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还有李威。

这一次神话般地杀出重围,声势到了什么地步,别的不看,看一看长安城中近百万条大红的披风就知道了,不仅是少年在系,妇女少女也在系,反正系上去也好看,又是时尚,还有太子的一段传奇。

李治因病处理事务失控,只成了一座泰山,可以爬一爬,可是武则天与李威无疑一人是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乔戈里峰。

面对这两座世界之巅,让李贤这个文弱的皇子,如何能翻过去?

“张相公,那么我如何去做?”

“继续监国,只要殿下在监国,就有大义在手。若不监国,这样殿下就退缩了,陛下如何作想?你主动退局,又因为一些事让陛下疑心。以后陛下对太子不满,不要不相信,时间一长是必然的,陛下肯定不会扶持你上台。还有英王,还有相王,相王虽年少,不比殿下差啊。现在年少,几年后就不年少了。”

“可是……”

“臣知道殿下的难处,但不难。殿下欠缺的是声名,这是皇后派人扬传的,可那又如何,这个黑白是人嘴里说出来的。若以前人们将黑写为白,白定为黑,现在黑就是白,白就是黑。皇后能派人扬言,殿下不能派人扬言?但这也不急,殿下暂先低调监国,不惹陛下动怒,陛下才是根本。但在外面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比如赈济一下孤寡,或者表现出一些容人之量啊。太子能做,你也能做。”

“能不能再说详细一点?”

行了,本来想下船的,让张大安这一劝,又在这条船中坐下了。

第四百十三章楼台歌舞(二)

李贤按照张大安的提议,办了第一件事,高调地去看望明崇俨。

好处多啊,首先一条,我表现了气度,原来你是我的人,后来背叛了我,投靠了皇后,可你受伤了,我还来看你。我岂不也有容人之量?

明崇俨是小人,张大安都瞧不起,为了主子做一些卑鄙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的?在朝堂上能爬上宰相这个位置的,那个不会一点勾心斗角的玩意?就是戴至德真是一个老实人?也不是,只是各人的性格注定了各人使用的方法不同。但作为一个臣子,不能象勾栏里的那些粉头一样,朝三暮四。原来投靠李治,后来主动找李贤,李贤拉上来了,又跑到武则天面前卑躬屈膝。

这是太子没有拉揽,否则又能投靠太子去。

但这个小人很了不起,懂医术,恰恰正好能医治皇上的顽症。治不好,可能让皇上病症缓解,这个就不简单了。而且不止的,又懂经义,懂经义,那么就有了谋官的资本。还不仅如此,还会经营。

许敬宗留下的钱与人,张大安不知道的,李贤也不知道的,只看到明崇俨果断地投资了晒盐,赚了大钱。这也不简单的。做什么不花钱?拉拢臣子,办一个宴席,送一个礼的,都得花钱。用人扬言,也要花钱。

这个人很聪明,看一看,将情况说一说,不是我派人刺杀你的,你应当明白。让此人对皇后失去信心,看能不能拉拢过来。

若还是拉拢不过来,那么也行,这一拜访,皇后心中肯定有猜疑,顺势推一推,让皇后以后打压这个小人。

到了明崇俨府门口,明崇俨不敢怠慢。至少放在台面上,李贤还是最尊贵的亲王,还在继续监国。病秧秧的迎了出来,实际上李贤很想问一句:“你不是又会法术,又会算命看相吗?为什么自己被人行刺算不出来?”

没有问,已经有了老百姓好奇地围在远处观看。

一抱拳说道:“明卿伤势可好了一些?”

“好了些,殿下快快请进,”说完得立即将李贤请进去,不然这个风言风语的,会很多。

其实论城府与权谋之道,此人决不在张大安之下,只是资历浅,出身不高,一上来就走了捷径,走捷径只好用一些不光明的手段,都妨碍了他在仕途上进一步发展。

但绝对不能小视此人的。

进了府,李贤抬了抬手,下人将礼盒放在桌子上,李贤和颜悦色地说道:“明卿,闻听你遇刺,我很担心,可发生了很多事,你也知的,所以一直耽搁到现在没有来探望。”

“臣不敢当殿下厚爱,”明崇俨同样谦逊地说道。心里在说,你最好不要过来看我。

“明卿,真凶可否找出来?”

“还没有。”

“此人委实可恶啊,最可恶的是我听到坊间一些谣传,说刺客是我派出的,你相不相信?”

“怎么有此谣传?臣怎么不知道?”明崇俨睁大眼睛,惊奇地说道。

当真不知?心中其实早在怀疑了,可怎么办?越是怀疑,就越觉得皇后手段过人,深不可测。不刺还滑头滑脑的,一刺将他刺老实了,这个性格很象后来的某个人种,将他们打服了,跟在你后面做狗,对他们好,反而随时准备咬你。

要跟的只有强者,我跟你这个弱者身后有什么出息?况且花了那么大的心血,制出的那些小丸子,还没有派上用场。这一次皇后如何对自己,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吧,这更多了接近的机会。

话说到这份上,没得谈了,这个明崇俨非要与母亲一抹黑走到底。

淡淡说道:“明卿,母后一心想扶佐大哥,日后继承大唐基业。就不知道那一天,大哥要对付你,母后会不会帮助你?”

“殿下啊,你怎么能如此说呢?臣是什么人,一个小小的臣子,侥幸会一些医学与巫术,侥幸能对陛下顽症有所帮助。如何敢与天后,与太子相提并论,折杀我了,折杀我了。”

不过心里在想,这个问题有些头痛的。

皇上这个身体顶多拖一个六七年,七八年的,还不能在那时候解决,要解决必须在三四年内就将此事解决。

“这样啊,那么我就不打扰你了,”李贤心里骂道,你这个小子好不识相,再度动了杀机。

……

李治之所以这么急返回洛阳,还有一个原因,想看一看新修建的上阳宫。

这桩心事在他心中放了很久,洛阳不错,可皇宫位于西北隅,地势也好,居于高处,俯瞰全城,数水环绕。唯独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城西,城西是西苑,还是西苑的边角,显得空荡荡的。以至挨着西墙边几处宫殿的宫女们,多次传出看到鬼了。

三月底,上阳宫修好了,当时不好去看的。但许多人说修得美仑美奂,这让他很怀疑,也就二十几万缗钱,放在某一个人身上,巨资,可对于庞大的宫殿,又能做什么?

这事耽在他心头。

正好小五成功脱困,于是打着去少林寺进香还愿的口号,烧了几柱香,让少林寺的大和尚忙得不知东南西北,当然,大和尚虽忙,还是很开心的,光是打赏,就值得他们忙碌一番。

呆了两三天,与武则天一道去了洛阳。

首先进了上阳宫,看了看,很是满意。

面积足够大,方圆一里有余,还有许多精美的宫殿,观风殿、麟趾殿、仙居殿,名字韦弘机可不敢起,是李治与武则天一边观看,一边取的名字。另外还有许多水池、廊房、水榭、亭台、假山、石子路,就是这些小部件,也修建得十分完美,比如那些池子,池底经过夯实后,上铺鹅卵石,池岸又用太湖石(一种瘦透的假山石,不一定只有太湖才有,全国多处出产此石)层层垒砌,犬牙交错,高低错落。另外又广植奇花异木,才移载没有多久,一旦全部成活,枝叶长成以后,可以想的,这里一定是人间仙境。

看得十分开心,于是在上阳宫设宴,宴请群臣,洛阳的班子大臣,还有随行带过来的一些大臣。

大摆宴席,还让内外教坊宫妓表演了歌舞。

唐朝的歌舞与其他朝代又有所不同。其他朝代宫庭歌舞,可以说是中国歌舞的代表。舞蹈时多用长袖、走步、腰肢,要么再加上扇、剑、绸带等道具,表达舞蹈的神韵。这种神韵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上也能看到,比如简单的插花,中国式的插花讲究构图布局,象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又象一首流动的小诗,不象西方,将许多花一下堆在一起,只有热闹,也不象日式插花安静萧瑟,杀气凛然。

或者中国画亦是如此,立体感不强,可讲究的是那个味,那个神,全象诗一般,意境幽远,让人慢慢回味。

或者古琴铮铮,古意盎然,高洁雅趣。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得优雅真味的,只有中国的一些艺术。

但唐朝以武立国,重武,皇室又有许多胡人因素,反而更喜爱热烈奔腾的胡乐胡舞。比如剑舞,后世很优美的,一举一扬,象涓涓流水。但在唐朝,却成了“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再比如胡旋舞,“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己时。”

反正没有体力,不是“武林高手”,这活别想玩得转。

歌舞正隆,李治转过头,对韦弘机说道:“卿辛苦了。”

“这是臣的本职,陛下过奖。”

“朕心中有数的,这段时间,你又要处理司农寺的事务,又要开挖三门河,又要替朝廷经营东都营田,不易啊。”

“能让陛下开心,臣再苦也是值得。”

“朕心中还有一个疑问,上阳宫修建如此完美,那个用度……”

“用度足矣,无非几条,节省不必开支,调度得当、减少浪费与贪墨,安排合理,避免人力物力浪费。臣修三门数河,也是持着这几条,所以工程浩大,用费却不惊人。”

“好,很好,来人哪,赏韦卿五百金。”

很重的赏赐了。

宴席尽兴而散,李治兴致勃勃,没有住进皇宫,就住在了仙居殿。丈夫开心,武则天同样开心,最希望李治活得长久的,恐怕武则天才是最真心的。

但几天后,武则天另一个心腹太监梁光业,将长安发生的事禀报给了武则天。

论权谋之术,李治不及武则天,论拉拢人的本领,李治也不及武则天。不过武则天是一个女子,而且出身寒酸,若是太原王家、兰陵萧家、清河崔家、京兆韦家、河东裴家,那怕就是出身京兆杜家、琅琊王氏的女子,都没有她那么难法。所以很长时间,在朝堂上不得势。

但在后宫之中,却有很多心腹之人,所用的数名亲信太监,也不象李治用的那个张桂东,对她十分忠心。

“这个不孝子出了明崇俨府后,脸上是什么表情?”

“很是不满。”

“嗯,没有得志了。”

“大约如此,这个明崇俨倒是一个明智的人物。”

“明智能称得上,可这个小人,心胸也很大啊,”说到这里武则天微微笑了起来。又说道:“不去管他,本宫在等。”

如何决策,武则天还没有下决定,要看,看李首成从青海回来,带来什么消息。

临行前,她给李首成下了一个死命令,不是从言语,而是要真正将长子的内心摸出来,不摸出来,你就死在青海不要回来了!至于这个次子,他只是一只秋后的蚱蜢,能蹦多高?

不过想了一想,还是预防万一。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决定让丈夫调魏元忠与狄仁杰中一人回到朝堂之上,对这个不孝子掣肘一下。但长子态度没有摸清之前,只能调一个人回来。再看看动向。

调谁回来?武则天心中沉吟起来……

第四百十四章习习香尘莲步底(一)

来了四个人,还是出忽李威意料之外的。

两个人是老朋友了,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另外两人,一个是诺曷钵的长子慕容忠,一个是会稽郡王李道恩的女儿,金城县主。

表面还要尊敬的,一施礼说道:“见过大汗,见过公主,见过世子,见过县主。”

四人比他还恭敬,不是不懂,这一番太子杀出生天,日后继承皇位,基本再无异议。休说自己是流亡的可汗,就是不流亡,也不敢怠慢。隆重地还礼。

金城县主施完礼后,怯生生地喊了一句:“弘哥哥。”

李威稍稍一愣,他肯定不认识的,金城县主与他一般大,大约月份比自己略小。但出嫁时,李弘才虚十三岁。那是李弘,李威还在后世中国呢。世家弟子,大约互相认识。

不太了解李弘与金城县主之间的友谊,硬着头皮说道:“这些年来,你可好?”

“一般,只是想家。”

李威转过头来,对诺曷钵说道:“大汗哪,这可就是你不好了。从灵州到长安也不远,可以上书,请求父皇一下,让他们准许你们去长安看一看。顺便让公主殿下与县主殿下,与亲人团聚一番。再说,世子,我记得好象你只去过长安一次吧。”

“是,”慕容忠老实地答道。

对这一家子李威真没有恶感,对唐朝很忠心,有一年,吐谷浑得到一匹罕见的龙种马,骏逸非常,诺曷钵爱不释手,可想到了唐朝,立即将它献给父亲。父亲问明原委后,怜其憨直,又将此马还给了他。

诺曷钵答道:“可是我老了,不想跑了。”

李威有些晕,你都老得不想跑了,为什么数次跑到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