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纠缠在一起,论钦陵回归,对唐军就很不利了。

李敬玄等人排除在外,但是李谨行,包括提议的黑齿常之落实到细节,皆是皱眉,没有任何良策。

正在此时,外面的斥候进来禀报,说是论赞婆出动大军了,不走进攻赤岭,而是渡过黄河,在黄河上架了一座石桥,取名骆驼桥,于桥东正在筑一城,驻军名曰九曲军,南面在独山又驻一军,名曰独山军。此军正是从积石山抽调而来的。然后吐谷浑人又于洪济桥渡河,在宛肃城驻军于百谷又建一城堡曰百谷城。与吐蕃九曲独山二军遥相呼应。(历史上吐蕃曲水军桥不是骆驼桥在骆驼桥更南边,骆驼桥是因金城公主汤沐而架,此道有通向吐谷浑处有许多沙漠,多用骆驼运货,因而得名)兴唐343第三百四十三章数十年载(三)

“黑齿将军英雄所见略同……”,李威苦笑了一下说道:“这个计划还是取消吧,依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从大拔斗谷起战役,在哪里供给方便,与吐蕃耗上一两年,让吐蕃人知难而通,徐而经营曲西。”

无奈,虽然大胜这个论赞婆也不能小视,否则自己反过来成了素和哝典凶不讨叉想到了一个头痛的问题·论赞婆如此了·论钦隙体柴·会是如何?

又道:“散吧,散吧,还是按原来计划行事。”

于是继续筑城,许多城池已经筑好,其实朝廷许多人不懂的,只要这些城池筑后,可以有效地缓冲吐蕃将来对内6的冲击。当然,若是内政不和,将士怯弱,纵然是固池金汤也守不住。

但至少李威在此,不会丢失。

借助这些城池又开耕了许多田地,只是九曲的百谷、更南的大小榆谷暂时不要想。

然后等朝廷的圣旨。圣旨没有下达,却等来了两人,吐谷浑原来的可汗诺曷钵以及弘化公主。

李威不敢失礼,诺曷钵与其父慕容顺皆十分亲近唐朝,弘化公主虽只是宗室弟子,为了安定吐谷浑做了不少工作。三十几年前,吐谷浑丞相宣王欲劫诺曷钵前往吐蕃,让这位公主察觉,连夜带着诺曷钵骑上马,飞奔进入部城,让部城刺史杜凤举粉碎了这场叛变。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至少比呆在逻些城那个鼎鼎大名的文成公主强。兴唐343第三百四十三章数十年载(三)

永微三年李弘刚在尼姑庵出世那个月,夫妻二人入京,李治隆重接待,还将宗室之女许以金城县主名义,下嫁诺曷钵长子慕容忠。其实随后吐蕃吞灭白兰羌时,吐谷浑多次求救,隋唐屡次征讨,吐谷浑确实打残了,不是吐蕃人的对手。可是唐朝一直没有重视。最后吐谷浑被灭,唐朝才反应过来,却迟了,先将诺曷钵安顿在大雪山(祁连山)之南,还准备替他收回故国的。薛仁贵大败后,没有了指望,又轩移到阁门河,最后诺曷钵还是不放心,安顿到灵州。

见过礼后,李威让侍卫上茶,然后问道:“不知可汗与公主前来有何贵干?”

诺曷钵说道:“听闻殿下在郏城大捷,先恭贺殿下。”

“不敢,这只是小战,后面战争是胜是负,未必可知。”

“殿下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吐蕃人不可小视啊。当初薛将军就是大意轻敌,否则也不会战事糜烂。”

“你放心”,李威笑了笑。若论对吐蕃人的重视,这天底下就没有一个人有我重视了。唐朝衰败,一是吐蕃,没有吐蕃就不会牵制那么多的重军,安禄山就不会得逞。第二就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实际上天宝后年,百姓虽不及开元之初,但还可以度日的。或者从长远来说,汉人的气节,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失去了。与外族交战,多是输多胜多。汉唐雄风,成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兴唐343第三百四十三章数十年载(三)

“为外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听闻殿下手下还有几千名俘虏,可不可以将他们让我带到灵州。他们只是百姓,也是我的子民。”

“这个嘛”,李威不由沉吟起来。不是诺曷钵有了这三四千手上,马上就能危害灵州,灵州还不知道有多少胡人,三四千人也不在意。关健这几千人在手上好用,修城池啊,修道路啊,屯田修水利啊,有的地方很险恶,不想用士兵白白牺牲,战俘能顶上。这一修还不知几年,就算修好了,也可以转移到中原。

唐朝人口还是太少。不是真正没有地,许多地没有开垦,象江南的圩田,上古时将江南定为九州中最末等。因为水多,全是沼泽,伍子胥过昭关,换在这时候,最少有十几条路让他去吴国。可那时候不行,昭关南边的山脉不大,可翻过山后,全是沼泽,只好从昭关强行而过。

就是唐朝现在,还有许多地区没有真正开起来。或者往海外挪一挪,粮食产量增加了,这个人口容纳空间还是很大的。或者暗暗办一些商业,让那些大户人家看一看,别吞田了,商业来钱来得更快,象宋朝一样,土地危机又能缓解。这样一来,又能挪出更大的空间。不要多,有一个两三亿人口,大约问题不大。有更多的人口,就能征调更多的军队,比如现在,调一百万军队前来,踩也将吐谷浑踩平了。当然,这是梦想,若真有两三亿人口,土地危机解除,唐朝尚武的风气,以及领先世界的技术,整个亚州也能拢于手掌,大食人也要退避七舍人,更不要说吐蕃。兴唐343第三百四十三章数十年载(三)

靠生育能力也嫌慢,因此,将这些战俘送到中原去,呆得习惯的两代一过,全部汉化。呆不习惯,是死是活,李威当真在意?

但不大好拒绝,想了想,道:“可汗,不是我不同意,你最好上书向我父皇请求一下,也符合手续。”

其实真给问题也不大,拖一拖吧。

诺曷钵也没有在意,又说道:“能不能让我见那个素和贵?”

“行。”将素和贵带上来,有些可惜,若是将素和贵招降,吐谷浑人更加沮气。不过不可能了,除非不顾胡胜感受,将那个段铭真交给素和贵处理。就是这样,素和贵也未必投降,这不是战败投降,是让他真正归降。但李威为难了,当时将素和贵杀了就杀了,现在却不大好杀,他在吐谷浑人中很有威信,若是战俘被杀,会让一些吐谷浑人激起死志。

这事儿就这么挂着,真不行,若朝廷有了动向,押到朝廷让朝廷去处理。

看到素和贵,诺曷钵咬牙切齿地说道:“素和大将军,没有想到十几年后,我们又见面了。”

素和贵不答。

“当初本汗是如何待你的,没有想到你在关健时候狠狠地在我胸口上插上一刀子。”

当初唐朝麻木,于动无衷是吐谷浑灭亡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素和贵这样的大臣叛变勾结,内外交困之下,吐谷浑才那么快的灭亡。若没有这些叛臣,当时亲唐派的大臣并不占弱势,吐谷浑只要能持久坚守下去,唐朝未必不兵相救。兴唐343第三百四十三章数十年载(三)

素和贵依然不答。

诺曷钵道:“殿下,能不能赏我一个薄面,将此人交给我来处理。”

“行啊。”李威立即答道。正好此人放是不能放,拉拢是不能拉拢,杀是不能杀,让诺曷钵杀,那一个吐谷浑人都不会有意见。忽然灵机一动,道:“可汗,我可以将战俘还给你,甚至以后作战时,其他吐谷浑人的战俘同样可以还给你。可是你能不能与我配合一下?”。)



第三百四十三章非川凄草(一)

在论钦陵手下讨便宜难,难于上青天。

在论赞婆手下讨便宜,也难,难于爬昆仑山。

不但难,七月过了月半,眼看八月到来,八月九月,秋高气爽鹰扬之季,正是吐蕃人出手的好时光,论钦陵将会到来。而且到现在论钦陵并没有回来,不是不知道唐朝十八万大军抵达,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是他在调兵遣将。时间拖得越长,从吐蕃带来的大军会越多。

留给李威时间并不多。

于是大量物资向积石军运去,这条消息想隐瞒是隐瞒不了的。

论赞婆看着地图,苦思冥想。

论弓仁说道:“三叔,他是要攻打宛肃城与洪济桥啊。”

“当真如此?”论赞婆皱着眉毛,问道。

宛肃城与洪济桥的位置不言而喻的,洪济桥也不只是一座桥,原来有镇,后来设城,因为是兵家必争之地,多所损毁。鄯城大败后,论赞婆做了一些调动,包括向宛肃城与洪济桥、百谷驻兵,在百谷筑一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军寨,重新在修葺洪济城。

若是唐朝人拿下这两城,可以威胁吐谷浑的重城树敦城,甚至可以作为进攻大非川的桥头堡。失去了这两城,百谷城将会成不唐朝的掌之物,亦可以南下夺下大小榆谷,还可以逼迫九曲、独山二军。整个九曲将被唐朝吞没。

“这个太子胃口是不是太大了?”

论弓仁听不出话音,没有回答。

“不是不攻,你来看地图,”论赞婆指着地图说道:“他的意思很明确,不与我们打野战,只是利用城池与他们武器的优势,一步步地消耗我们将士。因此,到了青海后就开始筑城。”

上面是一个个城池的位置,有的小戍所已经筑好,但一些大的关卡城堡还在陆续建造之中。主要还在鄯州腹部与河洮二州全境。鄯城与廓州境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这是一步步地向外扩张。”

“三叔,你是说?”

“不用慌,先派一部分军队支援,看他下一步行动。”

不大相信李威会抛弃他原来的计划,步子那么大,跨到了洪济桥。洪济桥是好,可是离吐谷浑近,唐朝供给麻烦,正好成了唐朝短处,吐蕃的长处。

再说,若是攻打洪济桥与宛肃城,不必这么大张旗鼓地大运粮草,可以派骑兵突袭二城,占据了二城后,再慢慢将粮草运达。反正有赤岭之险,只要小心,后勤会很平安的。这样行军很不合规矩,若是这个太子不懂兵法,还能说得通,可能说他不懂兵法么?

“那么他想要做什么?”

“不知道,看,另外下令各军务必小心,再派出大量斥候外出探看,防止唐朝奇袭。”总算反应过来了,唐朝对城池地皮暂时没有兴趣,有兴趣的是他们手下的将士。

大量的斥候派了出去。英雄所见略同,双方对情报工作,都无比的慎重。

……

粮食辎重过后,接着就是无数大军奔向积石军。

军事行动嘛,将这一条道路封锁,所有行人与商人都不准过去。

八月将近,天近高爽,大军呼啸而来,呼啸而过,带起了无数的灰尘。

一个牧民大着胆子问道:“请问军爷,刚才过去的可是李谨行李大将军?”

“正是我们家大将军。”

“好威猛的大将军。”

“那是,”被问的士兵骄傲的挺起胸膛。

“天朝派这么多大军前往浇河城(也就是积石军驻所),难道又要打仗啦?”

“是啊,我们准备收复宛肃城与洪济镇。”士兵随口答道,接着夹在大军中,离这个牧民远了。

……

论赞婆接到情报,伤神了。难不成真的要攻打宛肃城?唐朝军队攻占宛肃城不成问题的,就是攻占洪济桥也不成问题的。可是两城背后就是吐谷浑的腹地,随时能征召无数大军支援。

这很没有理由啊。

再说,虽然封锁了消息,这样大的行军,自己没有理由不会知道。纵然就是败了,唐朝的太子也不会如此轻视自己。

……

鄯城再次焕然一新,不仅是百姓自己,李威又派了大量士兵替他们将房屋修葺起来。还给了一些适当的补偿,老百姓皆大欢喜,怨言也就没有了。虽然还有一些百姓贪图无厌,然而看到那天晚上战争的惨烈,也不敢痴心妄想。

于是鄯城再次象往日一样生机勃勃。

也多少受了一些影响,石城山道与湟北道皆有大军驻扎,这一回不同了,大营将整个道路封死,虽然军纪很严,没有为难过往商人,可来往经商的胡人比战前少了很多。

今天鄯城发生了一件事,原来送往各处修城堡的降俘再次被送回鄯城集中。还有少数人没有来,吐蕃士兵,以及一些将领。防止朝廷乐一乐,让青海送战俘的。若不需要,这些人下场会更惨。

这些降俘也不知将要发生什么。这些天终于让他们体会到唐朝战俘的命运,吐谷浑与吐蕃境内有许多汉人的,原来隋炀帝经营青海,就将一批罪犯送于此耕地。但没有做好,皆被吐谷浑与吐蕃人反过来同化了。还有隋唐更替之时,逃离中原的百姓,这一批人更多了,有的逃向南诏,有的逃向突厥,有的逃向吐谷浑。

这群人在各国地位皆不高,但也不怎么排斥。主要就是大非川之败后的唐朝降俘,命运最为凄惨。

可这批战俘修城的时间不长,唐军对他们比他们对唐人战俘更凶惨。他们对唐俘,虽然残酷,还想一个细水常流,没有真正往死路里逼。然而唐朝军队呢,分明是想将他们往死路逼。

饭是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