?)。若不是汉文帝以诚待夷,何来汉朝南疆的平定?”

在座的,几乎就没有人没读过这二文的。

“唐朝疆域广大,胡蕃夷占的地域人口数量很多。胡蕃臣服,国家才能平定。若是朝廷心中鄙视,胡蕃又如何臣服?因此我在青海说过,只要忠于我们大唐,汉胡一家,何分彼此,彼之妻子,乃是我的妻子,彼之亲朋,乃是我的亲朋。我朝待之以诚,若不服之,王师必伐,也是正义之师。诸卿,意下如何?”

这又是唐朝的一大课题。

唐朝疆疆很大,自古从未有之。然而西南有南诏,岭南同样多有夷人,辽东更乱,有高丽人、鞋鞠人、契丹人。漠北更不要说了,有铁勒人、突厥人、结骨人、都播人,西域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