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啊,上海男人-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采的妹妹伊丽沙白。她掌握了所有的手稿和信件,按照自己的信念加以编
撰,修改,重写。很不幸的,伊丽沙自是个德意志种族沙文主义者,而且有
着庸俗不堪的品味。这个女人把自己打扮成尼采的大祭司,接待来自世界各
地的尼采崇拜者。有一天,屋子里觥筹交错时,她还戏剧化地把一个大布帘
突然拉开,让大家“瞻仰”坐在轮椅中形容憔悴,目光呆滞的病人。墨索里
尼赠她以鲜花礼物,希特勒亲自三度来访;即将跃上权力舞台的纳粹在寻找
使其政权正统化的理论支柱,伊丽沙白热切地提供了经她烹煮的美食,尼采
的思想变成纳粹的国学。洪堡街36 号成为一个文化殿堂。

1945“法西斯”哲学家尼采成为禁忌。他的资料仍存在屋子里,但在东
德的历史上,尼采已被政治的大橡皮擦整个擦掉。偶尔有外国学者来看档案,
计程车司机必须把每一个前往洪堡街36 是整整半个世纪的遗忘,使那松鼠
如此大胆自得,纵横来去,仿佛它才是这里的主人。

尼采死后一百年,前五十年被捧为官学,后五十年被贬为伪学。官学
伪学当然都不是真正的尼采。“首先得要有一百年的心理和艺术的训练,我
的日尔曼先生们!”尼采的黑色预言听起来傲慢无比,却准确地道出了历史
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或者说,历史的没有真相,令人黯然神伤。

那热爱文学、尊重文化、胸襟开阔的魏玛,是死在谁的手里?——5— 

— 希特勒的权力也是人民大众所赋予的,不是君权神授,爵位世袭,当人民
大众取代了封建贵族掌权的时候,文化,又怎么样呢?1919“Bauhaus”。
Bauhaus 的原意是建筑工地上暂时设置的工作房,葛氏以工作房为象征,推
出自己的艺术理念:“视觉艺术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筑。美化建筑曾经是美术
最重要的任务。。建筑师、雕塑家、画家,必须回到工匠的园地。。我们要
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建筑,在其中建筑设计、雕刻、绘画浑为一体。”把美
术从冰冷的画廊里带出,带进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里去,是葛氏的美术哲学。
很少人料到,Bauhaus 将影响整个20 世纪的西方美学和建筑。
葛氏招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来到魏玛,最有名的包括PauIKlee 和
Kandinsky。头四年里,瑞士的JohannesItten 影响最大。他深受道家和禅
宗的启迪,祟尚美的诉诸直觉而排斥理性分析,并且以禅院里师徒相授的方
式教学,每堂课由打坐和音乐开始。

LaszloMoholy…Nagy 把结构主义的想法带来,试图结合艺术与现代科
技。20 世纪最前卫的艺术实验就在小城魏玛展开。一支文化的利刃正磨淬


它的锋芒。

魏玛的居民开始觉得不安;Bauhaus 艺术家的穿着不符常规,他们的设
计光怪陆离,事事背离传统。魏玛的父母们要恐吓啼哭的孩子时就说,“再
哭就把你送到Bauhaus 去!”最致命的是,工作房的艺术家们不是民族主义
者。一次大战的惨败,凡尔赛和约的耻辱,使20 国艺术家,而且他们的艺
术理念是世界性的,于是没多久,魏玛的大报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攻击文字;
“不以民族为本位的艺术就是对祖国的谋杀。”发动攻击的是魏玛本地的作
家和艺术家,挟着市民的支持。

这里,高涨的本土意识向Bauhaus 的国际意识宣战了。讽刺的是,反
对先锋艺术的人多半以文化传统的卫道者自居,而他所捍卫的文化传统就是
歌德席勒所代表的传统。奇怪啊,席勒的作品里有多少批判现状、挑战传统
的叛逆,歌德的思想里有多少对宽阔的世界文学的向往,到了卫道者的手里,
全变成了死传统,像泡在福尔马林防腐剂里的伟人尸体需要士兵的捍卫!唉,
德国人与中国人怎么这么相似。

1925 于失去了最后一次发光的机会。

——6——没有光,只有浓烟滚滚,从大烟囱里呼呼喷出,遮盖了魏玛
的天空。

1919 德国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也选择了魏玛来开国
会,作为民主的乌托邦;是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的结局是悲惨的。在
乱局中人心求治,强人一呼百诺,魏玛支持纳粹的比例特别高。1937 年,
纳粹设置了一个集中营,杀人灭迹的煤气炉、焚化炉,一应俱全;地点,又
是魏玛。

地面上尸横遍野,天空里浓烟滚滚。这是哲学家与诗人的国度,这是
挣脱了封建桎梏,人民作了自己主人的时代。

我在20 世纪末见到魏玛,一个安静朴素的小城,商店里卖着各形各色
歌德和席勒的纪念品。没有剑将出匣的隐隐光芒,没有蠢蠢欲动的躁热不安。
看不出,它曾经撼动世界。

——7——推翻了帝王贵族,我们得到独裁者。推翻了独裁者,我们得
到大众,同时得到最贴近大众因此最平庸的文化品味。当年,如果要公民投
票来决定歌德和席勒的去留,来决定疯子尼采的命运,平庸主义恐怕是最后
的胜利者;民主的倾向就是向平庸看齐、靠拢。但是,一个以平庸的标准为
标准的社会,能思索什么,创造什么?平庸主义以大众之名对菁英异类的压
抑和符腾堡公爵对席勒的压迫有什么根本差异?我痛惜那饱受糟蹋、百年孤
寂的尼采,我遗憾Bauhaus 艺术家的壮志未酬。也不在乎大声地说,我对民
粹精神非常疑惧,对平庸主义绝对反感。如果大众的胜利意味着文化的失败,
这个胜利只能是虚假的,因为,缺少思索和创造的社会绝对走向停滞;在一
个停滞的社会里,还有谁是胜利者呢?大众只能擦亮前人的纪念品在黄昏里
过日子罢了。

严复在翻译穆勒的《论自由》时,说到他自己对自由的理解:“只是平
实地说实话求真理,一不为古人所欺,二不为权势所屈而已。”其实不只如
此啊,严复,还得加上“三不为群众所惑”,才是真正的独立自由吧。

准备离开魏玛,在旅店付账的时候,掌柜的告诉我:“那当然共产党时
代好!吃大锅饭,没有竞争,大家都是好朋友。现在呀,有了自由就没有安
全,这种自由太可怕了。”我抬头仔细看看他,是的,日尔曼先生。请问往


火车站和往尼采故居是不是同一条路?(原载1998 年6 月4 日《文汇报·笔
会》)

第1 节 秋天

让我告诉你,初秋是怎么转入深秋的。

初秋的天空是蓝色的,没有云的遮挡,喷射机恣意地在天幕上划下白
线。阳光挥霍瀑洒,刷亮了所有的树叶,树叶是千万片的红黄金紫,在空中
风中绚烂地翻动。

我们到森林里寻找栗子。栗子有两种,圆滚滚、滑溜漂亮的,可以玩
不可以吃。尖头涩皮不好看的,可以吃不怎么好玩。栗子藏在剑拔弩张的青
色刺球里,非常扎手。可是到了初秋与深秋的中间,刺球熟得忍不住了,随
着一阵风就脱离了枝干,像巨大的雨点劈哩啪啦打向地面;接触地面的一刻,
刺球炸开,像所有成熟的东西把自己豁出去的那个刹那。

已经炸开的青青刺球,只需要用脚蹂踩几下,里头的栗子就迫不及待
地蹦了出来,孩子的手,将它掷进篮子里。

森林潮湿而柔软的地面上到处长着蘑菇,有些雪白可爱,有些艳丽得
令人害怕。栗子树干上有磨擦的痕迹,那是野猪在夜里磨搓它的白牙。凹凸
不平的泥径上浮着脚印,较大的是鹿蹄,较小的是狐狸的前脚;蹄肉的印子
较深,脚趾的印子较浅。只有人类留下的足迹不是原始的接触,看不见脚趾
和脚跟的肉痕,只有橡皮鞋底各种机器辗出来的花纹。

又是一颗刺球吗,在路边?但是那边站着的分明是株橡树,不是栗树。
而且这颗刺球不是青色,是褐色的;体积,也太大了。

它动了一下。是只刺猬哩!一发现它是刺猬,又觉得它太小,这是一
只初生的幼儿刺猬呢,干什么孤孤单单地守在路旁?我们蹲下来,静静地看
着它。它全身披盖的刺,随着呼吸微微地起伏,可是它不走,就在几丛白色
的蘑菇旁边。它受了伤吗,妈妈?我不知道。这小家伙一身是刺,我们也不
能将它像小鸟一样放在手掌里翻过来看一看。

天色已暗,是回家的时候了。

天色暗下来,下了一夜的雨。一夜湿雨打下了满山斑斓的叶子。第二
天人们醒来,发现天空阴霾晦暗,山已空,所有的叶子都在脚下。深秋了,
只是一夜之间。

水汽蒸发了之后,地上的叶子因为干燥而卷起来。叶子层层叠叠,盖
佳了人们的脚。走过来走过去的脚涉在叶子里发出哗啦哗啦的干叶声,声音
脆而响亮,使得边走边谈的人要提高说话的音量。

树空了,露出枝桠间一团一团松松的鸟窝,映着背后的天色,特别明
显。不再有野果可吃的鸟儿现在要开始探访人家的阳台;阳台上,人们洒了
些玉米粒,帮助鸟儿过冬。

苹果树上最后一个苹果也终于掉了下来,噗卟一声,滚到池塘边。池
塘里的睡莲叶子早已枯黄,只是仍旧漂在水上,红色的金鱼仍旧不时从叶沿
冒出来。那水,一天比一天冷,金鱼的体温也一天比一天低,它得在结冰的
池里过冬呢。

深秋,万木摇落,我到收割后的玉米田里去行走。啊,也是一片生命


挥霍干净之后的萧索凄清,令人低头不想说话。

但是野地里有落下来的玉米,澄亮的玉米裹在枯黄的叶夹里;捡了几
根,扎在一起,想带回去挂在厨房壁上。

更暗的冬天不远。

第2 节 讣闻

我喜欢读讣闻。尤其喜欢在一天的开始,在早餐桌上,边喝咖啡,边
读讣闻。

在这个阴霾的深秋,波希尼亚烽火连天,有些人匆匆走了,看不见战
争的结束:法朗克·路根,今年六十二岁,死于癌症。在讣闻的左上角,有
两三行大概是法朗克自己选的最后的赠言:对喜欢我的人们,我告辞;对我
无意中得罪过的人们,我请求原谅。

讣闻的下方,则是未亡人的话了:葬礼将在12 月7 日下午举行,朋友
们若是除了鲜花之外还希望有所表示,最能安慰死者的莫过于,您将赠款汇
入秘鲁的孤儿院,帐户号码8035959 和法朗克一块儿走的,还有六十一岁的
赫斯特·舒曼。他是怎么死的,讣闻没说,但是在讣闻的右上角,你看:什
么东西都有它的时间天空底下任何事情有它的时辰生的时辰死的时辰讣闻
中,舒曼的家属说:“请朋友们将买鲜花和花圈的钱捐给儿童癌症协会,帐
户81828 留下人间的繁华,独自走进黑暗的,还有七十二岁的卡尔·魏林格。
魏林格是个作家,也是个被挚爱的丈夫、父亲、祖父。是他自己的心意吧?
是走的时候了/我走向死亡,你们向生/我们之间,究竟谁的运气较好/那
只有上帝能决定。

这不是苏格拉底的话吗?一个特别小的方块里,有三句干净利落的话;
乍看之下,还以为是个别致的离婚告白呢:“我不再希望/我不再恐惧/我
自由了!”是死亡的独白。

旅行的时候,我会为一个墓园特别下车。譬如上个月,在德法边境,
荒凉的小路上,突然看见一个画着十字架的木脾:“德国军人公墓”。在法国
的德军公墓?就好像在中国撞见一个日本皇军公墓一样,非找到不可。

公墓在一个安静的绿色山坡上,巨大的栗子树摇晃着颜色斑驳的叶子,
长着刺的栗子从坡上滚下来,铺了路面,被车轮碾碎。

安静得只有风声。

好几百个石碑,整齐地竖立。墓碑上刻的日期,有生的年月日;死的
日子,却只是一个笼统的1918。步兵,骑士,炮手,军官,甚至还有一个
伙夫,在战火中倒下,没人知道在哪一天,哪一个月,1918 是他们共同的
命运。全是二十二三岁的大孩子。

北角有一个花圃。花圃边上一个黑色的石碑告诉你,这不是一个花圃。
在花圃下面,埋着两百九十个不知姓名、不知来历的士兵,不知生辰,不知
死期,不知他们的父母儿女,不知他们最后的愿望。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
是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

墓园的出口有一个本子:《访客留言》。大多数的访客写上几句战争如
何如何愚蠢等等,只有一个人,笔迹潦草,像来自一只颤抖年迈的手:这么


多年之后,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小叔的墓,安息吧,我亲爱的叔叔!
我喜欢读讣闻,我喜欢在墓园里散步。面对死亡,不清醒也不行。

第3 节 共行一段

——与周天健先生告别在人生的行旅中踽踽前行,一路上和形形色色
的人或者牵手终身,或者擦身而过,或者共行一段,或者惊鸿一瞥。大多数
的人,像传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