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和帝国的矛盾是遍布整个亚洲的帝国在婆罗洲那边支持兰港国,导致了英国人的不满,而现在英国人自然也是不会放过在朝鲜找帝国麻烦的机会。

很快,朝鲜王国和英国就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闵妃甚至是开始聘请英国人训练新式的军队。

而此举却是引起了帝国的严重不满。

“对于藩属国,帝国的掌控力度还是弱了!”林哲是亲自吩咐外务部那边,要密切关注朝鲜的态势,他可不希望某一天英国人渗透掌控了朝鲜,然后和帝国做对。

同时,林哲也是开始反思以往的帝国对待藩属国的态度。

以往的时候,帝国对于藩属国的掌控力度还是比较宽松的,各国只要承认中华帝国为宗主国,和帝国开放贸易等,一般是不会干涉这些藩属国的内政、军事、外交等。

就算是干涉,也是通过间接的方式。

但是以往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却是让林哲感受到了威胁。

朝鲜突然要改革,开放国门,这对于朝鲜国内来兴许是好事,但是对于帝国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之前帝国可是独占了朝鲜的市场,其他什么英国啊,日本之类都是被排除在外。

现在朝鲜竟然是和其他国家也建立了联系,这等于是把帝国独占的地盘让出来,让大家共享。

这种大背‘景下,帝国的新任住朝鲜公使袁保恒就是踏上了朝鲜土地,成为帝国第三任驻朝鲜公使。

这个袁保恒兴许后世人不太熟知,但是他的侄子确实很多人都知道的,那就是袁世凯!

当然了,现在的袁世凯还是个十四岁的屁孩,还在河南老家读着书呢!

袁保恒和很多帝国里的官员一样,也是前清降官,早年跟随父亲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而其父袁甲三早年在帝国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在宿州战败被俘虏,然后很干脆的投降了。

随后这袁甲三一度在帝国官场里担任了几个职务,不过很快就是在贵州巡抚的任上病亡。

他的几个儿子自然也是在帝国官场里混战,其中袁保恒的仕途比较通畅,随同父亲投降归顺帝国后,早几年是担任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官,后来进入外务部工作,虽然不同外语,但是在外务部藩务司那边也是干的风生水起。

如今是被调往朝鲜担任驻朝鲜公使,也算升了一级。

1874年的六月,袁保恒抵达朝鲜,并正式主持对朝鲜的藩务。

而在抵达朝鲜后不久,袁保恒就是传来报告,朝鲜李王形同虚设,一干权力都被闵妃所掌控,而闵妃为首的外戚正在积极奔走,联络英国法国等,试图以英法等国来对抗帝国对朝鲜上下的渗透。

“这个闵妃,还不如不如李昰应听话啊!”林哲看着外务部递上来的报告,开始第一次正视朝鲜问题。

林哲对朝鲜一直都是没有投入太大的关注,因为朝下国力微,而且之前大院君李昰应摄政的时候,朝鲜是保持了坚定的亲中路线,同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除了和帝国进行贸易外,拒绝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这种事自然是帝国所喜欢的,再加上之前朝鲜局势稳定,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以林哲也就没有投入关注的目光。

但是现在这个闵妃竟然跑了出来,带着一大票外戚竟然要玩对外开放,这不仅仅是朝鲜国内强烈反对,就连帝国也是强烈发对的。

朝鲜国内为什么反对不去,帝国为什么反对?

这独占朝鲜市场总比和其他国家一起竞争朝鲜市场来的好。

再者,朝鲜位于帝国北方,如果老老实实也就算了,但是如果不安份的话,将会可能给帝国带来比较严重的麻烦。

“朝鲜事态要适当的把握住,不能让他们乱来!”这是林哲给外务部的指示。

核心就是,现在朝鲜的对外开放是不符合帝国利益的,必须给禁止掉。

当然了,朝鲜就算是帝国的属国,帝国在朝鲜也有驻军,但是平白无故的直接出兵还是不太好,这有损帝国光伟大的形象。

不过帝国不直接插手,不代表不能插手的。

闵妃在朝鲜也有着一大票的反对着,其中被废除了权力的李昰应就是反对派的核心。

收到了来自国内的指示后,帝国驻朝鲜公使袁保恒是迅速联络了李昰应等反对派,鼓动他们把闵妃赶下台,为此,袁保恒是许诺了不少的条件,甚至向李昰应承诺,一旦李昰应起事,帝国在汉城内的两百多名驻军也能够投入战斗,并支持李昰应。

当然了,帝国的条件也是有的,而这些条件对于朝鲜人而言,大多是属于丧权辱国的条件。(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二章 袁保恒的野望

签订些许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彻底失去权力相比,对于李昰应来明显是后者更难以让人接受。

李昰应并没有让袁保恒等待太久,很快就是答应了袁保恒提出的诸多条件,所为的就是重新夺回权力。

送走李昰应后,袁保恒嘴角露出了笑容,这李昰应虽然犹豫了片刻,但是却是和自己预料的一样,他除了彻底投靠帝国外,他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基于李昰应的治国政策,他是朝鲜王国里非常典型的保守派人士,坚定的闭关锁国派,除了和帝国进行贸易以及军事、政治等往来外,排斥和其他国家的交往,简而言之,李昰应就是希望朝鲜关起门来自己玩过家家。

这一次朝鲜的事如果处理得当,后头一个嘉奖怕是少不了的,最好是能够和外务部的前辈李博仓一样,能够借助外交事务获封爵位,这样自己的袁家重回中国政坛高位是指日可待了。

袁家虽然是一个世家大族,他的父亲袁甲三在前清官至一品,归顺帝国后也是官至一省巡抚,如此也就让袁家并没有和前清的诸多权贵家族一样随着满清一起灭亡,而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了荣华富贵。

实际上这也是前清诸多汉族高官的选择。

前清覆灭前夕,地方上的诸多中下层满清官员,尤其是儒家出身的文官基本都是选择了归顺,整整反抗到最后的并没有多少。

中高层官员则是看具体情况,很多地方汉族大员同样是选择了归顺,而同样也有不少高级官员选择了为满清效忠。可惜后来咸丰出逃的时候,把他们很多人都给抛弃了。

恭亲王献城投降的时候。又是杀了一批,等到中华军杀进北平的时候。自杀了一批,潜逃了一批,剩下的又被中华军杀了一批,总之当年留在京师里的高官就没几个活下来的。

凡是袁甲三、李鸿章、曾国藩这种地方上的汉族大员,大多或是投降,或者是主动归顺,这些人的结果有些是从此回家养老不问世事,有些则是被委以闲职,有些则是被』』』』,m。≠。c¤om继续留用。

而且越早主动归顺。也是越容易获得重用,袁甲三就是归顺的早,所以后来的待遇还算不错。

不过即便如此,和帝国里的大量开国功臣权贵比起来,袁家这种前期时代的权贵家族,大多已经没落,很少有多少人还能够维持以往的风光的。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别这还是改朝换代了,前朝的权贵没被杀个一干二净就很不容易了。

袁保恒现在已经是袁家在帝国里官位最高的人了。这一次到朝鲜出任公使,袁保恒知道是自己人生中一次难得的机遇,只要做得好了,以后就有可能调到其他几个重要的国家出任公使。等到回国后,最次也是一个司长的职务。

等混多几年,到时候捞一个协办大臣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要想在朝鲜获得足够的功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是简单的把闵妃赶下台。把李昰应扶持上台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朝鲜本来就是帝国的属国,而朝鲜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对于当代的帝国而言,朝鲜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很多帝国的商人都是懒得去朝鲜经商,因为这年头的朝鲜要啥没啥,甚至连市场潜力都没多少,帝国的工业产品就算在朝鲜搞低价倾销都是卖不出去多少货。

而在日本被帝国肢解为三国国家后,日本短时间内,甚至可以五十年内都不会成为帝国的威胁,而没有了日本的威胁后,朝鲜这个夹在帝国和日本之间的半岛国家,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是无限下降。

因此最近一些年来,帝国国内对朝鲜基本都是出于放任处置的态度,只要朝鲜乖乖听话称臣纳贡那么帝国高层一般都是不管朝鲜这边的事。

1864年的时候,李熙登位成为新一代朝鲜国王,并上书帝国请求册封,当时的帝国高官因为没有多少人在乎,愣是在受到了请求册封的文书之后一个月才想起来这事,然后才派了人去册封。

基于帝国本身对朝鲜的轻视,所以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变化是很难引起帝国的轻视的。

这一次帝国之所以派了袁保恒来朝鲜,是因为朝鲜的对外开放,引进英国、法国等势力威胁到了帝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这让一直视朝鲜、日本三国为自己后花园的帝国怎么能够忍受。

因此这才有了袁保恒的到来。

来朝鲜之前,外务部大臣宋关前接见了他,让他务必要让朝鲜恢复平静,不要再有事没事玩什么开放,引进英法等西方国家。

并且也是坦言,为了维护帝国的东北方向的战略安全,帝国将会采取一切有必要的措施来平息这一次朝鲜动乱。

这种话几乎就是对袁保恒,帝国已经是做好了军事解决的准备,让袁保恒防守去去。

当然了,所谓的军事准备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准备,军方如果要对朝鲜拥兵,根本就不用动员之类的,甚至都不用增加临时的战费,帝国海陆两军,只要出动现有在朝鲜以及朝鲜周边的兵力就足够了。

帝国陆军在朝鲜和帝国的边境省份,也就是辽阳、吉林两省驻扎有两个师的正规野战军,另外还有若干兵力地方守备部队。

然后在汉城帝国有驻兵两百多人,在釜山这个海军港口里,有海军陆战队一个营以及水兵若干。

如果帝国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话,是非常容易的。

不过对于帝国而言,尽管在朝鲜拥有驻兵权,军事通行权等权利,但是朝鲜只是帝国的藩属国而已,表面上依旧是需要尊重朝鲜王国的意愿,贸然出兵的话,将会带来一些不太好的国际影响。

帝国的藩属国也不是朝鲜一个,还有越南王国、琉球等国家呢,如果帝国无缘无故就出兵灭掉一个属国,这会让其他的属国更加惊慌,从而引入英法等国的势力。

这对帝国正在推行的东亚外交政策是不利的。

这几年,帝国一直推行的东亚外交政策里,试图把亚洲地区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国家都置于帝国的掌控之下,让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口头称臣,而是演变为真正的联盟关系,当然了这个联盟肯定是以帝国为主的。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选择而已,帝国内部不少人,尤其是军方和一些激进派,他们更希望彻底吞并周边的国家,从而完成开疆扩土的伟大功业。

就和吞并新东省、浩罕省一样,为帝国再开阔数以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才是帝国诸多军方将领以及激进派文官们的追求。

后世人常,俄罗斯人才是对领土最渴求的国家,但是有着儒家传统的帝国,对领土的渴望也是同样严重。

古今往来,对外政策扩大领土都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们建立丰功伟业的首选。

而每一个王朝初立的时候,总是领土扩张的最佳时机。

现在的中华帝国同样也不例外,六十年代的时候,除了林哲一意孤行要夺取的夏威夷意外,帝国在中亚、西伯利亚方向的扩张,基本是受到了帝国上下的统一支持,哪怕是叫嚷着削弱军费的文官派系,他们也是支持帝国在这两个方向的扩张的。

只是他们不愿意为此花钱而已!

那些文官们是希望军方将士们‘用鲜血代替子弹,用勇气代替炮弹’为帝国开疆扩土!

现在帝国对朝鲜那边,就有不少人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实现以往数千年来都没有那个王朝能够实现的壮举:彻底征服朝鲜,把朝鲜半岛变成帝国领土!

从古至今,虽然能够击败朝鲜,迫使他们投降的中原王朝多的很,但是却是没有那个中原王朝能够彻底把朝鲜吞并,总是在朝鲜人投降后,给予他们自治的权力,究其原因,可以用元朝王约的话来描述:“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

简而言之,在古代里,朝鲜距离中原王朝由于距离非常远,而且要啥没啥,占了除消耗军费意外,没啥实际收益,这收上来的税估计都不够镇灾用的。

然后朝鲜乃蛮夷之地,这治理起来就得靠强力的军事统治,不会轻易臣服,这要是三年两头来一次叛乱,光是镇压就够让人烦心的了。

不过这些问题在现今帝国国内的诸多军政要员来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