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狄仁杰说起来的,大约狄仁杰那时才肯定下来。毕竟对方是少师,换谁都不大作信的。”

“那你为什么不禀报?”

“非是,许敬宗深得父皇与母后恩宠,就连深宫之中,有可能也有他的一二耳目,当时儿臣没有证据,说出来,你们一定会悖然大怒,消息到了许少师手中,将这些个刺客杀死,对他来说不难,断去了线索,此案永远不能真相大白。”

“你这个孩子好心思。下去吧。”

“是,”知道母亲这一句,大是不满,可心中却是诽谤,没有好心思,在这个东宫中不是太子位置,有可能活不到三月时间。但心中却是很开心,这个心头大祸终于要铲除了。

就不知道狄仁杰用何滔天的手段,居然在这么短时间内,将案件真相大白的。很是仰慕……

………………………………

雨终于落下来。

很有一番喜意的,看到大街上路面的坑洼之处,皆充满了一汪汪的积水,许多百姓都将它当作了宝贝。

不过这件惊天大案还没有传开,洛阳许多人继续关注着朝廷允商爵位,运粮到关中。有些人还经继续上书弹劾。

有人在责问李治,今年大旱,授人三四官爵,他年大旱,复授三四官爵,长久下去,多少商人得以入仕?说得似乎有些道理,然而李治看后大怒,这些人不是进奏,是诅咒了。一次大旱不够,还要来个十次八次?

可现在言者不罪,无可奈何。

又有人上书,隋朝名臣令狐熙时任汴州刺史,禁游食,抑工商,凡房向街开设店铺者,皆杜绝之。商船也不得停于城郊,而是停在汴州的城外。于是农桑大兴,民风淳朴。

这件事,因为天天读书,李威也知道一二,事情起因是杨坚封禅,路过汴州,因为水路jiāo通的发达,汴州商业很繁荣。商业繁荣的结果,就是**行业十分繁荣,到处都是粉头与ji子,杨坚看不惯了,于是特地命良吏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这可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官员,数次隋朝功考,全国第一,名副其实的状元官。

令狐熙接到圣命后,也十分头痛,这时候这个行业并不犯法的,如何杜绝?于是想到了一条釜底chōu薪之计,将整个汴州商业整垮,粉头们没有生存空间了,那么这些行业也就停了下来。真管用了,可这个历史的倒退,时人却以为美。

又说太宗时名臣李袭誉时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道巡察大使时,见到江准重商贾,不事农业,于是劝农弃商从耕,又引雷陂水,筑句城塘,得良田八百顷,时论尤善。

还是历史的倒退,不过现在商业税不完善,严格来说,无论扬州商业多么发达,朝廷所获利很少。反而不如让百姓务农种桑所得利更多一些。

甚至有大臣上书,说朝廷有严令,三品以上大臣不过市,可是太子无论在西京,或者东都,皆逍遥过数市。倒不是他们是坏心,这是进谏太子做一个“好太子”的,尽善尽美。

是有这个律法,可当真律法管用?朝廷也严禁**、通jiān、同姓不准结婚,甚至五姓七家不得通婚,违法都如何如何的。可当真没有同姓为婚的?甚至在五服之内的都有,有的少数民族,还象蕃子一样,娶亲生母亲,嫂嫂,甚至几男共一妻的都有。再说,李治与武则天这算啥,算不算通jiān与**。

当然,知道,却不敢辨,恐怕狄仁杰都赞成这些上奏。

但一场真正的大雨就到来了。

………………………………

李威回到东宫,看到金内shì喜不自胜地逗nòng着一对xiǎo黄鹂。

问道:“金内shì,它们终于回到笼中了?”

“奴婢还要感英儿,不然它们还是不肯回笼。”

“英儿是谁?”

“就是刚才那一批到东宫的官ji,不过有些麻烦了。”

“为何?”

“殿下,请看,”递上来一张纸头,上面写着这些官ji的名字特长。这些个官ji都要充进东宫做各种活计的,于是金内shì询问了一下。姿sè不用说了,洛阳城内外教坊不如长安的大,可规模也不xiǎo,单是内教坊里就有好几百人,从中jīng挑细选而来的,年龄又全是二八少nv。但特长颇是问题,有的jīng通音律、有的jīng通绘画,有的还jīng通书法,或者棋,或者经史,或者唱歌,或者跳舞,甚至还有的jīng通织布、nv红,有少数几名居然jīng通略略的医术,特别是按摩术,只有两名少nvjīng通厨艺,能实用一些,其他的除了能伺候李威让李威娱乐外,实用的能力几乎没有。

不塞进内宫,就有些不好处理了。

其中有一名官ji叫英儿的,还善长调教禽鸟,甚至斗jī也会调教一些。

于是金内shì就将她喊过去,怎么将这一对xiǎo黄鹂nòng回笼中。听了李威的话,每天跑到树中喂食,这一对xiǎo黄鹂野外生存能力果然很差的,觅不到食,只好吃金内shì给的食物。可不知为什么,将食物放在笼外进食,一放进笼中,它们不吃了。

每天老太监跑到树林中,喂食这一对xiǎo宝贝儿成了东宫的笑谈。

可能是英儿有本事,学了几声鸟叫,也可能是雨天,觅食困难,不知怎么的,终于将这一对xiǎo黄鹂nòng进了笼中。

说完了,老太监看着笼子,怜惜地说道:“看看你们,不识好歹,这回吃苦头了,没有长大,却长瘦了。”

一对xiǎo黄鹂不知道有没有听懂,用嘴啄着鸟笼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李威没有理这对xiǎo鸟儿,看着名单说道:“金内shì,这些人儿,还是你来安排,母后说过了,她们都是官ji,身份有些尴尬,让她们进入东宫,只是看到东宫许多是老年宫nv,让她们充塞东宫。可这些人,孤却只有远观,不可亲近。”

“喏。”

金内shì领命下去。

李威有些于心不忍,这些少nv进入东宫,一个个很兴奋,然而等待她们的结局,甚至比内教坊还要凄惨。但无奈的事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正想着心事,魏元忠三人再次进来,魏元忠低声说道:“刚才狄寺丞让臣通知殿下,许敬宗行刺案有了眉目,他已经准备动身,前往西京。”

“孤知道一二了,怎么这么快?”

“这叫天作孽,不可活,”魏元忠将许敬宗那名xiǎo妾虞氏之事说了出来,顺便讲了事情的经过。当然,现在狄仁杰得到的消息只是关福带回来的一部分,知道长安各个大佬出面了,但后面的事却不知道。又是孤身一人,不象朝廷急奏,换马换人,速度反而落在后面。

李威却喃喃道:“周兴啊。”

PS:事情nòng完了,明天正常更新,甚至加更回报。晚些时候,看能不能再码出一章来。

第一百四十八章少师自杀雪藕新市

第一百四十八章少师自杀雪藕新市

武周时有许多酷吏,史书罗列了其中一些有名气的,称为二十七酷吏,实际上吉顼等四五人罗列进去,稍有些冤,不过其他人手段残酷,史上罕闻,比如傅游艺、候思止、万国俊、来子珣、王弘义、郭霸等人,这些人李威都没有听说过,但有三人,却是知道的,索元礼、来俊臣,还有这个周兴。再不知道,也知道请君入瓮这个成语。

踯躅地说道:“狄寺丞是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个人的?”

对这个人在长安的种种做派,魏元忠同样不成见的,也以为太子不满,于是劝解道:“此人刑讯手段残暴无比。”

“是啊,”李威不自觉地点了一下头,现在还没有出来,以后这个人为了刑讯犯人,居然将人塞入大瓮里烤,也不要受刑了,看到了tuǐ就软掉了。换作李威本人,如果受此刑,别受活罪了,你让我招供吧,想要我招供什么就招供什么,或者直接来个咬舌自尽。

那都不可以

武侠xiǎo说是这样说的,真将自己舌头咬掉,试试看,一千人之中,都不会有一人死掉。落在这些人手中,想活是活不了,可想死,没有到死的时候,绝对也死不了。

“但殿下,寺丞的苦心,你应该明白,特别是那一夜,不能在三更之前,得到一些口供,不好搜捕,就是这样,因为庄客与刺客反抗,居然让一名shì卫牺牲,三四名shì卫受伤。”

“是啊。”李威五味杂陈地说道。

“此例只开此一回,为国家除此大jiān,下回不得再开。”

但说完后,李威与魏元忠都明白,只怕很难了,此案将会轰动天下,所有过节都会宣扬,有了此案为依据,那么地方上一些残暴的官吏,就会学习。沉默了一下,魏元忠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个jiān臣,这一次必然被铲除。”

说完了长松了一口气。

别看他平时意态自若,倜傥清高,能入他法眼的,真没有几个人。包括薛仁贵薛讷在内,毕竟只是一个武夫。可面对许敬宗,心中压力,还是巨大的。

当狄仁杰找到他带话到东宫时,因为心情放松,他身体都软了下来,走不动路了。

……………………………………

这件大案子终于传了出去。

几乎所有人目瞪口呆,然后一群大臣兴奋地捋衣袖,狂呼,雀跃,就那个意思吧。

这个老贼终于死了。所有人都害怕他,害怕被许敬宗盯上,然后咬自己。并且一咬九准,还十有**,落得抄家灭mén的下场。然后纷纷上书,弹劾许敬宗种种。

其实这中间也发生了一些大事,比如众人嘲讽的商人进粮,终于有了成果,这些商人,有的很有钱,家中的船舶与骡马车辆很多,居然有几名商人想出一条主意,自汉水溯流而上,然后自子午道,将粮食运向关中。当然,成本还是很高昂的,可比现在渭水搁浅,要便利得多。有的居然从吕梁山找到几条偏僻的xiǎo道,直接将粮食调到丹坊同各州。

粮食还是远远不够,再说粮价也很高,就是有粮食,也未必能买得起。可关中困窘的粮食局面在渐渐改观。

再比如,贺兰敏之暴毙的消息,也传了出来。或者左相姜恪要出任凉州大总管,即将成行。或者皇帝要举行大雩祭,亲录囚徒,这不是大赦囚徒,只是李治带着一批官员,依李威所说,将一些罪行轻的,或者执案有疑点判决的,或者家有高龄父母的,或者情有可愿的罪犯释放。免去笞仗,或者从流放之地召回。

然而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了,只是议论许敬宗。

李威叹了一口气,终于安生了。自从让商人设法运粮,进入关中,他遭到的弹劾文书,能摞几人高。到这时候,才知道做人君的艰难,想办法吧,说坏了制度,坏了礼教,不想办法吧,就得大雩祭,大雩祭求不来雨,又是皇上做得不好了,要改正缺点,要仁爱,以敬上天云云。就是饿死了百姓,也要将责任推到皇帝身上。

为什么有的皇帝后来yù所yù为,李威琢磨,也是这种情况造成的压力,心态失衡了。

不过有人还是清醒的,许敬宗的产生,说到底,还是宫中那两个伟大的需要,特别是皇后的需要。没有许敬宗,也有张敬宗,王敬宗。只不过估计后面出现的人物,没有许敬宗“做得好”。

这些人包括阎立本在内,都没有上书,甚至反对群臣上书。不用上书,许敬宗也死定了。

皇家亲情很薄的,但自己处死子nv是一回事,大臣nòng死又是另外一回事。贺兰敏之,还说因为母亲妹妹之死,反弹的。但许敬宗,朝廷一直待他不薄。允许两名载车入宫的大臣之一,另一名是谁,李绩,人家是什么样的功劳?

李忠是因为他nòng死的,可那是明处,听从了皇后的话,诬告了,上奏了,皇上同意了,才处死的。可终南山是行刺,xìng质是两样的。再说,嫁祸贺兰敏之,皇上不喜,污蔑皇后,皇后不喜。这时候群臣如果不上书,说不定两位圣上暴怒之下,能将许敬宗诛灭九族。

但群情jī膺,未必是好事。

朝中直臣与浊臣在斗,君权与臣权也在斗,没有一个得力的大臣相助,君权将会旁落,除非有李世民的驭人手段。群臣这些如此兴奋,两位圣上如何想?

可是许敬宗也十分自觉,尽管有shì卫看护,却让他寻了个机会,将衣服撕碎,撕成一些布条,往梁上一悬,自杀了。

这时候狄仁杰已经到了长安,正在协助长安大理寺,清查这次大案,听到后十分愕然,想自杀也不容易的,整天几十名shì卫看守,这些shì卫就让你从容自杀。

忽然想到了许敬宗以前做过的事,立即闭口不语。

老百姓不知道这么多的,听闻这个消息,用竹子做成的炮竹,从长安放到了洛阳。几乎是举国欢庆。

但案件并没有审请,抓的人多了,理出来的不好的东西也多了。于是还在审理……

………………………………

天个好凉秋,两场雨落后,天还是热的,不过热得没有多少气力。早晚就凉快下来,连月光都开始变得有些清冷。**的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