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徒-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在吕公家的时候,曾有一人,精于此道。因为我练武,时常会受伤,那个人就指点了我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可惜,那个人在吕公家中只待了十几天就走了,连名字都不知道。”

刘阚知道,这年头的人奔走频繁,今天在这家落脚,明天又到了别处,非常正常。

许多人甚至记不住,自己家的食客都叫做什么。所以就算去查找,估计也只能是大海捞针。

审食其听罢,若有所思。

一旁赵佗已经命人支起大锅,给那些用来包扎伤口的布条消毒。至于消毒以后,用火烘干就是。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刘阚眼中所谓的标准,但是比起之前的话,效果相对会好上很多。

同时,刘阚指点着审食其为伤者包扎。

这包扎的方法也是一种艺术,需要经过一番培训才行。刘阚前世喜欢冒险,闲暇之余为寻求刺激,没少受伤。一来二去,倒也学会了不少关于急救方面的常识。这些在后世而言,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刘阚的一句话,可能会让许多人活命,不得不说是个进步。

这时候,任嚣陪同一名武将,走了过来。

那名将军身高在八尺六寸左右,190公分的身高,让许多人需仰视才行。

年纪大约在三十五六的样子,气宇轩昂,英武不凡。此人一出现,许多秦兵都躬身行礼。

就连赵佗,也挣扎着起身,想要过去叩见。

看到那口正在消毒的大锅,武将一怔,用一口浓郁的秦腔,向在铁锅旁搅动布条的士兵询问。

那名秦军,显然是非常激动。

低声解释了一番,武将轻轻点头,表示出赞赏之色。

“谁出的主意?”

这时候,赵佗在亲兵的搀扶下走过来,忙回答说:“将军,这是沛县人刘阚出的主意。而且他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救护伤者的办法。你看,现在那些救治伤者的人,都是依他所说而行。”

“刘阚?”

任嚣连忙上前,在那武将的耳边低声细语了两句。武将轻轻点头,目光顺着任嚣手指的方向,朝刘阚看了一眼。只是刘阚此时,正忙着和审食其等人说包扎的方法,未曾留意到这一幕。

赵佗又低声说了几句,那武将的目光,显然激动起来。

“若是这样能有效果的话,咱老秦人的战斗力,可是能增添数倍。”

作为一名军人,他自然能够看得出,刘阚说的这些,会有什么样的好处。

冷兵器时代,士兵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加之救护的手段低下,许多久经战阵的老兵,因此而丢掉了性命。一个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绝非初临战阵的菜鸟能比拟。如果刘阚的办法能够让那些久经战阵的受伤老兵活下来的话,对于秦军而言,无异于增添了强大的战斗力。

“这刘阚的身份可曾查明?”

任嚣摇摇头,“时间太短,尚未查明。早前我曾命人找到了刘阚的母亲询问,但那老媪什么都不知道。只说刘阚的父亲刘夫,是三川郡人,武艺不错……也不知道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武将‘哦’了一声,笑着说:“这也难怪!当年的事情,牵连甚大,老媪心中有担忧,也属正常。不过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王上想必也不会再追究下去。任嚣,你再设法探探那小子的口风。少年人嘛,总是藏不住心事,三下两下总会露出破绽,你且好好的追查一下。

若此事确凿,这小子倒是值得调教。

恩,只是还不足十五岁,当不得大任。依律十六岁方能入伍成正卒……暂且为他记下功劳吧。

还有,他说的那些方法,赵佗回头再和他谈谈,最好能整理出来成文牍,派人送往咸阳。如果这小子说的办法真有用,可抵两爵军功……这样吧,我回去再探探王上的口风,看当年的事情,是否还要继续追究下去。如果不追究……等他十六之后,把他掉入蓝田大营吧。”

蓝田大营,是秦军的培养基地。

许多秦军的将领都出自于蓝田大营之中,而且属于老秦人的嫡系人马,可以很容易的受到重用。

任嚣和赵佗相视一眼,退后一步,插手应诺。

“就这样吧,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我与你八百兵马,负责善后。待平定下来,将虎符交予屠睢就可。我已得到王上的手令,需即刻启程,回转咸阳。有甚事情,可直接告之屠睢。”

武将并没有和刘阚照面,吩咐完毕之后,带着人上马率部离去。

任嚣和赵佗恭送此人远走,这时候刘阚才注意到了那武将,忍不住问一名秦军道:“那人是谁?”

只是随口一问,但秦兵却露出了敬慕之色。

“那人乃是蒙恬将军!”

蒙恬?

刘阚先是一怔,却随后肃然起敬。虽然说对于这个时代的了解不多,可蒙恬之名,他岂能不知。

目送远去的背影,刘阚心中生出一丝落寞。

这就是那个被后世尊称为‘中华第一勇士’的蒙恬蒙大将军吗?未曾想,竟与他失之交臂。

第二十七章 … ~成也法,败也法~

对于蒙恬最后的下场,刘阚多少还能记得一些。

有时候想想,如此一位功勋卓著,也是自赵武灵王后第一个抵抗异族,开疆扩土的大将军,最后却落得个自杀的结局,令人颇感唏嘘。不过,也只能是唏嘘一下而已,别无他想。

做人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刘阚如今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一个六国遗民而已(刘阚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就是老秦人,事实上包括刘阚的母亲,也弄不清楚刘阚的祖上,是三川郡人,亦或者是自三秦逃出),甚至连个自己的家业都没有,凭什么去插手上层的事情?就算是想救蒙恬,刘阚也没那个能力。

如今,刘阚只能等待,慢慢的积蓄力量。

等待始皇帝死了,乱世拉开序幕,他说不定能在其中渔利。至于其他的事情,刘阚没想过。

昭阳大泽一场苦战,歼灭盗匪千余人,俘虏超过两千之数。

但是,任嚣自沛县临时征集的乡勇,同样死伤惨重。出发的时候,近六百人。待大战结束之后清点,死二百余人,伤员近三百人,就连刘邦卢绾还有夏侯婴,或轻或重都成了伤员。

完好无损的,不过百余人,其中大半是雍齿等楚国遗民。

如此结果,也使得沛县的六国遗民,在悄然之中产生了些许裂痕。当刘阚被搀扶上牛车的时候,敏锐的觉察到,有一双眼睛在他身上扫过。顺势扭头看去,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发现。

那是一群楚人!

不过刘阚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家伙看上去,似乎对他颇有敌意呢?

算了,随他们去吧。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他们的思想,他们考虑事情的方式,刘阚还不能完全明白。但既然战事已经结束了,想必接下来,会是一片歌舞升平?也许是吧!

当刘阚等人回到沛县的时候,平静的小县城一下子轰动了!

特别是在得知王陵被杀,沛县周遭十股强横的盗匪被全歼的消息之后,许多人的脸色,变得很不自然。

任嚣在安顿了伤员之后,火速展开了行动。

在乡勇回归沛县的当天夜里,派出精锐秦军,接连抓捕了沛县城中的几家豪强大户。据说,这些豪强或多或少的和盗匪之间都有联系。此次行动,也正是由这些人通风报信,告之了王陵。

现在,王陵死了,正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第二天早上,百余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沛县门楼上。

任嚣这种雷厉风行的铁血手腕,使得许多心中有鬼的家伙,忐忑不安。不过,这种恐慌很快就平定了下来。在第三天,任嚣命人传告沛县百姓: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不管是和王陵之流通风报信,亦或者是家中有人曾为强盗,择日至官署呈报,官府方面绝不会追究。

限期三十天,逾期若再被追查出来,依照秦律,重者腰斩弃市,轻者黥面割鼻,乃至罚作、输作,依据律法予以严惩。

秦人的刑罚严苛,而且花样也有很多。

黥(qing)面,就是在犯人面部刺上文记,还有城旦舂(五年刑)、完城旦(四年刑)、鬼薪(为宗庙砍柴)、白桀(漂洗白米)为三年刑;另外司寇(男做备守,女做司寇)为两年刑。

依照秦律,凡是拘役三个月到一年,称之为罚作,女犯人又叫复作。

而一年以上,而且被押送服刑的,则被称之为输作(秦末英布就曾先受黥刑,而后输作于骊山)。

总之,任嚣法令公布,令无数人心惊肉跳。

加之势力最强的荆蛮贼已经被剿灭,沛县周遭的盗匪,也只剩下一些小股的盗匪。在秦军强大的武力面前,各股匪贼开始试探性的回归沛县呈报。而任嚣也如他所说的那样,呈报之后,既往不咎。

从第一个前来呈报的匪贼回家之后,沛县官署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然而,这热闹却和刘阚毫无关系。此时,他正躺在审食其的家中养伤,手里还捧着一卷秦律。

这秦律是赵佗送给刘阚的礼物。

回沛县的路上,刘阚向赵佗请教了一些关于秦律的事情。而赵佗呢,则实在是受不了刘阚那种好奇宝宝的询问,在得知刘阚识得秦文之后,索性派人送了一卷秦律,让刘阚自己了解。

其实这样做也有好处!

任嚣也好,蒙恬也罢,似乎都有提拔刘阚之心。而刘阚又识得秦文,也让赵佗更加确信,这家伙绝对就是那刘氏唐国的后裔。只要年纪够了,刘阚一定能飞黄腾达,多了解一些秦律,也有好处。当然,赠送律法这种事情,可不是小事。赵佗也私下里向任嚣做了汇报。

不过,秦法还真他娘的严苛啊!

刘阚在廊下读完了赵佗送给他的《廊苑律》之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叹。

秦国的律法,涉及方方面面。不管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大事,还是从造屋开田等小事,可以说无所不包。廊苑律主要是针对于盖房等方面的律法,其中什么样的人,建造什么样的房屋,必须依照什么规格,使用什么材料,都有着极为清楚的记载,让人是一目了然。

也许是知道,刘阚很快会在沛县安顿,那么建房造屋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赵佗把这卷《廊苑律》送给他,也许就是为了提醒刘阚,可不要逾越律法,否则要吃亏的。

“阿阚,阿阚!”

一听这声音,刘阚就知道审食其又喝高了。

果不其然,话音未落,就见审食其熏熏然的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唐厉,看样子也喝了酒。

阚夫人正在屋中为刘阚缝制内裤。

说实话,没内裤的感觉,真不舒服。一方面是为了遮羞,一方面也是为了卫生。刘阚就向阚夫人说出了这内裤的样子。没有纸张,只能靠着比划,阚夫人总算是明白了刘阚的意图。

虽然不明白老儿子为什么要做这东西,但阚夫人还是答应下来。

这不,请审食其的母亲出面,买了些碎布头,缝缝补补的,为刘阚缝制内裤。

“阚,不许出去喝酒!”

一见审食其,阚夫人就蹙眉头。

这家伙人倒是不错,不过有些轻浮,做事不够稳重,比不得萧先生那般让人放心。不过,萧先生如今是官署长吏,怎可能轻易来这里?也罢,阚也不小了,有些事情已经能做主张了。

阚夫人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走出房间,“天不早了,娘去做饭,你在这里陪他们说话吧。”

说完,阚夫人还瞪了刘阚一眼。

刘阚笑了笑,“母亲放心吧,孩儿知道轻重。”

于是,阚夫人去厨房了。审食其一屁股坐在廊上,叉开两腿,靠着廊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怎么了?”

刘阚见他的模样,不由得一怔,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唐厉说:“这两天官署那边还真的够热闹,今天一个晌午,又来了几十个人呈报。县长大人这一手以一儆百玩儿的的确是漂亮,杀了一个王陵,把这沛县周遭的贼人可算是吓破了胆。”

“是啊,如此下去,咱沛县怕是要安宁了!”

刘阚也如此认为,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可唐厉却摇了摇头,坐下来后,轻声说:“依我看,安宁得一时而已,但绝不可能安宁一世。”

刘阚奇道:“此话怎讲?”

“阿阚,你虽然勇武,终究阅历尚浅。六国律法废弛,大家都自由惯了。可秦法严苛,对于六国百姓而言,就好像脖子上套了一个绳子,感觉怎能舒服?我祖父在世的时候,曾与我父亲说过:秦法虽好,却难以在六国推行。有朝一日若老秦扫平六国,不过是又一个混乱的开始罢了。”

唐厉的祖父,就是那位唐睢先生。

刘阚想了一想,倒是对这位老先生极为敬佩。

唐厉轻声道:“成也法,败也法……法家之说,由今而达到鼎盛,却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摔落。”

所谓盛极而衰,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刘阚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叹了口气,“唐哥,这些事,由不得我们市井小民去操心。不管怎样,至少在十年之内,沛县会很安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