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用军击杀殿下。休要小看此人的品德。”

李威现在是太子,将来不久后,有可能就是大唐的皇帝,这次会晤不亚于一场会盟。

论钦陵是唐朝的大敌,可却不能将他视为卑鄙的人物。

这是第二个否认太子危险的原因。

“可是此次会晤,不仅是长三军志气,也是给论钦陵压力。”

不是请你吃酒,还你的情,是我记仇了。记仇必须要报复,并且有报复的机会,论钦陵一回去,论赞婆不是李威之敌。为了防止青海有失,论钦陵只好继续派驻大军。驻军就要开支,无论对吐谷浑,或者对白兰、党项,会继续造成很重的压力,与剥削。

不会晤,也不要紧,但也许论钦陵认为唐朝军队会休整,或者其他的安排,使这次东风,会借得不那么完美。

“裴侍郎,这是不是有些冒险?”李谨行犹豫道。

“不是冒险,否则殿下都不会喊李内侍一道同行。”

其实关心则乱,这半年来让太子吓怕了,所以一听,全部反对。

裴行俭一分析,一个个细想下来,都不吭声。

于是李威手书一封,写给了论钦陵,约他一晤。

论钦陵看信后,都没有犹豫一下,大笑一声,手起笔落,答曰:太子之约,敢不从命。

双方主帅会晤,不管是雅事,或者各逞心机,手下忙碌了,无数的斥候,纷涌而出,从宛肃城到积石军只有八十里的路,数天之内,分布了近千名斥候。几乎每一个旮旯角里,都让斥候摸了一次。

但是十分默契,大家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并没有动手开打。

李威安抚了妻妾,主要是裴雨荷病一直没有好,不便再往积石军。她不去,其他诸女也不好去。但李令月与李显没有阻住,无奈带着。

看着得意扬扬的老三,李威说道:“三弟,此事传回去,父皇母后一定会斥责我。”

“不会的,既然来了青海,我也想看看吐蕃军队的样子。”

“休得胡言,给我乖乖呆在积石军,我与论钦陵一晤,是军事需要,你去,成何体统?”

“我要看看。”

“不可,要么回去后,孤安排人,让你去小积石山狩猎如何?”

这一句挠到李显内心处,不知如何选择。

二百多里的地,因为李首成与李令月不善马,只好中途停了下来。

李首成来到李威帐蓬里面,看了看左右。

这个太监来青海,不仅是青海这么简单的,李威挥了一下手,让左右退下,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主动问道:“父皇母后身体可好?”

“陛下闻听殿下出事,曾一度病重。母后身体倒是十分健康。可时常在后宫哭泣。”

“儿臣不孝,让父皇母后牵挂了。”

“殿下,不可这样说,这一次平安出来,大涨我朝志气,奴婢一路前来,看到许多郎君身系红披风,可见他们对殿下仰慕之极。”

“只是侥幸保命,那敢啊,惭愧惭愧。”

“殿下,还是不容易的,比薛仁贵那次做得好。”

“李内侍,切不可那样说。薛仁贵那次兵用得少,也是大意,孤军万里,又是将帅失和。论用兵能力,大唐有三人,孤是肯定不及的,刘相公、裴侍郎与薛大将军。”

“殿下果然谦虚。”

这不是谦虚,是事实,薛仁贵贬也贬了,流也流了,一直耽在姚州,诚为可惜。

“实际上这次若不是雍王殿下……贵为帝胄,居然做出这种悖逆的事……”

“孤是心寒,争可以,他若有本事争下去,孤且让他。大唐基业,非同小可,必须让贤能者继承。可要争得正大光明,不可使出这种误国误民的手段。孤倒想起了一件事,世人皆崇拜五姓七家,然而五姓七家实乃把持帝国太多的资源。又冠为国家翘楚,他们如何做,别人也会学。实际上国家侵吞严重,五姓七家何尝不是一个肿瘤?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世家的传承。国家,大者为国,小者为家,性质差不多的,家族中的子弟也想争家主,能者胜任,长者胜任,可不内乱,可不勾结外人祸害家族。否则再大的家族,几代传下来,也会土崩瓦解。国家也是。”

对老二,这次李威不生气那是假的,虽然能理解。

“是啊,此次若不是天后,国家有可能就乱了。”

李威猛然明白母亲为什么让他来青海了。这是让这名心腹试探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可能还要从自己嘴中得到一些约定。

自己从来没有小瞧过的人,吐蕃军事谋略,是论钦陵。唐朝的政治权谋之术,是母亲。可这是不好回答的,承诺给母亲更大的权利,母亲会立即支持自己。只要母亲支持,大局已定。

那一身黄袍基本就开始向他展来,等着他穿上了。

可给了母亲大权,又有什么后果?

听了老三说了许多事,这一次二王之争,是母亲捞取了最大的好处,几名宰相插于宰辅,诸武陆续集于朝堂。还有其他的一些大臣,力量还是弱小,可有了母亲,那就是最强大的力量了,一旦给母亲一些机会,不亚于在军事布置上,给了论钦陵漏洞……

第四百十七章习习香尘莲步底(四)

难道大唐的未来,就在这顶帐蓬里定下来了?

不知道有成就感,还是哭笑不得。

李威许久没有说话,李首成并不急,如果太子立即接话,他反而不会相信。就象他自己一样,数天过去,也没有提,得首先观察。看太子对他的态度,不是说自己有多重要,自己是皇后的心腹,如何对自己,也从某些方面,能看出他内心深处如何对皇后的。

或者就象雍王一样,对自己可是很不尊敬的。

结果不算太坏,太子对自己很是热情,热情到他十分感动的程度。毕竟不是后来的唐朝,这时候宦官地位还是很低的,就象裴行俭、黑齿常之、李谨行他们,对李首成也算客气,可李首成同样不敢傲慢。

于是借机再试探一下。

李威停了一下,一边心中细想,一边答道:“是啊,不但是国家,就是孤,也非常感谢母后对儿臣的袒护。以前孤年幼无知,不明白母后的苦心,多有得罪,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惭愧。”

“殿下后来做得很好了,”实际后来也做得不好,许敬宗因李威而死,一点后手也没有给武则天留下来。又因为李显王妃之死,向武则天发难。不过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不象原来,放在暗处使着伤心小箭,那样武则天才会真正的寒心。

再说,太子大多数时候对皇后还是低眉顺眼的。

因此,李首成对李威一直不恶,反感的就是李威向武则天使的那些小亲热,隐隐地让他感到非正常母子的那种亲热。

“那敢,不过,李内侍,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殿下,请说。”

什么当说不当说,最好不当说的话一起说出来。

“孤一生最敬佩的人,不是父皇,父皇很了不起,世人皆说他今不如昔,此话有失偏颇,这数年来,国家发生了多少灾难?刚刚勉强算是风调雨顺了两年,今年河北河南河东又有了旱灾。治理何其不易?不过孤不佩服,作为一个皇帝,等于是千万百姓的父母,父母不为儿女着想,何为父母?这是应当做的。真正佩服的是母后。”

“殿下……”

“李内侍,莫要不相信,母后是何等形势,得主后宫的?对父皇服侍殷勤,这不算,这近十年,替父皇分解了多少重担?若是没有母后协助,国家多灾多难,孤不堪想像啊。”

佩服倒是真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权谋,以及一些手段。

看一看老二,具体的不知,可他隐隐感到若是自己不及时回来,老二这一次就彻底完蛋了。

当时老二真的一无是处,否!虽然自己身陷重围,让父亲恼羞成怒,可老二却成了帝国最佳的继承人,众多大臣前来投奔,风头一时无两。可结果呢?

李首成不会知道李威这个内心的想法,没有作声,在回味李威这一句话,有几分是真心的,几分是虚情假意的。

“孤有一句更悖逆的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殿下请说,奴婢绝不泄露半句。”

得,你一回长安,什么都泄露给母亲了。

“若是他日孤侥幸继承唐朝基业,一定会请母后继续辅佐。昔日,汉高祖一统天下,曾说过,朕之所以拥有天下,非朕之力,而是朕用好了三个人,萧何、张良、韩信。萧何能与母后相比?远矣!”

“是啊,可惜天后只是一个女子,否则朝堂所有大臣将会羞愧而死,”李首成叹然道。

足够了,这大约就是太子开的底限。还给皇后放权,与现在的权利差不多,将来是以太子为首,皇后为辅的政局。若想比太子权利更多,太子也不会答应。但不会上台后,打压皇后。

话说到这份上,算是掏了心窝,自己只要将话带回去,让皇后自己选择。

“那我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笑咪咪地离开。

“孤来送你一送,”将李首成送出帐蓬外面,李首成也不敢装大的,让他留步。

李威站了下来,抬头看着天空,天空中月明星稀,一片晕白。东风吹来,不象是长安的五月,还有些清凉,夹杂着野花的清香,气息薰人。

可是胸中波涛汹涌澎湃,翻腾不定。

自己开出的条件已经很高了,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同意?

只要让母亲继续入主朝政,母亲的能力,还能翻云覆雨,诸武入京,数名宰相被其拉拢,使将来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就怕母亲这样还不满意。

当然,也会有好的方向发生。若是母亲这时没有做女皇帝的想法,满足了,协助自己,作用是不亚于一名宰相的作用。自己欠缺的地方,母亲正好能替自己补充过来。

裴行俭走了过来,问道:“殿下,刚才李内侍说了什么?”

“谈了一下。”

“殿下,虚与委蛇,臣说一句话,殿下铭记,天后非是你能所掌控。”

作为心腹说的话。

李威不语,对武则天,裴行俭一直就没有好感。结果也不大好,因为此点,一直被打压,做了吏部的千年老二。

“孤心中有数,”这使李威想到了两个人,狄仁杰与魏元忠,他们与母亲恩怨不深,因此想法更为公正。是不是与论钦陵会晤后,要着手将来了?在青海只是以退为进,不是袖手旁观。可以不争,但不可不准备。

又如何去做,千头万绪涌来,觉得比对付论钦陵,还让他感到茫然……

……

从积石军到洪济城,是两国必争之地,没有牧民前来放牧,草长得便好。风一拂,便成了绿色的海洋。

大军滚滚而来,两国主帅万众瞩目的会晤开始了。

各率三千军队,不过不在岭上,而是各自驻扎在这一岭的东西两侧。然后又是一百侍卫,又退后一百步外。不然这个会晤也没有办法举行了。远处还有许多人便装,在骑马奔跑。那全是斥候,不仅唐朝一方担心,吐蕃一方同样也在担心。

一个穿着大红吐蕃袍的中年人走了上来,李首成低声说道:“那个就是吐蕃的论钦陵?”

“正是。”

“殿下,也不高大魁梧。”

“他用的是万人敌,不是百人敌,魁不魁梧,并没有关系。论力量,我朝大军中胜过孤的将士,何其之多?”

“倒也是。”李首成说完,好奇地看着论钦陵走了过来。

京城中对此人终于认识了,也有许多传言,与吐谷浑的李威传言一样,乱七八糟,有的居然说此人长着三头六臂。

但一见面,也不过如此,相反的,一脸儒雅之气,若不是长着一副吐蕃人的面容,比唐朝的儒臣们更有书卷气质。这倒是出忽他想像的。

人没有过来,论钦陵大声说道:“殿下,何想起来在此与我一晤?难道这里就是你们唐朝,与我们吐蕃分割的疆界?”

“大论,你想得太美好了。岂止是青海,就是你们吐蕃,早迟势必为我大唐所有。若说此地,有何意义,你倒提醒了孤,将来我朝将你击毙时,将你头颅埋于此地,你看如何?山清水秀,倒也是一处绝佳的埋头之地。”

“哈哈,殿下,你想得太美好了,想我吐蕃臣服,你们唐朝没有那能耐。我这个头颅嘛,虽然美好,可你得到它,也是万万不能的。”

“未必见得。”说完一拍手。

侍卫从后方抬来一张桌子,两张胡床,桌子上放着一个大盆子,里面烤着一只热气腾腾的羔羊,边上还有几坛酒,与两只精美的酒觚。

“大论,坐。”

袒然坐下。

“大论,上次承蒙你招待,孤一直念念不忘,可惜堂堂的一个大论,招待本太子,居然那样寒酸,不该啊,不该。”

“倒是我疏忽了,太子,莫要见怪,”说完了,也不让侍卫试一下,抓起羔羊,用手撕开,咬了一大口,说道:“好味道,烤得很不错。上次我替殿下斟酒,殿下这一次不替我斟酒吗?”

站在后面的李首成与一群侍卫想要着恼,可是李威摆了一下手。

何必在意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