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起义军那种锄头大锹。只能说有具没有好,另外还有就是大家不熟悉,也没有运用恰当。


三十个炸龘药包投入下去,加上数批箭雨,冲上去的一千人倒下一半人了。

素和贵不怒则喜,心里想道,看来这个唐太子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书呆子嘛,虽然派出驻守的士兵少,可皆是唐朝的精兵。又喝道:“赫连城,再带一千士兵上。”“末将遵命“赫连诚带着——千十兵作为第二梯队再次冲了上去。这个赫连诚乃是素和贵手上著名的勇将,不过是匈奴人出身,也妨碍了他在吐谷浑的仕途。

令狐智通大喝一声:“抬石头来。”

这是早准备好的,大道边垒起了几十块巨石,每块石头重达千斤。一百个士兵将石头一一挪过来,就着山势推了下去。巨大的石头,带着山道上吐谷军的将士人滚马翻。

“还难啃了”,素和贵自言自语地说道。

强攻能攻下来的,付出的代价未免大了一起,喝道:“撤。”

号角吹响,大军撤了下来。素和贵看了看两边的地形说道:“赫连城,阿若干史泰,你们率领余部下马,从两边山脚绕道冲上去。”

“遵命。”

残余下来的一千来士兵,分成了两队,从马上下来,爬上了两边的山峰。所以说没有在大道中扎营就有一个弊端,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守。其实这时候令狐智通还可以下令撤退的,最少能保住大部分士兵的性命,然而咬了咬牙,说道:“淳于势,你率一队看过南坡,张得木,你率一队看守北坡。其他人,随本将看守主道。”

素和贵站在山坡下观看,看到两边的士兵渐渐爬了上去,说道:“那委堑延,你再率一千人马冲上坡顶。记住了,这一次队伍阵型要散开,减少对方的杀伤。”

“遵命!”

淳于张与张得木已经在与两边爬上来的吐谷浑军队短兵相接,但是令狐冲依然无动于衷。吐谷浑人又渐渐从主道上逼近坡顶,两边不时地传出惨叫声,有吐谷浑人的,也有自己的手下。

他眼睛注视着坡道,这一次吐蕃人与吐谷浑人的联军阵型很散。心里想道,这个素和贵果然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若是从两边山坡上借助密林上来,是避过了火龘药与弓箭的部分射杀。可终就是失去了地利,一个居高临下,一个从困难的山坡向上冲,形势还是不同的,这一次再来用骑兵以及大道的优势,利用速度与两边侧应。应当说是现在吐谷浑人最好的进攻方式。

其实素和贵怕夜长梦多,否则拿下虎岭这个大营,还有若干种方法的,也会降低更少的牺牲。不过时间急,只好这样。

坡道上的骑兵越来越近,战马震得地面前在隐隐震动,令狐冲这才大喊道:“投,将两个药包放在一起投。”

不用考虑射程了,必须要离开时,将所有药包投远,否则将会成为吐谷浑人伤害自己战友的利器。又是一声声爆炸声响起,腾起了一道道尘雾。令狐冲又喝道:“推石头。”

巨大的石头再次向下面滚去口但这一次损耗很大的,坡顶上已经没有多少巨石,炸龘药包也渐渐只剩下二三十个。淳于婪一边激战,一边扭头看了一眼,大声喊道:“令狐将军,撤吧。”

都打到这份上了,是太子大意,不是他们不尽力,人太少了。而且为了商路,居然不让在大道中垩央建营,如何防守?

但就是这样,令狐智冲都不敢说出真相,说道:“放!”

山道上尘雾弥漫,散发着浓浓硝烟味,也看不清敌人了,只听到尘雾里不时地传出咳嗽声,才能判断出来,敌人依然顽强地攻了上来。

令狐智通说道:“撤。”

打到这地步,不是假戏真唱,而是真戏真唱,到了撤离的时候。

赫连诚听到他这个命令,气得哇哇大叫,刚才牺牲了许多将士,这些将士中,多是他的族人。大声喊道:“唐人要逃跑了,将他们堵住。”

听到赫连诚这一声大喊后,吐谷浑人立即士气大作,哇哇地叫着,奋不顾身地扑上来。

淳于势看到形式不妙,说道:“令狐将军,你带人撤,属下替你抵挡。”

没有办法了,吐谷浑的骑兵已经冲到坡顶,两边的手下也让吐谷浑士兵不要命的缠上。令狐智通含泪说道:“撤,撤向虎岭。”

他们所在这个山道不是虎岭,是一个无名峰,真正的虎岭是无名峰翻下去,后面的山峰,同样也不是很高,但越过了虎岭,后面就是崇山峻岭。说着,提着横刀,一刀抹去,将坡北冲上来的一个吐谷浑人砍死,带着手下向坡顶下冲去。

忽然又听到淳于势的大喊:“大母的,老子与你拼了。”

看不到了,也不能停下来看,听到这句话,知道淳于势凶多吉少了。令狐智通又劈死了一名敌人,鲜血迸得他一脸都是,但在脑海里想到刚才与淳于势的谈话。要求真的很不高,只想在青海得到一块封地,能将老婆孩子带来,一家团聚。又想到了他以前护卫自己的种种,热泪滚滚,忽然大声嚎叫起来,道:“淳于势,我会让一千吐谷浑人为你陪葬!”

悲怆的声音在群山丰飘荡。

可却没有听到淳于势的回答,令狐智通又大吼一声:“杀。”

再次击毙了一名吐谷浑人,平安逃出来的人不多,有的慌乱之中,如令狐智通预料的那样,逃向了主道,想逃向都城方向,这一次吐谷浑都是骑兵,结果可想而知的。

但余下的一百来将士,跟随着令狐智通身后,心情悲愤之极,一个个如猛虎下山,本来就在下山,借了一些下山的速度与冲力,吐谷浑终于退缩,不敢阻拦。一会儿冲下坡谷,再次爬上了虎岭,消失在茫茫黑夜里。(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遥忆当年

今天有可能超级大爆,厚耻求一下票啊什么的。另外这一战中,除了需要的,虚构了一些地名人物外,大多数是真实存在的。过几天老午喘一口气,将一些地名今天位于何处说明一下,让大家对行军路线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宫中死个太监宫女,再正常不过。可是有的人死了,却会让人关注的,比如金内侍。因为太子的信任,金内侍乃是东宫最重要的一个太监,特别是这多事之秋,事情传出去,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此事与李治有关,李治没有来,武则天则立即放下奏折,赶了过来。所以这段历史很难理清楚,过去的史书都将武则天说得一无是处,可后来翻案又说她怎么怎么伟大。伟大谈不上,可晚年时李治大多数政务,全是武则天在掌控,倒是不假的。而且也十分勤快,不然朝堂早就乱了,这也是李治倚赖的另一个原因。

到了东宫,几个女子一脸担忧,不仅死了太监,牵连到皇上,还有什么人的。金内侍倒在那丛杜鹃花下没有搬走,几片凋落的花掰落在他脸上,大约如释重负,终于将事情说出来,脸上挂着安祥的笑容。

武则天扫视了一眼,没有再看,早就该死了。然后询问几个女子,事情经过,金内侍说了什么。

听了听,立即知道是谁逼金内侍了,明崇俨依然没有想到,但想到了二儿子。这事情也好查的,要么从丈夫身边的人着手,丈夫着金内侍向他禀报长子的情报,知道此事的人应当不多。可从这边着手,会有很多麻烦,事情会闹大,丈夫的颜面将不存了。还有一个方法,金内侍被自己吓了一吓,还在赖死赖活的,那么有可能今天见了什么人。

又问了问,果不出其所料,金内侍今天去了东市。心中有了数,说道:“金内侍年数已高,暴病身亡了。”

“可是……”裴雨荷嘴角动了动。

“本宫只知道他是暴病身亡,若有其他的什么风声传出去,蟒氏、枭氏就是她的下场。”

“是,”一群女子与旁边的太监、宫女被她杀气凛然的话吓着了,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言。

武则天回到皇宫,立即派人暗查金内侍到东市上碰到了什么人。消息也让李贤知道了,力量不算大,可有了一些力量。一听脸色变白。其实论资质,李贤资质真不错的。长相风度翩翩,举止儒雅可亲,虽然有一些不好的陋习,比如喜欢男宠,可唐朝喜欢男宠的很多,到了明朝已成为时尚。而且身体健康,特别是学问,真的很好。

若不是皇子,放在那一个家庭里,也是一个优秀弟子。但在皇家,想要生存不仅是这些的,特别上面还有一个恋权的父亲,一个权谋之术堪称天下第一,古今往来罕有敌手的母亲。因此,李贤有许多地方做得就不好,城府浅,急躁,佻进。只能说比李显好,李显那不叫急躁,是叫暴躁。相对而言,未来的李旦做得要好一些,可是缺少了大气果断。因此,武则天四子当中,真说起来,若不是前弘太子因为生病,李弘才能做到勉强与武则天为敌。大义、心机、手腕、果断皆有了。

他有些惶恐不安,高政却在出主意,说道:“殿下,你担忧什么?”

“我怎么能不担忧?”

“且听臣一言,为什么你修书,天后不同意,陛下还同意了?”

“为什么?”

“太子去了青海,福祸未知,陛下也担心有什么万一,有了储备之君,这对江山社稷有利。再说,这又有什么,一个内侍,陛下都会收买儿子手下的亲信之人,为什么你不能?当初周王妃一死,为什么太子能得到真相?这并不算什么。再说,陛下是何想法?一旦太子在前方出事,你就是储君,他也不想你出什么意外。就是太子平安回来,大捷而归,风头一时无两,陛下更需要你的平衡。”

高政的话颇有几分道理的。

李贤这才心安。

但都忽视了一个人,对武则天皆没有重视,只是皇后,而且李贤与武则天也没有办法调和。

事实上武则天对长子又恨又痛,但对其余几子感情皆很薄,也知道次子对她的态度。用来制衡可以,关健现在局势不明,若是长子平安,大戏依然继续上演。若是不平安,东宫那个孙子就成了她手中最重要的砝码。长子在,东宫无人敢小视,一旦危险,次子真想将手伸到东宫,东宫那几个弱女子,等于是不设防。

这才是她最不可容忍的。

她逼死金内侍无事,却不容许李贤逼死金内侍。派人查了查,比较好查,立即得到金内侍在天津桥南,被何内侍拦住,说了一番话。

武则天大怒,立即奔向雍王府。

偏巧李贤正在设宴款待群臣,来了不少人,包括张大安在内。

看到武则天来了,一个个只好行礼。武则天转了转,也纳闷了,长子有钱,这个知道的,可是其子那来的那么多钱。在宴席上扫了一眼,盯着一个瓷盅,向张大安问道:“这是何物?”

张大安一时没想起来,立即答道:“是驼峰。”

上八珍之一,也就是骆驼的驼峰,肉味鲜美之极。

“驼峰,好东西啊,青海大战,十几万将士急需各种物资。为了调集过去,国家几乎不顾农耕生产,将牲畜拨出,运输物资。本宫与陛下都好久不敢食肉了,就怕民间牲畜不足,还继续宰杀牲畜。没有想到在这里还有驼峰可食,好东西啊好东西。”

这一说,问题可严重了。

张大安立即汗就流了下来,说道:“天后,臣有罪。”

“你父亲张公谨昔日在太宗手下为幕僚。玄武门事发前,太宗犹豫不决,乃卜之。你父亲抢龟于地,说卜似决疑,今乃不疑,为何要卜,于是定计。你也想学你父亲乎?”

张公谨满面流汗,在李治诸子中,李贤排行老六的,可在武则天四子中,李贤却是排行老二。正好李威与老三李显老四李旭轮齐心协力,李威又是太子,与当年玄武门政变前情况十分类似。不仅如此,政变之后,李世民就将李渊逼下帝位了。

可是当年李世民手下是什么样的人物,长孙无忌、张公谨、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候君集,这些人在历史长河都是星光璀璨。张大安拿什么来比?

张大安满头大汗,说道:“天后,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你何罪乃是死罪,莫不成真被本宫一语说中?”

“天后,臣冤枉哪。”

将张大安吓得魂飞魄散,武则天又转向了高政,道:“哦,对了,你祖父高士廉当年也参与其中。”

高政看到武则天眼睛瞅向他,就知道不妙了,立即伏下说道:“天后,臣知错了。”

背下里说得如何如何,当面让武则天一吓,一个个皆不敢还嘴。武则天这才怒喝道:“来人哪,将谋反作乱的那个姓何的太监拿下来。”

一群侍卫如狼似虎地冲到李贤身边,将何内监按到地上。武则天又说道:“斩了。”

就在这里吹首示众,李贤这一回也着急了,拦在前面道:“谁敢动手!”

又大声说道:“母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何内侍犯了何等罪行,母后要立即处斩?”

“本宫不想暴扬家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