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小,加上这建筑距离黄浦江的码头稍微远了一些,运输货物不太方便。

所以就把这一片建筑转让给了林氏商行,信德洋行则是另外起了一栋更大的建筑作为洋行所在。

如今潘立宣见林哲没有办公地点,主动给说了出来,反正林氏商行做的是出口贸易,这个分行的主要作用就是谈生意,而谈生意那里都可以,至于货物存放,另外找几个仓库存放货物也方便。

于是乎,林哲就是带着他的数十个以及两个连的士兵在这里临时落下脚来。

并在建筑的大门口挂上了一副新招牌:“上海商贸区衙门”

旁边还有另外一块招牌,乃是“余胜军司令部”。

在二楼的会议室内,林哲召集了他的老部下进行了一次简短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会议,根据‘上海商贸区章程’,上海商贸区衙门负责商贸区的行政管理,由于商贸区内拥有大量的洋人,所以这管理模式肯定不能和传统的中国行政管理模式一样。

为此,林哲参考了后世的一些经验,设置了多个机构!

上海商贸区衙门下设总务处、巡警处、财务处、工商处、司法处等机构

至于洋人司法事务,则是根据南京条约则设立多国法庭,有英国法庭、法国法庭、美国法庭,至于那些尚未和中国有条约,没有司法自治权的其他国家商人在商贸区的犯罪行为,则是由司法处直接管理。

这些机构的设立严格上来说并不算中国的传统官方机构,他只是林哲这个督办的私属个人机构,朝廷只委任了一个督办,至于林哲这个督办怎么管辖商贸区,怎么和洋人打交道,那是林哲的事。

此外林哲的头衔并不是说商贸区区长,多少品之类的,而只是一个督办,只是一个临时差遣而已,不是什么实职。

简单来说,和他以前的诸多头衔差不多,都是临时性的,不具备传统的官员性质。

不过这也好,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主权以处理商贸区内的事务。

对于这些新设机构的负责人,林哲一时间也找不到多少合格的官员,只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人里选用,于是乎,毕余同这个余胜军的营务官就是又多了一顶帽子,那就是署理商贸区总务处总办。

而余胜军粮饷局总办齐宣浩则是署理了财务处的总办,至于其他各处,林哲一时间也找不到太多合适的人,都是让余胜军军部里的人员临时署理。

不过林哲也知道,让余胜军的这些军官们去当文官,绝对是不靠谱的,而且余胜军本来的事就多,他们也忙不过来,所以林哲只打算让他们先兼任干着,连职务都是只给了个署理。

但是林哲还是小看了商贸区内事务的复杂性,这开门办公刚两天功夫,就是遇到了诸多问题。

其中最多的自然就是各国商人向商贸区衙门申请到新扩张的地区里租地,面对一群说着各国鸟语的洋人,余胜军的军官们一个个都是大眼瞪小眼。

而更关键的是,余胜军的这些军官们的不仅仅只是普通的中国人,和洋人打交道困难,而且他们甚至连普通的文官都算不上,这处理事务自然免不了会出现诸多麻烦。

以至于那些外国洋人怨声多多,就连英美法三国领事都是好几次表示,商贸区衙门的行政效率实在太低了,已经严重拖延了各国商人的各项事务进程。

对此林哲有些无奈,这些洋人就是矫情:拖延几天时间就觉得麻烦,如果让你们到后世中国去做生意,天天给你研究研究,随便办理一份文件就得盖几十个章,你还不得吐血!

只是这些事也只能想想了,为了解决办公效率缓慢,林哲不得不雇佣了大量翻译,至少这样麾下的官员和洋人交流就无障碍了。

最后他开始大范围的收罗人才,人才第一标准:得能和洋人打交道!

没办法,商贸区里头洋人太多,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就是和洋人打交道,虽然已经允许华洋共居,也有部分华人涌入商贸区,但目前商贸区里的华人实际上并不多,原英租界范围内,大部分都还是洋人。

这得和洋人天天打交道,你要是弄一个对洋人鄙夷无比或者极为害怕洋人的官员上任,这还怎么和做事啊。

所以其他才华先不论,这人才首先得能和洋人打交道。

只要满足了这一点,其他的都可以放宽,也不要求什么功名或者品级,也不要求你会不会什么专业技能。

于是乎,当林哲大范围招募商贸区官员的时候,来应募或者自荐的并不是那些传统的士子、候补官员,而是一大堆洋行里的华人买办或者是华人商行里的掌柜、雇员之类的!

甚至潘立宣都委婉的向林哲自荐,说他和洋人打交道多年,又精通财物,如果林哲需要,他可以勉力帮林哲处理相应事务。

对此林哲有些无语,这些买办在历史上名声可不好听,卖国买办这个词就是专门为他们造的。

但是林哲不的不承认的是,他要想短时间内把商贸区衙门的行政机构架子搭起来,让它走上正轨,除了这些人外,他还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人才来。

对此,林哲是站在二楼他的办公室内,看着外面的黄浦江连声叹气,这是上海商贸区督办的差事不好办啊!

就当林哲为了商贸区的事焦头烂额的时候,松江府外也是迎来了原时空没有的危机!

刘丽川站在松江府城外,看着远方城头上已经胆颤发抖的清军士兵冷笑一声,然后回头对着他的三千士卒大声喝道:“破城后全军自由行动三天!”

他这话一出,他身后的三千多名小刀会士兵们一个个都是欢呼了起来,然后乱哄哄的叫嚷着各种口号冲向了松江府城

第七十五章 出兵松江

三千小刀会起义军云集松江府城下,当林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不得不佩服,这小刀会的首领刘丽川还真能折腾。~,

在上海惨败一次后,竟然还能让他收拢三千残兵,这收拢残兵游荡附近地区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去打松江府。

难不成他真当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啊,不好好躲着就算了,竟然还敢大摇大摆攻打松江府!

“如今松江府危急,我军必须要立即发兵救援,不然的话不仅仅不好向许抚台交代,而且松江府被贼军所占,也会切断我们和浙江的联系!”林哲对此并没有有着太多的迟疑,很快就是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根本他和许乃钊的口头协议,林哲率领余胜军协防上海,不过这个协防并不是说只协防一个上海县城而已,实际上这个协防的范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从狭义来说,那就是协防上海地区,也就是上海县城一带,但是当时许乃钊也说过,依旧流窜在外的小刀会贼军也交给余胜军去清剿,从这句话来说,也可以判定余胜军的协防范围是扩大到整个松江府甚至整个苏松太兵备道地区的。

总之,余胜军协防的地区有多大,这个得看林哲根据情况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判断。

现在嘛,小刀会进攻松江府城,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余胜军的军事战略,所以林哲派兵前往松江府城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这样,这一次翔之你带着第一团走一趟,再带上骑兵连以及炮兵连配合作战!”林哲看是石琅翼,郑重的交代道:

“这一次去松江,贼军虽然只有三千,但是你的第一团内也有着大量的新兵,战斗力比以往有所下降,如遇战事绝对不可大意轻敌,不管敌人多么弱小,但是要时刻谨记狮子搏兔,不可给敌人任何机会!”

林哲非常清楚,随着余胜军连战连捷,如今在余胜军内部,已经普遍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狂傲自信。

但是这种自信一个搞不好就会演变为轻敌。

石琅翼面色中带着激动道:“大帅放心,我石琅翼此次率军出战,必定严守军制条例,无论大小战事皆竭尽全力,断不会误了大帅的方略!”

林哲点点头:“嗯,知道就好,第一团里皆我余姚子弟,多是你我同乡亲族,我希望你不要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石琅翼听着这话,又是想起了两月前的泗安之战,那一战数百余姚子弟兵战亡沙场,回余姚募兵的徐言青后来对他说,当这个消息传回余姚后,那可是满县白幡,哭声震天撼地啊。

虽然他无法亲见,但是光凭想象也是知道这种场景不会让人好受的。

看着石琅翼面带沉重之色出去了,林哲略微点了点头,这个石琅翼比自己想象的要重情义一些,这样也好,有着他带着第一团作战,自己也就不用担心第一团伤亡过大了。

林哲一直都是非常注重减少余胜军的伤亡,因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余胜军的士兵都是昂贵的财产,要训练并武装一个合格的士兵,至少需要六个月的训练,这个期间安家费、薪饷、额外的伙食补贴、训练的弹药消耗全部加起来,每个士兵至少要花他大约五十两银子。

这就是说死掉一个他就得损失五十两银子,更不要说还得发放抚恤金!

如果只是仅仅金钱损失也就算了,更关键的是这些士兵训练需要时间啊,就算是速成那也得好几个月时间啊,如果短时间内伤亡太大,导致余胜军伤经动骨的话那可就麻烦大了。

如此他才让石琅翼要注意控制部队的伤亡比例,别为了打个胜仗就填进去几十上百号士兵的伤亡,不值!

此外,第一步兵团有些特殊,这是一支纯余姚子弟并组成的部队。

由于中国地方广大,而各地方言众多杂乱,往往是临近的两个县方言都有所不同,这种情况在南方省份更为严重,为了避免士兵和士兵之间的交流不通畅,余胜军往往是尽量把同一个地区的士兵集中在同一支部队里。

此外余胜军招募兵员往往都固定在绍兴数县,这一次虽然逐渐扩大地区,并跑到了靠南的部分府县去尝试招募。

但是目前总体而言,余胜军的兵员主要还是来之于绍兴府,少量来源于金华府和宁波,上述诸府县里头,余姚籍将士自然是最多的,军官群体里基本清一色的余姚人,而士兵的话也至少有四分之一。

其中的第一步兵团就全都是余姚士兵。

带领这样一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部队,而且这支军队往深了扒,里头的士兵都能和余胜军的中高级军官们扯上亲戚,同乡等亲友关系,要是死伤太多甭管是石琅翼还是林哲或者余胜军其他高级将领,恐怕都得被家乡父老指着脊梁骨骂啊!

石琅翼带着刚补充了两百多新兵,恢复了编制的第一步兵团以及第一骑兵连派遣的近百名骑兵、第三炮兵连以及一个辎重连,组成了一个临时‘余胜军西剿混成团’奔赴松江府。

该混成团拥有步兵五百余人,骑兵百人,炮兵百五十人,辎重百人,总兵力八百五十人,拥有优劣马匹将近三百匹,六磅火炮六门。由第一步兵团团长兼任指挥官。

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余胜军初建之时,还只是余姚县勇营的时候的规模。

把出征的西剿混成团送上征途后,林哲也就把注意力继续放回到了商贸区的繁杂事务当中。

对于西剿混成团的战事,林哲并不抱有太大的担心,八百多人,有炮、有骑兵有着米尼步‘枪的部队如果还打不过区区三千小刀会贼军,那么余胜军也不用混了。

而且石琅翼这个人也是目前余胜军能力算得上比较突出的一个高级军官,历次战斗他的表现都相当不错,要不然这一次林哲也不会让他统军出战。

他相信石琅翼不用多久就能够给自己带来好消息的。

时间已经进入农历十月的上海越发显得凉爽,清晨走在街面上的行人大多已经披上了外套,一个个脚步匆匆为了生活而奔走,当然街头上也有诸多衣着单薄,蜷缩在墙角,面黄肌瘦的人。

自从今年初太平军占据江宁、镇江,并改江宁为天京后,太平军在苏南、苏南一带和清军展开了极为频繁的拉锯战。

夏秋两季太平军和清军在苏南、皖南地区的战争规模虽然整体上并不算大,清军建立江南大营试图围困天京外,主要还是屯兵镇江外防备太平军继续东进的同时试图反攻镇江。

双方总体来说并没有爆发数万人规模以上的战役,总体而言算是比较平静,但这并不代表着太平军和清军的战斗停止了。

相反,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但是中小规模的战斗却是发生的极为频繁,围绕着一个个城镇、一块块小地区反复争夺。

频繁的战争让苏南、皖南地区的百姓财产、生命安全受大了极大的威胁,大量人口死于战争之中。

为了躲避战争,大量民众拖家带口逃亡,这些逃亡的人中,相当多一部分都是选择来上海这个条约港。

历史上,上海租界地区大规模人口增加就是在这太平天国时期,从原先的只有不足两万人迅速暴涨到一百多万以上。

这些来到上海地区的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逃亡的普通百姓,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