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阿含经-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各种感受(受)、认知暨分辨作用(想)、出於意志的活动(行)、知觉(识)也都是迁流不定的,依因缘而生灭,靠特定条件而存续;它们也不能常存,终归於无有。阿难,如来所开示的寂灭之道,正是要止息这生灭不已的现象。」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难尊者充满法喜,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六○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21。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这一天,有一位婆蹉种的出家人前来参访。他合掌向佛陀行礼问讯后,就退坐在一旁,问道:「乔达摩!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有没有空回答我?」佛陀对游方行者婆蹉说:「你随便问吧!我会为你解说的。」

  婆蹉问道:「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对不对?」佛陀回答道:「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说法,不能置答其是非。」婆蹉又问道:「那麼,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併存,对不对?」佛陀回答道:「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併存的说法,也不能置答其是非。」 

  婆蹉不解地问道:「这是怎麼回事?我问灵魂与肉身是一体还是分立併存,您一概不给我明确的答覆。乔达摩!您有什麼样独到的见解?您的弟子命终,您往往记说某某人往生那裡、某某人又往生那裡。那些弟子在这裡命终,而在他方受生,这不就说明了灵魂与肉身二者各自独立存在着?」

  佛陀回答道:「我那样的记说,是指餘习未尽的弟子仍然要继续受生;并不包括那些已证无餘涅槃、不受后有的弟子。」婆蹉问道:「乔达摩!餘习未尽而继续受生是什麼意思呢?」佛陀回答道:「餘习未尽而受生,就如火有所依凭而燃烧,不能毫无所依。」

  婆蹉反驳道:「我认为火虽无所依凭,仍然能够燃烧!」佛陀反问道:「怎麼说火无所依凭也能燃烧?」婆蹉问道:「譬如有一场大火正燃烧着,狂风吹来,烈焰腾空。那飘入空中的火舌岂非无依无凭的火?」佛陀回答道:「那被大风吹上天空的火焰,仍然是有所依凭,不能说它是无依无凭。」婆蹉不解地问道:「乔达摩!虚空中飞腾的火焰,怎麼还说它有所依凭?」佛陀回答道:「虚空中飞腾的火焰依靠风而存在,依靠风而燃烧。因为依风而燃,所以说这火仍是有所依凭的。」 

  婆蹉又问道:「那麼,眾生在此处命终,而在他方受生,依凭的又是什麼呢?」佛陀回答道:「眾生身坏命终,会在他方受生,是因为有贪爱而执取;因为有【爱】而有【取】,有【取】而受后【有】。爱慾就是从死亡到再生的依凭。」

  婆蹉说:「眾生因为贪爱而受生,因为欲染而受生;惟有世尊您自行证悟无生,成就了无上正觉。世尊!将来见面的机会还很多,我先告辞了。」佛陀对婆蹉说:「你请自便吧。」 

  游方行者婆蹉经佛陀这番开示,充满法喜,起身告退而去。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957经、别译杂阿含第190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4:9。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这一天,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合掌向佛行礼问讯后,就退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你是否认为『有情眾生有不朽的自我』(世间常),而且主张这才是唯一的真理,其餘都是谬误的见解?」佛陀回答道:「婆蹉,那不是如来的知见,如来也没有主张它是唯一的真理。」

  婆蹉接着问道:「乔达摩,那麼你如何评论以下这些见解:『有情眾生没有不朽的自我』、『眾生界有其边际』、『眾生界没有边际』、『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併存』、『眾生死后还会以另一种形态生存着』、『眾生死后即一无所有』、『死后的世界既可说是存在、亦可说是不存在』、『死后的世界既不能说它存在、亦不能说它不存在』?你是否主张它们之中的任何一说为真理?」佛陀回答道:「婆蹉,你提的这些都不是如来知见,如来也没有主张它们之中的任何一说为真理。」 

  听了佛陀的回答后,婆蹉不解地问道:「前述那些见解有甚麼过患,以致於您要完全摒弃它们?」佛陀回答道:「那些见解是颠倒之见、偏枯之见、歪曲之见、茫然之见、繫缚之见,只能不断引生出痛苦、烦恼、绝望与不安,而且不能令人断爱去执、得到内明之智慧,也不能止息眾苦、通达涅槃。正因为了知前述那些见解的过患,如来完全摒弃了它们。」 

  婆蹉问道:「乔达摩,你自己的见解是甚麼呢?」佛陀回答道:「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觉的圣者超越一切见解,亲证实相,如实了知【色】、【受】、【想】、【行】、【识】的生起、聚集、灭去、觉受与过患,因此对於五蕴不再有丝毫爱染,完全断除了一切有关於『我』、『我的』、『自我』...等等虚妄的观念与习气,捨离尘劳世累,心意纯净无染,止息了眾苦。」 

  婆蹉又问道:「乔达摩,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脱的比丘在死后会往生至何方呢?」佛陀回答道:「婆蹉,『往生』的提法在这裡是不恰当的。」婆蹉问道:「那麼您的意思是说他不往生了?」佛陀回答道:「婆蹉,『不往生』的提法在这裡也不恰当。」婆蹉问道:「这麼说来,他既往生、亦不往生?」佛陀回答道:「婆蹉,『既往生、亦不往生』的提法在这裡仍然不恰当。」婆蹉问道:「那麼,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佛陀回答道:「婆蹉,『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的提法在这裡还是不恰当。」

  婆蹉又问道:「乔达摩,我问您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脱的比丘在死后的去处,您却一概说我的提法不恰当(问题没有意义)。这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实在令我困惑不已,连原先从他人的讚誉而对您生起的一丝信心都要消失殆尽了!」佛陀回答道:「婆蹉,你的不解与迷惑是正常的,因为此法甚深,难知难见,惟有智者与圣弟子才明白它。婆蹉,长久以来,你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师承,有着自己的见解与修行,要在如来的法中见到真理,那是很艰难的。」

  佛陀接着说道:「婆蹉,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可以随意回答。婆蹉,倘若有人在你面前生起火来,你会看到并且知道『这火正在我面前燃烧着』这个事实,是吗?」婆蹉回答道:「不错!」佛陀问道:「婆蹉,倘若有人问你『在你面前这堆火靠甚麼而能继续燃烧?』,你会如何回答他?」婆蹉回答道:「乔达摩,我会如实回答他说:『这火能继续燃烧,是靠着不断添加薪草。』。」佛陀问道:「婆蹉,如果在你面前这火熄灭了,你也能清楚看到并且知道它熄灭了。是吗?」婆蹉回答道:「不错!」佛陀问道:「婆蹉,那麼如果有人问你说:『那在你面前熄灭的火去了哪裡?去了东方?去了西方?去了南方?去了北方?』,你会如何回答他?」婆蹉回答道:「乔达摩,在这个场合,『熄灭的火去了哪裡?』的问法不恰当。那火能继续燃烧,乃是因为有薪草为燃料。当燃料耗尽,无所依凭,火就熄灭了;说它去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乃至任何地方,都是错误的说法。」

  佛陀开示道:「同样的道理,婆蹉!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觉的圣者已摒弃了【色】、【受】、【想】、【行】、【识】(五蕴)之内、外、全部或一部有人、我、眾生之谬见与习气,断除了对它们的贪爱与执取,犹如截断的多罗树头不復生一般,於未来永不再受生。婆蹉!他就如大海一样的深广而不可测度,无论说他『往生』、『不往生』、『既往生、亦不往生』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都是谬妄的说法。」

  听了佛陀这番开示,游方行者婆蹉讚叹道:「乔达摩!好比在距离村庄、聚落不远的肥沃土地上生长着一株高大的娑罗树,由於岁久年深,枝、叶、树皮、边材都已凋零,最后只有主干独立不摇。乔达摩!您宣说的法义正如同这株枝、叶、皮、边材都已凋零的大树一样,歷久而坚立不摇!」

  经过佛陀的开示,游方行者婆蹉充满法喜,起身顶礼告退。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962经、别译杂阿含第196经、英译巴利圣典Majjhima…72。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於那烂陀镇游化,住在波婆离芒果园裡。那时,阿私罗长者的儿子刀师聚落主来访。他向佛陀行礼后,坐在一旁,问道:「世尊,婆罗门教士拿着水瓶、配戴着花环、受浸於水中、举行火供,事奉诸天有成,能令死者往生至善处或天上。世尊,您是一位阿罗汉,也是一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我恳求您也能慈悲利生,救度那些死者,令他们往生至善处或天上。」

  佛陀说:「村长,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就依自己所知所见来回答。村长,你认为怎样?倘若你的村子裡有人一向为非作歹,不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此人身坏命终之际,若有一群人来聚在他身旁,叉手合掌、呼求祷告,希望他往生至善处或天上。这个作恶的人会不会因为有人替他作法、祈求,而往生至善处?刀师聚落主说:「不会的,世尊。」

  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村长。为甚麼呢?若有人一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为他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处或天界。村长,譬如距这村庄不远处有一个深水潭,有人将一块大石头掷入其中;其他的人则在潭边祷告呼求,说『愿这块大石头能浮起来!』。村长,你认为怎样?那块石头会因此浮出水面吗?」刀师聚落主回答说:「不会的,世尊。」

  佛陀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村长!若有人一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为他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处或天界。为甚麼呢?因为造作这十种恶行,就有相应的恶业。因缘会遇,恶有恶报,必定堕入恶道或於卑贱处受生。」

  佛陀接着说道:「村长,你认为怎样?倘若你的村子裡有人一向奉行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綺语,又努力降伏贪欲、瞋恚,捨离邪见。此人身坏命终之际,若有一群人来聚在他身旁,叉手合掌、祷告呼求,希望他往生至恶处或地狱。这个行善的人会不会因为有人作法诅咒,而往生至恶处或堕入地狱?」

  刀师聚落主说:「不会的,世尊。」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村长。为甚麼呢?若有人一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綺语,而且努力降伏贪欲、瞋恚,捨离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善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作法诅咒他,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恶处或堕入地狱。村长,譬如距这村庄不远处有一个深水潭,有人将一瓶酥油掷入其中,瓶破油出,瓶子的破片会沉入潭底,而酥油则会浮上水面。」

  佛陀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村长!若有人努力奉行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乃至捨离邪见而受持正见。他身坏命终之际,这由地、水、火、风所构成、父母所生、一向用衣食滋养装饰的身体也就会归於坏散。他命终后,身体可能成为鸟兽的食物、火化、土埋而归於尘土,但他的心、意、识一向为虔诚的信仰、精进、多闻、佈施、智慧所薰习。因为这个缘故,自然受生於善处。村长,那些断除十恶,而力行十善的人必定会於善处受生。村长,要求往生至善处或天界的方法是甚麼呢?就是八正道,也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正道就是求生於善处或天界的方法。」佛陀作了这番开示,刀师聚落主充满法喜,起身向佛陀顶礼,说「世尊!我从今日起,皈依佛、法、僧,做您的俗家弟子。请为我作见证!」

  参考资料:汉译中阿含第一七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2:6。 

  我是这麼听说的: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国游化,与一千二百五十餘位比丘一同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