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廓州,河州与佻州一带,邦州的最危险的地方就是都城。李谨行这员杀将,替他看管部城,他反而乐见其成。再说,也没有这个jīng力看管,各路人马到齐,如何统编安排,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李威没好问,只好使了一个询问的眼神,李谨行点了点头。可心中有些发máo,作为一个冲锋陷阵的大将,越年青越好的,可作为三军主帅,不象坊市传奇故事里所言,非要勇冠三军,这需要的是智慧。看到太子太年青了,心里面又打起了退堂鼓。

李威这才说道:“各位,大军基本上皆已到达,物资也差不多运齐。我们先定下一个大方针。”

也就是如何打了,众将点头。最少得有一个目标,否则这十几万人,就象一个失去蜂王的蜜蜂,会炸了营。

“孤先来个抛砖引yù,将自己想说出来,然后各位再说说自己的高见。兵者,用己之长,舍己之短。孤在路上就反复地想过,我军有什么长处呢?兵器锋利,无论原来的弓箭刀槊,皆比吐蕃人优良。还有火yào、投石机,利于守城。而短处,就是许多将士不适应此地环境,一路前来,孤已看过,尽管吃了红景天,还有许多将士已经病倒。不但是人,马到了此处也不适应。且朝廷补充了许多战马,可依然不能做到全部是骑兵,以兵军为主,更不能象吐蕃人那样,一人一骑另外一半人还有一匹驼马使战马减重。因此野战非是我军之长。”

“殿下,非是,昔日李靖同样大破吐谷浑人。“王孝杰说道。

“是。可是王将军,孤问你,各位之中,谁有李靖的指挥才能?再说,我朝立国之初,皆百战雄师,试问现在十八万将士,有多少人真正久经沙场的?开国之初,吐谷浑势疲,我朝乃大获全胜。就是吐谷浑不被吐蕃所灭,依然不是我朝将士对手。然而吐蕃人能比吐谷浑人?”

王李杰无言。

“所以即使战,也不能出军大非川与乌海。”

“殿下,你是说守?“李敬玄问道。

“对,就是守。”

“可是粮食怎么办?”

“屯田,为什么我朝能占有廓州河州之地,依旧没有丢失?正是因为这里水流密集,有乌逆水、龙泉水、阁mén水、涅水、离水、大夏山水、佻水,河网密集度,即使中原许多地区皆不及。因此自古以来,此地百姓大多以耕种为生,朝廷便于管理。而再向南去,多是高寒场所,水源少,地高气寒,只能以游牧为生,大非川亦是如此。要么有少量百姓种植青棵,大家又吃不习惯。其实姜左相前来凉州,已经开始兴办屯田。可是去世得早,没有普及。于是孤一路前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芜。”

“殿下,非是,吐蕃sāo扰,已经无种植了。”李谨行答应。

“这正是孤要想说的。一旦大量屯田,河涅将成为我朝重要的产粮区,有了粮草,这里可以屯集大军,又有了火yào等器物守城,吐蕃将无东进一步。但吐蕃的sāo扰嘛,各位可以看一下地图,“李威指着地图说道,但他自己却没有看,继续滔滔不绝地往下说去:“青海境内有许多大山,这些山脉高天雀【鬼】,甚至许多山脉终年不化,在境内横绝道路。因此”自古以来,从我朝到吐谷浑或者吐蕃,或者就南丝绸之路,前往西域的道路并不多。孤先说一说青海我治辖范围内主要道路。河州境内有可蓝关道,从临州渡佻水,到大夏川,西北行至东谷,到抱罕,渡离水,到可蓝关。从河州北行,经凤林故关,到凤林关,渡黄河凤林津,越曼头岭,到龙支,西北行可至渔水。从河州向西南达离水,至凤林关,可至蓝泉县,此炀帝征吐谷浑故道也。又可从白土岭、白土故城到都州。凤林关北到赤岸桥、广武梁到兰州。”

“部州境内主要道路有从都州渡阁mén水,经昌松洪源谷,可到凉州姑贼,由都城循长宁川而上,经长宁桥,入长宁峡谷,入星宿川,星岭,北渡阁mén水,西北可入祁连山,哦,是大雪山的大斗拔谷。此谷最为凶险,谷东至凉州三百余里,北到甘州删丹二百余里,又古今大驿道也。从大斗拔谷西行就是汉朝临羌旧县,就是龙夷故城,吐蕃人在此驻有一鱼海军,从鱼海军循青海可以吐谷浑伏俟城。由都城西至白土岭,西接承风岭,又可以从牵牛峡险道至吐谷浑。从都城涅水道行六十里折向白水涧,到石城山,三面环壁,只有一径可上,越过此山二三十里,乃赤岭,有大道可达大非川。此乃唐蕃主道也。从部城西南而行,循牛心川而上,可到承风岭,隋置承风戍,管互市处,西南越过赤岭就是吐谷浑的树敦城。”

“廓州又有两道,顺西沿黄河北岸而行,离岸折北,达承风岭,接赤岭树敦城道。从廓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到古浇河城静边镇,也是积石军驻所,西三十里是达化县,又西南六十里,至洪济桥,再西南一百五十里,乃是黄河九曲最西处,佻州之南是莫mén军,去西三百里是九曲之地,自北就是岷佻道。吐蕃寇叠州亦是从此道而过的。还有其他的道路,比如沿大积石山而下的古汉道入松州,上到吐谷浑。还有一些道路,有的随地形湮灭,有的位置不重要。”

一口气说完,喝了一口茶,看着众人。

有的人清楚的,有的人脑袋都说炸了,李敬玄可怜一边听着,一边盯着地图看。

其实还有一条重要的道路,李威没有说出来,自吐谷浑西北而行,就能到达沙州瓜州,也就是南丝绸之路,吐蕃入侵河西四镇多从此道而过,那暂时不想收回来了,因此不说。另外还有许多羊肠小道,还不在少处,漠大的青海,这样的小道没有一千条,也有一百条,可不适合大军出发,因此没有必要一一细说。兴唐

李敬玄眼睛从地图上转过来,狐疑地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筑城。白头岭、大夏川、洪源谷、星宿川、大斗拢谷、牵牛峡、石城山、洪济桥,以及九曲之西,皆筑石城,这些大城林立,再加上一些小的戍所拱卫,层层链式设防,还有火yào投石机箭弩拱卫,吐蕃人若是入侵,会陷入我朝驻军的层层罗网之中。出大股军队,所得甚少,出小股军队,来而立歼!河谨之地可保无失。而且层层设防,九曲之地,皆得以开耕,两年过后,粮食足以自保。又有许多草地,可以放牧,不愁战马供给。各位,吐蕃穷兵黜武,又有内luàn隐现,现在不时攻占的最佳时机。但若不出兵,吐蕃狼子野心,势必会吞下整个河涅,河yín一失,离西京长安就不远了。这才是朝廷最担心的。”

“是“李敬玄应道。这是朝廷不得不战的真正原因。原来有吐谷浑人作为一个缓冲,即便与吐蕃人开战,战火也在境外。可现在不同了,吐蕃不但危害到了西域,而且危害到河陇各州,这里离长安城有多远了?

“层层设防后,青海可保平安,即使失去一城两城,还有几十城几百城层层拱卫。青海不失,凉甘兰临叠岷等各州可保平安,那么京城危机自解。那么我们可以坐等战机,一步步西向。”

“殿下,你想是不错的,可这需要很多士兵,朝廷那来那么多士兵驻扎?”

“这又是孤在路上想过的问题。

昔日突厥既亡,其部族或北投于薛延陀部,或西奔西域,或者降于我朝。群臣以为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宜迁于河南诸州县,教其耕织,永空塞北之地。颜师古以置之河北,分立酋长,则永无患。李百yào则认为突厥虽云一国,然种族繁多,应各立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窦静则认为戎狄之xìng,有如禽兽,不可以刑威,不可以仁义教,置于中原或恐有变。不如妻以宗室之nv,分其土地,析其部族,使其为藩臣,永保边塞。温彦博则认为迁于河南诸州,其xìng乖违,难以存养,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奴于塞下,分其部落,使为中国之捍卫。魏征以为不妥,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恨也,今破亡不忍,他日之后繁衍辈众,必为腹心之疾。晋初郭钦江统劝晋武帝逐于塞外不听,二十年后,伊洛之地,尽为胡毡。温彦博驳之王者于万物,天覆地载,应当教以礼义,化而为民。于是太宗择彦博之议。”

这是一段很著名的历史,象契芯部安置凉州,也是这个政策下的产物。

一个个不知道太子说这段故事有何用意。

李威又喝了一口茶说道:“错,错,错,全部都错了。”

全部惊愕,这个错不仅说是温彦博错了,魏征也错了,李百yào也错了,窦静也错了,颜师古也错了,李世民也错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只有丹心难灭(二)

但唐朝言胤论自胤由,只要不谋反,说皇帝做错了,问题也要紧洛阳长安两京百胤姓天天议论国事,也没有那个衙役去管去抓。李威说李胤世胤民做错了,只要说出一个道理,不算悖逆。

说完这一句,李威立即解释:”当初朝堂上无非三议,第一议迁于河南各州县安置,不是不能王化,草原百胤姓以游牧生活为主,逐水草四季游胤动,漂泊不定。又少粮食,茹máo饮血。乍一迁,不懂耕作,风俗民情各不相一,必然生起许多事端。因此此议不可取。但不能概而论之,当真胡蕃不能王化?那么李将军与契芯将军、黑齿将军如何作解?”

是”,三人tǐngxing答道。将此议翻出,李谨行与契芯明、黑齿常之最是尴尬不过。”

但中间还有一些百胤姓愿意内附的,所以要一一择出。第二就是战俘,屠之太酷,不屠又是纵虎归山,以后复为内患。因此可让他们去内地作部曲,让大户人家感胤化。”

众人有知道的会心一笑,李威在姚州就做过类似的事,说起来将那些战俘迁附归化,实际上安置到各州县,又不唯各州县登记在户,最后去了何处,不得而知。嗯来那些如胤狼胤似胤虎的大户人家,很会调胤教的。没有了兵器,没有了庞大的族群,几年下来,再凶胤恶的人,也戍了温顺的小绵羊。不过这也不能说太子不仁爱,是敌人嘛,难道对敌人也要相敬如宾?

但又不能朝胤廷看胤管,毕竟还要一个脸面。”

其二策就是清空漠北,或者分而化之,以联亲拢络。请空漠北可不可能,清空了一部,其他部族有了更多的牧场,若干年后又要强大。至于分化,孤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就算没有狼王出来重新统胤一壮胤大,各部不可调和,战事连连,朝胤廷为了平衡只好再度出兵,不是边患,却胜过边患。而且做父母的子nv一多,都有可能出现偏宠,况且万里之外,朝胤廷如何做到持平?喜于那个和亲,吐蕃你们也看到了,孤就不用再说。””

是啊,”众人窍窍sī胤语,太子这一句话一语中的,李敬玄道:”所以太宗才选了温彦博之策。”

那也错了。置于边境,又区分胡汉,想以胡对胡,政策上优惠拉拢羁廉,心理上又对其排斥。朝胤廷贤明,群胡归顺。一旦朝胤廷昏昧不清,到时候河套的昭武九姓,云朔的突厥后裔,幽州北的契丹、奚族,辽东的韩鞠、安西的突厥必然会有部族动胤luàn。实际上他们巳经归顺,归顺就是我大唐子民,他们遭到了边患,就是我大唐遭受到边患,为什么让他们独力支撑?既然是我大唐子民,就应当汉胡一家,不能区分你我。相互通婚,和睦相处。大家真正是一家人了,才会齐心,才会忠君报国。”其实这是违胤心之言,在他心中还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杀肯定解决不了,强行镇胤压是一时,不是一世。只能拉拢一部分,利胤用汉胤人基数的强大,将血脉稀释这一条途径。青海失去缓冲作用了,驻军巳戍为必然,不如索xìng放开,使这一片土地通过姻亲,全部演变戍真正的汉胤人。

但这时候说出来,是有用心的,不仅仅是屯田,那个全部变戍汉胤人还不知道过多少年。拉拢一部分胡蕃兵将的心,还有为他垂涎西倾止,与积石山下生存的党项人留下的埋伏,也就是现在吐蕃嘴中的饵yào。党项现在各部分散,大的有八姓,就是八姓也住得分散,有的投附于唐朝,有的还在吐蕃境内。各不相统胤一,所以看起来力量很小口而且在吐蕃管辖范围里,党项人很弱势,百胤姓遭到吐蕃人的欺胤压,上层也为吐蕃所耻。可党项人的战斗力,却是后人皆知的。

李威顿了顿,又说道:”李谨行、契芯明听令,自今天起,你们各派一百士兵,作为孤的亲卫,与孤的shì卫一道共同保护孤的安全。”

契芯明不知,李谨行却是知道太乎的安派,但即便如此,了最后几段话,还是热血沸腾,一起伏,用拳头擂着xing口,说道:I,末将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不仅是拉拢,他是太子,现在是太子,基本上只要青海安全回去,稍过几年,就是未来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