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决定集中力量占领可口可乐忽视的“外卖市场”;最后,斯蒂尔挑选了25个城市作为特别推销的重点,以期提高市场占有率。
  到了1955年,百事可乐克服了全部主要弱点,销售额显著上升,斯蒂尔准备筹划第二阶段的行动。第二阶段包括直接攻击可口可乐的“只供店内喝”的市场,特别是攻击迅速发展的售货机和冷冻饮料细分市场。另外,还决定引进新规格的瓶装饮料,这为“外卖市场”和“冷冻饮料市场”的顾客都提供了方便。最后,百事可乐公司对那些愿意购买并且安装百事可乐自动售货机的销售商给以资金援助。百事可乐从1955年到1960年采取了这些措施,使其销售额大幅度增长,不到10年,百事可乐的销售额增长了4倍。
哈佛寓言
□ 量力而行
  老鹰从很高的岩石上向下俯冲;用它的利爪抓在小绵羊身上;穴鸟看到了;心想自己一定比老鹰强;就模仿老鹰的动作;飞到绵羊身上;没想到脚爪却被绵羊弯曲的毛给缠绕住;拔不出来。牧羊人发现了;就跑过去把穴鸟的脚爪尖剪掉;把穴鸟带回去给孩子们玩。孩子们很想知道这是什么鸟;牧羊人说:“据我所知;这是穴鸟;但是它却自以为是老鹰。”
  原意:
  人不可不自量力。
  新意:
  世人皆知名利为荣;不知无名无利之乐为最真。好高鹜远必自讨苦吃。
  说明:
  人各有所长;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去发展。看到他人名利双收;便想依样画葫芦;是得不偿失的。看他人经营贸易赚钱;忘却自己在个性、专业上不适合;便思自立门户;失败往往接踵而来。


第四单元 哈佛经理的谋略
完成战还是逃的决定,要比战斗本身远为困难。
                 ——理查德?尼克松
  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
                 ——史迈尔
  究竟谁是哈佛经理的对手,什么是哈佛经理战无不胜的法宝?那就是哈佛经理的智慧的头脑。不管是对手的一个有重大威胁的举措,还是境况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早已在哈佛经理缜密谋划的考虑之中。
                 ——编者
哈佛语录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应付变化。
                 ——卡斯特
  善于识别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培根
  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克柳切夫斯基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 第一章 哈佛经理领导哲学 
一、哈佛经理领导哲学
  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历史渊源来自于历史的特点,即历史是延续的,前后相继的,同时,又是由一定的“现实”——逝去的现实构成的,它要同现实碰撞;现实条件就是指现实的客观的认识、实践活动。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使得原有的理论园地不断有新苗出现,领导哲学的产生也不可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从历史角度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政治主张——政治家必须是哲学家,哲学家要成为政治家,二者合二为一,就是“哲学王”——可以算作它的最早萌芽;从现实角度看,管理、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位领导必须具备一些素质、能力,行使一些职能,如计划、控制、鼓动、沟通、评价等,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和实施均离不开哲学思维——构成了它产生的现实条件。
□ 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主张理念乃万事万物的本源,理念生有一切,具体事物是理念的摹本和影子,认识亦是对理念的回忆。然而,柏拉图并非囿于哲学的抽象王国,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力主建立一个理想国,以哲学家为王,实现他的哲学主张,或者说,让国王以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方法来管理、统御国家。他说:“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王,或者是现今号称君主的人像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让现在的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才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不那样,我们拟定的这套制度就永远不会实现,永远不可能实现,永远见不到天日,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为此,柏拉图创办了一个学园。在这里,他不仅传授其哲学思想,培养哲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哲学家头脑的政治家和政治顾问,即哲学王。柏拉图还曾四次去西西里岛,实践他的理想。他想把叙拉古城那的新主训练成一个哲学王,尔后,索性怂恿和支持自己的一名学生去那里当国王。但都遭到失败。
□ 《圣经》的故事和管理科学
  在开始论述之前,我们不妨先转述《圣经》中的一则故事。《圣经?出埃及记》中有一文字,它描述了摩西的岳父杰思罗如何观察摩西花了一整天时间,倾听他的人民的诉苦和问题。之后,杰思罗告诉摩西,他一个人不能管事太多,并且建议采取具体步骤解除他的过重负担。他的第一个建议是必须以“法令和法律”形式教育人民;第二个建议是这些被选举出来的诸侯们,应按所辖人数封以“千民之侯、百民之侯、半百民之侯和十民之侯”这一类职称;第三个建议是这些诸侯必须管理一切日常事物,向摩西只汇报重大问题。
  用现代语言来讲,杰思罗的三个建议的现代对应语就分别是一个组织的政策的阐述、权力的委任过程和管理程序。这就是说,对组织的管理古已有之,即在上帝创造人类之初,人类就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被包括在各种群体和组织之中,这就促成了原始管理的出现。
  当然,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项系统的工程还是近代的事。各类组织令人眼花缭乱,各类组织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组织内成员千姿百态,使得管理科学的出现成为必然。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当泰勒在米德费尔钢铁公司工作时,他就注意到了“磨洋工”现象。工人们的产量远远少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产量。于是,泰勒开始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管理理论。起初,他的管理思想影响并不大,直到海军兵工厂反对“泰勒制度”的一次罢工,引起了1912年国会召开“泰勒制度和其他工厂管理制度”的听证会,这才给泰勒以机会,阐述他关于科学管理概念的观点。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执行必须来一次“全面的精神革命”,它必须同时爆发于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内心之中,使劳资双方停止关于如何分割剩余的争吵,团结起来增加剩余额;也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来获得确定完成每项作业的适当的程序和建立合理的每人时的产出水平所需的信息。为此,他主张,科学管理的建立必须先解决两大问题;增加普通工人的平均产出和提高管理的效率。他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第一,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第二,对工人进行认真的挑选录用和彻底的考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第三,对工人进行说服教育或更好地“激励”,以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按照已经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进行;第四,以适宜的方式进行管理,使管理和工人两者所承担的工作与分担的责任几乎均等。
  可以看出,古典管理学派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即不讲究广大劳动者的主动因素,只是注重从科学管理角度为工人设计好一项工作,规定好一个条条道道。因而,取而代之的管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出现了,这就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个学派在初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盛行于本世纪40—50年代,注重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以及生产中的人际关系。50年代初,“行为科学”学说受到欢迎,60—70年代为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梅奥(1880—1949)、麦格雷戈(1906—1964)等。梅奥认为,工人不单纯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重等,新型领导能力在于,不仅把工人看作“经济人”并满足其需要。麦格雷戈认为,以往的管理学理论忽视工人的主动性,把生产效率不高归结于工人的不诚实、懒惰等,因而以对工人的管束和强制为主。他称这些理论为“X理论”。同时他也主张,应考虑到工人不是被动的、其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因此,管理应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诱发其行为动机。这就是有名的“Y理论”。可以看出,这阶段的管理学不仅重视“物”,更重视“人”。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当代西方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他们强调:
  ①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即由相互进行协作的每个人组成的系统;
  ②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③以效率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
  ④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式与程序系统,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因此,他们强调“战略”,注重“决策”,把“战略”和“决策”扎根于统计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在实际行为中贯彻系统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第四阶段是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Z理论”,即企业文化学派,主要代表为威廉?大内、彼得?德鲁克、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他们认为,管理并不是同文化无关的,即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管理以文化为基础,植根于文化之中。他们提出了构成企业文化的五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由此可看出,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条件,还涉及到职工的价值观等深层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表里互动的过程。
□ 管理科学和领导哲学
  综观管理科学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管理科学已经越出了人们常识中的范围,即仅仅经营一个工厂、一个企业、管理好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这样的管理者也不可能领到薪金。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要依赖高效率和井然的秩序,还要依赖于它对社会、时代所作出的反映,即它必须面对同行企业的竞争、社会效益、人文价值、合作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愈加紧密。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生产单位,企业就是一个社会,它已经和行政区域、地区、国家渐渐趋同。而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已不再是局限于自己企业狭小范围的经理、总裁了。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连锁店、跨国公司的产生等,都足以说明企业的领导必须跳出纯经济管理的圈子,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在考虑组织的效率、效用时,也考虑其人文价值,方可成功地、称职地领导一个企业。企业及其领导的这种职能的变化、丰富,也使得我们必须对领导活动进行哲学的思考,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里不妨介绍一下经理制的诞生。1840年在纽约西部一条铁路上发生了一起撞车事故,死1人,伤17人。这虽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车祸,更不是人类灾祸史上的大事件,但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社会舆论纷纷抨击无能的铁路资本家管理不了现代高技术高组织的企业。在州议会的推动下,该铁路公司实行改革,选拔一批有管理才能的专家来担任企业经理,资本家成了纯粹拿红利的股东。这就是说,“经理”是作为专职“领导”出现的,他必须能面对现代高技术高组织化、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问题而不会束手无策,他也必须正确面对组织中的人文因素及人文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就使领导过程、领导行为、领导关系中充满了许多哲学问题,需要从哲学高度对其进行抽象化、理论化的概括。
  管理和哲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管理科学的发展使得哲学有必要介入管理过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