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利人采购的两艘铁甲舰,被他们命名为‘海军上将科伦克号’‘布兰科?恩卡达拉号’,也被称之为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

该舰的标准排水量为四千两百吨,拥有水线装甲带,采用连斜旋转炮塔布局,两座双联装封闭式炮塔,搭载四门两百五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径钢制后装线膛炮。

采用倒缸式蒸汽机,马力三千三百匹,采用双轴推进,可以推动这艘战舰跑上十一五节,并安装了风帆系统。

装甲采用锻铁装甲,水线装甲带从一百一十毫米到两百二十毫米不等,炮塔装从一百五十毫米到两百毫米不等。

这是一艘经典的,以船头对敌为主要战术的二等铁甲舰。

单船报价是一百两百万圆。

两艘就是两百四十万,再加上两艘浅水炮舰以及配套的修理厂,码头扩建等,总价是三百万圆。

签订合约的时候,智利人是满脸的笑容,他们已经是幻想着这两艘战舰建成之后,回到智利时的场景了。

到时候这两艘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就是南美地区,甚至整个美洲地区最强大的战舰,到时候阿根廷人、秘鲁、玻利维亚这些国家还不得被吓破胆。

合约签订后,上海造船厂和太平洋贸易公司的代表们也都是笑呵呵,上海造船厂接下了这两艘铁甲舰的订单,可是拿走了最大头的利润。

太平洋贸易公司这个二道贩子当了个中间人,也是拿到了不少实际好处。

对于帝国而言,这两艘铁甲舰的订单意义重大,代表着帝国继承了前几年的对阿根廷军售,从而是彻底打开了南美地区的军舰市场。

以后南美地区的海军竞赛,帝国估计能够从里头捞到不少的好处。

毕竟军售这种事有着极大的延续性,尤其是大型军舰。

当智利人用惯了帝国建造的军舰,熟悉了帝国标准的两百五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八十毫米这些舰炮的标准和性能后,并且在他们国内也都建立了相关的后勤体系后,要想再更换其他国家标准的军舰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所以最开始的订单尽管赚的不多,但是帝国上下依旧非常积极推销,这为的就是后续的订单和利润。

这从阿根廷那里就可以知道了,得知了智利人从帝国购入了两艘大型铁甲舰后,阿根廷也是反映相当迅速,阿根廷和智利也是潜在的敌国,这智利的海军实力增长以后,对于阿根廷可不是什么好事。

很快就是派人找上门来,要采购军舰,一开始他们是没有多少犹豫的就订购了两艘五百多吨的木制机帆炮舰,这玩意很便宜,一艘才十多万圆而已,加起来也就三十万不到的订单。

但是就当太平洋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以为这事算完的时候,阿根廷的人却是主动提出来,他们也想要从帝国方面获得贷款,用以购买大吨位的军舰!(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九章 敌人和朋友

受到智利的刺激,阿根廷人也是深感其海防压力的加大,所以才会迅速的做出同样购舰的举动。

尤其是得知智利人是通过了贷款,以支付部分款项的时候,他们也是想要通过贷款采购大吨位的战舰。

对于阿根廷人的请求,帝国方面自然是会保持欢迎态度的,不管是提供贷款还是出售军舰,都是好事。

密集的军售,金融贷款,这能够让帝国的触角更加深入南美地区。

因此一方谈判后,帝国就是和阿根廷达成了相关协议,阿根廷人贷款了一百万圆,其自身再支付一部分的现金,进而采购了一艘铁甲舰。

有意思的是,这艘铁甲舰是根据智利人的海军上将科伦克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或者阿根廷人采购的战舰是最开始的设计原型。

这艘战舰的设计吨位达到了四千八百吨,比智利人的四千两百吨要大了一些,虽然火炮的布局以及主炮数量,口径都一样,但是动力以及防护性能上却是要优秀许多。

该舰的航速达到了十三节,同时装甲乃是采用帝国最先进的钢面铁甲,由青岛海军造船厂承建。

当然了,性能先进了后,这价格自然也是更贵,该舰的售价达到了一百四十万圆,比智利的战舰贵了二十万。

联系达成了两个国家的外贸军舰订单,而且总额加起来超过了五百万圆,这让帝国国内的相关企业是笑容满面。

提供动力设备的林德机械公司,建造船体的上海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提供舰炮的皇家武器公司。提供造舰钢铁以及装甲的江南矿务公司、北方煤铁公司等,此外还有更多的上游企业。都是能够从中分润不少利益。

这两份军舰订单,也是代表着帝国的军舰外销已经是跨越了一大重大门槛。在国际市场上堂堂正正的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竞争了。

这将会给帝国的工业发展,尤其是和国防工业息息相关的重工业,带来极大的发展动力。

趁着这个④④④④,m。★。c£om东风,太平洋贸易公司有事在全球范围内推销了更多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以及钢制后装线膛炮,获利颇丰。

很多无力自造后装枪械的国家都是选择了购买1864年型林德步枪,以提高军队的武器水平。

除了一些典型的国、弱国外,就连号称是‘欧洲的满清’奥斯曼土耳其也是采购了大量1864年型林德步枪。

虽然奥斯曼土耳其已经没落了,但是依旧保持着庞大的国土,而且外部环境是非常的恶劣。众多的欧洲国家都想要随时扑上来咬一口,尤其是俄罗斯和土耳其更是有着延续数百年的恩怨,从1676年开始,这两百多年来基本每个十几二十年都要打那么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平均下来,十九年就要打上那么一次。

上一次的第九次俄土战争,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过去已经十六年了,按照历史的惯性,不用几年这俄土之间就该爆发一轮新的战争了。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土耳其自然是不会松懈,而是时刻准备着和俄罗斯打一场。

进入1870年后,金属子弹后装步枪在欧洲掀起了浪潮,奥斯曼土耳其虽然愚昧落后。但是不代表看不见世界军事技术的变革和进步。

很快就是试图购入相关的技术或者是成品武器,他们找了英国人,也找了德国人。但是这两家的新式步枪都处于刚量产的状态,连他们自身的换装都没能满足呢。不可能大规模外销。

另外土耳其人在测试的时候,也是发现了马蒂尼…亨利mk1步枪存在着不少缺陷。所以很快就是放弃了这款步枪,进而向德国求购。

而就在他们和德国人谈着的时候,来自中国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对于1864年型林德步枪,其他国家的人大多都是听过这个名字的,英国人和德国人为什么要服役金属子弹后装步枪,不就是受到了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影响嘛。

但是此前中国一直都是严禁该枪的出口,尽心了严格的军事保密,这土耳其人自然是想要买也买不到。

如今中国人找上门来,他们可以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1864年型步枪,只要土耳其人出得起价钱,十万二十万支都不是问题。

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国家并不,拥有的军队数量自然也是非常多的,其他国可能就购买几千支,多不过一两万而已,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对新式步枪的需求,那可是数十万支啊。

而且奥斯曼土耳其的工业基础相当之差,就算能够自产,但是规模也不会大,所以即便是他们购买了专利授权后自产,但是凭借他们自身的产量还是不高的,所以还会需求相当大量的成品。

为了采购1864年型林德步枪,同时也是为了获得该枪的专利授权,当然更重要的是获得生产线,要不然给个专利授权他们也造不出来啊。

奥斯曼土耳其是特地向帝国派遣了一个外交团队。

对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到来,帝国还是表现了非常大的善意!

为啥?

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帝国和俄罗斯是敌人,土耳其和俄罗斯同样是敌人,有着同样敌人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合作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加强两国的合作,嗯,主要还是加强土耳其方面的实力,给俄罗斯人添堵,林哲是很痛快的批准了技术授权合同。

和针对其他几个国家的技术授权比较高昂不同,对土耳其人的技术授权是比较低的,只要土耳其人从中国购入相关的生产线,那么技术就是半卖半送,还附赠工程师到土耳其指导设备的安装,培训工人。

当然了,这购买技术的前提是土耳其人必须向帝国订购大量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订单。

土耳其人这一次是难得的表现出了财大气粗,直接采购了十万支1864年型林德步枪,此外还采购了三十门的钢制后装线膛炮。

这么大的步枪订单,让皇家武器公司的负责人是兴奋不已,这1864年型林德步枪放开出口半年不到,但是现在已经获得了多少订单了?

加起来已经是超过了十五万支的订单了。

这比往年军方一年的订货量都要多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国内军方的订单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虽然不至于亏本,但是利润也是有限,对于皇家武器公司这种大企业来,也就赚个辛苦费。

但是这外贸订单就不一样了,价格往往要比国内军方订单的价格多上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三十以上。

别看只是多了百分之十以上,但是售价多了百分之十后,利润可就是好几倍好几倍的增长啊!

一支最新型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在1871年的时候,军方的采购价是每套二十五圆,这个价格也不是单纯的制造成本,而是加上了以往的研发以及设备折旧等费用,如果是单纯的制造成本的话,这个价格肯定是还要更低的。

实际上,早期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要更加昂贵,1865年的时候,一支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采购价达到了三十八圆。

在这个价格上,企业大于能够保持大约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毛利润,也就是这种枪的成本大约是在二十一圆左右。

如果对外售价提高了百分之二十的话,那么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能够达到每支七圆左右,相对于以往的三圆多不到四圆的利润,提高了将近百分之八十左右。

这样一来,皇家武器公司的业绩就会变得更好看了。

不过生意谈好之后,奥斯曼土耳其那边却是提出希望用白银付款,这让太平洋贸易公司那边颇为不满。

这年头白银已经是持续贬值,虽然帝国国内依旧大量流通白银,但是为了避免损失,在国际贸易上一直都是采取黄金贸易制度的。

为此,帝国甚至是在186年的时候,退出了帝国的‘金圆’,以便和以往的银圆进行区别,这种金圆是作为国际贸易货币单位以及政府统计单位的。

也就是,在当代的帝国,是金银混合本位,而金圆和银圆的兑换是随着国际金价进行变化的,和法国和美国比较类似。

不过随着这几年白银贬值速度加快,帝国财务部已经是开始收缩白银的使用量,同时推广金圆。

民众也不啥,他们自然也是知道手中的银圆越来越不值钱,所以都是换成了金圆进行保持。

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帝国国内的金圆和银圆是保持一比一的兑换比例,只不过一个兑换的是白银,一个兑换的是黄金而已,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国际上白银产量大增,同时很关键的是帝国使用金银混合本位后,在国际贸易上拒绝接受白银,只接受黄金或者黄金本位货币,使得白银的价格持续走低。

现在黄金兑换白银,其汇率已经是跌破了十六五,而不远的将来,跌破十七也是极有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国际贸易就更加不会接受白银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章 确立金本位

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政治以及军事援助的含义要更大一些,他们非要用白银支付的话,帝国也是接受了,不过自然是要加价的。

但是太平洋贸易公司接受了这批白银后,转手就跑到伦敦去换成了黄金,然后才运回国内。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太平洋贸易公司的单独行为,实际上这几年帝国的官方机构一直在减少国内白银的储量,换购黄金。

大量从民间收集的白银被运送到了国外,换回工业原料或者机械设备,又或者是干脆兑换为黄金。

过去十年来,帝国国内白银外流是相当严重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黄金内流的规模也是非常的庞大,由于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加上帝国的国际贸易多采用黄金结算,所以国内的黄金储量也是越来越大。

同时帝国为了增加黄金储量,国内的诸多金矿也是加大了产量。

等到了1872年的时候,帝国的金银混合本位制度已经颇见成效。

不过随着奥斯曼土耳其执意要用白银支付,再加上太平洋贸易公司在出售这批白银的时候,导致了伦敦白银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