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这个问题。

但不出自于她们三人,难道出自裴家那个nv子?又想到了裴炎,这个能臣,让他呕心。

或者将来出自于杨敏与徐俪,其实对父亲种种不满,也认为某些方面,父亲是做对的,无论是杨敏或者徐俪,担任一国之母,是有一些欠缺了。这样想来想去,直到这时候,他才想起,不继承皇位罢了,一继承皇位,他未来的皇后真的成问题。

碧儿不知,不知是因为身体的痛疼或者愉快,大叫了一声,然后喊了一声:“杜鹃,进来。”

李威将她的嘴一捂,说道:“你要做什么?”

“妾身有些疼,大约起不来,喊杜鹃进来替殿下擦洗。”

是有这么回事,李威没有照规矩来的,按照规矩,正式同房,还有两个宫nv站在一边shì候,大眼瞪xiǎo眼,看着chuáng上,自己与某一位妻妾翻云覆雨,甚至看到头上有汗水,拿来máo巾擦拭。擦完了再冲刺。冲刺完了,又打来水,替自己擦洗。

已经在圆房,李威就觉得自己堕落了,再这样……

李威没有同意,说到底,前世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其实未进城之前,农村里某些地方结婚也很早,渐渐在扭转推迟。因此,与碧儿圆房,心中有些罪恶感,但能在心理范围之内。再象唐朝的规矩,万万不能接受的。

李威已经下了chuáng,碧儿不安地说道:“殿下……”

“碧儿,你已是孤的人,真正是孤的人,是一家人,不是主仆,懂不懂?”

一会儿碧儿说道:“很痒。”

“是不是这里?”

“殿下,哪里不能mō的,妾身好羞。”

……

第二天李威居然起来迟了,太阳出来,他还抱着碧儿在睡觉。受他的影响,两个xiǎo萝莉每天早上起来很早的,蹑手蹑脚走过来,将蚊帐揭开,趴在chuáng边观看。

然后俩个xiǎo萝莉在悄声议论,李威终于惊醒,慌luàn地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两个xiǎo鬼头,立即咯吱地笑,跑走了。

碧儿将头缩进丝绸被中,说道:“殿下,妾身,妾身……”

昨天很高兴的,高兴地都感动得想哭。太子让典膳丞邢文伟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宴,又拿来许多nǎi糖,分发宫中的各个太监与宫nv们,然后在晚上就寝时,居然在屋中挂了一个huā环。没有婚礼的仪式,可说明太子很尊重。

但早上起来,居然莫名地觉得很害羞……

“xiǎo猫咪,起来吧。”李威溺爱地将她抱起。

……

鸟声啾啾,武则天与李治正在说话,武则天说道:“弘儿终于长大chéng人。”

李治闷哼一声,圆房的事他们二人刚刚听闻,道:“这也太早。”

说的反话,内宫之中不是没有宫nv,再说那个江碧儿已经定下名份,自己十六七岁时就懂了,也做了,这个儿子倒好,现在才与nv子真正同房。

太监xiǎo声地答道:“是殿下爱惜,说nv子同房太早,会对身体不好,于是一拖再拖,才拖到现在。”

“哦,那个江碧儿倒有福气。”

“陛下,不能luàn说,那个碧儿很不错,连我都看重了她。只是mén第太薄,否则就是为良娣也无不可。”

对江碧儿,连李治都不恶,这个xiǎo姑娘是用了心对儿子的,只是听到此事,儿子真正chéng人了,心中就有一番感慨,于是有些不是味儿。讪讪道:“去将殿下喊来。”

“不可说。”

“到这时候才同房,都失了出息,朕不是说这事的。”

一会儿,太监将李威喊过来,李治说道:“那个球呢?”

不但是开解一些儿子的影响力,他也好奇。当然,还很mí信,虽不好方士,但好鬼神。比如他曾经做过一件事,十八年前,曾命中天竺僧人,与唐僧一道翻译经文的那提,去昆仑山与外西域寻找长生不老之yào。八年后,那提回来了,自然没有找到神马的长生不老之yào。他也没有怪罪,大和尚又在译经。可大和尚没有安生多会,真腊国的僧人进入长安,说真腊有灵yào,只有那提能辨认。再次下了敕令,让那提前去。大和尚老了,架不住这样的折腾,这一去便没有回来。

因此,需亲眼所见,他才会心安。

老子心急,李威也不怕,这时候要乘热打铁,捞一些好处,xiǎo心地说道:“奉仪啊,父皇。”

“朕说过,你将她们接入宫中就是,难道奉仪也要我下旨?”

李威差一点晕倒,早知如此,直接接过来,害得自己在东宫等,以为自己这个老子又要变卦。于是笑嘻嘻地说:“父皇,儿臣让你看这样新奇东西,能不能奖赏什么?”

“你要什么奖赏?”

“能不能让儿臣东宫再添两个人?”

“想都别想,能进东宫,是朕看那两个nv子虽然出身不大好,可品行端庄。朕也派人观察了许久。杨家的,徐家的,她们现在不行。都成了什么体统,居然敢去益州!”

“父皇,不是吧,为什么儿臣做什么,你都知道。”

“不看住你,你也要飞上天。”

李威心想,敢情我还真飞到天上的,飞过好几次。但他总归是自己老子,派人监视自己,天经地义,官司估计打到yù皇大帝哪里都打不赢。只好嚅嚅道:“她们是关切儿臣,是好心,这才跋山涉水而去的。”

“关切也要礼制。”但说到这里李治语气软了软,道:“朕再看看,如果改正,朕考虑一下。不改,朕只好下敕文,让她们做一辈子道士。”

“这个你也知道……”

“去吧,制好了,朕还有一件事同时处理。”

李威很是无言地离去。

……

两个shì卫充满惊奇,又带着一丝恐惧,从吊蓝上下来。

李治兴奋地围着他们转来转去,问道:“上去看到了什么?”

“在上面很冷,不过臣在上面看得很远,几乎能将整个长安城都看到了。看地面的人就象一只蚂蚁一样大xiǎo,十分地有趣。”一个shì卫答道。当然,也是十分地害怕。

李治踱来踱去,终于走在吊蓝前,说道:“朕也要上去看看。”

“不可,陛下不可,”倒下来一大片大臣,齐声说道。

“为什么不可,难道最高处不是朕看的吗?”

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这都是那mén子道理,吐蕃那些山更高,是不是也要你亲自登临?但用这个高度来压,确实不好回答的。不但是气球所谓高度,长安城中民居高度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武则天也走了过来,拽着他的胳膊肘儿,低声说道:“你答应过的。”

“朕只上去看看,就下来。”

武则天也无辄了,再说,也反复问过,儿子说过,只要查得仔细,不会出现意外。只好由他。

大臣不反对了,妻子不反对了,李治喝道:“升。”

shì卫只好放绳子。

然后一群人眼巴巴地看着气球越升越高,一颗心在下面悬着,省怕出了意外。

……

“殿下,又升起来了。”碧儿说道。

李威明智地没有去大明宫,父亲只是病,但血脉里还有一些李家好动的因子,即使有病,病一好,时不时出行,或者狩猎,不大安份。有了这事物,加上那天渴望的眼神,定会上去看看。

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所谓的高度,也不过五六百米高,还不及终南山某些山峰的峰顶高,能在一万米高空看到的天才是真正的天,瓦蓝瓦蓝的。这个气球上能看什么?比如上了一回东方明珠那个xiǎo球。

不但东宫所有的人,好奇地看着大明宫那颗再次升起的大球,终于长安许多百姓看到了,一个个翘首观望,有眼睛尖的,说道:“你们看,上面还有人。”

一开始不高,李治兴致勃勃地站在吊蓝前,抓住了绳子,冲下面的大臣招手。

戴至德怒道:“这是谁出的主意,该杀!”

裴行俭翻了一个白眼,心说,真要杀,估计你不会舍得。没有揭破。就看着天空,又看着绳子,不敢阻拦shì卫放,陛下要高度,高度不及,陛下追究都不好说。放完了,高度够了,李敬玄立即说道:“收。”

一会儿收下来,李治怒气冲冲地从吊蓝上下来,问道:“是谁下令收的,朕还没有看到,就收下来了?”

李敬玄皱眉苦脸地说:“是臣命令收的,陛下,那么高,看过就可。”

李治看到其他大臣走上来,立即停止这个话题,又看着那两个上去的shì卫,不满地说道:“上面那么冷,为什么不对朕说?”

看得不够,又找shì卫麻烦。

到了上面,因为气流的流动,比地面是冷,shì卫好些,他身体骨倒底差了。

武则天走了过来,低声说道:“陛下,既然站在上面冷,为何还要怪罪李相公命人拉你下来?”

但只有她最明白,这是丈夫瘾还没有过完,无理取闹。

第二百三十三章活字周颂九天吉期

第二百三十三章活字周颂九天吉期

大约也知道自己无理取闹,李治说道:“跟朕来。”

将这些大臣们带走。

连裴行俭心中都有些诽谤了,皇上这一次做得太不够意思,自己上天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瘾,怎么着让大家也上去。一个个相互看了一眼,又看了看那个球,shì卫开始放气了,摇头离开。

但刘仁轨凑了过来说道:“还有其他用途。”

“用途不大,”裴行俭立即答道。

他知道刘仁轨说的军事用途,比如攻城或者守城时,顺着风势,将它升起来,能察看到对方大营的情况。实际上这一条除非在一种特殊的复杂地形中,特别是高丽与新罗,城池依山而建。正常情况,升一个塔楼,基本就能看得清楚。除了这一点外,其他用途皆无,要么给皇帝过把瘾的。别指望作战,纵然让士兵在吊蓝上放几个大石头,也放不了多少。需要的材料又多,好几十张牛皮,得不偿失。

又低声说道:“刘相公,在这上面打主意,不如在那种投石机上打主意,进一步改进。那才是利器。”

两人低声说着话,又来到一处宫殿,李治说道:“各位请看。”

nòng了不少活字出来,一个个码在字架上,看到一行人前来,工人开始开工,当着众人的面cào作,用yào剂将活字粘在一起,用平板压平,然后刷墨,只是为了cào作,印了《周颂》。粘了三个字板,印起来很快的,很快印了几百张出来。然后将字板拆开,再镶拼第二张字板。

李治说道:“上茶。”

“喏,”陪行的太监与宫nv立即端来茶水,李治指着胡chuáng说道:“各位,坐下来吃茶。”

但有许多大臣,视线被吸引过去。工匠多,一开始略略有些手忙脚luàn,经常出错。渐渐熟悉起来,速度越来越快。

看到印出来的纸张越来越多,李敬玄说道:“这种方法好。”

李治没有说话。

李敬玄又说道:“书会便宜下来,不过印书需要查看,不能什么书都印……民风须是淳朴……”

他说淳朴,李威说是愚民,xìng质差不多。父亲想独占功劳,倒也罢了,想控制不大可能的。竹纸价格进一步下降,再加上活字出现,大规模刊印书籍,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挡的趋势。

从无到有很难,可是出现了,技术并不复杂,父亲想控都控制不了。愚民政策不谈,不知道《yù蒲团》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如果这时候有人能写出来,保证能畅销一个一万册的云云。

但自始至终没有点破。会不会因为书籍来个革命,以国人的xìng格,十有**,肯定不会,饿死人了,肯定会有革命起义。或者自己不争气,让异族人入侵。相反,书籍大量出现,特别是儒家的一些言论,文天祥之流,会有很多。比如姚州一战,那天晚上,许多士兵表现很勇敢的,只是他们是普通士兵,又不会写《正气歌》,但不代表着他们不是英雄。

再说子孙,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未必可知,能顾得子孙?

但这一幕,他没有抢功劳,更因为担心父亲会上天,都没有到场,也不会看到。李治这才慢条丝理地说道:“朕请各位观看,正是与各位商议。一会儿这本周颂就能印好,不过朕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将李威的标点符号说明书拿了出来,后来印的,去掉了上面的《关雎》,只选印了说明书。

阎立本“丝丝”吸了一口冷气。

“阎卿,你怎么了?”

“陛下,这是谁的主意?”

“你别问是谁,这个主意如何?”

“方法是好……但会有许多麻烦,风bō……就是各个典籍,都不能想像。”

“是啊,”李治叹了一口气,当初儿子将这玩意儿拿出来,他就看出来问题了。古今经义,有许多版本的注释,各有各法,一是对词语掌故不熟悉,或者有分岐。第二就是因为没有断句造成的。一旦断句开始,等于是为所有典籍下一个定论,即使被称为唐朝学问最好的大儒孔颖达在世,这项工程都无法全部胜任。

裴行俭说道:“陛下,不如jiā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