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峻的长期的考 验〃。引人注意的是,朱可夫一反总参谋长在建军节一味赞美的常态,专门点到了苏军中的 缺点,不过用词十分委婉。他说:〃但是如果我们让胜利的光辉照得我们看不到战士训练工 作中暴露出来的缺点,我们就不是布尔什维克了。这些缺点是我们训练方法中贯穿的墨守成 规的作风造成的。这些缺点在战斗初期就表现出来,自然对战斗产生了消极影响。〃

  朱可夫还在军队报刊发表文章专门论述1940年8月恢复了的〃单一首长制〃。他提出,要进 一步扩大指挥员的权限和威信,进一步加强纪律性。他认为,要正确贯彻〃单一首长制〃, 必须重视建立官兵的良好关系,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他忧心忡忡地说:〃帝国主义战争 正在我们周围进行。在重建我们军事训练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不容怀疑的成绩。 我们是在战争迫近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我们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能;但是如果我们骄傲自满 那就大错特错了。〃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和工业部门也在进行重大的改革。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划分为四个新的 人民 委员部,即,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弹药、军械人民委员部;机器制造人民委员部分为重型 机 器制造、中型机器制造和通用机器制造人民委员部。新的机构消除了重叠和过分集中的现象 ,变得更加灵活。根据需要,还增设了同巩固国防有直接关系的新的人民委员部,改组了苏 联人民委员会所属的经济委员会。总之,庞大的国家机器已全部围绕着备战运行。

  中央军事机关和地方军事领导机构也进行了改组。在国防人民委员部,重大问题都交由红军 总军事委员会讨论。总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国防人民委员担任,委员由副国防人民委员和一名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组成。特别重大的问题要报请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其他成员决定。 根据新的形势,还决定在各自治共和国、各州和各边区设立军事人民委员部。

  1941年3月8日,苏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做出决定,对国防人民委员部的职责分工作了更明确 的规定。具体是,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通过总参谋部(朱可夫)、副国防人民委员(布 琼尼等)和各总部,实施对苏联红军的领导。铁木辛哥还直接领导装甲兵司令部、办公厅、 财务部、干部部和制造发明局。朱可夫被任命为副国防人民委员,不仅负责总参谋部,还负 责领导通信部、油料部、防空总部、总参军事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另外,朱可夫、布琼 尼还被授予可以直接和政府联系有关国防设施问题的特殊职权,这在7名副国防人民委员 中是仅有的两位。

  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尽了最大的努力以推动苏军的改革,他们边研究边干,取得了一些效果, 有了一套较成熟的思路。


 

 

  

第八章大战前夜(1)


  在苏联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紧备战的时候,希特勒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对苏联实施进攻。 

  早在1939年8月,希特勒在苏德条约签署3个月后竟声称:〃……我们与俄国是签有条约,但 它只能在有价值时才予以遵守。〃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德国就准备把苏德条 约变成一纸空文。

  1940年6月26日,苏联对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立即归还在1918年抢去的比 萨拉比亚省,并限定24小时内做出答复。罗马尼亚被迫答应。这对希特勒比〃打一个耳光〃 还要糟糕,因为从此苏联逼近罗马尼亚油田,而希特勒本来是把罗马尼亚的油田看作自己油 料供应来源的,他对苏联的做法愈来愈感到不安。

  7月22日,希特勒在贝格霍夫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声称:〃俄国问题将以进攻解决,对面临的 战役计划应予深思熟虑。〃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德国最高领导层不仅作出了向苏联发动进攻 的决策,而且制定了主要战略目标。希特勒认为,英国把希望寄托在俄国和美国身上。如果 俄国方面的希望破灭,美国方面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因为摧毁了俄国会大大加强其在远东 的力量。他断定,英国之所以如此顽固,坚决地继续作战,是由于断定苏联最终必将参战。 希特勒说:〃在英国出现了一件怪事!英国人本来已经完全倒下,现在又站起来了。我们截 获了他们的对话。俄国对西欧事态的迅速发展感到不快和不安。

  〃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一下它不愿德国过于强大,英国就会像一个快淹死的人又重新获得希 望,6个月到8个月之内形势就会完全改变。但是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一点希望也 就会破灭。那时德国就会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决定是,基于这些考虑,俄国必须清除 的时间是1941年春天。俄国摧毁得越快越好。〃

  德军陆军总司令认为,要击溃50~70个富有战斗力的苏军师,至少需要100个师的兵力。他 将进攻苏联的具体战役计划的制定任务交给了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而哈尔德又把这项工作 交给了第18集团军参谋长马克斯少将,该集团军驻扎在苏联边界附近。

  希特勒最初曾设想对苏战争在1940年秋就可开始,而且德军中许多将军都赞同这一设想。但 时隔不久,希特勒决定放弃该计划。这并不是因为他确有〃爱好和平〃的诚意,或〃不想破 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是他认为,德军尚未作好对苏战争准备。当时在苏联边界上的德 军还不能完成展开任务,在波兰的铁路等交通线及桥梁无法使重型坦克通过,通信联系也未 安装就绪,且缺乏一定数量的飞机场。另外,秋冬季节已经逼近,希特勒不想重蹈拿破仑的 覆辙。他认为,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是由严寒招致失败的。

  1940年8月1日,即贝格霍夫会议后几天,马克斯少将便向哈尔德呈报了对苏作战的第一份的 确切方案。〃闪电战〃思想是这一方案的基础。马克斯建议组建两个突击集团,其任务是猛 烈推进顿河…高尔基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尔后攻占乌拉尔。战争的重点是攻占莫斯科 ,因为〃这将导致苏联停止抵抗〃。计划预计击溃苏联需耗时9~17周。在此计划的基础上 ,德军总参谋部又进行了修订和改正。8月底,德国对苏战争计划的基本方案已制定完毕, 取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是德语Barbarossa的译音,意为〃蓄有红胡子的人〃,这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一 世的绰号。选此绰号为对苏作战计划名称,其用意就是使对苏战争带有〃圣战〃色彩,进一 步有效地〃消灭俄罗斯的有生力量〃。

  1940年12月5日,〃巴巴罗萨〃计划送到希特勒的案头。12月18日, 希特勒签署〃第21号指 令巴巴罗萨计划〃,批准了德国对苏战争的最终计划。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是其总目标的概述,第二部分列出了德国在反苏战争中的盟邦,第三部分是有关在陆地、海 洋和空中实施军事战役的计划。指令一开头就指明:〃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在英国战役结束之 前就准备好以快攻战击溃苏俄。〃计划规定的当前和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在出其不意的 战役中通过坦克的高速奔袭突破〃,把红军主力消灭于西部边界地区。指令说:

  〃陆军必须为此运用所有部队,留下若干部队用以防止被占国家遭受突然袭击。海军仍应集 中主力攻打英国!一旦时机来临,我将在预定开战前8星期下命令集中部队攻打苏俄。需要 较多时间准备的工作,如果尚未着手,必须立即开始,而且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前准备就 绪。(这个日期据认为是气候条件所许可的最早日期。)务必极端小心,以防进攻意图为对方 识破。

  〃必须大胆作战,坦克分四路深入,以消灭俄国西部的大量俄国陆军;必须防止枕戈以待的 敌方部队退入俄国的辽阔地区。〃

  指令中〃一旦时机来临〃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含糊其词,但实际上希特勒确实已经打定主意。 限定这一时间条件的含意,指令中做了这样的解释:〃今后高级司令官根据这一指示发布的 命令,都必须饰以此类措词,万一俄国改变对我们的态度,这种命令就可看作预防措施。〃 实际上,这是希特勒惯用的欺骗手法。希特勒认为,像〃巴巴罗萨〃方案这种风险性很大的 作战计划,必须用一个精心策划的欺骗方案伪装起来,因为对敌人、对自己的人民都需要欺 骗。希特勒的部属当中,有不少都担心入侵俄国要带来种种风险,特别是因为这意味着两线 作战,因此,希特勒认为装出一种留待最后决定的样子才是上策。



 

  

第八章大战前夜(2)


  〃巴巴罗萨〃计划的理论基础是〃总体战〃和〃闪电战〃,体现了德军的主要军事学说。这 一被法西斯德国誉为德国军事艺术〃最高成就〃的计划,是德军在准备对外扩张的年代里, 在对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英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处于极 为严格的保密之下,因此当时只复制了9份文本。其中1号、2号、3号文本分别呈报陆、海 、空三军司令部,其它6份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存档。

  对如此机密的〃巴巴罗萨〃计划及其制定过程,斯大林及苏联最高领导层是不清楚的,但他 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同强大的德国作战已不可避免,而且战争愈来愈迫近。据苏军情报部门统 计,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国侦察机飞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达500多次。对敌机 的意图,苏军统帅部是十分清楚的,但为了避免同德国正面发生冲突,命令边防部队禁止向 入侵飞机射击。

  与此同时,苏军也在紧张地制订、修改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一直到大战爆发,这项工作一 直没有间断。计划修订以后立即上报斯大林,批准以后马上下达各军区。计划的具体制定由 总参谋部组织实施。在朱可夫任总参谋长之前,主要是由沙波什尼科夫、麦列茨科夫和瓦杜 丁负责。

  但是,苏军作战计划出现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主要防御方向的选择出现了战略性的 偏差。这一错误来源于1940年秋天对原作战计划的修改。当时认为最危险的战略方向是西南 方向的乌克兰,而不是西部方向的白俄罗斯。而实际上,德军统帅部在大战爆发时正是在白 俄罗斯方向集中使用了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集团。使得苏军慌慌张张把早已集中在乌克兰和 后来调往那里的第19集团军全部和第16集团军的许多部队,转移到西部方向,加入西部方面 军的编成内在行进间匆忙进入战斗。

  1941年春天,苏军统帅部对作战计划进行了修订,遗憾的是,并没有完全纠正原计划中的错 误。当时,斯大林分析认为,希特勒在对苏战争中首先是力图占领乌克兰和顿河流域,以夺 取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然后是高加索的油。斯大林 指着作战计划强调说:〃没有这些最重要的资源,德国法西斯就不可能进入长期的大规模的 战争。希特勒已在巴尔干站稳了脚跟,看来他将准备对西南方面实施主要突击。〃

  尽管朱可夫及一批杰出的苏军将领都在场,但都未能纠正斯大林的错误。因为当时斯大林在 苏联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去怀疑斯大林的意见和他对形 势的分析,以至犯了战略错误,在战争初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他对德军入侵方向的分析是合理的,他之所以出现判断上的 错误,是没有想到德军计划发动的是闪电战。闪电战的特点是快,战争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面 结束,因此,德军选主要突破方向根本不考虑哪里有石油及其他资源,而主要考虑哪里兵力 薄弱。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也未充分考虑到战争初期的这种新的作战方法。他们认为,像德国 和苏联这样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开始:先在边境交战几天以后双方主力才 进入交战。认为德军在集中和展开的时间方面将和苏军一样。而对德国的〃闪电突击〃及其 雄厚的财力、物力准备估计不足。实际上,苏德双方在兵力及其他方面都相差悬殊,德国此 时已具备发动〃闪电战〃的能力。

  战争前夕,德国已夺取了欧洲几乎所有的经济和战略资源,包括这些被占领国的产量在内, 德国钢产量为3180万吨,煤为439000万吨。而苏联钢产量为1830万吨,煤产量为16590万吨 。虽然德国的弱点在石油开采方面,但这方面由于从罗马尼亚输入石油,得到了某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