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来到了下端,看着不远处的砥柱,李贤扭头说道:“大哥,我一直不解,为什么不直接除去这个礁石,到眼前看到这急流,才知。不由让我担心丹水渠……”

“砥柱iǎ人不能立足,水流急船舶也不能停泊,无法打下桩柱。丹水不同,下游水深,可水势平缓。中上游水流急,然水浅,与大河不同的。可开工依然艰难重重,不过两渠乃是立国之本,不得己而为。”

“是。”

李威又指了后面的几个石墩,向韦弘机问道:“这几个石墩留来何用?”

“殿下,明年想开人岛新河,但连渡新开河与人河,舟渡依是不易,因此臣留这几个石墩在此,明年系于粗大铁链,铺以木板,河流皆不宽,吊桥弹不大,将物资运于南半岛上,徐而送上人岛。物资运完后,又可以收起木板,拉起铁链,不影响航道。”

“此法甚妙。”

“臣那敢,不及殿下万一也。”

但这一次两渠几个人选挑得也好。由朱敬则与魏玄同监督,不会有多少贪墨与鱼的事发生。韦弘机与姚璹可以说不是纯臣,耿直更谈不上,可jīng通土木之学,不是纯臣,为了功利就会jīng打细算,节省支出。两相配合,相得益彰。

转了转,又询问了一些关心的事务,带着一群人回去。

到了天津桥,正好武承嗣下值出来。

碰到了,武承嗣很有礼貌地施礼。李威却在心中疑心,武承嗣是不是有意下值,与自己这一行相碰,施礼是假,拉拢一下关系是真?

但宁肯得罪君子,没有必要非要去得罪iǎ人,李威很客气还礼。不过这时候出了一个的变故,到了赵氏时,赵氏只是冷哼一声。当然,有看不起的理由,武家出身薄,武承嗣本人又没有什么东西拿出手,还有外戚与宗室本来就有许多矛盾冲突,因为武则天,这个矛盾更加jī化。

李威却皱了一下眉头,大多数人认为他担任宗正卿是一个笑话,没有才华,没有资历,没有能力,没有名声。可李威记得不多,武承嗣与武三思是何等人,他还是知道的。武承嗣不是碧儿,又看了一眼老三李显,见到他还在嘻嘻哈哈,眉头不由地拧得更紧。

碧儿关心地问:“怎么了?”

“没什么。”

裴雨荷忽然会悟,轻声道:“周王妃还年幼,再说殿下,羽翼多大,才能护住多少雏鸟。”

此次出行,并没有改变什么,但太子既然带了自己出去,某些方面也等于是默认了这桩亲事,稍稍改善一些。终是生长在大家族,见识还有一些的,因此ā了一句嘴。

李威不由多看了她一眼。然后看着脸è;有些难看的武承嗣,又继续看着老三,想提醒一下的,但又不知如何提醒……A!~!

第二百七十九章分相权

第二百七十九章分相权

李威又食言了。

ūn天没有去丹水,元旦节上元节过得很详和。后来说唐朝盛世的啥,那是指唐朝武功,唐朝的开放,不代表着唐朝富裕。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百姓离这个富依然很遥远。贞观开元,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指老百姓有一口饭吃,离李威想像的同样遥远。

但这时候百姓已经很满足。

连年丰收,基本能吃饱,还有条件好的,置一些棉衣棉被,冬天就不冷,尽管很有可能一家只有一两件棉衣。于是这个新年过得便更加热闹。

过了上元节,工地重新正式动工,其实为了抢时间,已经有一些民夫抛开节日,来到工地上。到了二月中旬,李威准备起身到丹水。但是父亲乐极生悲,风眩病又发作了。不仅风眩病,还有其的病,一发作就是许多天。李威也没有想到其他,父亲这些年病情越来越重,反反复复,但离了父亲,地球还照样运转。

因此,还是决定动身。可韦思谦将他阻住,悄声道:“殿下,这时候你不能离开京城。”

“为何?”

韦思谦冲四周看了看,才复低声说道:“恕臣斗胆说一句,陛下病情一天比一天重。龙体安康,国幸民幸,若是有一个万一,殿下不在京城,迟则有变。”

这倒是事实,如果不在,万一有某一个人将老2老三往龙椅上一推,难道自己象西晋或者南北朝时的南朝一些朝代一样,来个八王或者六王政变?

但李威并不赞同,父亲万一真不行了,自己是不能离开京城,可记得没错,父亲还能ǐng住。作为一名患者,父亲得了这么重的病,熬了那么多年,也算是奇迹。正是因为这一熬,成了李唐宗室的一场悲剧。历史上李弘或者李贤如果继位,会不会有母亲做得好不知道了,但在母亲没有拢住权利之前登上帝位,宗室会少死许多人。

这几年又锻炼了,不出意外,熬的时间会更长。

韦思谦不知道李威内心想法,看到他神情,更担忧,又说道:“再说,陛下病重,虽然两渠重要,可百善孝为首,这时候离开京城,只为水利,天下间会有一些议论。”

于是李威没有走成。

李显嘟咙着,李威只好再拖,到秋天。

不过也轻松下来,两渠今年的工程到了尾声,又有韦思谦主持,便每天呆在东宫看书。主要还是读经义,这玩意儿,不太好读,经儒生一解释,每一个字都能解释成几千言几万言。不是很赞同,但古文简练,确实也要研究其中的微言大义,才能真正明白。比如他现在所抄的这首《谷风》,有四个维,看似意思差不多,但每一个维字意思却有差异的。

正在抄写揣摩,有太监进来传旨,天后在三月十三邙山之南祭蚕神,诏朝廷官员以及各州朝集使,出席陪祭。

“哦,孤知道了。”

既然各个官员皆要出席,自己是太子,更要出席。太监走后,裴雨荷说道:“殿下,你这个风字写得很怪异。”

李威低头一看,刚刚写到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因为这个消息带来的震撼,这个风字笔画写得又瘦又坚硬,锋芒毕失去了原来的丰腴饱满之意。低声道:“要起风了。”

这个裴雨荷就不大懂了,看了看外面,ūn暖uā开,风轻云淡,随口道:“殿下,是起风了,可是风不大。”

不仅风不大,而是微微带着暖意,薰人yù;醉。

“你不懂的,”李威没有多解释,不但起风了,这个风会杀人的,能杀很多人。蚕祭仅是一个信号,可是作为皇后,率领群官才是值得揣测的。也可以解释为父亲对母亲十二言的支持,第一条就是重农桑嘛,也可以解释是父亲将给母亲更多处理国事的前兆。偏偏只是亲蚕,又进谏不得……

正直大臣,或者忠于宗室的大臣依会坚定不移,可一些想投机取巧的大臣,却有可能乘机而入。

但风依然不是很大,为了给妻子分配权利,又不想百官说话,李治绞尽脑汁。祭蚕是一个信号,看到大臣没有人吭声,又将各个宰相喊来商议,说:“各位爱卿,朕病苦久,想让天后摄知政事。”

话音刚了,郝处俊就立即站出来道:“不可。尝闻礼经云,天子理阳德,后理yīn德(天子主持政务,皇后主持内宫),帝与后,犹日与月,阳与yīn,各有所主守也。这乃天之道也。陛下今yù;违反此道,臣恐上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遂躬自传位于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

早就看到皇上动向不对头,正等着陛下狐狸尾巴lù;出来,好揪。

终于等到了。

李治嘿然,不知气还是笑。但事实李唐江山打祖父与父亲一手打出来的,与自己没有关系。

郝处俊又说道:“陛下只能谨守宗庙,即使陛下身体有恙,如传位,只能传于子孙,太子英明,不传于位太子,为什么委之天后?如果陛下将这个国家当作ī恩,送给后族,将来有何颜面,见于高祖与太宗二位圣上”

就是你想送,也要问一问我们答应不答应,但没有直接说出来。

李治又是嘿然,即使现在,也不能称为真正的昏君,一是武则天让他相信,二是儿子所bī太急,所以出此下策,不让儿子bī得紧。赦处俊话说得刚硬,却也知道是为了国家好,发作不得,道:“朕意思你误会了,朕只是想让皇后摄知国事,替朕分担一些。这些年天后做了许多事,也一直在替朕分担,做得好不好,各位也看到了。”

李义琰道:“陛下,今天得陇,明天望蜀,郝相公此言乃是忠言,陛下宜听之。”

李敬玄也接着说道:“处俊所引经旨,足可依据,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

既然三人发话,其他大臣皆表态反对。

李治无可奈何道:“是。”

大臣的态度很让他担心的,一是诏书通不过,就是强行通过,有可能惹怒大臣,立即强行借不能坐视江山落于后族,将儿子推到龙椅上。

既然皇上收回诏书,大臣争议这才停下来。看到诸臣离开,武则天从幕后走了出来,李治脸è;不大好的,不但反对,许多大臣还公开提出让自己传位于太子,没有说立即禅让,却是第一次公开力ǐng自己儿子,心中五味杂陈。武则天柔声道:“大臣们心思也是好的,后党专政,有许多前例可依,对江山社稷,有诸多危害。”

“能有什么危害,你母亲家出身本来薄,又没有什么亲人,与以前那些祸害国家的皇后多有所不同。或吕雉或贾南风,之所以祸害国家,是娘家壮也。只是他们看到弘儿长大,心思不纯正了,”这句说得可有些诛心,但因为不快活,所以说得有些重。

“陛下,弘儿也是不错的,这是社稷之福,陛下此言不可外语,恐惹争议,但弘儿终是年少,虽是聪颖过人,有些事处理喜欢感情用事,还有些事处理过于青涩。”

“是啊,朕也是这么想的。”

“但几位宰辅也是为了国家着想,再说事务繁多,缺少陛下明断,臣妾也不敢一一做主,今天之议,已是惩戒,因此臣妾有一策。”

“”李治了太阳刚才一担心,头又痛了,武则天走过去,替他做着按摩,一边说道:“而且几位宰辅执政多年,没有变动,功高权重。当然,几位宰辅处理政务优良,国家应当昭奖,可臣妾也担心极个别用心不良之人,推bō助澜。”

李治没有吭声,对几位宰相也很满意,可因为这几年身体不好,看到几位宰相作为良好,没有变更人选,几年前是戴至德、郝处俊、李敬玄他们,几年后朝堂还是他们为相。不过几位宰相无过,想换也不好换,再说,就是换,又能换谁?

武则天看着他的脸才将她的想法说出来,道:“国家权利集中于某几个大臣之手,本身就容易生变。因此臣妾有一议,刘祎之他们这些学士,正好替臣妾修书。可以秘密引他们参与裁决朝廷奏议表疏,来削减宰相之权。这些人用之则来,不用则去,又能替陛下与臣妾分担一些负担。”

李治闭着眼睛,否则就能看到武则天眼角连续跳动了几下。一层层的布置,包括窜夺丈夫召诸臣议摄政事,皆是为了这一步的。所谓的摄知政事,只是以进为退

作为丈夫也需要,不仅加重自己权利,也是防止几个宰相全部倒向儿子。

这时候她脑海里浮现李威温顺亲热的脸孔,暗暗却说道:弘儿对不起了,不是本宫抢你权利,这些年想害本宫的人太多,就是你以前也是其中之一,权利还是抓在手中本宫手中,本宫才安心。

“那些个学士么?”李治想了一会儿,说道:“皇后,你替朕传一道旨意,召刘祎之、元万顷进宫。”

“是。”

一会儿,刘祎之与元万顷走了进来,拜见完毕,李治看着刘祎之,问道:“当年为何与贺兰敏之走到一起?”

刘祎之从容答道:“启禀陛下,当年臣的姐姐在宫内为内职,天后令其省荣国夫人之疾,臣因为挂念姐姐,恳求贺兰敏之帮助,得以一见。又,贺兰敏之在没有忤逆之前,为人风流倜傥,才学又好,臣心思单纯,没有看出来,心中本来就是仰慕,于是走近。出事的前一天晚上,臣与李善还刻意前去贺兰敏之府上规劝。又因为心思单纯不知,为贺兰敏之蛊以为太子殿下招香雪二人入东宫寻乐,为了江山社稷,与李善联名上书,想规劝太子殿下。现在想起来,臣也觉得羞愧不安。”

此人不算太坏,错了就错了,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些人将会引起朝廷动回答时态度很安定。

李治已有三分意许。实际他偷探姐姐,也是做错了,可此人李治也听闻了一些,是一个孝子,挂念姐姐,情有可愿。最难得是刘祎之自己所说的单纯。不象儿子,看起来很老实的,有时候甚至能抱自己大uǐ讨好,可一肚子心思眼。

这个真的很冤枉,李威只是为了自保,李治要禅位李威肯定求之不得,但不禅位,李威只好保命,不是害怕他,是害怕他妻子。其他的心思眼真没有什么……

李治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