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哲对这个时代的铁甲舰的认识,其实还是到了这个时代后所了解到的,不过他拥有后世的一些前瞻性认知,所以即便是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他也能够看出来什么才是海军想要的。

他不需要去理解什么样的技术才是最好的。他只需要让海军沿着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那些战舰去发展就可以的。

所以要发展海军,并不需要林哲懂得具体的船体设计。蒸汽机,舰炮的射击工作,他只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战舰是代表着发展潮流那就足够了。

而什么潮流才是正确的?

战列舰!

毫无疑问,林哲给海军未来五十年内定下的发展目标始终都是只有一条,那就是朝着后世的战列舰发展。

林哲自身对战舰,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海军战术,战舰的了解不算太足,至少和那些带了百度或者各种系统神器的穿越前辈们是没法比,但是哪怕是普通人也知道。人家英国佬的抵抗号可是有六千多吨的,而要想把这艘战舰击沉。以目前帝国海军的纸面实力而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然而就是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却是成为了现实。

这对于林哲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海战里采用了什么战术,对后续的海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林哲不太关心,这些事情自然有海军的一大票将领们去关注。

现在林哲要做的事非常简单!

那就是对这一次海战的有功将士进行封赏!

再也没有什么比封赏更能够体现他最这一次海战的满意,对海军的表现满意了!

当即,他就是招来了秘书处的秘书:“记一记,赐沈同登男爵爵位,升林同书为上校,其余有功将士让海军那边尽快拿出名单来,厚赏之!”

言罢,他又是把手中的那封捷报看了看,上面还提到了女蜗号的舰长郭成敬在撞舰中殉国,而在数千年的古老传统里,都是有着死者为大的传统。

郭成敬的殉国自然不能无视掉,不但不能无视,反而还要重重厚赏!

当即林哲又道:“追授郭成敬为海军少将,授男爵,破例可袭爵一代,家属那边要安抚好!”

林哲对郭成敬的追授,其实都是做给那些还活着的人看的,除了给军方其他将士看外,还给那些家属看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三天后秘书处亲自派人到郭成敬在江西九江府家中时,给他们送去了阵亡通知书,同时还宣读了追授圣旨的时候,郭成敬的老父亲纵然是老泪纵横,但是也是对男爵的爵位充满了期待。

男爵的头衔,哪怕是追授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贵族头衔在帝国基本是属于最顶级的荣誉,全帝国范围内只有一百三十多名贵族,能够获得贵族爵位的除了少量皇亲国戚以外,其他的都是不是战功显赫就是文治杰出的开国功臣。

一个普通的上校能够获得贵族头衔,这是从来没有过先例,更不要说虽然是追授,但是却破例可在袭爵一代,这份恩典可以说是帝国近年来少有的了。

随后宫务厅宗内室官员就是给郭成敬的嫡长子,去年刚考上海军军官学校就读一年级,年仅十八岁的郭柏寿授予了男爵头衔。

如此,郭柏寿也就成为了帝国里除了几个年幼皇子以外,最年轻的一个贵族,同时还是军方里唯一一个军衔在少将以下的贵族,嗯,也是最早一个因承袭而获得爵位的贵族,最重要的是他还未婚,也是帝国里除了几个年幼皇子以外仅有的一个未婚贵族。

宫务厅宗内室,一开始只是管理皇室宗内事务,后来也监管贵族事务。

毕竟贵族体系和寻常官制不一样,这是属于一种身份地位的荣誉头衔,和官制没有直接联系。

对郭成敬的追授,并对其长子郭柏寿的封爵,其主要用意就是鼓舞军心士气,表现皇家对海军将士的关心,并表示皇家绝对不会辜负殉国将士的家属,以排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些善后安排是不能忽视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殉国将士的厚待,远远要比对现有的将士厚待更加重要一些。

而就当林哲在的考虑着如何处理后续的一系列封赏事务的时候,当天晚上林达标也是摆了数十座宴席,为获胜归来的舰队进行庆功!

宴席之中,被众人环绕,最出风头的并不是林达标,也不是沈同登,而是林同书。

年轻的脸庞上因为喝多了酒的缘故而显得通红,不过林同书能够年纪轻轻就成为联合舰队参谋组的组长,实际负责指挥了如此庞大的一场海战,除了他个人的才华能力外,也和他的性格以及为人有关。

在他身上,你看不见那些年轻人特有的冲动。

哪怕是面对林达标亲自来敬酒,林同书也没有忘记身为海军军官的骄傲和矜持。

这是一个表面看上去和和气气,但是内心充满了高傲的海军军官!

一场庆功宴之后,广州军港里的官兵们有些放了一短暂的假期,不过大部分的军官们却是没能休息的时间。

有些军官们去船厂,敦促船厂对战舰进行维修,同时林同书为首的参谋组也是开始研究如何防备英国人的第二次来袭。

英国人的海军强大无比,尽管他们这一次击败了东印度舰队,但是绝对不能说已经是击败了英国海军。

要知道,这一次英国人派遣的东印度舰队虽然给帝国海军造成了庞大的压力,但是对于英国海军自身而言,东印度舰队的实力非常有限,主力舰不过是两艘六千多吨的铁甲舰而已,而比他们性能更优良,战斗力更强大的战舰英国人还有十多艘呢,而且还保持着每年三四艘甚至更多的速度下水并服役。

英国人就算是把整个东印度舰队都给丢了,也不会实际影响英国海军的实力。

基于此,如果英国人继续派遣战舰增援东印度舰队的话,那么肯定会对帝国海军形成重大的威胁。

同时考虑到之前的战斗中,英国人的木制战舰以及小吨位的近海铁甲舰几乎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只能是被当成靶子挨打的情况,后续英国人肯定会增援主力铁甲舰过来。

到时候如果英国人随便抽调两艘万吨铁甲舰过来,再配合赫克托号以及英国人抽调的其他那些几千吨的铁甲舰,如此将会给帝国海军带来重大的威胁。

到了那个时候,帝国海军该如何应对?(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军技术改革

值得庆幸的是,这年头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英国人如果要从本土的海峡舰队,或者从地中海舰队里抽调主力战舰的话,就得绕过非洲南部才能够抵达中国,其航程之远并不会比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增援远东要近多少。

横跨半个地球对英国海军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一路上也有充足的港口可以进行补给,但是这得需要时间啊。

加上之前东印度舰队刚失败了一次,英国人也得详细审视珠江口海战的详细经过,然后再决定抽调什么战舰,组成什么样的舰队来远东。

这么一来,所需要的时间就不是一两个月,而是最少也得三个月以上,如果英国人谨慎一些的话,那么可能要等半年以后英国人才能够顺利组建第二支庞大的舰队来袭。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在击败东印度舰队,迫使李斯特的舰队退回新加坡后,至少拥有三个月以上的缓冲时间,如果英国人拖延一些,甚至拥有半年以上的休整备战时间。

而这些时间对于现在的帝国海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帝国海军上下除了林同书等人要继续研究各种战术,需找击败第二次英国人来袭舰队的战术外,海军的其他人员也没有闲着。

而最近几天,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昨天的战斗经过详细整理出来。

如此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不管是对中国海军还是对全球海军的后续发展,都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海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会得到极端的重视,然后进行改良。

近代历史上,每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总会带来军事上的革新,1858年上海的中英法战役,直接让全球范围内刮起了后装步枪的服役浪潮,并在美国内战中前面铺开。

克里米亚战争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了铁甲舰的优势。从而开始建造铁甲舰,并在美国内战期间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而昨天发生的珠江口海战,势必会带来更大,更深刻的影响,因为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铁甲舰之间的交战。

这种交战并不是美国内战里的那种近海内河之间的零星炮战,而是正儿八经的大规模舰队决战,这种铁甲舰之间的舰队决战。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属于首次。

其中必然会给后续的战舰发展,海军战术带来深刻的影响!

先不提珠江口海战对英国人的影响。也暂且不去提英国人在遭到珠江口海战失利后,后续打算怎么办。

只说帝国海军这边,海战刚结束,第二天开始海军上下就是对珠江口海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那些太过详细的战术理论先不去谈,这些理论一时半会也决定不下来,需要讨论再讨论。

但是有一点却是被海军上下迅速接受并支持,那就是要给战舰加装撞角!

珠江口海战,让帝国海军获胜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不是第一纵队的快速突进,并对英舰队的木制战舰群进行杀伤。而是女蜗号对抵抗号的撞击,通过两败俱伤的模式把抵抗号击沉,如此才是彻底奠定了这一场海战的胜利基础,迫使李斯特主动撤退。

同时在海战中,舰炮对铁甲舰的伤害能力非常有限,而受限于技术发展,海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装备更大口径。身管更长的舰炮,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开发出来更先进的穿甲弹。

那么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军舰对铁甲舰的击沉能力,尤其是己方还是出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什么才是最简单,同时最可靠的?

毫无疑问,撞角!

历史上在1866年后一直到甲午海战期间。撞角能够得到大力发展并不是当代的海军将领们喜欢玩碰碰船,而是因为随着铁甲舰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舰炮的能力却是跟不上去,至少在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甚至到日俄战争的时候,这数十年里,战舰的防护和火力一直都是处于不对等的。

舰炮的发展始终落后于装甲的发展。当舰炮用的榴弹炮成熟可靠后,铁甲舰的锻铁柚木混合装甲已经大行其道,等军舰开始使用大口径的,比如那些十二英寸口径的舰炮时,军舰又开始用上了表面硬化装甲。

以至于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用二级主炮洗甲板的战术,说到底还是因为舰炮以及火控系统不给力。

一直等到披帽穿甲弹、集中火控系统面世以后,战舰的火力才是首次超越了装甲的发展,如此才能够打出来一场日德兰海战,如果没有穿甲弹和集中火控系统,估计日德兰海战还会停留在洗甲板或者干脆玩冲撞战术的阶段。

太久远的事不去说,而帝国海军的军官们也无法预料未来数十年的战舰发展,他们只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去考虑。

那就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舰炮无法对铁甲舰造成有效伤害,那么怎么才能击沉敌舰?

在有了女蜗号撞沉抵抗号的前例下,给战舰加装撞角,采取撞击战术无疑是一条可行的捷径。

尽管历史上的这种行为是多余的,除了美国内战以及利萨海战里撞角发回来较大的作用外,后面的数场海战里,撞角都成为了一种装饰物,而没撞沉敌舰,反倒是把自家战舰撞沉的例子不少。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至少对于目前,尤其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撞角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实战价值。

要不然历史上的全球各国海军也不会一股脑的都往军舰上加装撞角了!

除了给军舰加装撞角外,海军内部通过对珠江口海战以及前面火奴鲁鲁海战的研究,同样是得出了另外几个结果,那就是战舰上的风帆系统已经无法在舰队决战的时候带来优势,反而成为了累赘,风帆系统被击毁的时候虽然不至于影响战舰的活动,但是却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

因此海军内部是提出了彻底取消风帆系统,后续战舰清一色用蒸汽机的建议!

而被摧毁了一根桅杆的炎帝号在进入造船厂修复的时候,更是干脆把剩余的桅杆也给拆除了,成为了帝国海军内第一艘纯蒸汽动力的大型远洋铁甲舰。

不过收到拆除桅杆的影响,失去了风帆系统后,对炎帝号的续航能力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依靠蒸汽机的情况下,其续航距离只有两千海里,这个续航能力如果要前出到太平洋深处战斗的话,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只是在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在国内沿海、日‘本沿海等地作战的话,那么问题就不会太大。

反正帝国海军暂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扩张到整个太平洋或者到印度洋,甚至连南海深处都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