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台面上;也到了出手时候;青海撤出大军;有了财力;还有了棉衣;可以延长在寒冷作战的时间。

劝没有用;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张文灌终于一病不起。

对两个宰相;李治一直很喜欢的;一个是戴至德;有才干;可不争;不言;一个诚实的长者。一个是张文灌;用法持平;同样低调处理了许多国家大事。就象这几年,国家发生了许多事;多起灾害;边关告急;国家却是平稳发展;百姓不乱;这两位长者功不可没。

因此;这些年;戴张二人一直居于宰辅。

亲自来看望;张文灌要起来见礼;让李治拦下。

张文灌说道:“臣快要不行了。”

“张卿;朕一定会派最好的御医替你诊断。”

“不用;臣的身体臣清楚;只是请陛听臣几言。”

“张卿请说。”

“新罗虽失礼;可陛下;你要知道,龙朔三年;偻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派两万七千大军向新罗发起进攻;只是因为刘相公在白江口一战;大败了偻军。偻国才意识到我朝军队的强大;海军的强大;害怕我朝派海军;也去攻打偻国。所以才变得老实起来。昔日;臣同殿下谈过;他就说过这两个国家;新罗人是棒槌;顽强不要脸;不可信。偻国更是不要脸;阴险之徒。新罗杀使;是因为旧仇。他们二国相争;由他们争去;陛下不要插手;方为上策。不信;殿下对军事善长;陛下可写信到青海垂询;来回只是一月有余。再说;青海未平;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战又将开始。西域动向不明。若是再战新罗,国家负担沉重。假如青海大战与西域战事爆发;国家如何自处?又或者国家又有灾害发生;国家又如何自处?”

看了看李治的脸色;知道没有完全说服;只好又说道:“陛下;还记得隋朝一事?偻国派使到中原;宣称;偻国地处日出之地;乃天皇。我们中原居日落之地;乃皇子。猖獗如此;有何友善可言?”

这一句话终于击中李治的要害;他称天皇;让皇后称天后;也是受了这个偻国影响;你们是天宴;俺只是一个皇帝,岂不成了咱的老子?

“还有臣;有一事;一直想说。”

“张卿;请说。”

“陛下;这是最好的年代。太宗时曾有开国与治国敦难之争,两者皆难。开国时群雄并起;压制群雄;非是雄主不能为。治国看似易;可是各住皇子皇孙长于深宫;自小锦衣玉食。象陛下做到这地步;已是很不易。然而久治之下,歌舞升平;一代往往不如一代。东汉所以亡故也;西汉本O最~快有汉宣帝;汉宣帝幼年是何等生活?侥章太子资质不错;经高祖、太宗与陛下三代治理,唐朝已开始繁荣昌盛。若是再经殿下治理,我朝将超越汉朝;才为千古第一朝;也不为过。其实臣很想,再活土几十年,看看那时候唐朝会是什么样子?”

李治有些不是滋味。

“但陛下,这也是最不好的年代。陛下的种种做法;臣也能理解;可是治国;需是王道;不能掺杂太多的权家之术。这两年来;国事一年不如一年,时间一久;国家不但不能升平;反而隐隐有不好的迹象发生。实际解决之道不难,殿下终是年青;没有陛下睿智圆融。陛下可以禅让帝位;让殿下监理国政;将这个名份定落下来;军国大权依然在陛下手中掌控。我朝就能平稳走向过渡;朝堂也少了许多纷争。”

“过“”李治有些心观

这一来;自己大权依然在控;又为帝国选了最好的接班人。不过仍然犹豫不决;儿子仅是太子;就让自己感到他的危胁;做了皇帝;自己是不是真的能继续将这个军国大权掌控住?

其实张文麓也不愿意;那样;朝争仍然继续。可不管怎么说,先将太子扶上帝位;将这个真正的名份抢过来。

不然怎么办?皇帝就是不退位;难道逼太子兵变?那么以后呢;太宗一变,到了太子再一变;就成了蜓矩;以后到太子的儿子;孙子;一个个学习;这个国家非乱不可。

“相信臣;人说;人死;其言必善。臣眼看不行了;所说的非是为自己着想;皆是为了国家将来着想的。”

“张卿;容朕三思。”

“是;张文灌还想说一句;皇后不可信哪。可是灯枯油尽,刚才断断续续说了这一番;耗尽了最后的一份精气神;感到脑子一阵炫晕;知道大限到来;拉着李治的手说道:“大唐;有没有一份美好的将来;全在,在陛下一命“人“间。”

然后就断了气。

朝廷栋梁之柱;终于倒下了一根;李治大悲;于是下诏;停议征新罗之举。

但有人高兴的;张文灌见了阎罗王;很快就到了戴至德。这二人一倒;大哥无疑断去了左膀右臂。父亲的意思;看得分明;让大哥就呆在青海。什么时候他感觉不行,什么时候才召他回京。这一呆还要很长时间的;说不定;郝处俊与刘仁轨也土了岁数,倒时候再一倒,难道无资无历的李义谈;能蹦出一个什么天。

对段夫庆说道:“李先生;好消息啊。”

“是;是好消息”段夫庆也十分高兴;这一群唐朝的砥柱;一个个倒下去;唐朝的皇后更能得逞了。以后唐朝会越来越乱;自己也不负大论的委托。

又说道:“殿下;此时你应当去东宫。”'破晓神灵提供

“去东宫?”

“是啊;带一些礼物;去认个错儿,关心几句;秋天到来了,青海会很凉的。做一个高姿态。”

贤听话地去了东宫。

对这个二弟;几个女子皆不满意;可是人家高姿态地;带着雍王妃房氏来看望;不能失了礼;一个个迎了出来。

裴雨荷让李贤夫妇坐下来;李贤不大好说话;房氏在交谈;关心嘛。本来房氏;也打算退的;可让段夫庆蛊惑着;又想东山再起。李贤开口说了几句话;模糊地表达一下歉意;然后站起来;看李威放在东宫的书籍。

看了看,看到上官婉儿正在捧书阅读。岁数小;又是罪臣之女;侥幸她进入东宫时间早。不过这场合;也非她所能插言的。旁边还有几张纸;是上官婉儿写的字。李贤很早就听说这个才女之名;走了过去;细细观看。说道:“好字。”

对此人;上官婉儿也不抱好感,这与历史走向发生了严重改变。不过礼节性地说了一句:“殿下夸奖。”

这才注意上官婉儿;又是好久不见,眼看就要到了及笄之年,女大十八变;这一变;变得美丽无比。纵然是杨敏;都无法压过她的姿色。

实际东宫几个少女中;有几女长得皆是很美丽的;杨敏不用说;至少现在冠于群首;狄慈与狄好也不错;徐俪也还行。韦月渐渐有了小美人的气象。

然而无论怎么比;她们有没有上官婉儿的才情?

这才是李贤最喜欢的。

有一句没有一句;说了几句诗文;更加喜欢。

大家也没有想起来;李贤文才好;土官婉儿文才好;讨论几句罢了。

看过了回来;李贤喊来了段夫庆;说道:“李先生;我看重了一名女子;你想一想办法,让我得到她。”

“那家女子?”

“东宫的那个良媛上官婉儿。”

“……”段夫庆很是无语;你想抢你大哥的太子位置不够;还要想抢你大哥的女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滉漾明光连邸第

毕竟在西域做过好几年大都护,论对西域的熟悉,刘仁轨也远远不及。武则天那句话,裴行俭没有听到,否则一定说,很得真味。别当真。比如弓月部,当年是罪盔祸首,现在却成了忠实的部下与盟友。其实辽东亦是如此,当年征高丽时,新罗是盟友,可是征服高丽与百济之后,新罗这个蛋大的小国家,居然狼子野心,想一气从大唐嘴里,将百济与高丽大部分地区,抢下来。

这一群胡人就没有一个可信的,如太子昔年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了共同的利益,或者国家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它们会臣服于你。当分歧大于利益,或者国家衰落,皆想做一只豺狼,上来瓜分……口。

觉得这件事很有教导意义,不仅是战争,还有政治的许多层面,于是就问李威。离登基的时间越来越近,不能以后做了皇帝,自己还来教他这些道理。最后教一教吧。

但没有想到,李威粗暴地说了一句:“根源是吐责。”

“是……”裴行俭哑口无言。

渐渐八月到来,投奔诺葛钵的百姓一天比一天多,逼的。唐朝大军分成几部,成了最凶狠的强盗。能抢的几手抢了一空,本来生活更困窘了,只好投奔诺葛钵,寻找一个活路。

弘化公主找到了李威,说道:“殿下,唐军在青海是不是做得太过分?”

“公主啊,不这样,你以为会有这么多百姓投奔大汗?”

弘化公主无言以对。

收获很大的,这成了唐朝立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洗掠。生活用品,分成了几个部分,一部分送到中原,还有一小部分又返还给了诺昌钵,塞他的嘴巴。这也是必须的,唐朝周边的胡人蕃人太多,纯粹的打压也不行,必要的时候,也要拉拢一部分。

一部分送给了党项人,但大部分留了下来,过来的百姓带了一些生活用品……可有很多不适用。比如天气比原来的地方更冷,许多皮毛就要留给他们。自己的军队也要用上一部分。然后是牲畜,这一次掳获的牲畜很多,赤岭黄河以西暂时不想要,不可能留下来放养,牧场有限,况且一部分是要作屯田的。因此大部送回中原。

最后就是财富。

处理很公平,请了专业的商人前来估财,将金银珠宝一分为二,裴行俭在军中任意抽出一队一百战士过来,从这一百士兵中再抽出两人……人代表朝廷的,一人代表青海诸将士的。再抽,抽中代表青海将士的,将那一堆财富留下来分配。

用李威的话来说,叫明箱操作,让大家信服。

然后按功分配,包括党项人、以及恤牲的烈士,将这一半财富分配下去。烈士不在了,命人送给其家属。当然,为了怕招惑非议,一切是背地进行,大家知道就可。一部分百姓送到了灵州,还有一部分百姓,在河湟协助割麦子。诺岛钵没有办法,不仅要人,不是少人,近十万百姓,这么多百姓要张嘴吃饭。其实还不止,积石山一带还有五六万百姓,李威打着的借口是从拍海乌海掳来的,皆是一群死不反悔的叛民。

实际上不是,还有一些是从大非川截流过去的,很早的一批没有截留,而是在月末截留的。不过这些部族大多数心存侥率,不是良善之辈。暗中截流,到积石山筑城去了。

诺葛钵知道一些,肯定不是那么简单。可也无法子,就是现在,百姓已经是很多,不仅是粮食,衣服,过冬的帐蓬、房屋,还要地皮,灵州肯定容纳不下去。只好象唐朝皇帝恳请,再从其他州府划出一些地皮,安顿这些百姓。不敢再要了,当然,几十万吐谷浑的臣民一起臣服于他,最好不过,可他的能力有限。

七月战事不多,有的部族也反抗过,可是群龙无首,很快被镇ya下去。七月末,各关道封密,连蕃市也关闭了,青海几乎成为一片废土,也没有什么好交易的。数座高大的城堡自大斗道起,一直林立到了松州城。

李威就接到了秋仁杰的信,看后,一脸怒容,对老二是彻底死心了。

家丑不可外扬,将裴行俭喊来,只让他一人知道,将信递给了裴行俭,说道:“没有想到,论钦陵来了这一手,果然阴险哪。”

不算阴险,你不同样联合了吐蕃的没禄氏,大家彼此彼此,战争本来就是这样的,无所不用其极。但裴行俭没有说。

“看来李遮匐这次叛乱,恐怕也有论钦陵的影子。”

“正是,很早之前,吐蕃已悄悄进入西域,只是那时候所有人都不知。不过并不要紧,殿下,李遮匐终是迟了。本来他以为我们大军在青海与吐蕃人相持,进军安西四镇,是最佳时间。可没有想到我们这么快就结束了青海之争,此时他心中一定在惶恐不安。朝廷只要派出一员大将,前往安西安抚,乱即平。而且安西还有一员勇将,崔知瓣,此人曾经是臣的稗将,勇猛不亚于李谨行等将领。只是一直活动在安西,朝廷不是很了解。”

“孤是不大知。”

“这个无妨,实际上朝廷从辽东到安西,这几万里的边疆,勇将如云,不是崔知辨一个,以后殿下留心,肯定能发掘出来。安西无害,若是殿下回京,允许臣前去安西一趟,李遮匐手到擒来。”原来就打过交道,裴行俭并没有将这个所谓的西突厥大汗放在眼中。顿了一顿,说道:“臣就怕漠北。”

“你是说论钦陵手能伸到漠北,他有这么大气魄?”

“此人气魄不小。而且我朝大牟主力,放在了西域……漠北一些部族的酋首们,恐怕本来就想蠢蠢欲动。那恐怕要打上一场恶战了。不过也不要紧,只要殿下安然回京,漠北之事,臣同样可以轻松解决。主要还是青海。”

这句话与李威所说主要还是吐蕃,同是一理。没有吐蕃的牵制,什么漠北,西域与新罗,小说就来整理皆是浮云。但他第二次说只要殿下回京,与去年形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