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当皇帝-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于是劝高祖说:“突厥正强大,太原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高祖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贮存在并州。

他又招纳亡命之徒,他身边的无户籍的人,差不多有几万。

有个叫王支页的,是梁国将领王僧辩的儿子,年少倜傥,有奇略,为杨谅的咨议参军。

有个叫萧摩诃的,是陈国过去的将领。

二人都不得志,常郁郁思乱,都被杨谅所亲近友善。

到蜀王因罪被废黜后,杨谅心里更加不安。

碰上高祖去世,调他赴京,他不去,于是举兵造反。

总管司马皇甫诞切劝,杨谅发怒,把他抓了起来。…‘……

王支页劝说杨谅说:“王爷所部将吏的家属,都在关西,若用他们,就要马上长驱直入,直据京师,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如只想割据过去齐国的地盘,那就要用东部的人。”杨谅不能专定,于是兼用两个办法,扬言说:“杨素反叛,将要杀他。”闻喜人、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劝杨谅说:“井陉以西,是王爷您掌握的地方,华山以东的兵马,也为我们所有。

应全部发兵。

另分派弱兵,把守路口,仍叫他们见机行事,占领地方。

您率领精锐部队,直入蒲津。

我裴文安请当先锋,王爷您统领大军继后,风驰电掣,一下子赶到灞上,咸陽以东,可指挥而平定了。最新最快更新

京师震扰,官军来不及聚集,朝中上下互相猜疑,群情离异而震惊,谁敢不听您的号令?不出十天,大事就可定下来了。☆‘‘…………‘…‘…‘…‘”杨谅很高兴。

于是派他所任命的大将军余公理出太谷,以奔赴河陽。

派大将军綦良出滏口,以奔向黎陽;派大将军刘建出兵井径,以经略燕、赵故地;派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又任命裴文安为柱国,派纥单贵、王耳冉、大将军蠕蠕天保、侯莫陈惠等,直指京师。

到离蒲津一百多里的地方,杨谅忽然改变布署,令纥单贵切断河桥,驻守蒲州,而召来裴文安。

裴文安到了,说:“兵贵神速诡密,本想出其不意。

王爷您既又不动,我文安又退了兵,使他们计划得成,大势完了啊!”杨谅不回答。☆◇▽☆☆小說網…‘‘………‘

杨谅以王耳冉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炀帝派杨素率五千骑兵,袭击王耳冉、纥单贵于蒲州,打败了他们。

杨素于是率步兵、骑兵四万奔向太原。

杨谅让赵子开守高壁,杨素打跑了他。

杨谅大惧,在蒿泽抵抗杨素。

刚好天下大雨,杨谅想撤兵回去。

王支页劝他说:“杨素长途奔袭,兵马劳累,王爷您亲率精兵攻击,势力必然大涨。

如今见敌而退,把胆怯显示给他人看,阻拦了战士斗志,增加了西军的气焰,请王爷不要退兵。”杨谅不听,退兵守清源。

杨素进而攻击,杨谅统兵与官军大战,死了一万八千人。

杨谅退兵保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

杨谅穷途末路,向杨素投降。

百官上奏,杨谅罪该处死。

炀帝说:“我兄弟太少,不忍心说什么,想曲法饶杨谅一死。”于是削职为民,不让子孙继承爵位,最后被活活关死。

他儿子杨颢,(。因而也被禁锢。

宇文化及杀炀帝时,杨颢遇害。

史臣说:高祖的儿子五人,未有终其天年的,真是怪事啊!房陵王杨勇,借助于与高祖的骨肉之亲,讲究君臣之义,经略创造,与高祖契阔夷险,抚军监国,总共二十年。

他虽不能称有三善,但能侍奉父母,不缺人子之礼。

高祖对他恩宠既变,外加谗言离间,高祖为父的慈爱,立即隔于人理;父子之道,于是灭了天性。

隋朝将亡,庶民百姓都知道了。

《慎子》有言说:“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上百人追逐它;满街都是兔子,过路人连看都不看一下。”难道是他们不想得到兔子吗?这是因为他们都能得到兔子的缘故。

房陵王当太子很久了,高祖一朝换了他,开了逆乱的头,长了觊觎的望。

另外,维城建帜,加重威权,恃宠而骄,多自封植,进而超过规矩,退而不依其道,杨俊忧郁而死,实在是由于这个缘故。

不久国运方艰,谗人已胜,兄弟之间,不肯相容。

杨秀窥探岷山、蜀地的险阻,杨谅发动晋陽的甲兵,成此乱国乱常之祸,大概也是有原因而这样作的。

《棠棣》诗是白作了的呀,有鼻之封没有指望了,有的被幽囚在牢房里,有的被下毒毒死。

本根既绝,枝叶全剪,十几年后,国家就完了。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以至倾覆家国的多得很,但考究他们的乱亡之祸,没有像隋朝这么残酷的。

《诗经》上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来有国有家的人,能不深以为戒吗?(。)

《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白话文版

文献独孤皇后是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网…‘‘‘……

独孤信见高祖相貌伟岸,就将女儿嫁给他,当时皇后十四岁。

高祖与她感情甚笃,发誓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

她开始也温柔顺从,恭敬孝悌,不失妇道。

她的姐姐为周明帝的皇后,大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显贵的亲戚之多,无人可与之相比。

尽管如此,她也总是谦逊谨慎,世人都认为她很贤惠。

到了宣帝驾崩,高祖在宫中总理朝政时,她就叫人对高祖说:“大局已是如此,你现在是骑虎难下,不如尽力去干吧!”于是,高祖受禅即位,封她为皇后。‘‘…‘‘……‘…

突厥曾与中原一带通商,当时有一箱子明珠,价值八百万。

幽州总管陰寿就告诉皇后要她买下来。

皇后说:“这并不是我所需要的,当今戎狄屡次侵犯我国,将士戍边辛苦劳累,不如将这八百万赏给有功之臣。”群臣知道了此事,都来庆贺。△□网○……‘‘‘…

高祖很宠她,但也怕她。

皇上每次上朝,她总是与之并车而去,到皇宫门前才停止。

她让宦官伺候皇上,随时劝谏改正失误,对国家多有好处。

她等候皇上退朝,便一同返回,设宴休息,相处得很融洽。

皇后很早就失去了双亲,心中时常怀念,看到公卿大臣们的父母,就经常向他们表示问候。

朝中有人奏报要根据《周礼》给百官之妻加封,听命于皇后时,她便说道:“妇人参预政治,不能开这个先例。▽◇‘‘”便不许。

皇后经常对诸公主说:“周家的公主,失去妇德,对公婆失礼,使人骨肉离心,这些不应发生的事,你们应当防诫才是。”大都督崔长仁,是皇后的中表兄弟,他犯法当斩,皇上看在皇后的面子上,想要免去他的罪。

皇后就说:“国家的大事,怎么能够顾及私情呢?”于是,崔长仁便依法斩首。

皇后的异母兄弟独孤陀以猫鬼巫蛊来诅咒皇后,也应处死。☆小說網‘…‘

皇后为之三日不食,为独孤陀求情:“独孤陀若为政害民而处死,我不敢为他求情。

但他因为我的缘故而处死,我斗胆为他请命。”于是,独孤陀便减罪一等。

皇后每每与皇上谈论政事,往往意见相合,在宫中被称为“二圣”。

皇后很有仁爱之心,每次听说大理寺处决罪犯时,没有不流泪的。

然而皇后天性喜妒忌,后宫不敢向皇上送妃嫔。

当时尉迟迥的孙女长得很有姿色,早在宫中。

皇上在仁寿宫遇到了且对她很好,于是她与皇上亲近。

皇后乘皇上上朝之机,悄悄命人杀了那女子,皇上因此很生气,独自骑着马从苑囿中跑出去,不择道路,进入山谷间二十多里。

高赹、杨素等人追赶上了他,抓住马缰苦劝,皇上叹息说:“我身为天子,竟得不到自由!”高赹便劝道:“陛下您岂能重一妇人而轻天下!”皇上怒气才平息了一些,驻马很久,到了半夜才回到宫中。

皇后在阁中等着皇上,待其回来后,她流泪请罪,高赹、杨素等劝他们和解。

皇上便饮酒,很高兴,而皇后自此以后与皇上的感情受到了损伤。

开始,皇后因为高赹是父亲的门客,对他很友善,而到了现在,听说高赹在皇上面前称自己为“一妇人”,便怀恨在心。

后来高赹的夫人死了,其妾又生了个男孩,更加不喜欢他。

于是渐渐对其诋毁。

皇上凡事都听皇后的话,皇后见诸臣及朝士有妾怀孕的,必劝皇上罢免他们。

当时皇太子杨勇有很多的内宠,妃子元氏突然死去了,皇后便怀疑是太子的爱妾云氏所加害。

因此她劝皇上罢了高赹的官职,随后又废了太子,立晋王杨广,这一切皆是皇后谋划的。

仁寿二年(602)八月十九日,月亮出现了四道晕圈,二十四日,太白星冲犯轩辕星。

那天晚上,独孤皇后在永安宫逝世,享年五十岁。

她死后葬于太陵。(。)

《隋书·宇文化及传》白话文版

宇文化及是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儿子。‘‘……‘…

性情凶狠陰险,不遵守法度,喜欢乘坐肥马,手持弹弓,在路上驱马乱跑,因此长安人说他是个轻佻浅薄的公子。

炀帝做太子时,化及任禁卫官,出入卧室。

屡屡升迁,到当太子仆。

化及因接受他人财物,多次被罢官。

由于太子喜爱他,不久便官复原职。

又因他的弟弟宇文士及娶南陽公主为妻,化及更加骄横,与公卿们相处时,出言不逊,多有欺凌。

看见人家有美女、小狗、肥马、珍贵玩物,便一定托人弄到手。

经常与屠夫小贩交游,以便谋求他人的利益。

炀帝即位后,授宇文化及太仆少卿之职,化及仗恃与炀帝的老交情,更加贪婪。

大业初年,炀帝巡幸榆林,化及与其弟智及违犯禁令和突厥人做生意。

炀帝大怒,囚禁他数月。

炀帝回到青门城外时,打算先杀化及兄弟后进城,等到脱掉他们的衣服,绾起他们的头发,准备行刑时,因为南陽公主的缘故,炀帝考虑很久之后又放掉他们,让化及和智及以及宇文述为奴仆。

宇文述死后,炀帝想起了他,于是提拔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

这时,李密据守洛口,炀帝很害怕,留在淮水南,不敢回都城。

而跟从炀帝的骁勇兵士大多是关中之人,长期客居在外,见炀帝又没有西归的打算,想反叛炀帝而西归。▽◇☆☆网…‘‘‘……

当时总领骁勇之士的是武贲郎将司马德戡,驻扎在东城,司马德戡听说士兵们有谋反的势头,还不清楚,便派校尉元武达暗中询问骁勇之士,司马德戡知道其中情形后,便趁机图谋叛逆,与他所交好的武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互相煽动说:“现在听说陛下想在丹陽修筑宫殿,看来将不回京都了。

而陛下所统率的骁勇之士没有一个不想回京都的,他们暗中商议,打算一起逃亡。

我想告诉陛下,而陛下性情猜忌,厌恶听到兵逃的话,我担心的是未奏完就招致杀身之祸。

现在既然知道这件事,却又不上奏陛下,一旦事情发生,一定会被诛灭九族,进退都是被杀,将怎么办啊?”虔通说:“皇上果真这样,我们的确是为您担扰。”司马德戡对两人说:“我听说关中沦陷,李孝常在华陰反叛,陛下逮捕了他的两个弟弟,将要把他们都杀死。

我们的家眷都在关西,怎么能没有这样的忧虑!”虔通说:“我的孩子已经长大,现在的确自身难保,正担心早晚被杀,但无计可施。”司马德戡说:“我们有相同的忧虑,应当共商大计。

如果骁勇之士逃跑,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逃离。”虔通等人说:“的确像您说的这样,求生之法没有比这更好的。”于是一个个地招来劝诱。

又转告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人,日夜相聚赌博,结为生死之交,相互之间诚恳而亲密,说话开诚布公,毫不掩饰,在席上总是谈论反叛之计,大家都同意这样做。▽○……‘…‘………‘…‘…

当时李孝质被囚禁,炀帝令骁勇之士看守着他,内外相互传递消息,谋反之事更加紧急。

赵行枢是乐师的儿子,家产巨万,以前交好宇文智及。

勋侍杨士览,是宇文家的外甥,二人一起报告智及。

智及平常狂妄背理,听了很高兴,于是与二人同见司马德戡,

约定在三月十五日举兵同叛,劫取十二卫武马,抢走居民的财物,结伙西归。

智及说:“不能这样。

当今老天的确要灭隋,英雄到处起义,同心反叛的士兵已有几万人,应趁机做大事,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时候。”司马德戡认为这是对的。

赵行枢、薛良请求以化及为主。

相互约定后,才告诉化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