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臣不赏罢了,居然对他不赏。”

李威亦是苦笑。

“但这个人是xiǎo人。此次不赏,却让人知道了这个人某些时候的作用。兴致勃勃地协助殿下,可最后居然没有半份功劳。君子坦dàngdàng,自无所失。可是此人心中必然不平。因此愤恨殿下,反而再复为他人所用,不是很美。”

“孤又疏忽了。你稍等,孤让人取五百缗钱赏赐于他,以示感谢。”

“足矣。”五百缗钱对于低层官员,可是一笔不菲的奖赏,普通的一名俏nv婢,也不过售价二十缗。甚至能在洛阳买下一栋普通的三进三出别院。象狄仁杰那个家,也不过huā了两百缗钱不到。

狄仁杰还想说一句。这些人品行不好,可非常人能做非常事,如果太子能接见一下,再给一些奖励的话,加上这些赏赐,有可能用起来,会十分方便,更能做一些平时不大好出面的事。可话到了嘴边,再次迟疑起来。顾虑太重了……

………………………………

高梁丰收的事传得却是很快。

产量过于妖异,因此勾起了百姓的好奇心。每有长安客来,都有许多人围上去询问。最后传的结果,就是高梁的穗儿有朝廷仪仗上的金瓜大。再传,变成了西瓜大了。

其实不止是高产,引起影响很多的。比如地价,关中有的大户人家用几石粮食,就能换一亩良地。事情传出去后,田价立涨。侵并之风阻止不了,可是地价多少变得有些公道。长远来说,更蔓延了侵并的风气,毕竟田地所得在提高。

但也未必然,这种耕作方式是jīng耕细作。象以前那样,有的一户人家耕上百亩地,再用这种方法耕作,试试。根本耕不过来。尽管这时候农民很能吃苦,可他们是人,不是机器。得的地越多,需要的佃农越多,唐朝百姓不是很多的。佃农待遇会立即提高。再说,新事物只出来了一两样……

其次是粮价,自长安到洛阳,都开始掉了一些。只才是一个开始,jiāo通落后了,消息传播起来会很慢,最后江淮之地的粮价也会掉。不是这些举动,关中粮价会疯涨,然后江淮粮价复涨,再推着关中粮价涨。百姓生活会很艰难。粮价还是很高的,但比没有做好得多,凭这一点,就活人无数。

李治无奈,不能将百姓嘴捂起来不说。索xìng将李威喊来,与宰相细细说了两天。推广还是没有胆量的,下了一道旨,让各州县都准备几块地试验一下,好了,再推广。然后又做了一件事,将《齐民要术》翻出来,雕版印刷,所有县令刺史,一人一本。儿子都能看出一个高产的高梁,天下人才济济,说不定会nòng出一个十石水稻田,八石xiǎo麦田。

敢情李治也会幻想的。

至于大雩,老百姓早就以为它是一场笑话了。也要举行的,如果不举行,更是笑话。并且儿子要行及冠礼,尽管这只是一场家宴。可在及冠礼之前,太子妃的事必须决定下来。大雩不能再拖了。其实没有这些,也不能拖,再拖更是笑话。

风头尽掩,再说也迟了些,大雩的意义不大,于是草草地举行了,祈祷的对象求雨其次,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为主。

…………………………………

李首成过来说道:“皇后召你。”

“孤马上就去,”李威高兴地说道。

来到宫城,武则天说道:“弘儿,你一直要见本宫,有何事?”

李威嬉皮笑脸地凑过去,要拉武则天的xiǎo手,被武则天打了一下,说道:“都及冠了,需注意分寸。”

注意分寸?李威听了有些昏,得,注意就注意吧,不过搬了一个胡chuáng,就坐在武则天身边,对他的皮厚,武则天也无赖。其实从心里还是喜欢儿子做这些亲热的动作,让她感到很温暖的。不过这个儿子,唉,很让她伤神。

李威说道:“母后,看到窗外的那几株树没有,只有一个主干的树长得很高大,几个干的树长得都不高。这与国家一样,现在父皇用心治国,母后从旁协助,国家虽然有些灾害,但总的来说,是继续发展之中的。儿臣现在的只是学习,偶尔替父皇母后,试着能不能做一些锦上添huā的事。不过这个高梁,长得也太好了。百姓传得又很,儿臣担心一些人会有误会的想法。儿臣怕了。”

玩心思,李威是不敢的。实话实说,不过说得很委婉。又继续说道:“儿臣在洛水旁的那个皇庄又nòng了一些事物,现在也担心。如果好了,怎么办?”

“担心就不nòng。”

“是,不过儿臣还有一个方法能解决。说这个皇庄是父皇母后一起出主意的。好了,群臣不会认为只有儿臣一人作为。不好了,儿臣也可以替父皇母后担待下来。反正父皇母后chūn秋正盛,儿臣名声薄些,不大紧。”

武则天盯着他,问:“难道那一片沼泽地真能变出宝来。”

“母后,你看,”李威从怀中掏出一卷纸,上面清楚地标注了,什么地方种什么,养什么。规模很大的。有猪、jī、鸭、鹅以及鱼等动物,还有果树、苜蓿、菰、蔬卵、土芝、莲藕、地粟,甚至还规划了一些地,种一些庄稼与棉huā。十分热闹。也用了心,每一片地种什么养什么,都清楚地画了出来。当然,地方很大,足以有施展的空间。

又说道:“母后,为了成效,儿臣又使了许多财帛进去,又是儿臣所为,官员庄农用心协助,复成了京兆皇庄之局。好会更好,不好也会好。因此,儿臣很担心。”

武则天只是在想。怀疑都没有怀疑其他,这个儿子自xiǎo就在培养,天资不算差,现在又得了狄仁杰等人协助,如虎添翼。不象自己,又要考虑国事,又要考虑自身,心思不大够用了。儿子专心了,资源又有了,捣鼓出来一些东西,不算奇怪的。当然,太子nòng出的事物,象征意义又是不同。儿子也是害怕丈夫忌惮了。

想了一会儿,没有直接回答,说道:“你说的棉huā可是这个?”

说完了冲李首成努了一下嘴。

李首成拿出三四株棉huā出来,连根带果子一起带过来。李威细细看了一下,棉huā植株长得十分矮xiǎo,上面也长着果子,有的果子已经绽开雪白的棉huā了。果子也xiǎo,而且一株上面只有六七个,或者五六个果子。产量不用说了。

“正是此物,不过母后从何处得来的?”难道附近也有人种植此物了?

“这是本宫派人用快马到西域取来的。”

李威愕然,就是用快马,这么快时间一来一去,驿吏辛苦不提了,恐怕有可能得跑死几匹驿马。母亲出手,果然不凡,大手笔,大气魄,不象自己,只是一个讲师,做事都是xiǎo家子气。

第一百五十九章太子加冠花落谁家(上)

第一百五十九章太子加冠huā落谁家(上)

但母亲这样做,并不过。这不是用快马运荔枝,是棉huā,推广好了,将会造福于千家万户,比高梁的意义还要大。

只是李威心中有些感慨,父亲不指望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一天不见阎罗王,自己一天别想什么了。但母亲不同,虽然她的心机让自己害怕,可论不拘陈泥,却是许多人比不上的。什么殿试,什么武状元,都是母亲nòng出来的。对新事物的认识,满朝这些大佬当中,有可能无一人能及。如果不是权利会让她míhuā眼睛,而将心思放在国事上,自己继位,母亲从旁辅助,那么眼睛闭着,一个huā团簇簇,有可能真正是千古未有的唐朝就出来了。

唉……

说道:“正是它,可种得并不好。”

“本宫也派人询问过,产量没有人计算过,却是很少,随心地种植在一些河边的沙滩上,你说的那个产量……”

“母后啊,为什么你不相信儿臣呢?”抓了一下,终于将武则天xiǎo手抓住,然后说道:“棉huā不是中土产物,岭南的来自天竺,西域的来自大食,但无论天竺或者是大食,又来自更远的地方。”

这个忽悠没有多大关系,棉huā来源一直很争议,岭南确实是来自天竺的,高昌是来自大食的。又有可能,大食还是来自天竺。又有说法,它原来是在东非,又传到了天竺。现在就是孔颖达在世,都没有办法考证。

继续说道:“论产量,或者论绁布的质量,无论是岭南,或者是西域,可有大食的好?”

武则天摇了摇头。

“这种事物也不是大食与天竺的,他们有没有源头种得好?是流传过去的,得到的依是一些皮máo。儿臣在西京,看到一个相貌奇特之人,于是上去攀谈了一下,就刻意提到棉huā。对大食的种植方法都感到耻笑。唉,当时儿臣也昏了头,居然疏忽,当作了好奇,谈过了,谈了很长时间,只是听到许多稀奇古怪的知识,却没有将他引入东宫。”

武则天大约还是相信的,偶尔也有一两个长相古怪的东罗马人到了唐朝。甚至更远的地方,比如昆仑奴。大多数昆仑奴是天竺南方皮黝黑的人种,也有不少却是来自东非的真正黑人。第一是远,第二是蛮夷之地,看到只是古怪的投去一眼,甚至将他们当作奴隶圈养,就没有问过他们哪里有什么特产,或者其他。

李威继续说道:“这种棉产量很高的,此人说过,一亩地能达到一百多斤纯棉料,也许方法落后一些,也许种子落后一些。但儿臣从高梁长势好,能看出,营养钵移载这个棉huā,甚至会比移载高梁更好,能将一些缺陷弥补过来。最少能收一百斤的棉料。母后,你看,不只是纺布。”

说着将棉籽摘下来,放在武则天手中,又说道:“将它塞入大氅里,会不会很暖和。种得多了,价就贱了,甚至比麻葛都贱。战士能穿上这种衣服,那么太宗皇帝会不会在征辽东时,仅在九十月,遇了一场早暴风雪,就冻死了多名战士?或者将它塞进被子里,那么去年一场大雪,关中是不是少了千家万户的哭声?”

武则天依然沉住气,李首成忍不住了,伏下来说道:“皇后啊,如果是此,大功德啊,以后史书都会铭记皇后的名字的。”

李威气得不语,敢情这个太监真以为是武则天想出来的。得,这个名,咱不要吧。

“去,别丢人现眼。”武则天不满地叱斥了一句。然后说:“还有缲车,本宫也派人问过,有一些,但不大好用。所以绁布之贵,正是织布困难,成本高昂,不得不贵。就不知大食会不会有更好的。”

李威不大确定,但这却是询问过的,大食与唐朝的贸易,其中布匹占了很重的份量,大食爱唐朝的丝绸,可因为绁布在唐朝卖得贵,于是将国内的绁布带来。因为质量好,改叫白叠布。这样推理,应当会有。因此说道:“母后,可以让人询问一下。”

“这个不易。两京商人,大多是昭武九姓或者bō斯商人,大食的人却是很少。大食商人主要在南方广州。一来一去需些时间,既然意义如此重大,本宫改天劝你父皇,派一使节前往大食,顺便将它带回来。正好能在明年这种棉huā成熟之时,返回京都。”

“母后英明,”李威赞道。果然很牛,居然派出一使节,这一派出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但能得到先进的缲车,铺张一些,却是很划算的。

武则天又说道:“本宫喊你过来,不只是问你为何求见,还有一些事,也顺便问问你。”

“母后请问。”

“先给你看一封信。”从书案上拿出一封信,递到李威手中,是杨敏写的,不算好,看来倒底抹不开面子,没有向她伯父求救。不过情意却是很真切,什么要求jī愤的话都没有说。只向父母亲认错,说自己所做所为,让父母失望了,也让太子丢脸了,可太子到及冠期,久久不决,非但对太子不利,对国家不利。请父母发下诏书,休掉自己。又说,自己呆在东都,一直奢望,也是不对的,因此马上返回西京。

“弘儿,你是怎么看的?”

“儿臣还是那句话,杨家xiǎo娘子非有大错,只是其母做得有些不好。”

“弘儿,这是太子妃,就算她做得没有错,其母不好,凭这一条,就不能胜任了。”可语气分明比以前软了许多。

“儿臣与她说过,她现在并没有求太子妃的想法,因此儿臣允诺说服父皇母后,让她做一名侧妃。”

武则天还是摇头,说:“做侧妃也不大易,当年蟒氏(王皇后)、枭氏(萧淑妃)之事,时过不远。”

其实王皇后长相还是不弱的,正是看到王家这个xiǎo姑娘长得漂亮聪慧,下嫁到王家的同安公主,向李世民推荐,这才得以入宫做了皇后。最后没有萧淑妃得宠,固然是萧淑妃长相更好,也是因为王皇后无子。又拉了武则天进来。本来李治处理得当,可以坐拥三大美nv。但结果,却变了味道。武则天这是指李威对杨敏感情好,长相又好,今天是侧妃了,明天就是第二个萧淑妃。后宫将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