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除了捐款外,也立过许多功劳的。但在李世民手中,安州商人彭通献布五千段供辽东军费,让李世民赐于文散官宣义郎(从七品)的名号。到了李治征东时,安州商人彭志筠又献出三万段布赞助军费,赐奉议郎(从六品),某种意义上也等于授官爵。

不过有的谏臣却认为商贾为官不好,毕竟有了金钱已经力量很大了,再获得官职,更是如虎添翼,利于剥削。正规的商人还好些,象有的商人本来就靠不良之财,或走私,或者放高利贷积攒起来的。获得官位危害更大。可作为商人本身也有他们的想法,我割了rou的,多少得有好处。即便是出海,还设了许多框框条条限制,再加上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所以商人胆怯了。

两人j谈,自始至终没有谈岛主。那个岛主框条更多,又是在海外,谁个感兴趣。如果明确规定,一等岛主是七品,二等岛主是八品,三等岛主是九品,马上商人就会趋之若鹜。一个品阶都没有,经营几十年后,还要j还朝廷,所以都没有将它当作一回事。当然,不是那样的,真要大航海出现,这些岛主同样十分尊贵,甚至这十分之一的永继权,都可以重新造就一个世家。可李威都不确定了,谁个商人有这个眼力?

但邹凤炽话题一转,道:“可是有了采石技术,新渠不是不能实现的,太子又将言官配到了三门参观,可见太子的决心。新渠一成,太子继位,已经无人可挡。纵然昔日许敬宗在世,都妨碍不了。我等只是低下商人,一朝君王一朝臣子,某富裕之度,冠于京城之,如果在此不表态,恐祸及将来。再说出海也有利,且试一试看。”

“可是梁6二人只拿出两万缗钱。”

“不能这样说的,他们此次拿出两万缗钱,已经向朝廷捐助过多次,远远不止这个数。虽说他们这几年生意兴隆,多少沾了太子的光,所以没有人敢碰他们的利益,但总的来说,他们家产依然不足我十分之一。如果捐得太少,不如不捐。”

不能用捐字形容的,实际上两利,有可能将来的收益远远出他们今天的付出。但对航海不懂,甚至都不知道大食以及南海各国的具体情况,所以心中没有底。这些钱拿出来,就当作了捐款了。(注,唐商任令方因放高利贷苛民被罚没家产,查获的有六十多万缗家产。捐款最多有可能是晚唐商人王酒胡,仅为朝廷修朱雀门与安国寺,两次捐款就达四十万缗钱)

说完了心中羡慕,如果能攀上太子这条线索,那怕就是捐款十万缗,也是值得的。可邹凤炽也没有想到,李威是考虑过他的,为人不算太恶劣,又是长安富,可是为人胆小慎为,所以到处撒钱,留做j情。固然使他门路变得更宽广,然而用一句不好听的话来形容,一双yù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偿。门路太杂,不利于守口如瓶,最终错过。

……

言官从三门回来,有的嘴软了,可还有的言官嘴依然很硬,写的上疏里说道,水利可以数年而就,但王化才是治国之本。不能因为些许筹集款项,丢弃王化不守,云云。

但看到有了两条采石新法,使治三门与开丹水漕运成为可能,反对的声音终是弱了下去。这些言官乃是反对声音的群,一弱,跟着朝野上下安静了许多。

并且经过仔细的探测,在三门北岸东行十六七里路的地区,有一个*平台,三面环山,南面临水,地势也比较低平,到了这里,水流也不急,又能建仓,又能泊船。三门往西四五里路的地区,又有一段地势比较平缓的河滩。两地拉直了,也不过修建十**里的道路,转运的6路不是很远,运费也能节省下去。

并且修建时,还能将就一段,原褚朗失败的那条6路。但总的来说,也要开少许的山道,工程不算大,也不算小。说到底,简易的开石之法,还是非常需要的,能有简易之法,打通这条道路度会快,用费也省,又节约了民力。

同时邹凤炽参与竟聃航海,带动了两京许多客商。梁6二人不算,赚得一片吆喝之声,但在商贾群体当中,十分憎恨,毕竟开了商税之头。邹凤炽名声却是很好,至少现在看起来,不会出现一百个名额最后能空置几十名凄惨的后果。

对此,李威倒是不急,这是开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工程量庞大之极,远远过他的想像,如不能象杨广那样1来,三年两年只是梦想了,纵然有了黑火yao,恐怕也得五年六年时间,甚至更长。

今年主要是重掘广通渠,用费不大,到了开山凿岭时,用费才贵。大规模开凿山道时,最少有可能到后年,到了后年,看到航海所带的利润,参加的商人才会真正踊跃起来。

渐渐十月将要到来,广通渠全渠工程测量好了。李威与阎立本的推荐,用了韦弘机监工,并且涉及到拆迁房屋,折毁耕地等等,又让朱敬则监督工程。有了这个直官监督,不会出现强拆队,或者贪墨,即使有,也会很少。大约也是阎立本最后的进谏,谏过后,阎立本病情开始加重,卧床不起。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得了如此重的病,结果可想而知的。

然后开始通过募民与征民两种形式,征集民夫。渠水开始低下去,这时候正是开工的好时光。再过一段时间,水位更低,然而天气冷下来,终是不便。甚至到了腊月,因为所有河泥结成厚冰,不得不中止。

然而又有好消息传来,李威给了熊j言的两千缗钱,也许对某些人来说不算什么,邹凤炽那次轰动京城的嫁女,花费了多少,世人不知,有人说二十万缗钱,有人说三十万缗钱,可肯定不止十万缗钱的。后来李裹儿一件裙子竟花费十万缗钱。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或者官吏来说,意味着今天大丰收之年,能买下四万石粮食,就是前年平均粮价,也能买下三千多石粮食,供七八百人一年食用。或者换一种算法,能买下五千多匹棉布,或者京城一栋象样的房屋,或者一百名精壮的部曲,或者一百多亩良地。因此,许多百姓与低层官员皆感到眼热,在家中苦思冥想。

一个姓朱的都水临的九品小官河渠丞就想出一个办法。不是新方法,是在原有的烧石开石之法做了改进。

先将整体的石头凿出一个井字状,井字的一端留下三个入火口,井字壕沟用泥土覆上,另一端树立两个高大的烟囱,入火口做成一个冶铁时火炉状,用风箱拉风,使火在壕沟里流动。这个原理是朱渠丞看到自家妻子在做饭时想起来的。以前的种种烧石,只是放在空气外面烧,所用的木炭多,又不聚火。使用这种方法,温度更高,而且会节约大量木炭。

然后一边烧一边用一些管子喷射白醋,也就是烧石沃醯之法,特别是有了炮锤,熊j言明的很原始,后来放在军器监做了修改。因为威力大,有人喜爱地称呼它为炮锤。开凿石沟难度降低了,使这一法子能够轻易实现。烧过白醋后,石头已软。井字的另一端通上水源,等到石头烧红后,灭掉木炭,打开水阀,将水放入壕沟中,再一边立即喷洒冷水。使石头不但变软,也出现爆裂。再施用火yao来炸,开石难度更为减轻。

说着还递过来一张图纸。

李威看着图纸沉思,沃醯法,其实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使用成本很大,作用并不大,当然也有一些作用。主要还是热胀冷缩,水利施工一般都在秋末到初,水势小,便于施工,此时水的温度很低。一冷一势相激之下,石头才爆裂的。

木炭放在封闭的火炉里温度能达到近千度,放在露天燃烧,只有三四百度,所以朱渠丞这条方法也很好的。不过他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热胀冷缩了,岂不是温度越高越好?

第二百六十章大婚(中)

第二百六十章大婚(中)

想要温度高,最好用焦炭。复杂的炼焦技术,李威不懂。但知道简单的原理,用粗笨的方法也能实现,将烟煤放在密封的环境,吹送高温进去,原理与朱渠丞的原理相仿佛,让它在这个密封的空间里,自己进行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冷却后,就成了焦炭。

煤炭什么地方有,记得不多,只知道大同、准北、徐州这几个特大型煤矿。纵然记得了,也埋藏在地下,以现在的技术,想寻找不大可能。如果有这个本事,手一指,某某有煤,有铜,有铁,甚至指到吕宋群岛,哪里有许多铜,对唐朝会有很大帮助的。可惜没有,就算记得准确地形,地貌与后世改变很大,还是不能实现。不过露天的煤矿,现在大约会有很多,又没有人注意过,皆是原始的矿源。

若找到的是无烟煤,又可以做蜂窝煤,不象现在,使用木炭,特别是到了冬天,棉花少,大多数呆在家中,用木炭烤火,皇宫亦是如此。于是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后来陕西为什么成了高土高坡,就因为开过度造成的。不但土地成了黄土高坡,连同河流都受到了损害。象现在泾,渭,潏,涝,丰,鄗,灞,浐八水绕长安,后世会不会有?没有了,只记于史册当中了!

这样一想,事情更多了。

正在沉思,朱渠丞小心地问道:“殿下,臣此议如何?”

得太子说好,不说好,还是什么捞不到。

“此议甚好,”李威答道,不算是明创造,可也是改进,特别是这个井字烧石法,会省下许多木炭或者焦炭。因此,立即吩咐侍卫,拿出两千缗钱奖励。

倒是戴至德小声对他说道:“殿下,虽然糖出自东宫,然而已经流落民间,不可剥削太苛。”

不大清楚李威底细,可是太子大手大脚,钱肯定不是出自东宫的。

李威呵呵一乐,立即又将诸位宰相喊过来,这一次算是bī出他的潜力,新渠还没有开始,种种利于国家,利于军事的事物,接二连三出现。简单说了一下焦炭的事,高炉炼钢不敢去想,可温度越高,炼出的钢,或者铁质量会越好,不但钢铁,就是瓷器,无论木炭怎么烧,也烧不出高温瓷。有了高温,瓷器才会真正生脱变。航海出来了,唐朝总要有更多拿出手的事物。瓷器一带而过,没敢多说,主要是讲炼钢。

刘仁轨一听就慎重起来,不但对煤炭,对那个火yao也慎重了,甚至派出一些侍卫,做清虚道长的帮手,帮助他研配方比例。

立即派人下去查问。

然后又商议植树一事,一开始大家很奇怪的,李威简单说了一下,树根固土,又说了渭水流沙,缺少说服力。不过李威的建议大家皆是同意,建议很简单,所有荒山野岭,鼓励当地官吏带领百姓植树,二十年后树木成材,归植树者所有,只有一条规定,砍伐一颗必须补种一颗。没有用强制的办法,百姓愿意则种,不愿意也不罪,以不忧民为准。

有没有作用,李威不大确定,但种肯定比不种要好,如果煤炭正式开采,减少因为烧木炭对树林的砍伐,两相结合,多少对水土流失会有所帮助。

又写了信让梁金柱悄悄回京,是关于爆竹的,黑火yao出现了,以国人的智慧,想来爆竹不久后也会出现。让其他商人制作,不好征税,否则是“与民争利”,不如让梁金柱来掘第一桶金。至于j税后,会不会贵,李威不大管了,这玩意儿除了闹腾,增加一些喜庆气氛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相反,会生出一些事端。只是蜂窝煤,打算让百姓自己制作。

于是几天后,满大唐都在找煤。

要是个人寻找,很不易的,即使有,也疏忽了,但是国家去寻,几天后,不停地有消息传来,在终南山,都现一座露天煤矿。就在这时候,悬赏榜再度被人揭下,又是一名工匠,是兵器监的一名火工,叫康寅,半昭武九姓半汉人血统。

唐朝最常见的兵器,是弓箭、驽,要么就是陌刀,横刀,横刀比陌刀使用的人更多,还有大槊,枪,矛,其他的也有,比如薛仁贵使用的兵器就是矛与枪的结合产物,戟,还有锤,朝廷的仪仗所用的金瓜也属于锤的一种,不一定是圆形的,各种形状皆有,以及象宝塔形的鞭,步兵短兵j战所用的锏,棍也有,民间多用来斗殴,战场上很少见,更少见的是钩、镗、杵等兵器,古时常用的戈已经很少有战士使用了,要么是剑,不是吐蕃的直剑,中原的剑常用来佩戴的,战场上也同样很少实用。

还有一些将领给自己设计了一些古里古怪的兵器,以及一些器械,因此涉及到了螺旋纹。无意看到两个螺纹如果尺寸吻合,通过旋转,会自己上下。没有李威的悬赏,仅是一个好奇的现。听到悬赏后,开动了脑筋,然后设计出一种器械。

打造一个钢柱,钢尖必须用百炼钢打造,然后上一个紧箍,可以在钢尖磨平后换下来,后面就是钢柱,外表皆是螺纹。再打造一个内圈尺寸相符的铁环,铁环内侧也是螺纹,但这个螺文与钢柱的螺纹必须是一致的。铁环下面是三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