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镇英豪伏蟒记-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州一趟啦!”    
    少华听说梁羲山有可能去兰州,心里略微感到有些安慰,好歹有了一点线索。他猛然想到自己在兰州还有一个远亲,这个关系,不知能否用得上,于是就对张部长说:“部长,俺有一个远房叔叔,是一九三三年初被绑架的时候,通过王旭初同志认识的,他叫王彬卿。当时,王旭初是陕军孙蔚如的副官处长,王彬卿则是参谋处长,他们俩在八大处里头都算拔尖的人物。这人年纪不大,现在也就三十八九岁,是个日本士官学校的留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思想也比较进步。他和孙连仲部队里的共产党人关系很好,据说在当年渭华起义的时候,还帮过刘志丹一把。值得一说的是,这人武功不得了,名声很大,尽管多年在外,家乡武林中还把他列第四高手,称他为‘月下萧何’。”    
    张部长听说有这样一个人,很感兴趣地问道:“现在干什么呐?”    
    少华接着说:“那年,他娶了个姨太太,两人感情很好,平日里形影不离。那姨太太年轻漂亮,家里很有钱。一九三五年初,孙蔚如部被调离兰州,他就离开队伍,留在了兰州。这个人多年和家乡这边就没有啥往来,听说他现在是丝绸商人,买卖不小,也挺爱好弄个古玩什么的,对古瓷器和古字画什么的,很有些研究,还喜欢作古诗哩!”    
    张部长思忖了一阵,对少华说:“我看可以接触,多一个朋友,总会有帮助,是不?”少华点点头,表示赞同。    
    钱离插了一句说:“到了兰州,情况和这里不同,那里很复杂!咱们不熟悉。”    
    张部长说:“对!甘肃这块地方在一九二九年以前是冯玉祥管,冯玉祥的部队东上以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是军阀割据,几路人马各据一地,斗争十分激烈。后来,陕军和东北军都占据过兰州,直到一九三二年,蒋介石先后委派了邵力子、贺耀祖等好几个甘肃省主席,把兰州控制在自己手里。马步芳也想把势力伸进甘肃,不过目前还没有机会。还有各清真寺的寺长,在宗教方面也都有些势力。看来,梁羲山到兰州去也有他的一番分析呢!政治形势混乱,才有他的藏身之地。我们党在兰州的地下活动有一些,但是力量不强,这一点他可能也是有估计的。    
    张部长的神色严肃了起来,他拍拍少华的肩膀,眼睛却看着李琼说:“哦!这是个问题。对付梁羲山恐怕要多动点脑筋才行!我分析,苗冰川和三痞被我们处决以后,他和马达维的联系基本断掉了,马达维不敢来解放区,梁羲山绝不敢去北平,他应该知道那里有多少股势力在等着他。他有八条命也不够杀的,兰州应当是他惟一去向。梁这个人的武功是冀南第一,不容易对付,在那里又不方便动枪,这种困难。要充分估计。另外,还有件事我先告诉你们,咱们也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同志,已经到了兰州,关键时刻他会主动与你们联系。”    
    张部长越说越神秘,他看李琼一言不语,便开玩笑似的问她:“闺女猜猜看,那人是谁?”李琼不好意思地说:“俺哪里知道哩?”张部长哈哈大笑,说:“到时候就知道啦!”几人都不知道张部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跟着傻笑一阵。    
    最后,张部长明确了他们的任务,他说:“这样吧,你们到兰州的主要任务有两条,第一,摸清梁羲山的准确住处,采取措施,弄回国宝;第二,如有可能,把梁羲山给我弄回来。散会!谁都不许回去,在机关食堂吃饭!”    
    说完,张部长就咳嗽不停。少华等人见首长身体不好,就起身告辞,张部长拉着少华的手,一直送他们离开了办公室。    
    几个人在机关食堂吃了中午饭,又想去看武部长,钱离说:“别看他了,首长正在开一个重要会议,这几天部队可能有大的行动哩!他叫俺转告你,无条件按照张部长的指示行动。”    
    少华憾意无穷地说:“俺真想他哩!”    
    


第八章第62节:进入了兰州市区

    兰州,中国西北地区军事重镇。黄河像一条巨龙,从城市中间飞腾而过,黄河水汹涌澎湃,卷着泥沙,冲击着黄土高原,灌溉着两岸的土地。    
    少华、钱离、李琼和李云肩四个人,从威县出发,经邢台到邯郸,然后从这里离开冀南地区,由太岳军区的部队护送过了河南省全境,直到陕西华阴。西北地下党的同志接过他们,经过漫长路程,一路之上,风尘仆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甘肃榆中县境内。在夏官营告别了西北的同志,他们步行到了东岗镇,不多远,就进入了兰州市区。    
    他们化装成做丝绸生意的客商。    
    少华自然是老板,穿件夏布长袍,分头油亮,潇洒大方,风度翩翩。当他刚刚走进兰州市区的时候,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小时候,他到过兰州。当初,他被土匪从威县绑架到了石家庄,后来,土匪大头子陆青毛投奔了驻兰州的陕军孙蔚如,部队被正式收编,这伙土匪就乘火车经郑州到了宝鸡,然后一路徒步行军到了兰州。    
    那是在冬天,陇东地区下了大雪。白雪厚厚的,覆盖着大地,寒风凛冽,吹得人寸步难行。土匪头儿穿着皮袍,小土匪也披着棉大氅,少华身上只穿了件单薄破烂的夹衣服,连个帽子都没有,脸上生了大片的冻疮,脚冻烂了,浑身也没有一处好地方。在风雪中,他一步一步地挨着,随时面临死亡。    
    土匪们害怕他逃跑,就用一根钢丝,穿透了他两只手掌心,后头有人牵着,还不如一头牲畜。一路之上,他的血流在雪地上,流在马棚里。他的双手溃烂了,胳膊红肿了,发着高烧,还得跟着走,途中不知昏死过多少回。    
    少华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说也奇怪,他竟然挺了过来。他咬着牙,饱含着仇恨,四肢冻僵了,手上淌着血,然而,生命之火却越烧越旺。    
    在甘谷,他路过一座长满了竹林的野山,他喝着冰凉而甜美的泉水,倾听自高山潺潺流下的溪乐,忽然看见了冬天里的蝴蝶,有拳头那么大,三五成群,色彩斑斓,在眼前飞来飞去。他以为这就是梦,人间最富有生命力的幻想。    
    这幻梦支撑着他,让他在这条死亡之路上挣扎。    
    最后,他竟然活了下来。    
    作为一个肉票,他被藏匿在已经被收编成国民革命军的土匪队伍里,沿着一条石板路,上了六盘山,又赤脚过了永不结冰的鸳鸯滩,跋山涉水,历尽千般苦难。他忍耐严寒,经常饿着肚子,经常被土匪殴打,就这样终于到了兰州。不久,又出了乌鞘岭到了高原西宁。那时候,他才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    
    少华在兰州,碰到了救命恩人王旭初,帮他摆脱了土匪的控制,后来又经过一番周折,回到了家乡。从那一段难忘的生活开始,他认识了人生,重新选择了一条生活道路。现在,他以一个身负特别使命的共产党员身份,又回到了兰州,脚下这条路,是那么熟悉,令他百感交集。    
    李琼扮成老板的太太,穿件雪青缎子旗袍,头上还插了根银钗,脚下换了双高跟皮鞋,一改往日清纯俊秀,显出无限的妩媚姣好,就像一朵沐浴过露水的桃花。她不习惯这种打扮,走路被迫一扭一扭的,只好紧挨着少华,生怕落下了半步。    
    李云肩就是老板的小姨子,也穿了件旗袍,不过是淡粉色洋布的,让人看起来不像阔小姐,倒像是刚毕业的学生,看上去柔弱文雅,俏丽娇羞,又有点活泼可爱。她时而搀扶着穿了高跟鞋的二姐,时而跑到前边向行人问路,当地听不懂她说的话,拼命地摆手,她不停地“咯咯”笑。    
    钱离化装成账房先生,短粗的身上穿一件大对襟儿疙瘩扣的夏布褂子,背着一件盛着各式账簿的背囊,在三个人后边跟着,唯唯诺诺很是称职。    
    他们雇了辆马车,四个人都坐到了车上,车子由一匹马拉着,这是匹河套马,矮小粗壮,拉着四五个人并不费什么力气,四只小白蹄子放开,嗒嗒嗒的挺有节奏。    
    一条土路,从东岗大街一直贯穿全城,街道两侧的房子都是黄土夯的,表面上连块砖都没有。地是土的,房子是土的,整个兰州城显得很陈旧、萧条。行人很少,街上冷冷清清,几辆人力拉水车“骨碌碌”地响,偶尔有几位头上蒙着白纱、黑纱的妇女走过。她们都穿着肥大的长袍子,也看不清她们的年纪和长相。    
    少华小声对李琼说:“这些人都是回回族,面罩不同,身份也不同哩!”李琼好奇地瞧着这些女子,悄悄捅捅少华说:“俺也弄个罩儿,把脸罩起来,行不?”    
    少华听见李琼这么说,看她变成一个幼稚的孩子,于是他笑笑说:“不行!”    
    “为啥不行?”李琼好奇地问。    
    “戴是能戴,你一走道儿,人家就看出来啦!”少华在兰州呆过,这地方的风俗懂得一些。    
    “真的?”李琼见少华一本正经的,不像是在说笑话,于是就更加仔细地观察,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女人走路的姿态不一样。过了一会儿,她“哦”了一声,似乎发现了什么,冲少华不住地乐。    
    少华也跟着乐,但又觉得不甚明白,便问她:“乐啥哩!”    
    李琼忽然感到害羞起来,把脸埋在两条胳膊里,一声不吭。    
    李云肩光顾了看街景,听见二姐咯咯直笑,觉得怪怪的:“嘿!干啥哩!”    
    二姐抬起头来,瞧了云肩一眼,止住了笑。    
    云肩连翻两个白眼儿,不满地嘟囔着:“有病,真有病!”    
    


第八章第63节:拜访王彬卿

    那赶车的汉子,戴了顶小白布帽子,一会儿在地上走,一会跳到车上坐着,小马鞭儿在空中“啪啪”响,就是舍不得抽在马的身上。    
    马车“吱吱”上了黄河铁桥。黑黑粗粗的铁板铺成了路,桥下湍急的河水翻卷着黄色的波浪。黄河宽宽,铁桥也宽宽,它就像一条黑色缎带,把黄河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两岸巨石嶙峋,白杨茂密,它们就是卫兵,保护着黄河,绵亘长久,一直排上了遥远的云端。铁桥的北端就是白塔山,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纤巧亭阁藏匿其中,半隐半现,犹如娇羞的古代美女。    
    过了铁桥,在白塔山麓,有一个叫庙滩子的地方,少华他们找了个旅店住了下来。这里,离市区较远,回族人口很多,还有一座大的清真礼拜寺,附近只有甘肃省保安司令部的一个军需仓库,平时,保安司令部的骑兵巡罗队很少到这儿来。警察也不大到这种地方找麻烦。    
    他们只在旅店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少华就带着李琼去拜访王彬卿。    
    西关十字大街,是兰州市的中心商业区,应该是最繁华的地方。可是这时候,街道两端都筑起碉堡,国民党军队士兵荷枪实弹地站岗把守。商店铺门紧闭,临街的玻璃上横竖贴满了纸条。保安司令部的马队耀武扬威地跑来跑去,扬起大量灰尘,弥漫着整个街道。    
    清朝甘肃提督衙门,坐落在西关十字大街正中,规模宏大。大门又高又宽,能并排走四五辆马车,一对粗大的红漆柱子惹人注目,门口左右两边各有一尊庞大的石虎,张开大口,双目突出,凶狠地瞪着街上的行人。门上一块巨匾悬挂正中,匾上的字已模糊不清了。    
    现在,这里是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和省政府办公地,门岗都带着蓝色臂章,斜挂着美式卡宾枪,腰间还插着短枪。不时有戴着呢子礼帽,穿蓝布大褂儿,胸前佩带青天白日徽章,夹着大皮包的人,出出进进。一辆辆美式吉普车、中卡、别克、福特和奥斯汀牌的小汽车整齐地摆在院子里。    
    紧挨着省政府还有一座西洋宗教样式的黑楼,这就是马步芳的驻兰州办事处。这里戒备更加森严,门口还设置了铁丝网障碍物,有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端着步枪和机关枪站岗。一个少校衔级的军官手里攥着马鞭子,在门口来回走动,大马靴上的铁马刺相互碰撞,哗啦哗啦响。    
    王彬卿的家就住在省政府东边不远的一条小街里。街巷深深,弯弯曲曲,最顶头就是王彬卿的宅子。说是王彬卿的宅子,并不准确,这实际上是大绸缎商秦筠籁的房子,现在由独生女儿秦玲娟、女婿王彬卿居住,老两口带着外孙和外孙女在另外一处新宅居住,两处宅子离得不远,来来往往,十分方便,一家六口,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享受着天伦之乐,人间富贵。    
    大门是漆黑色的,又沉又重。少华去叩那铜门环,好半天,门吱吱响着,开了一道缝儿,探出一个人头来。那人神色紧张,声音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