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舰乃是帝国皇家海军所属之铁甲舰盘古号,该舰作为帝国第一代的远洋铁甲舰自从1863年服役后,已经是度过了足足十一年的服役生涯。

该舰在去年的时候就是由主力舰改为了预备舰,并转往第三舰队服役,而第三舰队在帝国皇家海军序列里,定位是‘后备训练’舰队,船只以老迈战舰以及训练舰为主,主要责任是为帝国训练培养军官和水兵。

当然到了战争的时候,第三舰队里的战舰哪怕是老迈的战舰和训练舰,但是必要时候也会上前线参加战争,而这就是第三舰队的‘后备’任务了。

盘古号到了第三舰队后,承担其了训练船员和官兵的任务,这一次本来是进行常规的远洋训练,预定航程是抵达釜山军事基地的,不过出发前却是接到任务,让他们给去迎接来自朝鲜的和亲使团。

海军之所以把任务摊派给盘古号,主要是因为盘古号本来就有训练任务,只不过是把目标从釜山改成了汉城而已,这种情况下,海军方面自然不会专门另行抽调军舰给和亲使团进行护航的。

当然了,朝鲜的和亲使团自然是不会住在盘古号上,好歹和亲使团里有着两位帝国未来的嫔妃呢,尽管现在还不是,但是以后是啊,所以军方可以不搭理和亲使团里的其他朝鲜人但是李允慧以及另外一名和亲的朝鲜女子却是不能无视的。

实际上,皇家海军只负责护航,接送朝鲜和亲使团的乃是外务部。

外务部早就是雇请了皇家航运公司所属的一艘中等吨位的邮轮充当坐船。

尽管只是从盘古号下的码头路过,都是让诸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庞大战舰的朝鲜人震惊无比。

这些朝鲜人,除了少量出使过中国的外交官员以及少量好帝国海军打过交道的官员外,其他人都是没有亲眼见过这等庞大的战舰的。

以往他们都是听说过帝国有着长百米、宽数十米,近望如山的庞大战舰,但是真正亲眼见过的却是没有几个。

这个时空的朝鲜人,实际上比历史的时空里的朝鲜和外界的接触更少一些。

原时空里,朝鲜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时候,可是相继接触过英法日本等国的,最后是被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

但是在这个时代,帝国的强势崛起,却是让英法等国在东海海域的踪迹几乎灭迹,而帝国向来视朝鲜为后花园,英法等国除非冒着引起战争的危险,不然的话是不会擅自跑到朝鲜来,玩什么炮击江华岛的事。

一方面来说,是帝国的崛起保护了朝鲜不受西方的干扰,但是另外一方面,帝国的崛起也是让朝鲜继续保持了愚昧,未开化的状态。

朝鲜和亲使团的几个高官甚至还获得邀请,前往盘古号上参观,而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他们之中很少人知道,盘古号这种铁甲舰,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落后货色了,在缺船的帝国海军里,都只能是充当预备战舰或者训练舰了。

如果让他们看到帝国最新锐的万吨巨舰,比如蚩尤号,他们还不得被吓死。

李允慧这个少女倒是没有和那些朝鲜的高官们一样感触那么深,她只是觉得这船好大好大,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感受。

等和亲使团的人都上了船后,邮轮和盘古号铁甲舰则是离开码头,然后横渡黄海,直奔上海而去。

由于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李允慧有些晕船,甚至一度呕吐不止,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后,帝国外务部的官员看见和亲使团的人晕船实在严重,所以是不准备安排他们换成内河客轮到沿着长江去南京,而是准备让他们在上海乘坐火车到南京。

这到了上海后,首先入眼的就是长江口和黄浦江里密密麻麻的船只,上海作为当代帝国最大规模的工商业城市,航运非常发达,各种船只多的不得了,而在黄浦江口,更是帝国皇家海军的最重要基地之一淞沪海军基地,那里停泊着帝国皇家海军的大量主力舰,其中就有一艘蚩尤级战列舰应龙号。

看到停泊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舰,又是把和亲使团的朝鲜人给吓了个不轻,原本他们以为盘古号就够大的了,但是没有想到和所看到的万吨巨舰比起来,这盘古号就是三岁小儿啊。

进入了黄浦江后,除了黄浦江的船只外,黄浦江北岸的诸多高楼也是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震撼,下船上岸后,坐上马车经过外滩大道,入眼的一片又一片的高达砖石建筑。

上海乃是中国工商业之精华所在,而外滩大道更是上海的精华所在,一条外滩大道,堪称是当代帝国工业化改革的最明显代表,乃是帝国最闪亮的名片。

别说是这些来自朝鲜的未开化之人,就算是第一次来上海的欧美国家的商人们,也无一不被外滩大道的繁华所震惊。

当晚,朝鲜和亲使团下榻外滩饭店,第二天则是前往上海火车站北站。

这被巨大的战舰和上海外滩的繁华震惊了后,朝鲜人对火车倒是没有露出太大的惊讶了,这倒不是他们觉得火车不够震惊,而是震惊多了,也就麻烦了,反正他们现在所看见的东西已经是颠覆了他们以往的认知。

当然了,好几个以往出使过中国的朝鲜外交人员倒是不会这样,他们有的在中国已经待了好多年,早已经习惯了帝国的变化,甚至习惯了帝国的近代化生活。

让他们现在回到朝鲜生活的话,恐怕是要不习惯的。

李允慧倒是对火车的感觉好很多,因为终于不用晕船了。

这年头的火车走的慢,每小时不过几十公里的时速,走起来在后世人看来就是慢悠悠的,不过在当代却是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了,甚至比高速客轮走的还要快一些。

坐上火车,李允慧不时通过车窗看着铁路两旁的景色,大部分景象和她在国内看到的差不多,农田、劳作的农民,但是有时候却是会出现一些明显的不同。

比如说沿着铁路架设的电报线,还有旁边偶尔会出现一座大规模的厂房,厂房大多有着高耸的烟囱,并冒着阵阵浓烟。

有人告诉她,那是蒸汽机冒出来的烟柱,那些工厂都是用蒸汽机为动力的。

李允慧不知道蒸汽机是什么,也不理解什么叫现代化的机器工厂,她只是觉得这片国度和自己的国家不一样。(未完待续。)

p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世界第四海军

朝鲜和亲使团的到来,这对于朝鲜本身来说或许是第一次以官方的姿态见识到了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强盛,这给朝鲜带来了深刻的后续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坚定了朝鲜方面李昰应为的亲中派的态度。

那就是坚决抱紧中华帝国的大腿,采取全面的汉化改革。

不过对于帝国方面来说,朝鲜和亲使团的到来就是显得无足轻重了,就连林哲自己都是不怎么关注。

毕竟以帝国目前的强势,朝鲜自身的态度并重要,重要的是帝国对朝鲜的态度。

等到朝鲜和亲使团离去的时候,时间已经是进入了1875年。

1875年,对于帝国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尤其是对于帝国皇家海军而言,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年,帝国的第五艘万吨战列舰尧帝号正式服役,这是一艘舜帝级战列舰的二号舰,该舰在1874年就是完成了整体施工,在经过后续舾装和试航后,顺利于1875年的九月份加入帝国皇家海军现役,和舜帝号一起被编入第五战列舰分队。

除了尧帝号外,这一年帝国还服役了第三艘装甲巡洋舰青龙号。

如此也就代表着,1875年的今天,帝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了五艘万吨战列舰,三艘装甲巡洋,这色都是187o年后服役的,舰龄最大的蚩尤号也不过五年而已。

这八艘主力舰,代表着帝国海军现今最精华的力量。

除了这八艘主力舰外,帝国海军尚有部分187o年前建造服役的二等铁甲舰,比如两艘夸父级、一艘天吴号、三艘炎帝级、五艘盘古级以及两艘近海铁甲舰毕方号以及帝喾号。

铁甲舰之外,尚有部分巡洋舰,包括快巡洋舰五艘,常规巡洋舰八艘,数百吨的小型铁甲舰、浅水炮舰等一大堆。

截止到1875年九月,帝国皇家海军的总吨位约为十七万吨,其总吨位已经是过了意大利、奥匈等国,仅次于英国和法国和俄罗斯之后,是为全球之第四海军。

不过帝国海军的总吨位和俄罗斯海军总吨位其实相差并不大,俄罗斯海军的吨位是二十万吨,只不过比帝国多了三万吨而已。

不过这世界第三或者第四一和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比起来,差距就很大了,当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总吨位约为六十八万吨,法国海军是约为四十八万吨。

但是帝国海军的总吨位虽然不如前面的这几家,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和吨位并不少。

这是因为帝国海军和其他几个海军的构成有所不同。

帝国海军因为缺乏其他的海外殖民地,活动区域局限在西太平洋海域,从活动范围来说,乃是一支典型的战略防御海军,其海军战舰的构成以决战用的主力舰、近海用的小型战舰为主,而位于中间的巡洋舰等舰种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而英法两国不同,他们的殖民地众多,海军战舰除了主力舰外,还需要保持大量的巡洋舰。

军费是有限的,这建造多了巡洋舰,自然也就没有多少钱建造铁甲舰,而建多了铁甲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钱建造巡洋舰了。

帝国海军在总吨位上,也就是英国人的四分之一而已,但是主力舰的吨位却是远远不止四分之一。

从1857年开始到1875年为止,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千吨以上的铁甲舰数量非常多,达到了几十艘,但这一时期的英国人非常热衷于建造几千吨的二等铁甲舰,数量虽然多,但是铁甲舰的总吨位其实并不大,加起来大约是二十二万吨上下。

而帝国皇家海军的铁甲舰吨位有多少?达到了十二万吨多,也就是达到了英国皇家海军一半多的吨位。

此外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帝国海军的战舰吨位普遍偏大,舰龄偏短。

比如帝国拥有五艘战列舰,而英国人同等级别的一等铁甲舰有多少?是十艘,而且其中半数都是187o年之前服役的老船。

从中也就说,在整个七十年代里,在最高端的万吨战舰领域里,实际上帝国是保持不逊于英国人一样的建造和服役度。

这并不是说帝国的造船业展的有多快,而是英国人迎来了有史以来对海军限制最严厉的内阁,海军经费拨款是近乎于停滞。

而同一时期里,包括帝国在内,法国俄国以及德国,这四个国家却都是先后掀起了大规模海军扩张的**。

这个七十年代,是其他后进国家海军缩小和英国皇家海军实力差距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时期。

1875年,帝国皇家海军的实力已经是过了英国皇家海军部署在印度洋的东印度舰队的实力。

不过帝国海军自然不会就此停下步伐,实际上帝国海军的扩张一直都是延续进行,每年动工一艘主力舰的核心目标是不会变的。

比如1873年的时候,舜帝级战列舰的三号舰就已经是动工了,目前还在施工当中,1874年,第四艘装甲巡洋舰也正式动工。

而今年,按照海军扩张的预定计划,还将会再动工一艘主力舰。

只是现在海军那边对新的主力舰该怎么建造,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毕竟新一代的战列舰关系重大,要建造怎么样的战列舰,海军内部是众说纷纭。

有的人坚持认为保持蚩尤级和舜帝级的核心设计理念,也就是继续配属两百五十毫米的主炮,采用四座双联装炮塔的菱形布局,低干舷。

但是有的人也认为,随着各国战舰的防护能力进一步加强,现有的两百五十毫米口径的主炮已经难以击穿新式战舰的装甲,必须采用更大口径,身管更长的主炮。

同时低干舷设计由于在高海况情况下存在着容易进水等诸多问题,使得蚩尤级和舜帝级战列舰的适航性相当差,所以是希望能够采用常规高度的干舷设计,以提高战舰的适航性以及在高海况下的火力挥。

不过这些分歧都是存在着自身的矛盾。

口径更大,身管更长,不仅仅代表着对工业基础更高的要求,造价更高,同样重量也会更大。

更大的重量就代表着有限的吨位下,战舰的主炮不能装太多,而且重心不能太高,因此就得用低干舷设计。

对于海军内部的这些争论,作为帝国皇帝的林哲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现在的技术条件有限,战舰设计很难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必须有所取舍。

而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战舰都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这实战效果如何说实话谁都不知道。

这一点不仅仅帝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差不多。

英国人那边更甚,对未来战舰该怎么设计完全是失去了方向,于是乎他们是在中轴炮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