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祁寯藻道:“我观余胜军军制和淮军军制多有相同之处,皆一营五六百人,余胜军之连和湘军之哨乃是同等编制,不外乎称呼不同而已。然湘军多次激战贼军,虽然胜利颇多,但是却无法和余胜军那般强势,仅以千人便能溃敌万众。

以臣之见,应当是两者火器不同的缘故,湘军火器虽然不少,但是依旧以鸟枪和劈山炮为主,反观余胜军里人人皆持洋枪洋炮!”

祁寯藻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也都不是什么窝囊废,他们仅仅是从一些战报和地上官员送上来的奏章就是区分出来了湘军和余胜军的区别,从表面军制来说,余胜军的编制其实和湘军非常相似,表面上唯一不同的就是,余胜军是纯火器部队,而且用的都是洋枪样炮,但是淮军的话虽然火器比例已经不小,所用的火绳枪和火炮相当差,所以湘军作战依旧以肉搏战为主。

至于一些内涵的东西,就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所知的了,比如湘军的建军核心是亲友师生等关系,而余胜军在军官层面上有亲友师生这些关系外,还有着极为严苛的军法。又比如余胜军不仅仅是在编制和武器上仿效西方军队,甚至其他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全面仿效西式军队,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近代化军队。

而这些东西都是祁寯藻等朝臣所无法得知,或者说不重视的。

“要效仿余胜军办军虽然花费甚重,养新军一千怕是可养旧军五千之多,筹建新军之人必须慎之又慎!”

听到祁寯藻这么说,一直没怎么精神的恭亲王奕??把目光投向了祁寯藻,他绝对不认为刚才这一番话是祁寯藻随口一说,更加不会相信刚才的咸丰帝拿出那份余胜军的军制折子是临时起意。

这肯定是一个图谋已久的计划,一个要建立新军以取代绿营,旗兵的计划,而且看这样子,这支新军肯定被咸丰帝亲自掌控,由祁寯藻这些皇帝心腹大臣办理。

刚想说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他感到了咸丰帝的目光扫过自己身上,他知道现在要是敢开口反对什么,第二天就会被赶回内书房读书的,所以他再一次闭上了嘴巴,再一次充当了这一次会议的局外人。

次日,朝廷就是敲定了对林哲的处理:赏林哲黄马褂,升任江苏省布政使,授从二品衔,依旧兼署上海商贸区督办,江海关道等。

同时以‘渎职’‘剿匪不力’等罪名将刚上任一个多月的吉尔杭阿革职,另调浙江巡抚黄宗汉转任江苏巡抚。

和对林哲的封赏一同决定的还有一份筹建新军的章程,咸丰帝亲自提出,由祁寯藻、穆荫等军机大臣支持的筹建新军章程迅速出台,按照该章程,将会以湘军、余胜军为蓝本,筹建一支由朝廷掌控的新军。

然而负责新军筹建的并不是外人熟知的重臣名将,而是当代许多人听都不曾听过的人。

他就是李鸿章!(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

历史已经证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统治者们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顽固以及保守,相反他们很多时候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清廷也不例外。

原时空中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以及后来的新政改革都已经充分证明,清廷也是不愿意坐着等死的。

只是很多时候改革会给原来的利益阶层带去极大的损害,从而遭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因为大多时候改革了也许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却不是好事。

如今清廷说要办新军就是这样!

朝廷要办新军,而且还要把这支尚未有名称的新军定位为朝廷经制兵!

这是要抛弃八旗士兵?抛弃数十万绿营士兵?

还有无数满族权贵们捶胸捣足:我大清以骑射无敌于天下,如今办新军竟然要弄一支纯火器部队?你让两百年前靠骑射杀入关内,掠得神州九鼎的先辈们情何以堪啊!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理由,而之所以让众多满族权贵对办新军发出不满之声的还是因为:筹办新军的竟然是李鸿章,而且预定在江淮之地募兵!

李鸿章是什么人?汉人!

他在江淮之地招募的兵员是什么人?汉】■,。。人!

仅仅是这两点,就已经足以让无数满族权贵们上书反对筹办新军!

此外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理由反对,同样的如果筹办了新军。那么未来的八旗子弟出路怎么办?朝廷法度规定八旗子弟只能当兵当官,不能种田经商等,你要是将来为了办新军。反而把八旗兵裁撤了,你让无数八旗士兵喝西北风去?

反对的不仅仅是八旗将领,同样那些绿营将领们也是出于同样的担心进而怨声倒哉。

对于这些人的反对,咸丰帝和他的心腹大臣祁寯藻等人没有任何的迟疑,就是迅速对朝野宣布,朝廷编练新军非只练一军,除在靠近江南战地的江淮就近招募兵丁编练一军外。还会从八旗京营中择优兵将,另成一军。

又诏令各地绿营当效仿新军章程,从绿营中择优而录。各自挑选兵将编练新军。

也就是说,这一次咸丰帝要办新军,不仅仅是只让李鸿章全新组建一支新军,同时还会从现有八旗兵。绿营兵中择优挑选组建新军。

朝廷要办新军的声势之大。就连远在上海的林哲都是不由得咋舌,这咸丰帝那来的那么多钱?

江淮新军,八旗新军,绿营新军,一下子就搞这么多新军?

他咸丰帝也不怕吹牛吹大闪了腰。先不提咸丰帝能不能解决各方利益阶层的利益矛盾,光光是那海量的军费就是不可能解决的。

办新军,尤其是仿效余胜军办新军,其花费是海量的。林哲千辛万苦到处搜刮钱才拉起万人规模的余胜军,朝廷从头搞起的话。这先期没有百万两银子投下去估计连水花都不会冒一个。

但是现在朝廷穷的叮当响,户部一毛钱没有,之前江北和江南大营的十余万清军就是依靠苏松太地区以及浙北的协防费,尤其是江海关的税银才支撑下来的,但是如今江海关的税银被林哲扣下了,一毛都没给他们。

朝廷要从其他方向调集军费供应江北、江南大营都是困难无比,要是还能一下子砸出来几百万两银子办新军,除非那些满清权贵们用自家的钱财倒贴,不然的话咸丰帝估计只能倒卖紫禁城里的珍玩古董了。

除了钱外,人才同样是问题,林哲的余胜军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其人才都是自己请洋人教练慢慢培养,现在随营学堂里光光是洋人教员就有十余人之多。

因为余胜军持续扩军对军官的数量要求较大,同时对军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也就导致随营学堂如今的学制比较特殊。

学生报考入读后,第一个月是全日制学习,一个月的学习完毕后分配到各部队任职,但是如果没有作战任务的话,平日里他们还得继续在随营学堂就读,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半年左右,之后才算是真正毕业了。

正是有了随营学堂的这种机制,余胜军才能够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数量的军官,同时这些军官的能力也能够持续得到增加。

也许朝廷同样会请洋人来当教习,但是这需要时间,没有一两年功夫别想成军,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到朝廷办事效率的低下,考虑到那些官员们对洋人的态度,林哲估计他们要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基础军官来,至少得三四年以后。

至于剩下的枪炮则是最简单的,有钱啥都能买到,只要他们出高价,洋人会屁颠屁颠的凑过去送上大量洋枪洋炮,不过米尼步枪就别指望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只有英军和余胜军批量装备米尼步枪。

而这两家一个是自己造新的恩菲尔德1853,一个是自己改装旧式滑膛枪,而且都没有多余的产量卖给别人!

看来自己一不小心,又把历史进程往前推了一大步啊!

林哲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影响,清廷是不会下决心办什么新军的,反正靠湘军也能灭掉太平天国,但是自己近段时间表现的如此跋扈,甚至都枪击吉尔杭阿,就差没直接公开说自己打算造反了。

后头朝廷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是给他加官进爵,林哲稍微一猜就能猜的出来这是朝廷的拖延之计,估计现在咸丰帝心里头恨不得把自己生吞了。

林哲甚至猜测自己想要造反的事应该不是什么秘密了,只是大家都不敢说出来。揭破这层皮而已。

不过这样也好,朝廷现在不敢逼着他反,林哲暂时也是力量严重不足。虽说已经扩军万人,但是半数都还处于新兵训练期,可战之兵依旧只有五千而已,只有等到他那五千新兵训练完毕手握上万兵力后,林哲的底气才会更足一些。

现在嘛,继续保持着表面的那层皮,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最佳选择。

朝廷轰轰烈烈说要办新军。怎么办,办的怎么样先不说,上海的林哲也没有闲着。招募新兵,购买枪炮扩编军队就不说了。

最近几天林哲把精力都放在了商贸区以及上海县城、江海关等事务上头,随着吉尔杭阿被革职,之前的上海县令自然是顺利复职。这个上海县城虽然不是余胜军出身。但是人家够聪明啊,早就知道林哲是上海的土霸王,早早就投靠了林哲,林哲说一他从来都不说二的。

江海关那些吉尔杭阿塞进来的官员也是一一清退,自己手底下到底官员们也一个个复职,而更重要的是,林哲依旧扣着江海关东门旧关的税银以及商贸区新关的额定六万两税银没给!

为此新上任的江苏巡抚黄宗汉去苏州之前,特地来见了林哲一面。

调任黄宗汉来江苏担任巡抚。这也是咸丰帝用心良苦的一招,黄宗汉是谁?他乃是提携重用林哲的第一人。没有当初黄宗汉的支持,林哲的余胜军根本就无法到这个地步,说黄宗汉是林哲的伯乐也不为过。

所以林哲可以不给吉尔杭阿面子,但是不能不给黄宗汉面子,不然的话就是忘恩负义。

要不然的话,人家黄宗汉在浙江干的好好的,说什么也不会来江苏上任啊,要知道这年头的江苏巡抚可不是什么好位置。

从去年1853年到现在,仅仅一年多时间,已经换了四位江苏巡抚,而且黄宗汉前面的三任巡抚下场都比较悲剧。

第一个杨文定,因为陷江宁、镇江而被革职逮治,被判大辟,也就是斩首死刑,如今虽然没行刑,但是也还在监狱里头呆着,随时有可能被处决。

第二个许乃钊,于太平军攻陷苏州时力战而死,实际上如果他没战死的话,以他葬送近万大军,以至于镇江,常州,苏州三府陷贼的丰功伟绩,估计也是得步杨文定后尘被朝廷斩杀。

第三个吉尔杭阿,这个更悲催,上任只有一个月而已,就是因为和林哲爆发冲突而被革职逮治,眼下虽然还没正式判罪,但是下场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别的不说,仅仅是把林哲差点逼反这一条就足够他死上十次八次的了。

而更悲催的是,吉尔杭阿来上海查江海关、商贸区的税银并和林哲打擂台,这完全是受了朝廷的旨意,结果咸丰帝为了安抚林哲,硬生生的把大刀砍向了这个倒霉蛋。

第四个就是黄宗汉了,至于此人未来的结局如何,就得看林哲什么时候正式举旗造反了。

黄宗汉来上海之前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来江苏的时候,他是带着有三千多的抚标营上任的,但这三千人被他直接打发到了苏州和太平军作战,而他自己却是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就到了上海。

和林哲的言谈之间也是对林哲颇为客气,没有以恩人或者上司自居,也没有施以明显的笼络,反而是说着一些琐碎的事,另外就是谈如何剿灭太平军的事情了,他邀请余胜军和他麾下的绿营并肩作战,从苏州西进收复常州府,把贼军逼回镇江去!

尽管林哲没有答应,但是他还是比较给黄宗汉面子的。

面对黄宗汉索回江海关税银的请求,林哲表示前些时候出了些乱子,税银大减,不过自己勉励筹借的话还是能够拔给巡抚衙门两万两银子的。

如果不是黄宗汉亲自来谈,林哲是一毛都不给的,但是既然黄宗汉来了,而且自己也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所以就是松了松口,给了黄宗汉两万两银子。

至于更多就没有了,对此黄宗汉自然是不满意的,要知道哪怕是许乃钊和林哲达成协议的时候,江苏巡抚衙门也能够从江海关获得每月大约**万两银子左右,如今都是被林哲给扣下了,只是一次性给了两万两,下个月还不一定给呢。

但是黄宗汉知道自己来上海的任务是什么,他不是来激怒林哲的,是来安抚林哲的,所以也没有摆什么脸色。

两人的一番交谈算得上是相谈甚欢,不过黄宗汉离开上海后却是叹了口气:“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四更,下午雨天继续码字,还会继续更,各位的月票砸起来!!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扩大商贸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