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被装上闷罐车,每个车箱40个人。新兵们一路上 都只能站着或者坐在肮脏而冰凉的地板上。车箱里气味很难闻,臭气、汗味、烟雾,加上车 箱 原来不知拉什么东西留下的霉烂味交织在一起,使新兵们连饭都吃不下。有的人在打牌, 有的人在悄悄落泪,还有的人呆呆地坐着,想象未来的士兵生活。列车穿过一座座城市继续 不断地向前开,有个新兵忍不住问上等兵,我们要上哪儿?上等兵严肃地说,永远不要向长 官提出这类问题,当兵的应当默不作声地执行命令和口令。大家顿时都不敢吭气了。朱可夫 也在暗暗问自己:我吃得了当兵的苦吗?如果去打仗,我能行吗?尽管此时他对自己军事方面 的天赋还一无所知,但他相信,自己经过生活的锻炼,一定能当个好士兵。这就是朱可夫的 个性,干什么就干好,并且坚信一定能干好。

  令朱可夫高兴的是,到部队后,他被编入预备步兵第189营,这个营主要是为预备骑兵部队 训练新兵。朱可夫一向很喜欢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兵种。同来的老乡们大多当了步兵,他们 很羡慕朱可夫,临别时,他们喊着:〃康斯坦丁,我们遇到危险,可全靠你了!〃朱可夫和 新 兵们很快领到了教练步枪,开始学习各项内务制度和士兵的职责。俄军等级十分森严,〃新 兵蛋子〃总是受到老兵们的欺负。朱可夫他们一到,所带的香烟和零花钱就被老兵们〃保管 〃起来了。老兵们还吓唬他们说,除了〃解手〃以外,任何地方都不准去,否则就押送惩戒 营。新兵们都很紧张。第一次队列训练时,每个新兵都一丝不苟,严格按口令努力做好每一 个动作,争取给长官留个好印象。但长官们给新兵们的印象却不好。长官们吹毛求疵,而且 不讲道理。一个新兵走路顺拐,被排长踢了一脚;一个新兵踏错步,就罚全排重做,结果, 把晚饭耽误了。好不容易盼到该睡觉的时候,排长又偏偏命令集合起来学国歌《上帝啊,保 佑沙皇》,直到深夜才睡。许多新兵都累得直哼哼。这就是入伍训练的第一天。

  终于到星期天了,大家都想休息一下洗个澡。但一大早起来,就被叫去清除操场、打扫卫生 ,然后擦枪、给长官擦皮鞋,一直忙到夕阳西下。大家一肚子的牢骚,想坐下写封信发泄一 番。 但班长好像猜透了大家的心思,警告说,不得在信里对任何事情表示不满,因为这样的信件 无论如何要被扣下来的。朱可夫和新兵们听到后目瞪口呆,他们这时才真感到适应士兵生活 真不容易。

  1915年9月,朱可夫被派往乌克兰境内的预备骑兵第5团。该团驻扎在哈尔科夫省巴拉克列亚 城内。骑兵当时分为骠骑兵、枪骑兵、龙骑兵三种。朱可夫被分到枪骑兵连。他很为没有被 分到骠骑兵连而遗憾,一方面是因为骠骑兵的军服漂亮,年轻人爱美心切;另一方面,也是 更主要的,是因为那些连队比较讲人道,打骂士兵的现象不多。这时的朱可夫已清楚地看到 ,在沙皇军队里,士兵只是一只木偶,命运完全掌握在军士手里。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凡 是他接触过的讲道理、体贴士兵的军士及军官,朱可夫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对他们怀着一 种奇妙的感情,这是后话。

  到了连里,朱可夫不仅领到了军服,还得到了一匹深灰色的烈性牝马,名叫〃恰谢奇娜娅〃 。

  人们都知道骑兵驰骋在疆场,威风凛凛,但没有多少人知道骑兵的艰苦。他们除了学习步兵 的科目外,还要学习马术,学会使用马刀等冷兵器,每天还要刷三次马。与步兵相比,骑兵 每天要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最要命的算是乘马训练,即骑乘、特技骑术和使用冷兵器 等。每个人两条大腿都磨出了血,刚结了疤,又磨破了。每次训练后,马鞍上都血迹斑斑。 朱 可夫十分坚强。〃恰谢奇娜娅〃最初看不起这个矮壮的年轻人,重重地摔了他几次,但越摔 这 个年轻人训练时间越长,〃恰谢奇娜娅〃终于被驯服了。仅仅两个星期,朱可夫就在马鞍上 牢牢坐稳了。

  在这里,朱可夫遇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军士。一个是上士杜拉科夫。虽然他的名字俄语 意思是〃傻瓜〃,但他实际上并不傻,而且还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外表上很严肃,心地却 很温和很善良。他对下级要求很严格,有时会因为一个动作做得不规范而大加指责,但他从 不冤枉一个士兵,处理问题总是十分谨慎,尽可能地做到公道,而且,他很关心每个士兵的 前途。训练结束时,按照惯例,要从训练成绩优秀的士兵中选拔一些进教导队,准备培养今 后当军士。出类拔萃的朱可夫当然被选中了。但朱可夫很矛盾,他想上前线。这时,杜拉科 夫竭力说服朱可夫上教导队。他说,不要急着到前线去,我在前线呆过,感到很困惑。我们 许多人都在糊里糊涂地死去,这到底为什么?杜拉科夫流露出对沙皇政府的厌倦。他语重心 长地对朱可夫说,前线你早晚会去的,但事先一定要更多地学习军事,这对你将来的成长会 大有好处。朱可夫被说服了。杜拉科夫的这种带兵方法对朱可夫有一定的影响。在后来带兵 中,朱可夫始终认为,军官必须替士兵着想,把士兵当成自己的亲人,这样士兵才会把命 运放心地交给军官。这种相互信任的官兵关系,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 步入军营(2)


  与杜拉科夫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军士是博罗达夫科,这是个下士。此人性格暴躁,留着小胡子 ,像头动不动就尥蹶子的骡子。朱可夫听老兵们说,这家伙曾经打掉过好几个 士兵的牙齿。 不久,朱可夫他们就亲身领略到了这家伙的残暴。白天操课时,他违背条例想方设法地折腾 大伙,大家累得爬都爬不起来,他却得意地哈哈大笑,两撇胡子直颤抖。晚上查哨,一遇见 哨兵打盹,他就不问青红皂白狠揍一顿。而且,他很嫉妒那些读过书的人,认为那些人太聪 明了,因此,他特爱整入伍前在莫斯科住过和工作过的新兵。朱可夫十分气愤,便和几名同 伴 商量好,要教训一下这头〃骡子〃。他们用了两天的时间,仔细观察博罗达夫科的行动规律 , 随后制订周密的计划。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晚上,他们悄悄埋伏在下士必经之路旁的草丛里。 果然,下士和往常一样,嘴里骂骂咧咧地走了过来。他刚一走近,朱可夫就用雨布蒙上他的 头,几个人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当时,朱可夫做好了可能要上军事法庭的心理准备。还是 好心的杜拉科夫站出来打了一个圆场,把事情搪塞了过去,而且他还请求上级把博罗达夫科 调到别的骑兵连去了。

  可是朱可夫的运气不佳,到教导队以后,他又碰上了〃坏头〃。这个上士比博罗达夫科更坏 。朱可夫在他手下经受了百般的刁难和挑剔,受到常人难以受到的〃严格训练〃,促进了朱 可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这倒是那家伙没有想到的。因为这家伙右手食指短了半截,士兵们 都叫他〃四指半〃。他对士兵动不动就动拳头,但他看朱可夫身体结实、性格刚强,便收 起了拳头,转而千方百计地挑朱可夫的毛病。只要抓到朱可夫一点点过错,他就抓住不放施 以各种各样的惩罚。为此,朱可夫多次被责令穿戴全副战斗装备、头顶马刀罚站。朱可夫 许多时候背着沙袋行军;许多次别人休息,朱可夫却担任节假日值班。朱可夫并不屈服,反 而 加倍把工作做得更好。后来,〃四指半〃在操课、平日生活制度方面实在挑不到朱可夫的毛 病,便改变策略,准备拉拢朱可夫。一个星期天,〃四指半〃十分客气地把朱可夫叫到他帐 篷中,先吹捧说,朱可夫是一个有个性、有文化的青年,天资聪明,学什么都不费劲,随后 提出,朱可夫可以不参加操课,不再吃苦流汗了,要朱可夫当他的非编制的抄写员,帮他填 表、搞统计,替他干私事。朱可夫拒绝了,并坚定地说,他到教导队来,不是为了当一名抄 抄写写的职员,而是为了要认真地学习军事,当一名军士。〃四指半〃恼羞成怒,让朱可夫 等着瞧。

  按照当时沙俄军队的规定,教导队中学习成绩的第一名,毕业时要被授予下士军衔,其余的 学员,只授予准军士。同学们都公认朱可夫学习最好,认为他肯定会被授予下士军衔。这时 ,〃四指半〃的报复行动开始了。毕业前的一个星期,教导队宣布了一个意外的决定:由于 不守纪律和冒犯直接长官,朱可夫被开除出教导队。朱可夫认为没办法挽救了,一切都成了 泡影。尽管他很失望,但毫不后悔。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朱可夫同排有个士兵的哥哥和教导 队长是战友。这位士兵也是〃四指半〃的受害者,他很替朱可夫鸣不平。于是他去找了教导 队长,报告了朱可夫所遭受的不公。队长是一位靠勇敢从士兵提起来的军官,人很正直, 也很温和。他把朱可夫叫去,仔细地弄清情况后,主动撤消了决定,让朱可夫参加了毕业考 试。让人感到可惜的是,由于这一折腾,影响了朱可夫的功课,毕业考试朱可夫没有取得第 一名,因而成了一名准军士。

  8月上旬,朱可夫和其他14名同伴被直接分配到了前线的骑兵第10师。当时第10师正驻扎在 德涅斯特河岸,担任西南战线的预备队。朱可夫是乘火车开赴部队的。一路上,他看到了许 多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他们虽然负了很重的伤急需治疗,但还要停下来为开往前线的部队 让 路,他心中有些伤感。他还从伤员那里听到各种消息。有的说俄军装备落后,伙食很差,根 本打不过敌人;有的说,指挥官特别是高级指挥官名声很坏,常常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士兵的 死活;还有的说最高统帅部里有敌军奸细,这仗没法打。这些消息,严重影响了朱可夫的情 绪, 他一声不吭地回到车厢。他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指挥员的一言一行,以及能否与士兵同甘共 苦,对军心的凝聚是多么的重要。

  朱可夫经受了第一次战斗的洗礼。那是他们到卡缅涅次…波多利斯基下车时,突然响起 了空 袭警报,大家迅速隐蔽起来。敌人来了一架侦察机,扔了几颗炸弹就飞走了。结果炸死了一 名士兵和五匹马。

  1916年8月,罗马尼亚对德国宣战,并与俄军一起对德军作战。这时,俄国人开始盲目乐观 ,准备发动新的进攻。9月初,骑兵第10师到达比斯特里察山林地区集结,并从这里直接进 入战场。在这里,第10师的优势丝毫没有被发挥,因为这里是山地,不容许乘马追击,只能 采用徒步队形,对部队机动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久,整个战线都处于劣势。一方面,俄 军损失很大,新兵来不急补上。另一方面,友军罗军由于参战前训练差、装备不足,还没怎 么打,就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样,俄军便由进攻转入了防御。


《 

 

  

第二章 步入军营(3)

 

  俄军的后方也不稳定。由于饥荒和战争的破坏,加之沙皇政府的庞大军事开支,国内人民生 活极端困难,而那些资本家和地主富农利用这一时机,大发战争横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这种现象引起了前线士兵的强烈不满。他们渐渐明白了这场战争不是为祖国而战,而是为 富人们而战,为沙皇独裁统治而战。他们不想继续战争,不愿效忠沙皇,他们想要的是土地 、和平和亲人。这时,布尔什维克也秘密地在军队中建立组织,传播革命道理,宣传革命的 形势。布尔什维克在军队中的发展,使士兵们迅速觉悟,这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就要到来。

  这一段时间,朱可夫并不走运。他在一次侦察时,踏上了地雷,被爆炸的气流从马上掀下来 ,受了严重震伤,同伴还有两个受重伤的。朱可夫昏迷了一天一夜才苏醒过来。后来,他被 送到哈尔科夫,在医院里呆了两个半月。朱可夫是躺不住的人,尽管他的伤还没痊愈,特别 是听力还很差,但他还是要求回到了部队。医院从他身体考虑,不让他回前线,把他调到他 刚入伍时接受训练的骑兵新兵连。这时的朱可夫已是一位获有两枚乔治十字勋章的军士了, 一枚是因为俘虏一名德军军官被授予的,另一枚则是因为受重伤奖给的。由于朱可夫为人忠 厚,待士兵如兄弟,士兵们都很信任他,常对他说些心里话。此时朱可夫也敏感地感觉到, 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给俄罗斯人民以和平、土地和自由。他不仅自己常常思考这些问题和革 命道理,还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士兵灌输这些思想。他隐隐约约感到,已到了挽救国家命运 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