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轼集-纯文本无空格版-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其似四十许人,信否?君实固甚清。安得此数公无恙,差慰人意。无缘言面,惟顺时自爱。

《与郭功父五首(之一)》

昨日承顾访,殊慰久阔。经夕起居佳否?某出院本欲往见,以下痢乏力未果,想未讶也。略奉启,布谢万一。

《与郭功父五首(之二)》

久别,忽得瞻奉,喜慰可量。既以不出,又数日卧病,遂阻言笑,愧悚不可言。稍凉起居佳否?某下痢虽止,尚羸{艹尔}也。谨奉启布谢。

《与郭功父五首(之三)》

儿子归来,别无可为土物,御笔一双,赐墨一圭,新茶两饼,皆得之大臣家真物也。不罪浼渎。

《与郭功父五首(之四)》

辱访临,感怍。独以匆遽为恨,迫行不往谢,惟宽恕。乍热,万万自重。不宣。

《与郭功父五首(之五)》

别来瞻仰无穷,风雪凝寒,从者勤矣。辱书,承起居甚佳,为使者即至,必且暂还,惟万万自重。

《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之一)》

某稔闻才业之美,尚淹擢用,向承非罪被移,众论可怪,贤者处之,想恬适也。希声久不得书,承示谕,方知得蜀州,应甚慰意。二浙处处佳山水,守官殊可乐,乡人之至此者绝少。举目无亲故,而杭又多事,时投余隙,辄出访览,亦自可卒岁也。东阳自昔胜处,见刘梦得有“三伏生秋”之句,此境犹在否?未知会晤之日,但有企咏。

《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之二)》

所索诗,非敢以浅陋为辞,但希世绝境,众贤所共咏叹,不敢草草为寄也。幸恕察。

《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之三)》

向辱教,久欲裁谢,值出入纷纷无定,因循至今。即日履兹春和,起居佳适。向承寄示图记及诗,实深慰仰。此真得贤者之乐,虽鄙拙,亦欲勉作歌诗,庶几附托高人绝境,以传永久。适会纷纷未暇,更旬日当寄上也。

《答杨君素》

久不奉书,递中领来教,欣承起居佳胜,眷爱各无恙。奉别忽四年,薄廪维绊,归计未成,怀想亲旧,可胜惋叹。吾丈优游自得,心恬体舒,必享龟鹤之寿。劣侄与时龃龉,终当舍去,相从林下也。

《与杨济甫》

久不奉书,亦少领来信,思念不去心。不审即日起居佳胜?眷爱各无恙?某此安健。官满本欲还乡,又为舍弟在京东,不忍连年与之远别,已乞得密州。风土事体皆佳,又得与齐州相近,可以时得治牒相见,私愿任便之。但归期又须更数年。瞻望坟墓,怀想亲旧,不觉潸然。未缘会面,惟冀顺时自重。

《与周开祖》

某忝命皆出奖借,寻自杭至吴兴见公择,而元素、子野、孝叔、令举皆在湖,燕集甚盛,深以开祖不在坐为恨。别后,每到佳山水处,未尝不怀想谈笑。出京北去,风俗既椎鲁,而游从诗酒如开祖者,岂可复得。乃知向者之乐,不可得而继也。令举特来钱塘相别,遂见送至湖,久在吴中,别去,真作数日恶。然诗人不在,大家省得三五十首唱酬,亦非细事。

《与何浩然》

人还,辱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妙,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非故人倍常用意,何以及此。感服之至。所要诗,稍暇作写去。双幅已令蜀中织造。至,便寄纳。未即会见,千万珍重。

《答水陆通长老五首(密州)(之一)》

近过苏台,不得一见而别,深为耿耿。专人来,辱书,且喜法履清胜。某到此旬日,郡僻事少,足养衰拙。然城中无山水,寺宇朴陋,僧皆粗野,复求苏、杭湖山之游,无复仿佛矣。何日会集,慰此牢落。惟万万自重。

《答水陆通长老五首(之二)》

《三瑞堂诗》已作了,纳去。恶诗竟何用,是家求之如此其切,不敢不作也。惠及温柑甚奇,此中所未尝识也。枣子两{奄},不足为报,但此中所有止此耳。单君贶必常相见,路中屡有书去。久望来书,且请附密州递寄数字,告为速达此意。

《答水陆通长老五首(之三)》

别后一向冗忙,有疏奉问,叠辱手教,愧悚良深,仍审履兹初凉,法体增胜,为慰。承开堂未几,学者日增,吾师久安闲独,迫于众意,无乃少劳,然以济物为心,应不计劳逸也。未缘会合,千万珍重。人还,布谢。

《答水陆通长老五首(之四)》

姚君笃善好事,其意极可佳,然不须以物见遗也。惠香十八罐,却托还之。已领其厚意,与收留无异,实为他相识所惠皆不留故也。切为多致此恳。

《答水陆通长老五首(之五)》

且说与姚君勿疑讶,只为自来不受非亲旧之馈,恐他人却见怪也。元伯昆仲,因见各为致恳。乍到,未及奉书。

《答陈履常二首(之一)》

吴中屡得瞻见,时以余弃,洗濯蒙鄙,别来仰伫日深。递中首辱教尺,感服良厚,即日履兹酷暑,起居何如?贵眷令子各佳胜,披奉杳

然,临纸怅惘,惟冀为时调护。

《答陈履常二首(之二)》

远承寄贶诗刻,读之洒然,如闻玉音,何幸获此荣观。不独以见作者之格,且足以知风政之多暇,而高躅之难继也。辄和《光禄庵二绝》,聊以寄钦羡之怀,一笑投之可也。所须接骨丹方,谨录呈。高密连年旱蝗,应副朔方百须,纷然疲{艹尔},日俟汰逐。企仰仙馆,如在云汉矣。因风,不吝诲字。

《答程彝仲二首(之一)》

某启。奉别积年,因循不修书问,每以为愧。递中辱手书,劳问甚厚,感戴不可言也。承以科诏入都,跋履之余,起居佳否?老兄循道既久,文行愈粹,决无终否不振之理。更少贬以就绳墨,即当俯拾也。未缘披奉,惟冀以时自重。谨因乡人李君行,奉启布问。

《答程彝仲二首(之二)》

得圣此行,得失必且西归,计无缘过我。而东武任满,当在来岁冬杪,亦无缘及见于京师矣。此任满日,舍弟亦解罢,当求乡里一任,与之西还。近制既得连任蜀中,遂可归老守死坟墓矣。心貌衰老,不复往日,惟念斗酒只(又鸟),与亲旧相从耳。星桥别业,比来更增葺否?因便,无惜一二字。

《与王庆源二首(之一)》

陵州递中辱书及诗,如接风论,忽不知万里之远也。即日履兹秋暑,尊候何似。某此粗遣,虽有江山风物之美,而新法严密,风波险恶,况味殊不佳。退之所谓“居闲食不足,从官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常苦心”,正此谓矣。知叔丈年来颇窘,此事有定分。但兄以安健无事多子孙为乐,亦可自遣。何时归休,得相从田里,但言此,心已驰于瑞草桥之西南矣。秋暑,更冀以时珍重。

《与王庆源二首(之二)》

高密风土食物稍佳,但省租公库减削,索然贫俭。始至。值岁饥,人豪剽劫无虚日。凡督捕奸凶五七十人,近始肃然,斗讼颇简。稍葺治园亭,居之,亦粗可乐。但时登高,西南引领,即怅然终日。近稍能饮酒,终日可饮十五银盏。他日粗可奉陪于瑞草桥,路上放歌倒载也。

《答金山宝觉禅师》

去岁赴官,迫于程限,不能枉舟。一别中流,纵望云山,杳然有不可及之叹。既渡江,遂蒙轻舟见饯,复得笑语一饷之乐。暂荷之怀,殆不可胜言。别来因循,未及修书。专人至,辱教累幅,慰喻反复,读之爽然,如对妙论。仍审比来法履佳胜。某此粗遣,但未有会见之期。临纸惘然,惟万万自重。《至游堂记》,即当下笔,递中寄去。近有《后杞菊赋》一首,写寄,以当一笑。

《答富道人》

承录示秘方及寄遗药,具感厚意。然此事本林下无以遣日,聊用适意可也。若待以为生,则为造物者所恶矣。仆方苟禄出仕,岂暇为此。谨却驰纳,且寄之左右,异日归田却咨请。感愧之至。

《答周开祖》

递中辱书教累幅,如接笑语。即日,远想起居佳胜。某此无恙,已被旨移河中府,候替人,十二月上旬中行,想去益远矣。往日相从湖山之景,何缘复有。别后百事纷纷,皆不足道。惟令举逝去,令人不复有意于兹世。细思此公所以不寿者而不可得,不免为之出涕。读所示记文述略,尽其美,甚善。其家能入石否?亦欲作一首哀祠,未暇也。当作寄去。开祖笔力颇长,魏武所谓“老而能学,惟予与袁伯业”,真难得也。寄示山图,欲寻善本而不可得者。新诗清绝,辄和两首取笑。浩然亭欲续和寄去。今日大雪,与客饮于玉山堂,适遣人往舍弟处,遂作此书。手冷,殊不成字,惟冀自重而已。

《答蜀僧几演》

几演大士。蒙惠《蟠龙集》,向也尽读数册,乃诗乃文,笔力奇健,深增叹服。仆尝观贯休、齐己诗,尤多凡陋,而遇知得名,赫奕如此。盖时文凋弊,故使此二僧为雄强。今吾师老于吟咏,精敏豪放,而汩没流俗,岂亦有幸不幸耶?然此道固亦澹泊寂寞,非以蕲人知而鼓誉也,但鸣一代之风雅而已。既承厚贶,聊奉广耳。

《与人》

违去门下已八年,愚鲁罢殆,人事废,书疏缺然。怠慢之罪,宜在谴绝。比承柄用,又不以时随众修贺。盖疏懒愧缩,日复一日,不知复怜恕之否?即日履兹寒凝,台候万福。某去替止数月,而贫困难以赴阙,相次乞江浙一郡,君幸得之,拜见未可期。惟冀为国自重。

《答张主簿》

改岁,无缘展庆。伏惟履兹新春,百福来集。旬日前辱教,感服眷厚,不即驰答,悚怍!悚怍!向日披奉,但有驰仰。余寒,冀以时自重。

《与人二首(之一)》

浙右之别,遂不上问至今,想必察其情也。特枉书问,感慰兼集。比日起居何如?涉海恬然,继以题擢,众论翕然,知忠信之可恃,名实之相副也。雅故之末,忻慰可量。

《与人二首(之二)》

前日使车,道由郡下,虽展接颜表,殊慰瞻亻素之怀。惟是礼劳不腆,实深愧悚。逮兹违间,吏役绊撄,未皇奉书,以伸之情。特蒙高明,远贶珍牍,披绎数四,感仰交怀。初暑微热,窃承跋履之余,动止佳胜。未缘会集,临纸增慨。

《与梅守黎希声三首(徐州)(之一)》

倾向已久,展奉无由。窃计比日履兹酷暑,起居佳胜。某占籍部中,不获俯伏门下,一修桑梓之仪,瞻望铃斋,岂胜怀仰。伏顺时为民自爱。

《与梅守黎希声三首(之二)》

去岁王秀才西归,奉状必达,即日远想起居佳胜,承朝廷俯徇民欲,有旨借留,虽滞留高步,士论未厌,而乡闾之庆,特以自私而已。然山水之秀,园亭之胜。士人之众多,食物之便美,计公亦自乐之忘归也。某久去坟墓,贪禄忘家,念之辄面热,但差使南北,不敢自择尔,何时复得一笑为乐?尚冀为时自重。

《与梅守黎希声三首(之三)》

向自密将赴河中,至陈桥,受命改差彭城。便欲赴任,以儿子娶妇,暂留城东景仁园中。旦夕自汴东去,逾远风问,可胜怅然。坟墓每烦戒敕,惟增感噎。堂兄欲葬祖坟,为诸房众多,某既不敢果决,恐众意难允也,乞知之。

《答李秀才元》

热甚。竟不再别,怅仰殊深。辱教,承起居佳胜。宠惠皆奇笔雅制,刻荷无已。仁者之惠,诚足慰彼黎庶。然不知者,以为见教,以是摇之。呵呵。安道、舍弟,当具道盛意。乍远,万乞保重。即复显用,以慰士望。

《答范蜀公》

前日辱书,并新诗累幅,词格清美,钦味不释手。属使者交至,纷纷无暇裁答,后时再领手教,愧悚无地。比日起居何如,未由披奉,万万以时自重。

《答晁叔美(一作晁美叔)二首(之一)》

自别,两辱存问,荷眷契之厚,无以为喻。日欲裁谢,而拙钝懒放,因循至今。计明哲雅量,不深谴过,而自讼亦久矣。即日,不审尊履何如?某此无恙,但奉行新政,多不如法。勘劾相寻,日俟汰遣耳。若得放归,过淮,必遂候见。未间,为国自重。

《答晁叔美二首(之二)》

向承出按淮甸,不即具贺幅者,以吾兄素性亮直,而此职多有可愧者,计非所乐耳。然仁者于此时力行宽大之政,少舒吏民于网罗中,亦所益不少。此中常赋之外,征敛杂出,而盐禁繁密,急于兵火,民既无告,吏亦仅且免罪,益苟简矣。向闻吾兄议论,颇与时辈不合,今兹躬履其事,必有可观者矣。令兄佳士,久淹,诸君亦自知之。

《与蒲廷渊》

河中永洛出枣,道家所贵,事见《真诰》。唐有道士侯道华,尝得无核者三,食之后,竟窃邓太主药上升。君到彼,试求之,但恐得之不偶然,非力求所能致耳。

《与晁君成》

苦寒。审尊履佳胜。新文极为精妙,久不见之,甚慰喜。《庄子》“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古语以“疑”为似耳。如《易》“阴疑于阳”,世俗不知,乃改作“凝”,不敢不告。人还,草草。

《与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