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蒙哥马利将军的老对手是德军著名将领隆美尔。隆美尔是德军最凶悍的将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驰骋北非和欧洲战场,然而,这位骄横一
世的将军碰到蒙哥马利却一筹莫展,节节败退。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大败了隆美尔,而后一直尾追着他,把他赶出了北非。几年以后,蒙哥马利在诺曼底登陆作战,迎战他的又是隆美尔,蒙哥马利又战胜了他的对手。这两个冤家对头在诺曼底一带激烈战斗,直到隆美尔在一个小村中头部受伤为止,而这个小村的名字,又偏偏叫做蒙哥马利神圣信念村。
  1976 年 3 月 25 日,蒙哥马利病逝于汉普郡奥尔顿家中。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从阿拉曼到桑格罗河》、《从诺曼底到波罗的海》、《回忆录》和《通向领导的道路》等。

  P  镇静自若的亚历山大
  出身豪门——敦刻尔克的英雄——蒙哥马利的上司——突尼斯
  的亚历山大伯爵——入侵意大利——受降代表
  哈罗德·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1969),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师长、军长、中东战区总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十八集团军群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十五集团军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因指挥突尼斯战役获胜而被封为“突尼斯的亚历山大勋爵”。
  亚历山大于 1891 年 12 月 10 日降生在爱尔寺的贵族家庭。早在哈罗公学时期就喜欢竞技运动和绘画艺术,期望成为皇家艺术学会主席。1911 年,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入爱尔兰近卫军任少尉。大战期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临时旅长,两次负伤,由中尉逐步晋升为中校。1918 年~1919年在英国驻波兰军事代表团任职。1919 年奉命指挥兰德斯威旅参加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次年回国任营长。此后曾赴君士坦丁堡和直布罗陀服役。
  1926 年,亚历山大进入坎怕利参谋学院深造,次年毕业后赴陆军部和北方军区任职。1930 年从帝国国防学院毕业后,与玛格丽特·宾厄姆结婚。1934年出任印度军旋长。
  1939 年,亚历山大升任第一步兵师少将师长,率部在英国远征军编列内开赴法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 1940 年 5 月开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升任第一军军长,组织英军安全撤回英国,以沉着冷静著称。1940 年 12 月,出任英国南方战区司令,晋升为中将。
  1942 年 3 月,缅甸形势告急亚历山大奉丘吉尔之命指挥缅甸军对日军的作战行动。由于盟军缺乏协调和空中支援,最后只得率余部撤到印度。7 月,亚历山大出任英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准备参加进攻法属北非的“火炬“行动,但旋即被赋予更为重要的职责。
  1942 年 8 月 15 日,亚历山大的埃及开罗接替奥金莱克出任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同时晋升为上将。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成为亚历山大的部属。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一面采纳奥金莱克的既定作战计划。即尽可能坚守海滩至鲁瓦伊萨特岭之间的地区,而由阿拉姆哈勒法岭的坚固既设阵地出发从翼侧威胁鲁瓦伊萨特岭南面的进攻之敌;一面反对丘吉尔的立即发动进攻的主张,坚持要等到作战准备和训练工作就绪后再发动进攻。亚历山大还应蒙哥马利之请组建第十军作为第八集团军的机动后备军。8月 30 日,隆美尔部发起进攻,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开始。亚历山大指挥陆军和空军协同和战,迫使损失惨重的敌军后撤,从而于 9 月 7 日结束这次防御作战。
  在进攻作战准备就绪之后,亚历山大下令实施阿拉曼战役(代号“捷足”)。参战部队有英国第八集团军、皇家空军以及希腊和战斗法国的部队。10 月 23 日夜晚,阿拉曼防线的英军以炮火摧毁敌炮群并压制敌前沿阵地,而后以第三十军(担任主攻)和第十三军从北南两线冲入敌防御阵地,侍第三十军在敌防线与布雷地带打开两知通道后,第十军的 2 个装甲师迅速开人北南通道,却遭到敌炮火攻击,随之而来的是英军和敌军的沙漠坦克混战。由于拥有制空权以及兵力兵器的绝对优势和高昂的士气,该战役于 11 月 7
日以英军的胜利告终。德意军伤亡 2 万,彼俘 3 万。
  1943 年 1 月,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十八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英国第一集团军、美国第二军和英国第八集团军。3 月 17 日,盟军开始围歼突尼斯的德意部队。激战至 5 月 13 日,德意军 24 万人被迫投降。
  北非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十五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组织协调美国第七集团军和英国第八集团军进攻西西里的作战。由于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对于攻克西西里之后是否进攻意大利本上没有明确指示,西西里作战计划带有明显的缺陷即难以围歼守军。1943 年 7 月 10日,亚历山大指挥英军和美军分别在杰拉湾和诺托湾登陆作战。英军在主攻方向严重受挫,美军则先挺进巴勒莫而后折向墨西拿,结果是德意军余部得以在 8 月 17 日通过墨西拿海峡逃回本土。敌军共伤亡 16 万余人。西西里战役导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垮台和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
  为了攻占意大利本上,亚历山大命令英国第八集团军(辖第三十军、第十三军和第五军)于 9 月 2 日晚越过海峡在勒佐登陆,美国第五集团军(司令克拉克,辖美国第六军,后来增加美国第二军和英国第十军)于 9 月 9 日在萨勒诺登陆。后者遭到德军的重点抵抗,伤亡较大,但在空中突击和海军炮火的支持下固守着防线。9 月 16 日,德国第十集团军在冲击盟军失败后逐渐向北撤退。9 月 21 日,亚历山大将作战目标分为 4 个阶段;巩固萨勒诺一巴里一线;占领那不勒斯港口和福贾机场;占领罗马及其机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尔尼;最后攻占里窝那港口、佛罗伦萨和阿雷佐。10 月 1 日,盟军攻占那不勒斯。11 月,驻意大利的全部德军改编为 c 集团军群,由凯塞林统一指挥。11 月 8 日,亚历山大重申迅速占领罗马的命令。12 月,盟军再次发起攻势,但进展不大。
  此时,德国第十集团军据过古斯塔夫防线,北面则是德国第四集团军。亚历山大计划在 1944 年 1 月 20 日前后由美国第五集团军进攻古斯塔夫防线:由美国第二军渡过拉皮多河出击,吸引德军而后进据利里河谷;美国第六军在防线后面的安齐奥登陆之际,第五集团军余部趁机突破防线。
  1944 年 1 月 22 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却没有迅速向罗马挺进,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的进攻则陷入停顿。德军开始组织对安齐奥的大规模反攻。安齐奥盟军的两路攻势都被遏止在原地。2 月 18 日和 29 日,德军两次发起大规模反攻,均经激战而失败。此后双方长期进行空袭和炮战。
  亚历山大秘密调整盟军部署:从第五集团军撤回英国第十军,将第八集团军集结于卡西诺地区,担负突入利里河谷的主攻任务。其作战计划是:第八集团军沿 6 号公路突破敌防御,直取罗马;美国第六军从安齐奥摊头阵地出击,在瓦尔蒙托内封锁 6 号公路。这样,败退的德军第十集团军就会陷入盟军的包围。5 月 10 日,盟军的全面攻势开始。朱安指挥的法军突破了古斯塔夫防线,美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和阿尔班山地的 7 号公路挺进,5 月 15 日,第八集团军开始向利里河谷进军。德军的反应为美军从滩头阵地向外突破提供了机会,但克拉克在命令美军朝瓦尔蒙托年进袭的同时,指出在攻占奇斯泰尔纳以后必须准备以主力进攻罗马,致使亚历山大围歼德军的计划遭到损害。5 月 26 日,安齐奥盟军亦向北推进。6 月 4 日,美军进占罗马,德军却已经撤走。
  1944 年 12 月,亚历山在继梅特兰·威尔逊之后升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
高司令,晋升为元帅,克拉克继任第十五集团军群司令。已经越过哥特防线的盟军拥有兵力、兵器优势和制主权。次年 3 月,凯塞林升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菲廷霍夫继任 c 集团军群司令。
  亚历山大决心在雷诺河下游和彼河之间围歼德军。1945 年 4 月 9 日,第八集团军的攻势以大规模空中轰炸和炮火轰击开始,于 18 日穿过阿尔詹塔峡谷;4 月 14 日,第五集团军开始进攻,至 19 日进抵波伦亚近郊。4 月 20 日,菲廷霍夫想撤至波河,但为时已晚。4 月 25 日,意大利游击队开始发起全面攻击,德军到处挨打。4 月 29 日,德军代表被迫签署无条件投降的文件,亚历山大代表盟国受降。
  1946—1952 年,亚历山大出任加拿大总督。1952—1954 年出任英国国防大臣。1954 年退出现役。1962 年出版《亚历山大回忆录》。
  1969 年 6 月 16 日,亚历山大去世。

  Q  艾森豪威尔的助手特·德
  一个可信赖的人——军事训练高手——皇家空军的主心骨——
  艾森豪威尔的助手——战略轰炸的策划者
  阿瑟·威廉·特德(Arthur Wiiliam Tedder,1890~1967),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中东皇家空军司令、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和盟国远怔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
  1890 年 7 月 11 日,特德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伦吉恩。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得奖学金,1912 年大学毕业后入殖民部任职。
  1913 年,特德入英国陆军服役,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 年,特德被选入皇家飞行队,经过初级飞行训练即被分配到驻法国的第 25 飞行中队。这时的特德身材瘦小,相貌英俊,文静而略显冷淡;说话幽默,有时难免带些酸味而令人不快。皇家飞行队司令特伦查德却注意到特德是“注重实际的思考者,是个可信赖的人。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去过分注意细节”。不久,特德被任命为第七十飞行中队长。任内曾致力于改进管理与供给,改善生活与福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德留在皇家空军(1918 年成为独立军种)服役,为皇家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效力。
  1924 年,特德毕业于皇家空军参谋学院。1928 年,特德从帝国国防学院毕业。1930 年~1932 年,特德先后担任皇家空军参谋学院教官和院长。1932年~1934 年,特德改任空军装备学校(主要负责装备训练)校长。1934 年,调任空军部训练局局长。
  1936 年 10 月,特德出任驻新加坡的皇家空军远东司令部司令。他在熟悉司令部情况后,发现司令部存在两个基本缺陷:一是缺乏能够适应熟练作战需要的专业空军参谋机构(他迅速予以纠正);二是特别缺乏诸军种间的合作意识,各军种对其它军种的问题和需要缺乏了解(他尽力予以纠正,但成效不大。不过这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特德注重训练演习的实效性,反对那种模式化或摇旗式的演习。
  1938 年 7 月,特德被任命为空军部研究与发展局局长。该局负责研究皇家空军控制敌人的能力以及皇家空军在全面作战中的作用等问题。特德总是用严格的现实主义观点来处理在其权限内的所有事务,为此不借进行激烈争论。后来,特德曾到飞机制造部任职。1940 年 11 月,特德重返皇家空军。
  1940 年末,中东空军司令朗莫里空军中将要求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当时,空军参谋长基于种种考虑,没有派出特德而派出博伊德。但是,此人乘坐飞机前往开罗时在西西里上空被敌军击落。
  1940 年 12 月,特槽出任中东空军副司令,主管埃及和西部沙漠地区的空军作战事务。稍后,负责改组中东空军司令部。1941 年 5 月,因朗莫里回国述取而出会中东空军代司令。6 月出任中东空军司令。
  特德作为空军指挥官,力图澄清对空军运用的模糊认识,形成自己对空军运用的正确认识,特德认为英军实施的希腊和克里特岛战役(1941 年)的命运从开始就已注定,他始终认为整个地中海战役本质上是一场争夺飞机场的作战。皇家空军在克里特的机场易受攻击且数量又很少,又与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地相距遥远。这就意味着英军飞机出动率要远低于德军在希腊本上机场的飞机出动率。况且英军飞机在数量上没有优势,作战能力亦处于劣势。
这些事实使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海军将领坎宁安对此次损失反应特别强烈,提出要建立满足海军需要的“专用空军”,并向英国参谋长委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