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雪林·散文集2-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写此文者,以有二层意见:第一、我以为考证这门学问,“自证”、“旁证”均须注重,
而“自证”比“旁证”实更为重要。现在《饮水词》既有许多“自证”,证明纳兰容若有一
段恋爱悲剧与《红楼梦》贾宝玉类似,虽欲否认而不可得,又何妨为之一叙。再我读孟心史
《丁香花》及太清作品,固然反对太清与龚自珍有恋爱的关系,但《无著词》中许多艳词,
不容抹煞,词中恋爱的对象,是一个贵族妇女,又不容抹煞,这很可证当时蜚语不为无因,
也不能竟置之不论。第二、我最佩服胡适之先生研究学问的态度,他的《红楼梦考

    证》做了三四次,发见了新证,立刻抛弃旧的,或改正它。这种虚心和勇改的态度,使
他的考证方法愈趋于精密,理论愈趋于坚固,确值得我们后进取法的。我是一个独学无友的
人,切磋讨论既无其人,搜罗参考材料,又以环境关系,很感困难,所以我的做学问不容易
有进步。现在我愿意读者做我的朋友,发见我错误时请切实批评指教;有新材料时,请采集
寄给我;或引导我去寻觅,我决不惮多次修改,使这篇文字成为比较有价值的东西。

    现在让我将所要讨论的问题分为以下两部分:

    上篇《饮水词》与《红楼梦》《红楼梦》虽然是一部言情小说,而其魔力非常之大。中
国人素来说小说不入九流,又说这类书不过是茶余饭后消遣的东西,谈不上文学价值,所以
有出息的读书人以看小说为大戒。但对于《红楼梦》,他们竟另外以一种眼光相待,居然当
作一部正经书研究起来。百余年来已有所谓“红学”也者,惟仅仅是些片断的理论和批评,
现在材料愈搜愈多,方法愈求愈密,于是居然有了许多成了系统的著作了。如王梦阮、沈瓶
庵合著的《红楼梦索隐》;蔡孑民《石头记索隐》,胡适之《红楼梦考证》,都是洋洋数万
言的长篇,其研究态度之严肃,虽汉儒之注五经,宋人之谈性理,也不过如此。这都无非为
了这部书,其内容之复杂,结构之奇特,文字之优美,实有引人注意处的缘故。

    《红楼梦》的内容,被人瞎猜盲揣也有一百余年,近代王梦阮指为影射清世祖与董小婉
故事,已被孟森痛驳,蔡孑民所指的清代政治状况,也被胡适之先生用科学的方法打倒了。

    此外则有谓纪明珠家事的,始于陈康祺《燕下乡脞录》,俞樾《小浮梅闲话》继之,钱
静方作《红楼梦考》更力主其说,但这些话也被胡适之先生驳过。现在我提出这个题目并不
想附和俞樾等主张,不过我读《饮水词》,觉得其中有许多地方可与《红楼梦》相通,因此
想略翻陈案。

    徐柳泉是道光时人,《红楼梦》则于乾隆甲戌(一七五四)前已有一部分成书,而且有
人抄阅重评。乾隆五十七年后程小泉为之排印,更盛传一时。跟着“红学”也随之发生起
来。道光时,“红学”正在发达,徐柳泉也许是“红学”中一员健将。他说妙玉指姜西溟,
薛宝钗指高江村,都是他自己臆度之词,无甚根据;而且化男为女,从前小说中无此写法,
以无关系之人,强使之发生关系(如高江村为纳兰容若之配偶),更与情理不合。但他说贾
宝玉即影射纳兰容若,这话倒不是由他首创,他以前便有了。近人寿鹏飞著《红楼梦本事辨
证》,引海昌黍谷居士周春松蔼甫《红楼梦随笔》,有“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之语。
周氏此书尚未出版,原写本现藏吴迂氏家。但周春松是乾隆时人,其随笔中所记“乾隆庚戌
(乾隆五十五年在程、高两氏序印《红楼梦》之前一年)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
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忍释手……
壬子冬(乾隆五十七年)知吴中坊间已开雕矣”等语可证。此书在乾隆时已传为纳兰容若
作,可见徐柳泉也不过摭拾前从之说,又把书中十二钗加以自己意见的扩充而已。

    贾宝玉系指纳兰容若之说,其由来既如此之远,不能说毫无原因。无名氏《赁庑笔记》
有一条更足证实这话。此条也为《红楼梦》而作,原文云:

    “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
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
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故书中林黛玉之称潇湘妃子,乃系事实,否则黛玉未嫁,而诗社遽以妃子题名,以作
者心思之周密,不应疏忽乃尔。其第一百十六回宝玉重游幻境,即指披袈裟冒充喇嘛事。又
容若侧帽词减兰六阕,与此一一吻合,第三阕即指入宫事,词云:“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
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碍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
钗。”以此引证,妃子之说,尤为有力。”

    《赁庑笔记》向来无人重视。但他所称引之各节,颇有研究的价值。我从前也不以笔记
所说为然,读了纳兰容若的《饮水词》,才相信它有些道理。我们可以将《饮水词》中的恋
爱事迹,概括如下:

    纳兰容若少时有一谢姓中表,或姨姊妹关系的恋人,性情相合,且密有婚姻之约。后来
此女被选入宫,容若别婚卢氏,感念前情,不能自释。常与她秘密通信,并互相馈赠食物,
此女在宫,不久郁郁而死,容若悲悼终身,《饮水词》中所有凄惋哀感之词,均为彼妹而
作。

    再将此条加以分析的研究:(一)恋人姓谢的证据

    《饮水词》提及恋人屡有“谢娘”、“道韫”、“柳絮”、“林下风”等语。《世说新
语》称“谢道韫有林下风”,又道韫与父兄咏雪有“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故“柳絮”、
“林下风”均为谢姓女子的代名词。《红楼梦》林黛玉姓林之“林”

    字是由“林下风”转变来的。曹雪芹用此,明明暗指黛玉姓谢。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饮水词·采桑子》)

    这首词追忆少时与恋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儿宿在梁上,月儿照在墙上,夜气微茫
之中,闻得一阵阵花香,却又辨不清是哪一丛花儿送来的,并且也不知道是哪一种花的香
气,这种情景,何等可爱。但人事变迁,光阴荏苒,两人后来竟没有结合,且已匆匆地过了
十一年,回首前尘,恍如一梦,其凄凉又如何!

    “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中年定不禁哀乐,
其奈忆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眼儿媚》)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
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山花子》)

    此二首是恋人死后追悼而作,故有“鹤孤华表”、“生怜玉骨委尘沙”、“一宵冷雨葬
名花”等语。(二)亲串的关系

    照《饮水词》看来,容若和他的恋人,似是自幼在一处长大;即不然,也时常在一处,
耳鬓厮磨,形影不离,兰窗腻事,不一而足。中国男女之别甚严,满洲贵族家庭,也传染这
种礼教风气,甚至比汉族还要变本加厉,若不是中表姊妹,或其他至亲,决不能如此。

    “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十分天与可怜春。

    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叶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同上)

    像这类艳词,《饮水词》中极多,简直举不胜举。“红绵粉冷枕函偏”令人联想到《红
楼梦》“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那一回,宝玉和黛玉同歪在枕头上讲闲话。黛玉要睡觉,宝玉
怕她停了食,编出一大篇老鼠变香芋的故事。那段文字写得非常温柔,非常有趣,而两小无
猜,天真烂漫的儿童爱情,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饮水词》纳兰容若记与他恋人相聚一处的情景,每多“黄昏”、“灯影”、“深夜”
等语。好像只有晚间才能与恋人相见,只有晚间印象,在他记忆里,最为鲜明深刻。这大约
富贵人家本有迟眠晏起,俾昼作夜的恶习,况且容若是个公子,日间要在书房读书,要学习
骑射,放学归内时,往往天色已晚,所以所记情景以“夜景”为多。即如所引之“谢家庭院
残更立”,《如梦令》之“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酒泉子》之“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生查子》之
“独夜背纱笼,影着纤腰画。……爱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虞美人》之“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沁园春》之“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又他们私订的婚约,也订于夜深时。《红窗月》(按词律作《红窗影》,一作《红窗
回》):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乌丝阑
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湿银屏。”

    又为《友人赋》六首似皆为其恋人而作,因为所说是他的秘密爱情,不敢明指自己,只
好托之友人。第三首第一句为“往事惊心玉镜台”,“玉镜台”代表婚姻之约,这是谁也知
道的。容若与恋人虽未经父母主盟,他俩私下里却早订有婚约了。又“玉镜台”也可以指明
他和恋人有亲串的关系。

    《世说新语》“温峤姑有女,托峤觅胥。峤曰:‘佳胥难得,但如峤如何?”姑曰:
‘何敢望汝’。少日报云已觅得婚处,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大笑曰:
‘我固疑是老奴。’”所以我疑心纳兰容若与他恋人的关系,不像宝玉与黛玉之为姑姊妹,
则必像宝玉与宝钗之为姨姊妹。(三)恋人之入宫

    无名氏《赁庑笔记》说容若恋人入宫后,容若冒充喇嘛入宫,引侧帽词《减兰》六阕为
据。其实这词止有五阕,有一阕咏新月的,虽同排一处,同指恋人之事,却是另一时期所
作。胡子晋刊的《饮水词》(广东万松山房丛书)止有四阕,其词如下: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
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碍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
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怜伊太冷,添个纸窗疏竹
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故园春好,寄语落花须自
扫。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

    这几首词为恋人入宫而作,《赁庑笔记》是对的。“碧落”是“天”的代名词,白居易
《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隐语则指宫禁或帝王所居,李义山诗用得最多。此外如
“天上”,如“银汉”,均同。“人间”则指民间。有人以为“碧落”及“天上人间”可作
幽明永隔解,但下文有“稳耐风波愿始从”,可见恋人被选入宫后,容若尚抱有将来被放出
来,更相团圆的希望,决不是指死别。前引《减兰》下半阕“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可以互注。至《采桑子》“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才是恋人
死后之作。言今生相见无望,只有死后在阴世或天上再聚首吧。

    所谓“风波”,词中亦层见不鲜。《浣溪沙》云:“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
横,风波狭路倍怜卿”,《沁园春》代悼亡云:“……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
判委尘沙”,《秋水》(此疑系自度曲因词律不载此调)听雨云:“想几年踪迹,过头风
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临江仙》云: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又《题文姬图》一长词,也疑为恋人而作: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