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略有愠色;说道:“罚也罚过。韦卿虽有过错;毕竟也替国家立下大功。再说;他懂土木之学;又会经营。换了其他官员主持三门漕渠;只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臣不明白;两渠是太子殿下的功劳;还是韦弘机的功劳?“李治越不舍得放;秋仁杰越是疑心。实际上李治也欢喜;虽是儿子的人;对自己也不错的。韦弘机立场没有改变;可缺了气节;是存了谄媚的心思。秋仁杰穷追猛打;也不是完全冤枉了他。

“国家用人;以德为先。臣不知居然经营之道;也能用人;那么何必不用商贾为朝中大臣;他们个个皆懂得经营之道。至于节约用费;陛下既知;为什么下诏让韦弘机主持上阳宫的修建?”

“那么你连朕也想处罚了?”李治大怒。

武则天拽了一下他的袍袖,在帘后说道:“狄卿;去年修建上阳宫时;陛下也不知青海如此惨烈;更不知太子陷于重围;才下了诏书。实际上此事拖了很久;陛下很早就说过;东都皇宫单薄;在不铺张的情况下;修一宫拱卫皇宫安全。因为经费;一直拖了很久。实际上现在陛下也后悔了;秋卿何苦逼得太过?难道让陛下又下一道罪己诏?

秋仁杰才怏怏不乐的停下追究。

“倒底是谁受了委屈?早知道朕不提拨此人。”看着狄仁杰离去的背影;李治窝火地说道。

“陛下;他也是为了国家。陛下受了委屈;可天下百姓却不会受委屈。”武则天郁闷地说道;明明是儿子的人;因为自己提议的;自己还要替他袒护。

诸位宰相到了京城。

还是没有人注意段夫庆。

唐朝胡风大盛;李承乾差一点将东宫变成了突厥牙帐;未免做得太过份,可是胡舞、胡服、胡乐、胡酒;等等;在唐朝十分流行;包括开放的风气。许多人家用胡人为奴为婢;就是皇宫侍卫中也有少许的胡人侍卫。

若是一名吐蕃人;会有人注意;可是一名讲着流利唐朝话的胡人;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早迟要被发现;秋仁杰布了天罗武则天也派了心腹监视;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但想知道他根底;那却需要十成十的本领。

但是段夫庆也没有得逞。

本来武则天也没有想到;听到次子也随诸位宰相到东都;按照制度不过分;不但是李贤;所有宰相来到洛阳;等于国家重心正式转向东都;其他的相关大臣;也随着从长安转移到洛阳。可她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找到了李治;说道:“臣妾疏忽。”

“皇后;疏忽了什么?”

“陛下;当初既然有人收买张桂东;今天若是将弘儿的信张扬开来;会不会有人又要通知吐蕃?”

李贤写的悔过信早到了东都洛阳;然而这对夫妻皆当作了耳边风;不相信。

李治脸色一沉;有了第一次;很难保没有第二次。小五在信中将所有计划一起说了;一旦吐蕃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神情阴云密布;过了好一会儿说道:“不给诸位宰相看;也是不妥。”

军国大事,不可能只能这对夫妻在后宫;商议了一下就决定下来;这也不符合制度。

“臣妾倒有一个办法;是军情;非是政务;戴至德等人对军务又是不懂M”

看来人电脑访问O是不会全能的;李敬玄得到了证明。李治说道:“你是说只找刘仁轨商议?”

“臣妾就是此意。”

立即将刘仁轨喊来,剑南的军报,是从长安发过来的;主要是将李威这封信拿了出来。实际上,李威也怕出意外;大约的说了一遍;毕竟需要国家支撑着这场战争。

辖区很广,佻州、叠州、河州、廓州、部州;甚至凉州、甘州、肃州的军队,李威地可以调动。可是剑南那一片不是李威所能动的,只能说相互请求协助用兵;否则就是越制了。

关健的一些时间地点;也略了去。

不过这不是李治与武则天所能看出来的;刘仁轨先是愣了一下;这是国家大事;需要各个宰相一起商议。可还是明白了;看了看帘后那个美妇;心中有些苦涩。这几年分分合合;就象一场闹剧一样;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

放下了这个想法;认真地又将李威的信看了一遍。李治看得不真切;可他却能看出太子更详细的计划;想了一下;说道:“好啊;臣也赞同。论钦陵侵犯了剑南三州,立即返回逻些城。这一番大战;我朝国力大伤;吐蕃国力更伤。

他们的制度与我们唐朝又不一样;是多个部落组成的。战胜会为了利益拧在一起;战败了;却会危机四伏。可是此人很有些本事;说不定不久后;就将吐蕃平稳。一旦平稳下来;除非我朝没有举动;若有;他为了向国内交待;必然还会反攻。因此需要加快步伐;乘他不在青海之时;将党项人以及河东其他羌人收拢。收拢了这几十万羌人;等于拥了数万机动的军队;又可以为我朝分担压力。”

“朕也是这么想贼”

“所以要快;要么不战;相持下去;论钦陵最希望我朝这样做了。若战,仅是九曲不行的;那样我朝兵力会摊薄;面对论钦陵;未必会全功而退。”

“可如弘儿所说的那样;战线会更长。”

“是;可是陛下你看;青海;赤岭为天然城墙;然后到了九曲;也未必没有天险。黄河就是天险。再过了黄河;与积石山之间距离不宽大;又有许多山脉横阻。真正的通道不多,小的山道;如殿下在张掖三道所做的那样;用火药毁去山道。大的通道;仅筑两三城;即可防守。攻防战利于我军。然后到了积石山东侧;松州甘松岭我朝设通轨军。”

“已没。”通轨军离松州已经很远;两百多里地;为了供养这一支军队;朝廷这几年每年都花费不少钱。然而这一次论钦陵大军袭来;一千五百将士;无一人能够生还;全部为论钦陵或毙或俘。

“是没;难的就是这一地区;许多地方皆是平坦的高原地带,养兵多;朝廷负担沉重;养兵少;大敌来袭;又起不了作用。但是也不是;若将此地羌人全部收服;驻一军统领;大敌来范时;可向这些羌人征兵。原来羌人必然不服;可吐蕃统治过的;不但向他们征兵;还苛以重税。我朝这样做;并不过份。再修数城堡;看守大道;小道悉毁。那样;就如殿下所言;所有党项人以及一些其他的生羌关了起来。进可以南下;对白兰羌或征或拢;退可以凭借城堡固守。吐蕃举国之力攻打;对我朝损失也不大;损失的是羌人部落。青海还在;九曲还在。不用十年;紫山与积石之间;河西吐谷浑之地;成了一片废墟。吐蕃没有了兵源;没有了供给的物资;只好退出青海之争。青海一退;西域自平。”破晓神灵提供百度

“好是好;可是每年征战;国力……”

“陛下;不会每年征战;那样我朝国力支撑不下去;吐蕃更支撑不下去。若臣猜得没有错;论钦陵不会甘心,依然会发起反扑;但不过超过两三次。只要挺过这两三次的反攻;就是论钦陵;也生了萌退之意。”说到此;刘仁轨心中也恍惚起来。

以唐朝的实力;挺过两三次吐蕃的反扑;不求有功;只求顶住;还是能办到的。可这需要朝廷认可;派出贤明的将领;而不是李敬玄之辈;或者头脑一发热;又来一个大军主动出击;那样的话;必然大败。一旦大败;太子的这个计划虽好;同样成为泡影。

想到这里;心里说道:陛下走到退位的时候。

但这不是他说的算。

“国库啊;李治忽然想起秋仁杰的固执;有些后悔了。

“陛下;勿用担心。我朝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这一战打得如此吃力;吐蕃呢?一旦让殿下顺利将整个羌人圈起来;吐蕃不一定会出兵。怕就怕;没有圈成功;留下许多刨当;以论钦陵的能力;未必对我军有利。所以臣认为;越快越好。”

商议了很久。

然后才召集诸位宰相;倒没有说什么;只是将薛仁贵从姚州调回,担任松州都督。

这是唐朝最难管理的一个州府;从贞观时;就设置了都督府;除了松州外;又节制崛、懿、嵯、阔、麟、雅等二十五个羁糜州。自永徽后吐蕃渐渐强大;生羌相继叛离;这些羁糜州多有废置。青海大战没有开始之前;又整理了一下;督文、扶、当、柘、静、翼六州;都督研、剑、探那等三十个羁糜州。历史上到唐朝占据优势时;一度节制一百零四个羁縻州。其中大多数羁縻州;无州县户口;只是一个意思而己。

但李治听了刘仁轨的建议;又改了一下;将茂州都督府撤销;以及都督的会、向、维、涂、冉、穹、炎、彻、笮数州;一起并入松州节管。然后再发一万大军;进入松州。

段夫庆能听到的就是这一条消息了。

唐朝皇上生气了;换了薛仁贵前往松州;有用的情报就是这两条;可不用他去禀报;这是明诏;不久后吐蕃也会得知。

或者还有内幕;又不好问得太多;只好将注意力再次放到李贤身上。扰乱唐朝内政才是他的本职;情报是次要的。

到了洛阳;机会更多了;说道:“殿下;可以让你的人;提议诸武升迁。”

李贤没有监国;有些人注意了一下。可战争又要爆发;许多大臣忧心仲仲;对国家负担很沉重的。迅速将注意力收回来;各忙各的政务。

但是这一天政事堂议事;王德真开了。;说道:“各位相公;我有一个考虑了很久的想法。”

几位宰相很不齐心;不过还是停下手中的事务;看着他。

“天后劳苦功高;可是外戚力量过于单薄;未免让人心寒。因此;我想提议让武三思为大理寺少卿。”

这一句话出;新的争执终于产生。(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甚辇路(二)

感谢hannydn成为本书的盟主、今天加更回报。'://'

至少目前做得很高明;后党与太龘子党水火不融;就是脾气最好的戴至德;清争无为的张文灌对武则天也没有多少好感。

段夫庆所做的;只是轻轻推动了一下。

暂时肯定没有想起来的;一听;无论是戴至德;或者刘仁轨;皆是反对。太子生死不知;默不作声;可现在奇迹般地杀了回来;那么必然扶助太子。皇后一直看不习惯;而且前几个月的种种更让这些大佬心寒;加上宰辅中又有心腹进入;再有诸武上来;以皇后的才智;太子就是以后登龘基;都会有无穷无休的麻烦。

全部反对。

王德真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于是看着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说道:“难道我说得没有道理吗?皇后这几年为了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就象前段时间;若没有皇后;后果;那……我不敢想哪。”

崔知温不大好回答;他内心是倒向太子的;武则天是有本事,可终究是一个皇后。再说呢;李显与太子关系亲切。可他终是武则天提拨上来的;因此;只能唯唯诺诺。薛元超倒与太子无关;对李贤也不是那么很忠心;因为武则天压迫,拜于武则天石榴裙下。

可真正提拨他的人却是李治;若将这十位宰相排一排;恐怕薛元超时李治最忠心的。

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灌、李义谈于其说是太龘子党;不如说他们考虑的只是国家;不是太龘子党也不是李治党;那一个对国家有利;就支持那一个。倒是刘仁轨虽在青海做得不光彩;却是实打实的太龘子党。

两人没有作声;王德真孤掌难鸣;只好又看着裴炎;没有抱多大希望。

裴炎也没有将王德真当作一回事你这只小麻雀怎么知道我的志向?此人进入宰辅时间很短;而且太子看他不顺眼;可是风头却隐然迅速地居于几位新宰相之首。

要出身有出身;河东裴家的子弟。要学问有学问;特别是在《春秋》上的造诣无几人能及。要政绩有政绩上到朝廷;下到地方;皆是一名能吏。要清廉有清廉清到家贫如洗。

很多大臣对他都是很敬重。

就在他想缄默之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无论自己怎么做;太子大约是不喜欢的。皇后的岁数不是很大;身体又健康;其实将皇后扶起来;未必没有作为。有了皇后撑腰;自己以后在朝堂上依然会屹立不倒。

于是又改悔起来;说道:“只是一个九寺少卿;各位;你们太大惊小怪了。'://br/>;

一句话;让所有人一愣。

郝处俊等人本来就很反对的;这一听;心中想到;这个裴炎什么时候真正倒在皇后裙下了?更警觉;也更不同意。

争了大半天;没有结果。

张大安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可听到他们的争撕心满意足地微笑。

当天晚土;到了雍王府上。

既然坚决不愿意监国;李贤只在府中修书;不出门;可是当初诏书是让张大安为首的一些大臣;协助李贤修书的。他去雍王府;并不影响李贤的“退”

将事情禀报了一下。

李贤不能作主;主要还是询问段夫庆;派人将段夫庆喊来;又大约说了一遍。段夫庆又问了各个宰相的履历;在吐蕃听到的情报不详细;在民间听到的传闻不真垩实;因此还得要问。

一个个问完了;说道:“殿下;可以进行下一步安排。”

张大安没有离开;也想看这个牛哄哄的胡人;倒底有什么高招。

仅因为这次争执;还是远远不能影响武则天与太子的关系;更不能影响太子上位的。'破晓神灵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