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关健的李威在积石山大好的机会,没有逃回来,却与三军共生死,这份大义,那一个将士不感动。正是这份情义,所以激战到现在,其实很苦的,这数月来每天早上起来,就准备将脑袋提到裤腰带上,但就是没有一个士兵埋怨。太子那么尊贵的身份都如此了,自己这条命算什么?几月交战下来,虽然生死惨重,一支铁军倒渐渐形成。

但平时,太子二字,没有一个提,太让人感伤。

此时听到太子殿下神奇脱困,三军欢动,上下一齐疯了,相互抱着的,相互跳着的,有的在大哭,有的在大笑,有的捶胸顿足,有的在山呼万岁。全都发疯了。

在这欢呼声中,吐谷浑将士全部为之沮气。

唐军交战为了太子,吐谷浑人交战也是为了太子,只有将唐军狙击起来,唐太子才不能脱出重围。可现在呢?

看到大家雀跃欢呼,裴行俭脸上更是挂满了笑容,刘氏说道:“裴将军,你忘记了一件事。”

“何事?”

“写奏报到京城,禀报两位圣上。”

“我真疏忽了,”裴行俭说完,立即进帐写奏折,京城消息传到青海来很晚,可听到许多。固然他不想雍王李贤得势,也不想看到皇后得势。这封喜讯,大约能将京城里的“歪风”刹住吧。

于是拿起笔来开始书写,因为心情激动,写的字都歪歪扭扭的,喝了一口茶,让心静了静,这才开始书写下去。


第四百零三章竿旗过市(二)

学习《论语》。

半年多时间下来,字写得不大好,可能认出来,不象原来是天书是蝌蚪文。

看了看她写的字,教书先生说道:“今天就到此吧。”

这碗饭吃得很不容易的,多累人的话计!若不是每天看一眼太子殿下那几十个养眼的大字,秀隽的小诗……唉,一个多秀气的大姑娘啊,怎么学起字来就那么难呢?

“先生请慢走,”野辞明月恭送道。

在鄯州城呆得久了,又是读书又是识字,终于开始有了一些中原人的礼节。

其实不是这样的,李威对她不恶,正是看中了她一身淳朴的气质,就象高山上的雪水,就象积石山坡上的野花,清新动人。倒未必在不在意她懂多少中原的礼节。

但知道的多,才知道太子对她那种和善态度的不易。

见面次数不多,可这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在梦里都梦到那淡淡的笑容,很亲切,很阳光,就象是四月的风从东南方向吹来……

然后头捂在被子里偷偷地哭。

茫然地看了看自己写的字,又看了看太子写的字,窗外春光明媚动人,树叶儿又绿了,可她的一颗心却渐渐枯萎下来。

忽然她的三哥闯了进来,说道:“小妹啊,大喜,大喜。”

“喜从何来?”

“殿下回来了。”

“那个殿下?”

“傻妹妹,大唐太子殿下,你说还有那个殿下?”

“他不是在东女羌吗?”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只听到唐朝那个裴侍郎通知三军的消息,说殿下从伏罗川逃到了肃州,还在伏俟城南,又再次大破了吐谷浑近万大军组成的防线。”

说完了,眼中也同样不解与疑惑。

太子看到过的,很正常的一个人,也没有看出来他有多勇猛,咋就那么厉害呢?再说,二月还在东女羌,身后还有吐蕃噶尔钦陵大军堵截,又怎么从大非川再次冒出来的,从伏罗川离开?

想不明白,难道真是……想到这里,又说道:“小妹啊,那是天下星宿下凡啊,不能用常理来分析。大喜啊大喜,小妹,你前世做了什么好事,怎么就有这么大福份呢?当初各族选了那么多好看的女子,怎么殿下一眼就看中了你呢?”

这岂不是废话,总得要找一个的。

“你莫要哄骗我,我很好的。”

“你听外面,”她三哥一指外面。

裴炎想买鞭炮,多半不成了。青海有鞭炮卖,喜庆嘛,里面乌七八糟的配方,威力小了,响声也小了,但比烧竹子的“哔哔”声还是闹腾的。可终是不多。

岂止是士兵,百姓也想念,汉胡一家嘛,青海本来胡人就多,虽对吐谷浑残酷了一点,然而谁让吐谷浑非得做吐蕃人的帮凶。再说,唐朝大败了,河湟不保,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相反,随时会遭到吐蕃人的掳掠。

百姓也高兴,于是自发买了鞭炮放。

野辞明月还傻傻的。

“来吧,”将她的手拉住,拖了出来,拉到大街上。街上很热闹,然后就是相互问好声,议论声,各种议论皆有,天花乱坠的,不亚于后来的评书演义。

是真回来了!

野辞明月靠在大树上,突然身软了下去,连路也走不动。

……

武则天在京城也在布网。

李贤回到府中,人呆了。

不大好办的,辞去监国,父亲不肯,批阅奏折母亲挑剔。自己终是年青,批奏折哪里有母亲面面俱到。这想法还是很危险的,换李威就不会这样想。就是一样大的岁数,一样大的阅历,他批奏折也没有武则天面面俱到。

武则天是一个女子,若是男子,以她的智慧,也必然会做宰相,还是那种特有大权的权相。不以为她在后宫起点多高,李世民的才人,按照正常的编制,后宫中是皇后,然后是四夫人,也就是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一品,可贵妃最贵。然后又到九嫔,九婕妤,九美人,这才到九才人,可见这个地位!当然还有宝李、御女、采女,那就更什么都不是了。

也许凭借姿色,得到皇帝的宠爱,可有几人能象她这样,皇帝还活在世上,却在朝堂上同样呼风唤雨的?这可是正统的王朝,不是五代十国与南北朝那些蛋大的小国家!

忧愁满面。

房氏担心地询问。

李贤看了一下旁边的太监,什么没有说,只说身体不舒服。

到了夜晚,两人同寝时才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原来他们同房时,宫中的太监还在看着,记录起居。正常来说,是过份了。可张大安他们皆不敢言,若是正常人伦关系,虽说这些太监不能当作正常男人的,有许多后宫妃子还让他们伺候沐浴。不过正常皇帝与妃子正式就寝时,服侍的还是宫女,站在哪里看,拿毛巾替他们擦擦汗,或者打水来清洗的啥。天热了,剧烈运动很辛苦的,在旁边还用扇子扇着风凉。或者遇到了月事,不舒服,就用这些贴身婢女代替,但只是代替房事,不得与皇帝大被同眠。

但李贤好处有的,人长得好,学问好,资质好,聪明。可缺点也有不少,最大缺点就是喜欢娈童,皇上派人监视,让他恢复正常的阴阳,也不算过。你不问嫡,只要不胡乱违法,管你喜欢娈童,或者打猎,或者斗鸡溜马,这个问题皆不大。相反,皇帝还希望你这样做。不然你一个尊贵的亲王,才能是皇帝的十倍百倍,皇帝如何处之?

可你夺嫡了,也正式争了,这个缺点必须改正,难道以后还让一个娈童做后宫的贵妃,或者昭容?

但这样,多有不便。

于是房氏拿出重金,给了这两个太监,你们记录雍王起居,我也不反对,这是皇帝在培养雍王。可我是官宦礼仪世家出身,感到十分尴尬。太监收了好处,也不敢作主,禀报了李治。

李治怒是怒,可多少要给这个儿子一点活动空间,于是让这两个太监,在房氏与雍王同房时不得监注。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被史书低估的女子。

不及上官婉儿的才气,不及韦月的果断,当然韦月现在还没有长大,不算。不及没禄氏的智慧,也不及碧儿的单纯。但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很值得钦佩的人。

史上李贤流放,此女一直陪伴左右,连李守礼的生母都因为害怕,主动解除与李贤的婚姻关系。可此女没有。后来召回京城,李贤两子光顺与守义被酷吏杀害,她与守礼囚于禁中,却象一个老母鸡一样,在那种环境下,保护了李守礼的安全。这也要智慧的。而且节气同样不简单。

裴雨荷与她相比,确实多有不及,只是裴雨荷比较温顺,有容人之量。

听完后,知道丈夫处境很危险了。

但没有说解决之道,而是说道:“殿下啊,臣妾想了很久,才知道殿下哪里做错了。”

“我哪里做错了?”

“其实争,我也赞成的,一旦真成为亲王,好,或者能迁封一个遥领的大都督,不好只能外放做一个刺史,一年才能回京述职一次。还要看皇上的恩情,否则连京城都不让你回来。”

“是啊。”

“所以臣妾也赞成的,也支持的。可是臣妾以前也疏忽一件事,不仅仅你大哥过于强大。而是你本质就做错了。”

“本质错了?”

“你反对天后,我不大同意的。因为没有资格反对天后。可反对天后也有反对天后的好处,太子殿下暧昧不明,你却替一些大臣喊出了心声。”

“我正是这样想的。”

“这样想也不错,而且臣妾刚嫁给你时,除了些许弱点外,儒雅有学问,也是正人君子。未必不可一争,即使争不过,从道义上争,又是你父皇授意的,你大哥未必拿你如何。可你与一些臣僚又过于急切,做了那件事……皇上是不会公开张扬此事,可我们都疏忽了天后的手段,她可以将此事放出风声,对国家社稷动荡不大。臣民得知,你又失去了道义。看一看,原来府上门庭若市,才过了多少天,现在呢?”

李贤回味了一下,说道:“是的,我真做错了。”

“但不晚啊。你再想一想,主动权还是皇上的,他要考虑他的江山后继人选能不能继承。周王资质你也不是不知的,或者让几岁大的鲁王继承大唐基业?现在局势无非两点,太子能侥幸安全回来,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一场泡影,反而争得越厉害,上到文武群臣,下到百姓皆对你反感。要么太子不能回来,你还是无二的人选。何必急在一时?”

“你是说……?”

“何必让臣妾说,殿下,你很聪明的一个人,只是太过急切,让迷雾迷花了你的眼睛。看看你大哥原先监国时是如何做的?”

“我明白了。”

主意便有了,不是要找我批阅奏折里的漏洞吗?我不批了,只站在边上观看。相反呢,我现在监国了,还得到这份大义。

武则天在后宫听到后,冷笑一声:“这个孽子,还是有些本事的。”

“天后,现在如何办?”李首成问道。太子与天后争,他还不是很反对,因为隐隐感到太子对天后没有太大的恶意。可这个雍王,是要想方设法做掉的。不能因为是儿子,一旦此人登基,天后好了,是打入冷宫下场,不好,还不知道有何下场。

“不急啊,有办法,看看外面的天。”

“外面的天气很好啊。”

“可是河北山东的天呢?”

“河北山东的天?”李首成茫然了一会儿,忽然喜悦地说道:“天后,这个好啊。”

“还不急,既然本宫奈何不了这个孽子,为了平衡朝堂,本宫是不是该向陛下讨要一些好处?”


第四百零四章竿旗过市(三)

没有几天,李治就下了一份诏书,将武承嗣重新召回京城担任太常卿。

拘于几个儿子的条件,小六成了帝国的最好人选。可小六的心肠,让李治很心寒。自己万一死了,眼一睁看不到,可自己活上一个二十年三十年,以小六的手段与急吼吼的心态,必然将自己“做掉”。还是妻子让人放心哪。

所以神马的帝王心术又来了。

张大安拿着李治这封诏书,就有些急,雍王本来让皇后逼得走投无路,再让武承嗣返回京城,那还了得?

其实武则天借着李治扶持李贤与长子争嫡时,已悄悄安排了六七个武进入朝堂,官不尊,位不显,属于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因此,有许多大臣反感,却无可奈何。

虽说外戚专政,终是国家一害,可作为最尊贵的天后,娘家没有一个人在朝中为官,同样说不过去。

但无论是武三思,或者武攸暨,皆没有这个武承嗣刺人眼睛。只因为一点,他顶着周国公这个大帽子的。

可自己不好出面的,这两位圣上正在痛恨着自己。于是看了看诸位宰相,裴炎、王德真、刘仁轨、崔知温是不想指望了。戴至德与张文瓘谨小慎微,同样不指望了。薛元超这一次回到朝堂上似乎成了隐形人,大约也指望不了。于是看着郝处俊与李义琰,说道:“郝相公、李相公,国事为重啊。”

郝处俊讥讽道:“你还知道国事为重?”

“请郝相公公私分明,顾全大局。”

“是顾全你的大局,还是要顾全这个国家?张大安,昔日你也不错的,然而这几年……郝某与你共处政事堂,深耻之。”

说完了一拂衣袖走到一边。

势与势不同,原来是反对天后的,虽说有可能从国家角度考虑雍王是不错的人选,然而心肠太过歹毒。一旦此人登基,有许多人必然不放过的,自己这群太子党必然难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