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妾明白了,殿下想挑唆偻国攻打新罗,让他们两败俱伤。”韦月说道。

“什么叫挑唆,用词不当。”

韦月咯咯地笑。

然后风平浪静,几天过去了,太子只是在东宫,除非寻门去,否则都不出宫半步。许多大臣悬着的心,一个个又放了下来。但还是很怪异的。因为儿子的五百甲兵所逼,李治没有办法回皇宫了。

原来喜欢住在阳宫,可突然想念皇宫起来。而且不能去皇宫,就没有办法早朝。

一生气,又病倒了。

武则天一看,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而且儿子越是这样平静,她越是担心,又再次来到东宫。这一次决定好好谈一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暗滴蛟珠泪(五)

昨天大脑当机,这几章不大好写的。特别是武则天的室位……若定得不好,后面的内容就没有办法写下去了。因此昨天断更,道歉一声。

武则天到东宫的时候,李威正在教几个小孩子。

李威无意中说过一句,教孩子从胎教开始抓起。认为太子也皇后胎教的,不然不会这么天生聪异。有一次问武则天,武则天也没有否认,在感业寺能做什么?无非就是颂读佛经,那时有什么心事读佛经?倒是经常读一些书,她学问长进,在感业寺的那几年,要占到三分之一功劳。李弘,但绝对与李威没有半点关系,在出生的时候,也抱着他读书。碧儿听后,于是怀李潞时,整天读经义,胎教嘛。李威当时只是笑一笑,随她去。现在小李游表现还可以,能认识不少字。

然后碧儿宣称这是胎教的结果,其实不是,是几位大儒填鸭子填进去的一些东西。

秋惹与徐俪也感到紧张,有学问总比没有学问好,不管以后怎么样。便撒娇让李威教。对此李威很反感的,小时候他在前世,就吃了许多苦。但实际呢,长大了不但要有学问,还要学会做人。

这个人不大好学做的,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但象这样养在深宫里锦衣玉食的,以后多半是纨绔子弟。心不在焉地教着。秋惹与徐俪抱着孩子在边上旁听。

武则天进入东宫,看到这一幕,心中更狐疑。

儿子太淡定了。

这是不对的,东宫驻扎着这五百甲士,上阳宫不得不整天整夜派两三千甲士巡逻警卫。

外面百姓认为没有事,可这样僵持下去,大家的心情只会越来越紧张沉重。不应当如此淡定的。

行过礼后,武则天说道:“弘儿,你陪本宫走一走。”

“喏。”

两人走到荷花池边,池水清澈,一叶叶碧绿清新的小嫩叶……在池面上绽放着,十分喜人可爱。

在凉亭的石凳上坐下,武则天说道:“弘儿,这一次回来,你对本宫十分生疏了。”

“母后……没有啊。”

“休要骗本宫,本宫能感觉到。但有一件事,本宫也要与你说清楚,省得你心里不开心。”

李威不作声。

叹了一口气,武则天又道:“你父皇让郝处俊罢政,是本宫的建议。但也是为你我将来着想,郝处俊有吏治之材,然而对本宫一向颇有敌意。你父皇身体也不大好,万一有闪失,你就要主持这个国家大政。可这些大臣在中间挑唆,恐你我将来母子必然生隙。”

“既然母杂说出来,孩儿也说出来。母后担心郝相公,孩儿也担心裴相公。”

武则天立即不悦,裴炎是她的轴心,通过这根轴,就能掌控近半的朝堂大臣。没有了这根轴,那怎么办?

“但是裴炎一直对你并没有恶意,也没有在本宫面前进谏过你什么不好的话,你为何苦苦与他为敌?”

“母后,儿臣最钦佩的是母后智慧,整个朝堂无一人能及母后。所以李首成到了青海,儿臣立即说出,将来不管如何,儿臣需要母后继续用智慧与经验,辅助儿臣,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强大,百姓过得更章福。我家是天家,但这今天,是建立在大唐亿万百姓身上的。只有百姓章福,才会支持。只有国家强大,外番才不会凌侮。这二者相辅相承,儿臣智慧不及母后,经验又很生疏。因此,对李首成说的话,是发自儿臣的内心。”

现在也发自内心。

厉史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母亲执政争议很多,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况且还有那么多争议动荡,又是一个女流之辈。总之,是不易的。但也说得很清楚,我需要的是你的才华,这个才华是用在治理国家上面,不是用在权谋之术上面的,在权谋上面用得越多,这个国家只会越乱。就象裴炎,有没有才华,很有才华的一个重臣,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大臣附从。但用在了歪门斜道上,这个才华越多,反而越是坏事。

继续道:“若是父杂,说出母后刚才那句话,儿臣会相信。可是母后,以你的智慧,真相信裴相公,对儿臣没有敌意?”

“弘儿,你的意思非让本宫做孤家寡人?本宫要处理政务啊,你父皇现在几乎对政务不管不问,朝堂上下,全是郝处俊之流,本宫如何处理政务?”武则天说着,掉下几滴眼泪。

语气有些软。

这是她高明的地方。换作任何人,不会在此时服软的。

明面上若变天,只有两点,一条就是兵变,现在不大可能了。

二条就是通过政事堂强谏,所有宰相大臣上书,让丈夫强行禅让,毕竟丈夫因为身体,政务处理不起来,全部交给自己在处理。

这一条若是放在以前,很有可能。

唐朝的宰相制度,原来是中书决策,然后门下审核,不同意直接驳回。同意了,交给皇帝审阅,皇帝同意,再交给尚书执行。就是皇帝有什么诏书,基本上也必须经过这样的程序。

后面是防止出了一个昏君,贻害国家,这是自我掣肘监督。但前面的三省制度,与以前历朝又不大相同的。这走进一步掣肘分化宰相权利,好让皇帝能抓到更多的实权。就是这样,在唐初为了不掣肘太多的皇权,三省首

官与六部尚书大多数时候宁肯将办空缺起来六但到了李治手中,还不大放心,想出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给使相参预政事,进一步驾空三省首官实权。并且一步步地将前者权利削弱,后者位虽低……随升随罢,却将权利逐步加重。可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不能主持三省事务,于是不得不将更多政务挪到政事堂来解决。

因此,得有一个宰相为首。但名义上,现在首相之说并没有提出来,大家心中有数就行了。武则天正是钻的这个空子,让裴炎驾空刘仁轨……在政事堂捞取更多的话语权。

可是这时候相权比明清时候,仍然重得多。一旦所有宰相联合起来,就是皇帝也吃不消。

现在不是!

至少裴炎与薛元超不会站在儿子一方,还有四个新宰相,儿子惘吓了一回,使自己布置失去了一部分作用。可四个新宰相只会中立,绝不会全部死心塌地,象戴至德他们那样……全心全意地帮助儿子。

所以这一条,也没有必要担心。

然而武则天还是服了软。

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声音……还有一些重臣,继续相帮儿子的。军方上也有更多的将领,支持儿子。民意,年龄,功绩,才能。儿子看到的,与看不到的力量并石小。

又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而让她很担心。

这一句倒是说的是实情,若全部反对母亲,武则天肯定没有办法掌政了。可是不是如此呢?

李威没有办法瓣,但知道母亲的话,也不能相信。继续折腾下去,就象淡夫的故事,母杂权利欲望会渐渐加重,最后没有办法调和的。只好说道:“母后请放心,儿臣不是忤逆之辈,以后对母后还会象以前那样孝顺。”

含糊地略过,不提。

武则天回到上阳宫,李首成说道:“太子对天后说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儿子变心了,不象是前几年,本宫心寒啊。”

李首成倒不是很赞同,心里想到,那也未必,你争权利,太子也要争权利。不过他肯定向着武则天的,说道:“天后,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是啊,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本宫听出来了,几天后,肯定有大举动啊。”

“不会……”李首成万分惊讶。

太子是储君,能有什么大举动。若有,只有一个可能,直指皇位!但是皇上不肯禅让,难道想要谋反?

“不要不相信,本宫能感觉到。”“那怎么办?就是太子大逆不道,没有证据……”

“他不象本宫那个愚劣的二儿子,不然都没有本领从吐蕃几十万大军围困中逃出来。大逆不道的事,他断然不会去做的。”

李首成听得糊涂。

“看吧,他手段会很高明的。”武则天说到这里,沉思起来。

从儿子进城想起,对裴炎无理,他人不理解。可是武则天能理解,裴炎势大,但自己这个儿子名声更大,也能压过裴炎,这一压,能将裴炎势头压一些下去。至少能让四位新宰相,不会全部盲从裴炎。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无理很胡闹,实际很聪明的做法。

这一条不必去考虑。自己不容郝处俊与李义谈,儿子也不会容裴炎。

然后想儿子说的一番话。难道真有这个大案子,甚至这案子,能牵连到自己与丈夫的地位。这又是她高明之处,别人也许认为李威真的在保护自己。然而僵持到这种局面,离不死不体,差不了多少!就算将一个对李威不轨的大臣揪出来,也无法圆场。

想到这里,问道:“秋仁杰与刘仁轨哪里有什么动静?”

“没有。”

“你立即派人再查,查他们在太子没有回来之前,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喏。”

这个想查,难度不小的,直到第三天,才有消息传到上阳宫。不是一条两条消息,但其中一条消息让武则天注意了。刘仁轨与秋仁杰在李威没有回洛阳之前,曾经联手到朱敬则家中拜访。自这一次过后,各自就没有再来往过。

“不来往吗?这反而更反常,”武则天皱着眉头说道。

“天后是说,秋仁杰与刘仁轨拜托朱敬则审查太子想要的案子?”

“一定是的,别忘记了朱敬则担任大理寺少卿,还是刘仁轨一手保荐的。只有大理寺,才有权利审查重案与要案。”

“可是他是皇帝举拨上来的臣子。”

“陛下重病,这一群大臣人心变了,早就忘记了陛下!”这说得很是无理,薛元超按理说是李治的人,同样让她强行撬过来。嗯了想道:“你将三思喊过来。”

“喏。”

一会儿武三思带了上来,武则天说道:“思儿,在大理寺可习惯否?”

“天后,侄儿还行。不过刑侦非是侄儿所长。”

“你还年轻,好好地去做,有了资厉,本宫才能将你升迁提拨。”

“无

“还有,你替本宫去查一件事,看一看朱少卿,这一个来月,查了什么案子,动用了什么人手?”

“是。”

看着这个长相英俊的侄子退下去,武则天隐隐地感到她找到了儿子的突破点。

第四百七十四章便当日亲见霓裳(一)

但结果呈上来,让武则天十分失望。

不说秋仁杰,朱敬则自己也不可能只派人前去申州与楚杨,那样岂不太明显了?因此,故布迷踪,各州府皆有一些百姓不服地方判决。然后到大理寺前来继续上告。

有时候管,有时候不管,管也管不过来,所谓的公平判决,在这时代更只是一个忽悠百姓的把戏。但有些反响恶劣的案件,大理寺还会插手的。不过大多数与地方通知一声。

这类案子并不多,终会有些,于是派了大量人手,下去过问。

各地皆有,一下子派出了几十个人,过问了几十个案件。真真假假的,武则天看了大半天,没有看出来。

武三思说了一句:“天后,朱少卿派出的人手过于密集。”

“嗯”,轻声一个嗯字,继续看。能看出不对的地方,只是针对外地,两京的并没有过问,或者过问得不多。这也是很反常的,首先想陷害自己的长子,皆是很有地位的人,不可能地方上的一些散放闲置亲王,或者一州刺史,敢打算长子主意。为什么派人手将重心放友外地?

特别是儿子有大举动,必然也在京城。放在外地能有什么作用,就象现在的青海,是儿子的一言堂。数万大军,还有几万党项人军队,可儿子敢公开将军队带到京城,强行夺位?

感觉不对,又无法看出来这些人手放在外地有何作用。正在思考,武三思又说了句:“天后,侄儿有一言想说。”

“说吧。”

“太子殿下回到东宫,几乎很少外出,然而东宫屯集了五百他从青海带来的强兵……直不散去……

“三思,休得胡言。只是五百士兵,弘儿不会有什么的,此言勿提。

“天后,侄儿只说一次,以后不会再说,虽说五百兵不多,然而天后想过没有?羽林军中有许多将士,对太子殿下十分崇拜。听说太子身系大红披风后,两京几乎所有羽林军下值后,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