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热爱坦克(4)

 

  朱可夫对自己在第4师的工作是这么评价的。他说:〃这些年我只有一个信念:使我所指挥 的师成为红军部队中最好的师、最先进的师。我对师的训练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精力和 心血,使它摆脱了落后状态,教会指挥干部和司令部掌握现代战术、组织,以及指挥分队、 部队和师的方法。〃〃我并不是说,我们当时一切都做好了。但是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在 师的训练方面,我们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当时已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贡献了全部力量 。〃

  在此期间,国防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1936年春,西班牙内战爆发了。此时,正是德 、意法西斯势力急剧膨胀的时期,他们叫嚷要对西班牙内战进行武装干涉,支持叛乱分子推 翻新生的民主政权。局势对叛乱分子很有利。如果叛乱分子得胜,就意味着法国将处于法西 斯分子的包围之下,这样,西方对德国的抵抗能力就进一步削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西 方各大国既害怕西班牙民主力量的胜利,又害怕严厉的制裁会引来德国发动更大战争,于是 ,以所谓〃公正〃的态度,于1936年9月同德、意签订了不干涉协定。名义上对作战双方实 施军火禁运,事实上只是使西班牙民主政权得不到武器供应,而叛乱分子则能得到德、意的 支持。西班牙民主政权即将被颠覆。面对危急的形势,斯大林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对西班牙 内战进行干预。

  苏联全国上下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以飞机、坦克、粮食及军事人员等全力支援西班牙 民主政权。其中,有飞机800多架,坦克362辆,军事专家339名。当时的美国驻苏大使乔治 ·凯南承认,如果不是苏联的大力支援,西班牙反政府武装几乎可以肯定在1936年底就大获 全胜了。

  1936年秋,由伏罗希洛夫举荐,并经斯大林同意,朱可夫离开骑兵4师,参加了苏联派往西 班牙的军事观察员团。这次选派的军事观察员都是杰出的将领,包括马林诺夫斯基(后任苏 联国防部长)、炮兵元帅沃罗诺夫、著名坦克战专家帕夫洛夫将军等。团长是扬·别尔津将 军。聚集这样一批精英,不仅对西班牙民主政权是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对苏军建设也有较 大的推动。因为在西班牙内战中,朱可夫和其他军事专家一起利用这一机会检验了苏军关于 装甲车战的理论,考验了苏制各型坦克的性能。可以说是对现代军事理论和现代装备的一场 实验,是苏军未来进行现代化战争的一次实弹演习。

  关于苏联派军队直接参加西班牙内战一事,苏联官方一直否认,并授权塔斯社发表声明,说 〃这些报道纯属虚构〃。但从当时的外电报道及后来苏军退役人员所著的回忆录看,苏军很 可能派部队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只是派的不是按照标准编成的正规战斗部队。一位参加者回 忆说:在当时情况下,〃一个中尉或少尉只是充当地位很低的装炮弹手,来试验装备的性能 ,并取得实战经验。实际上坦克部队里的俄国人全是军官,或是正在培养作军官的高级士官 学校学生。〃

  苏军这些小规模的坦克部队到达西班牙后,在军事观察员团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几次激烈的 战斗。有的打得很出色,但也有好几次失利,比较典型的是丰特·德·爱布罗之战。当时军 事观察员团命令40辆苏制新式坦克投入战斗,并通过泥泞地带向敌人发起攻击。结果,由于 地面滑,坦克行动迟缓,成了敌人的活靶子。战斗结束后,只剩下了12辆坦克。

  尽管有过失败,但这次内战给朱可夫和其他军事专家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教训。事隔30年 之后,苏联军方创办的《武装力量共产党人》杂志载文说:〃在战前(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几年中,坦克部队,和整个苏联军队一起,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作了更 好的作战准备。在那几年中,他们得到相当多的实战经验:在西班牙战场上,在哈散湖周围 ,在哈勒欣河畔,在芬兰的森林里……这些都是严肃地考验我们坦克部队的里程碑。〃

  美国作家奥·普·钱尼则说得更为具体,他说:〃西班牙提供了一个试验场,新式武器得到 试用,一些有争论的现代战术概念,也可以在这里进行研究,看效果究竟如何。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坦克初露头角,虽然被誉为未来的武器,却基本上没有在高速推进的战斗中试验 过。西班牙战争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朱可夫、帕夫洛夫、罗特米斯罗夫、科涅夫和其 他人加以利用。〃可以说,西班牙内战加速了朱可夫坦克战理论的成熟。

  就在西班牙内战进行当中,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肃反运动,重点是对军事机构的干部特 别是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清洗。这次清洗是斯大林一个时期内实行极左路线的表现,对红军 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惨遭杀害。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叶果罗夫元帅、布留赫尔元帅 都先后被捕并被处决。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创建人,他在 安全部人员逮捕他的时候开枪自杀。《铁流》一书中著名的科茹赫师长的原型科夫丘赫,是 一位智勇双全的军团司令,于1938年7月被枪决。朱可夫所热爱的上级雅基尔 (当时 任基辅军区司令)、乌鲍列维奇(当时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和老军长塞尔基奇都 先后被枪决。就连在西班牙任军事观察团团长的扬·别尔津将军也被押回国内执行枪决。 



 

  

第四章热爱坦克(5)

  红军损失之惨重,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数字略知一二。从1937年5月至1938年11月期间,5名 元帅中被清洗掉3名,仅剩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2名;15名集团军司令被清洗掉13名,仅剩2 名;85名军长中被清洗掉57名,剩28名;195名师长中被清洗掉110名,剩85名;406名旅长 中被清洗掉220名,剩186名。苏联《在国外》周刊1988年第22期透露: 〃根据可靠材料,斯大林在1937~1938年的肃反运动中,处死了近35000名红军指挥员。〃 

  杀害这些红军指挥员的理论是什么呢?赫鲁晓夫在1961年10月苏共22大闭幕词中透露了一些 情况。他说:〃有一次在国外报纸上出现了一条奇异的消息,说什么希特勒在准备进攻我国 时,通过自己的谍报机关假意遗落了一份假文件,说雅基尔、图哈切夫斯基等同志是德国总 参谋部的间谍。这〃机密〃文件落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斯手中,看来他是出自良好的愿 望把文件转交给了斯大林。因此,雅基尔、图哈切夫斯基等同志便被逮捕,然后就被杀害了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还讲到,这些被指控为叛国和反党活动罪而遭到镇压的数万名军官, 是没有丝毫罪过的。所谓轰动一时的〃军官反党事件〃完全是希特勒等人精心策划的。

  这场大清洗产生的后果在后来关键性的几年中逐步表现了出来。在芬兰战役中的惨败,在19 41年6月遭到德国进攻时一触即溃就是证明。权威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武装部队 的建设(1918~1941年6月)》一书写道:

  〃红军准备不足,不能打退这个强大而又狡猾的敌人(德国法西斯)的突然进攻,原因之一就 是叶若夫和贝利亚这帮罪犯给我们的军事干部特别是高级指挥员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战前 几年毫无根据的镇压,苏联武装部队失掉了很大一批有经验的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大战开 始时,军队中许多职务都由年轻干部担任,他们缺乏在复杂环境中统率军队的充分知识和经 验。而且无故镇压造成的局面也不利于培养干部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埃里克森对清洗后的红军统帅机关评论说:〃除了沙波什尼可夫,最高统帅部的人不是平平 庸庸就是缺乏经验。〃也正是由于这种平庸和缺乏经验占了主导地位,朱可夫和沙波什尼可 夫关于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建议未被采纳,而且连现有的机械化部队也化整为零改组掉 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大清洗中有几位有才能的将领得以保留,比如:沙波什尼可夫、华西 列夫斯基、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这些将领的起用,使红军在大战初期遭受挫折时能够 重新振作起来,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1937年秋,朱可夫从西班牙回国任骑兵第3军军长,7个月后,又调任骑兵第6军军长。1938 年夏,朱可夫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同年冬,朱可夫被召回国,委以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 令员的重任。很明显,在大清洗的几年中,朱可夫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军内的地位也 在逐步上升。这中间的原因很复杂,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骑兵第4师的团长安东诺夫上校对朱可夫何以能逃脱大清洗的厄运作了这样的分析,他说, 这是出于斯大林对骑兵领导人的特别态度,早在斯大林担任西南战线军事委员会委员时已和 他们有了个人联系,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布琼尼的部队就属于这个战线。斯大林对骑兵领 导人的信任,使骑兵部队高级指挥员受镇压的人数比其他部队少得多。5名元帅中剩下的2名 都是骑兵部队出身,就是一个例证。朱可夫没有受害,反而得到提升,恐怕这是一个很重要 的因素。

  在任军长期间,由于政治环境的恶化,朱可夫相对地沉默了。关于机械化部队建设的建议和 设想,他只有默默地记在本子上,但朱可夫关注坦克部队建设的思想丝毫没改变。直到这时 他仍然坚定地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坦克和机械化兵团。朱可夫是一个具 有坚定理想的人,他不仅对理想极具热情,而且,他十分注意科学性。他利用当军长的时机 ,非常注意骑兵与坦克部队的协同问题及战斗和战役中对坦克防御的组织问题,并结合部队 演习加以检验和完善。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进行师军指挥员导演、首长…司令部演习,实 兵演习时,我亲自制定战役战术计划,这使我得益很大。〃

  到了军长岗位之后,朱可夫感到自己对战略问题研究不够,处理具体问题的层次还不够高。 同时,他也开始体会到了大清洗带来的后果,即新提上来的干部知识能力不够,实践经验不 足。因此,朱可夫开始下功夫研究战略、战役问题。他阅读了大量的战史材料、经典军事学 术著作和各种回忆录。过去他对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经典著作读得不多,任军长以后,他时常 感到在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外交政策方面不敏感,对许多政策理解的不透。他认识到,高级 指挥员必须要熟知政治,具有政治头脑,否则,他就不可能在关键时刻具有很强的决策能力 。于是,他先后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哲学著作,尽管很吃 力,但他硬着头皮攻了下来。

  与此同时,朱可夫十分重视培养属下的年轻干部。他说,对他组织的每次作业或演习,若是 司令部和年轻军官们感到有明显的收获,他就非常愉快,因为这是对他所付出劳动的最大奖 励。如果他们没学到任何新东西,这便是对指挥员良心的直接责备,说明他很不称职。这就 是朱可夫,一个天生的将军。这并不是说他天生具备当将军的知识,而是说把他放在什么岗 位,他就能很快弥补自身不足,发挥自身长处,适应职务的要求。



 

  

第四章热爱坦克(6)


  1938年夏,经斯大林亲自批准,朱可夫随同一个苏联军事使团前往中国,了解日本军队的战 略战术,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朱可夫同行的有21名高级军官,包括崔可夫、巴蒂茨基 (后成为苏联元帅)等重要人物。苏联派军事人员支援中国是在〃七·七〃 事变后开始的。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苏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武汉失陷后,苏联开始紧 张起来,因为如果中国在境内全部失利,苏联就会处于腹背受敌、两面夹击的险恶境地。因 此,到1937年底,苏联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物质援助,并派了首批苏联飞行员到中国。紧接 着,又派出了军事教官、空军技术人员、炮兵和坦克专家等。据担任过蒋介石军事顾问的鲍 罗廷说,当时苏联在中国的军事人员有1000多人。这些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为中国的抗日 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有不少飞行员直接参加过空战,有的牺牲在战场上;军事技 术专家到军校讲课,或到特种兵训练中心当教练;军事将领则到全国军事委员会当顾问,在 作战上提供咨询,有的还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