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完成交易后的阿拉斯加,实际上并不嫡属于帝国,而是嫡属于帝国美洲公司,不过这也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刚完成交易,帝国方面就是宣布以国有资产全资收购美洲公司,并获得了阿拉斯加的所有主权。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获得官方承认的殖民地公司,帝国美洲公司,前后只存在了区区一个月不到就结束了它的使命。

领土问题之外,帝国方面则是承诺在俄土战争中彻底中立,停止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一些军械交易行为,并停止提供贷款,这导致原本已经快要抵达地中海的两艘满载枪支火炮的太平洋贸易公司的船只不得不掉头回国。

帝国方面还将会无条件的释放超过三万人的俄军俘虏!

同时由于帝国新获得的领土中,还有大量的俄国人,条约规定,如果这些人愿意,那么可以就地加入帝国国籍,成为帝国的一份子,如果不愿意加入帝国,则是可以返回俄罗斯,而相关路费由帝国承担。

然后还有一些常规的商贸条约,开放通商港口之类的,双方互派公使,设立公使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等。

维克托拉这个之前以民间商人的身份主持对华外交工作的俄罗斯外交官,很自然的就成为了首任俄罗斯驻华公使。

只是上任后的他高兴不起来!

因为中俄南京条约的签订,表面上看起来俄罗斯人只是承认了已经丢失的领土,这在很多人看来兴许只是承认失败,丢面子之类的,但是在很多有心人看来,这却是俄罗斯人彻底放弃了这些领土。

以后国力强大了,估计都不好找理由重新夺回去了。

同时,俄罗斯人彻底放弃向东扩张,而是把扩张方向全面转向南部和东部地区,也就是中亚、中东以及东欧地区。

对于很多国家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对于英国来,更是大大的坏事。

这俄罗斯人虽然在东边干不过帝国,这并不是俄罗斯人的军事实力差了,主要还是因为距离遥远,补给困难,使得俄罗斯人是空有余力,但是怎么也用不上。

第十次俄土战争里,俄罗斯投入作战的兵力可是高达五六十万,他们在高加索的两个军就有十几万,在东欧地区的多瑙河战线上,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率领七个军,总兵力大约三十来万。

而且这还没算上诸多仆从军呢,真要全部算上的话,估计总兵力能够达到七十多万,其规模丝毫不比1870年的普法战争差多少。

而且这等规模的兵力,俄罗斯还没有用尽全力,战前俄罗斯一共拥有约十八个军,对土耳其作战只投入了其中的九个军。后期对华作战,先后投入了三个军,主要是西伯利亚那边两个军,中亚方向一个军。

也就是,到目前为止,俄国人实际上还可以调遣至少好几个军的部队参加俄土战争,如果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至于西伯利亚和中亚方向嘛,那地方实在太远,俄罗斯人空有兵力也派不上去,所以只能是用几万人和帝国打,当然了,帝国也好不到那里去,准备了大半年也才派上去十来万人而已。

但是欧洲这边就不一样了,距离近,补给方便,俄罗斯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其欧洲压路机的特色,甭管对手是谁,几十万大军一起喊着乌拉发起冲锋,拿破仑再世看见这阵势都得脚软。

所以当俄罗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结束和帝国的东线战争后,亚历山大二世就是卯足了劲想要把土耳其彻底干掉,然后从土耳其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弥补东线的损失。

这个档口,帝国又是直接中断了和土耳其的军械贸易,毫不犹豫的把土耳其给卖掉了。

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土耳其那边是情况迅速恶化,俄军花费了大力气,终于是逼得普列文里头的土军弹尽粮绝,最后被迫投降。

拿下普列文后,俄军的攻势就不是土耳其能够挡得住的了。

进入1878年后,俄军在前线的攻势更为猛烈,土军根本就抵挡不住。

这个时空里的土军虽然比原时空抵挡的更加顽强,武器也更加先进,装备了1864年型林德步枪和大量钢制后装火炮的土耳其军队,其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兵力严重不足。

比如在高加索方向,原本十来万的俄军是以为对面的土耳其军队数量会更多,所以一开始是准备执行战略防御的,但是没有想到对面的土军竟然比自己还少,所以就是改变初衷,直接发动进攻了。

等到了1878年一月份,帝国这边的高层又是为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分配进行明争暗斗的时候。

数十万俄军则是蝗虫一样扑向君士坦丁堡,,而以土军目前的状态而言,要想挡住俄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不远的将来,俄军将会杀入君士坦丁堡,甚至把整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给肢解吞并。

失去远东和阿拉斯加,但是如果能够一举拿下巴尔干半岛以及高加索的大片区域,甚至获得一个地中海的出海口,那么对于俄罗斯而言,毫无疑问是赚大了。

这个时候,世界老大英国终于是坐不住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八章 中美勾结

在俄土战争中,英国人是始终站在奥斯曼土耳其这一边,这倒不是因为英国人对土耳其有什么好感,也不是因为英国人和土耳其是盟友关系,而是因为支持土耳其对抗俄罗斯,乃是英国执行欧洲大6平衡政策的重要一环。≯≯>

作为世界老大,英国是不会坐视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统一欧洲的,一个统一欧洲的强国,对于英国来说,其威胁性之大远甚于中华帝国和美国的崛起。

对于俄罗斯这个传统强国在亚洲和欧洲的扩张,英国人更是处处警惕和防范,为了遏制俄国人在中亚方向的扩张,英国和中华帝国进行了合作,为了遏制俄罗斯巴尔干半岛、高加索等方向的扩张,英国人也是毫不犹豫的支持土耳其。

甚至在必要时候,英国人都会亲自上阵参加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时的英国人可是拉上了法国等一票的盟友,然后亲自上阵帮土耳其人打仗的。

现在眼见土耳其要彻底战败了,英国人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很快就是做出了身为一个世界老大应该有的反应。

英国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很快就是派遣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进入爱琴海,并越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摆出了一副不惜和俄罗斯开战的架势,以迫使俄国人放弃进攻君士但丁堡的计划。

这种时候,俄国人也是害怕重演1853年的第九次俄土战争,因为惹了众怒而被欧洲列强群殴,所以也是想要就好就收,很快就是在一月份逼迫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议,随后在三月份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

在这份条约里,俄国人获得的利益可以说是空前庞大,主要的核心条约包括四点:

第一则是土耳其承认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完全独立,第二则是俄国获得比萨拉比亚西南部以及阿达罕、卡尔斯、巴统、巴雅西特;第三是建立大保加利亚公国,其版图北起多瑙河,南至爱琴海;东起黑海、西至奥赫里德湖,并包括几乎全部的马其顿,它名义上隶属于土耳其苏丹,由俄军占领2年。

最后一点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会对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开放,也就是说,以后俄罗斯的军舰可以自由出入黑海并抵达地中海。

这些条件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谓是好处多多,比如说成立的大保加利亚公国,这个公国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土耳其苏丹,但实际是俄罗斯的附庸国。

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也毫无意外,将会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国家。

这个条约如果执行的话,俄罗斯不敢说把整个巴尔干半岛收入囊中,但是却通过保加利亚公国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军舰通行权,能够把势力彻底延伸到地中海。

这种情况自然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奥匈更是强烈反对。

奥匈身为一个大半国土都在巴尔干的二元国家,自然是对俄国强行插手巴尔干半岛,试图把这些地区斯拉夫化是极度不满的,而英国则是出于遏制俄国扩张,尤其是遏制俄罗斯面向地中海、波斯湾方向的扩张的需求。

当即,这两个国家就是联手对俄罗斯施加了庞大的压力。

这种庞大的压力下,俄罗斯人也是不得不吐出了大量的战争胜利果实,在经过德国的调解下,签订了柏林条约。

而该条约的签订,大保加利亚公国变成了一个小公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也是被奥匈接管,俄罗斯人的军舰也是不得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可以说,柏林条约的签订,纵然是欧洲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的一次瓜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英国和奥匈等国对俄罗斯扩张的阻止。

柏林条约后,俄罗斯和奥匈两国纵然是没有彻底决裂,但是分歧已经是不可调和,这三皇同盟恐怕是卑斯麦都没有信心能够维持多久了。

对于欧洲的这一系列变故,对于遥远的中华帝国而言却是影响非常有限,因为距离遥远,所以对于这一连串的事务,尤其是柏林会议期间,帝国是不关心,也没有能力关心。

各国进行谈判的时候,帝国的外交人员甚至都没有获得列席参与的机会,只是在最后旁观了他们最后的签约仪式而已。

在欧洲各国,尤其是欧洲的几个强国眼中,中华帝国的国家地位并没有比六十年代强多少,1878年帝国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欧洲的影响力,就和美国一样,属于被人无视的那种。

哪怕美国和中华帝国在最近二十年里工业实力大幅度增加,展迅,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如美国在美洲,帝国在亚洲。

但是在欧洲的那些传统列强眼中,甚至在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王国这两个刚统一没几年的新生代强国眼中,美国和帝国的存在感都是非常薄弱的。

对此,帝国国内的民众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触,但是在欧洲驻扎的帝国外交人员可就是感触极深了。

在伦敦和巴黎的外交场合里,帝国的外交官和美国的外交官就是一对难兄难弟,经常是独自在角落里看着一大票欧洲国家的外加官们高谈阔论。

某次伦敦的外交酒会上,帝国的外交官正在和美国人商谈两国的贸易事务,说起最近两国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应该加大双方的外交往来,增设外交领事馆,方便两国的商人往来之时。

旁边路过的西班牙领事听到他们的谈话后,却是露出一副惊讶的神色:“每个季度的贸易额就有三千多万,这怎么可能!”

中美两国的外交官对视一眼,都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嘲讽的意思!

这些西班牙人,估计还因为是三百年前呢!

自从美国爆内战开始,以军械贸易为起点,新生的中华帝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每年都是大幅度增加。

这两个都是非常典型的后进新生代国家,又是隔着一个太平洋,尽管两国在夏威夷以及阿拉斯加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但是就和帝国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关系一样,尽管有着冲突和矛盾,但是保持和平并进行贸易还是主流。

随着帝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能久,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工商业展,同样还有庞大的市场。

帝国的工业化是需要大量工业原料的,比如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的棉花、煤炭、橡胶,还有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机械产品,尤其是各种设备,以及一些日用工业产品,比如呢绒、日用五金、化工产品等,这些都是帝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的物资。

此外,帝国出产的诸多产品,尤其是农矿产品以及初级加工产品还有少量高端机械产品,代表就是生丝、茶叶、瓷器等传统出口商品,然后还有七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展,并且已经大量出口的大豆制品,主要是豆饼以及豆油。

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所需要的,此外东南亚、美洲等落后国家地区也是帝国的工业产品的市场所在,比如棉纺就是帝国出口亚洲各国的主要拳头产品,一些低端的机械产品也是因为价格低廉竞争力比较大。

在最高端的工业产品领域,帝国则是以军械产品为主,大名鼎鼎的林德步枪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

可以说,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帝国已经是逐步加入到了全球贸易体系当中,并且随着帝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民众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使得帝国的经济体系在全球体系里也是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且最关键的是,帝国并没有采取闭关锁国,或者是单方面的贸易制裁等政策,基本是采取限制比较小的自由贸易政策。

这种政策是英国最为欢迎的!

因此在当代,帝国虽然和各国的矛盾都不小,但是彼此间的贸易往来却是越来越深入。

而帝国和美国之间,虽然也有所矛盾,但是两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