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遇春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材。有人说,如果单以军功论,常遇春是明朝开国武臣中仅次于徐达的第二号人物,功劳比周德兴、汤和都大。如果把朱元璋比做是一头猛虎,那他得了常遇春,便等于是如虎添翼了。    
    和州城的红巾军虽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毕竟粉碎了元军的大规模围攻,从而在和州城一带真正地站住了脚,为进军江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还有,陈野先等元军在仓惶逃跑的时候,留下了大批粮草,这些粮草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州城军民的温饱问题,但至少,和州城内的军民暂时是不会饿肚子了。跟随朱元璋出城与陈野先交战的红巾军官兵,是很难忘记他们凯旋回城的情景的,和州城内的军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还能走得动路,都一起涌出和州城外,几乎是狂热地欢迎他们,那万人空巷的狂欢场面,一个人的一生是很难遇到几次的。    
    朱元璋自然也无比的兴奋。只不过,朱元璋的兴奋恐怕比别的人的兴奋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郭子兴的小女儿郭惠也挤在欢迎的人群中,不仅如此,郭惠还涨红了脸挤到朱元璋的身边冲着朱元璋大喊大叫道:“大姐夫,你带两万人就打败了十万元兵,真是了不起啊。”    
    朱元璋朝着郭惠笑了笑,还挥了挥手,看起来十分地冷静。朱元璋悄悄地想道:“等我打过长江占了集庆有了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后,我就再也不会放过你了。    
    郭氏兄弟和张天祐当然不会知道朱元璋关于郭惠的某种想法。他们都承认这么一点,没有朱元璋就没有和州城。所以,他们就诚心诚意地摆了一桌还算丰盛的宴席——当时的和州城,一时间很难搞到什么美酒佳肴——为朱元璋庆功。朱元璋在席间提出:“争取二个月内打过长江去。”


第二部分第22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张天祐提出疑问:和州城被元军围得伤了元气,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过来,二个月之内就想打过长江去,恐怕不太现实,即使能够打过去,恐怕也难以在江南站住脚。    
    朱元璋言道:“江北已经很难再筹集到多少粮食了,如果不尽快地在江南开辟新的根据地,那我们就要整天为吃饭犯愁。和州被元兵围了一个月,我们确实伤了元气,但江南的元兵也伤了元气,我们抓紧时间打过长江去,元兵肯定会惊慌失措的,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在江南找到一个立足之地。”    
    郭天叙表示同意朱元璋的意见,他似乎已被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征服了。他问朱元璋准备先攻江南的什么地方,又如何能弄到渡江的大批船只。朱元璋言道:“如果大元帅信得过我,这些问题就都由我来解决。”    
    郭天叙点下了头。他也很想早一点打到江南去,可怎么个打法,是否真的能在江南站住脚,他就一点把握也没有了,便只有依赖朱元璋了。    
    徐达也参加了郭天叙、张天祐为朱元璋举行的庆功宴会。宴会散了之后,徐达笑对朱元璋道:“大哥,那郭天叙现在好像很信任你呢。”    
    朱元璋也笑着言道:“他现在很信任我,我现在也很信任他。”    
    徐达接着问道:“大哥,这种信任关系还能维持多久?”    
    朱元璋反问道:“二弟,你说这种信任关系还能维持多久?”徐达先是看了看天空,四月的天空,十分明媚。然后,徐达轻轻言道:“我想,等过了江之后,这种信任关系便不复存在了。”    
    朱元璋言道:“二弟,准确点应该这么说,等我在江南有了一块地盘,一切该结束的就都会结束了。”    
    徐达又笑了,朱元璋也又笑了。俩人笑的含义略有不同,徐达是一种会心会意的笑,而朱元璋则是为即将到来的美好明天而发笑。朱元璋开始准备过江了。过江的准备大致有这么三件大事,一是攻击的方向,二是渡江的船只,三是作战的军队。朱元璋叫李善长和汤和等人负责选定红巾军过江的攻击目标,叫徐达、常遇春等人负责操练准备过江作战的红巾军官兵,自己则带着周德兴等人想方设法去弄渡江的船只。    
    选定攻击目标不是太难的事,操练作战军队也没有太大的困难,而要寻找到大批渡江的船只,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完全可以这么说,在短时间内,纵然朱元璋和周德兴都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弄到足够的船只。    
    常遇春又立了一大功。或者说,巧事又发生了。就在朱元璋和周德兴等人为船只的事情弄得一筹莫展同时又焦头烂额的当口,常遇春找到了朱元璋说:“大哥,有一个地方有一千多艘船,但不知道能不能弄到和州来。”    
    朱元璋一把抓住常遇春的肩膀道:“五弟,快说,只要有船,只要不是扣在元兵手里的,哪怕是在阎王老子那里,我也能把它们挖出来。”    
    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的路上,碰到了一支红巾军,头领叫李扒头。李扒头手下有数万将士及大小战船近千艘。常遇春因帮助李扒头打败了他的对手左君弼,把左赶回了庐州,李扒头很感激常遇春。并且常遇春与李扒头的心腹谋士廖永忠私交甚笃。但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心切,婉拒了李扒头要他留在巢湖的邀请。常遇春说完了往事,朱元璋“哈哈”大笑道:“五弟,李扒头那一千多艘战船,不就是为我们渡江准备的吗?”    
    常遇春犹犹豫豫地道:“大哥,李扒头说了,他跟我们不是一路的,他那些战船,我们不一定能够弄来……”    
    朱元璋言道:“五弟,我们不是去弄,我们是去借,而且是有条件的借。”    
    朱元璋在常遇春的面前是这么说,但到了徐达的面前就不是这么说了。因为,虽然常遇春已经同朱元璋等人结拜为兄弟,但常遇春毕竟不同于徐达仨人,徐达仨人都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朱元璋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能理解,也都会同意,而常遇春恐怕就做不到这一点了,至少暂时还难以做到,因此,朱元璋也就暂时还不想在常遇春的面前把自己的本质暴露得太充分。反正,时间长着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遇春在朱元璋的身边呆得久了,自然就会变成跟朱元璋差不了多少的人了。    
    朱元璋设下一条妙计,假意与李扒头达成协议。协议的内容是李的水军先助朱攻打江南采石,然后朱军再助李攻占庐州,赶走左君弼。头脑简单的李被朱元璋的热情打动,同意出借舰船,他哪里知道,他自己从此踏上了一条死亡之路。公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宋龙凤元年)六月的这天下午,在朱元璋的统一指挥下,一千多艘大小战船,载着三万多红巾军将士——包括李扒头、廖永忠的一万多名水军,开始由江北向江南挺进。    
    采石镇下面的江岸地形有点奇怪,只有不到一里路的地段勉强可以靠船,其他的地方几乎全是悬崖峭壁。也就是说,常遇春要想攻进采石,就必须先从那不到一里路的地段处攻上岸。而此时,采石镇里的元军早已发现了红巾军的船队,已经派出3000多人在那不到一里路的地段处构建了一道防线。这3000多元军,大多是弓箭手。    
    李善长对那一段江岸地形非常熟悉,他曾和汤和等人几次来这里侦察。见常遇春的先头船队越来越靠近江南了,他便不无担忧地对朱元璋道:“朱元帅,前面的江岸易守难攻,仅凭常将军一人,可否有把握攻得下来。”    
    李扒头大大咧咧地言道:“李先生太多虑了!常将军何等神勇,攻下一道江岸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徐达对朱元璋道:“大哥,五弟攻下江岸攻进采石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问题是,他能不能在天黑前完成任务。”    
    朱元璋想了想道:“二弟说的对,李先生说的也有理,我们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任务只交给五弟一个人。”    
    朱元璋说完便要乘小船赶到常遇春那儿去。徐达劝道:“大哥,你是军中主帅,应该站在这里和李头领一起指挥整个船队。这冲锋陷阵的事情,就由我来代劳也无妨。”    
    徐达办事,朱元璋是十分放心的。于是朱元璋只叮嘱了一句道:“二弟务必与五弟一起尽快地攻上岸去。”    
    徐达跳上一只小船。小船如箭一般直向前射去。赶到船队前头时,见常遇春正要组织进攻,徐达就高声喊叫道:“五弟,后面的战船快要抛锚了。”    
    徐达的意思是,再不攻占江岸,后面的船只就只好停在江心了。常遇春也大声地回道:“二哥放心,我马上就发动进攻。你不要太着急,只管在一旁观战是了。”    
    徐达慢悠悠地言道:“如果有一支小部队,能够冲到元兵的弓箭手当中,把元兵的阵形搅乱了,那我们的大部队就可以趁乱攻上去了……”    
    常遇春眼睛一亮,召来一只小船,一边往小船上跳一边对徐达言道:“二哥,我先攻上岸去,搅乱元兵的阵形,然后你带着大部队攻上去!”    
    徐达想拦阻,已经迟了。常遇春是怀远人,就靠着淮河边上,自幼便能在淮河里驾船如飞。    
    常遇春上了岸之后,确切点讲,常遇春的双脚刚一落地,本来插在他腰间的那两把大板斧就握在了他的手中。这可不是普通的两把大板斧,即使是最普通的斧头,一旦到了常遇春的手里,那好像就只剩下一种功能了,这功能便是两个字:杀人。常遇春似乎天生就是一架杀人的“机器”。两把大板斧抽出来之后,他这架机器便开始高速运转了。这么说吧,当时凡是和他照了面的元军官兵,几乎没有一个能活命的。他两把大板斧所到之处,便不会再有生命存在。说来也许令人不敢相信,就常遇春一个人,竟然把两三千元军兵杀得呆了、杀得愣了、杀得傻了,更杀得乱成了一锅粥。    
    徐达不会错过这个良机。常遇春刚一跳上岸,他就指挥着身边的战船向江岸逼近。三千来个元军,被常遇春杀得根本组织不起什么有效的防守。第一批红巾军官兵冲上了岸。紧接着,徐达带着第二批红巾军官兵也冲上了岸。元军再也不敢抵抗了,死了的就不用说了,没死的赶紧掉头往采石镇方向跑。常遇春正要奋力追赶,徐达堵在了他的前面。常遇春急道:“二哥,快让开,我要打进采石镇去!”    
    徐达连连点头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只不过想问你一个问题:你那两把板斧有多重?”    
    常遇春随随便便地说了一句道“一共一百五十斤。”然后就带着人马去追赶元军了。徐达微笑着摇了摇头,也带着身边的部队向采石方向冲去了。    
    当朱元璋大摇大摆地走进采石镇夸赞常遇春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时,常遇春很是有点羞涩地言道:“大哥,别夸我了……要不是有二哥在帮我出点子,我现在恐怕还上不了岸呢。”    
    一边的徐达赶紧言道:“五弟,你可不能太谦虚了。你那一对大斧子,一路上至少砍死了一百多个元兵,这攻占采石的功劳,自然非你莫属了。”    
    常遇春还要说什么,朱元璋哈哈大笑道:“五弟,你不要再推辞了。攻占采石,你立的是大功,二弟呢,立的是小功。我这样评价,还算是合情合理吧?”    
    不管合不合情合不合理,反正采石是攻下来了。朱元璋的第一步计划算是顺利地实现了。只不过,要想顺利地实现第二步攻占太平的计划,还有一点小麻烦。    
    无论是红巾军官兵还是李扒头的水军官兵,都受粮食短缺问题困扰好长时间了。现在,看到成堆成堆的粮食摆放在面前,他们的眼睛都几乎变绿了。于是,天黑下来之后的采石镇里,就展开了一场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抢粮食大战。    
    朱元璋没有派人去阻止抢粮食的行为,他就是想阻止恐怕也很难阻止。因为,李扒头和廖永忠也亲自参加了抢粮。若要硬行阻止,势必引发两家红巾军的武装冲突,而朱元璋不想看到这种冲突在江南发生。    
    但朱元璋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让那些粮食装到船里再运回江北去。他既然打过长江了,就没想着再回去。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不会再回到江北去。实际上,在未过江之前,朱元璋就考虑到了这种抢粮食的行为,他早已做好了应付的准备。所以,就在李扒头、廖永忠带着手下如火如荼地抢粮食的时候,朱元璋却悄悄地吩咐徐达道:“二弟,你可以行动了。”    
    徐达也没说话,只点了点头然后就带着周德兴、汤和、常遇春及一百多个亲兵往江边摸去了。天上好像没有月亮,只有数不清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眼。星星的光,淡淡地映着江面,可以看见,上千艘大小战船紧紧地挤在一起。无论是大船还是小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