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1862年 后的帝国,兴办工商已经成为了帝国的主要施政方阵,也是官员们最容易出政绩的一个突破方向,所以你可以看到凡是有些条件的地方州府都是积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种情况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通商港口里更是如此。大量的工厂再各个通商港口城市里建立了起来,然后依靠地理优势发展经济。

1862年,对于帝国的工商业而言,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年份!

仅仅是1862年的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申请设立的各类企业就高达四百多家,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

其中新增了三十五家煤矿,六家铁矿,一座金矿,此外尚有设计零件制造,维修等业务的机械产业六家。

同时纺织业依旧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新增纺纱,织布,印染等棉纺企业三十六家。

生丝行业倒是增长速度不快,只有一家生丝企业建立,但是这家设立在南通的蒸汽缫丝厂的注册资金就高达五百万,由此可以看出帝国的生丝行业的资本集中有多么厉害。

如今帝国的生丝行业有朝着资本密集化,甚至垄断化的步伐前进,由于一些规模庞大的生丝厂商有着各种优势,一些投资小的生丝厂商基本上很难生存下去,往往会被那些大型生丝企业收购吞并。

如此也就导致了,生丝行业里的新建工厂虽然速度缓慢了下来,但是基本上只有有人敢涉足投资生丝行业。那基本都是带着至少好几百万资金入场的,要不然很有可能被那些大资本吞的一干二净。

尤其是在上海这边,能够涉足生丝产业的都是一些大型资本,皇室产业的上海纺织公司就不说了。其他的一些生丝企业基本也都是一些资本巨无霸,背后里基本都站着外资银行、本土的一些传统钱庄或者新式银行,还有就是一些传统的富豪家族,资产少说也有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

现在的生丝产业乃是属于非常典型的资本密集产业,利润高。但是投入也大,没有几百万资金在手根本就玩不转,就算勉强开起来了也是给人打白工,最后只能惨兮兮的赚一点加工费。

因为开办蒸汽缫丝厂,固定资产的投入其实并不算大,区区些许机器设备而已,工人的薪资也不算高,真正开支大的是收购蚕茧,然后生产出来后贩卖给洋行或者干脆运输到欧洲出售的这一个过程中,会严重的挤压流动资金。

随随便便都是上百万的货款压在上头。大型一些的蒸汽缫丝厂甚至会被挤占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货款。

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资金的话,就得借贷,而不管什么时代,银行家都是最贪心的,每年的蚕茧上市时,那些蒸汽缫丝厂去找银行或者钱庄融资的时候,银行家们就会开出极高的利息。

如果借了,你一年坐下来就会发现大半的利润都被那些银行家的吸血鬼给拿走了!

不借的话,你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收购蚕茧,更不要说和那些农民直接签订预购协议来保障蚕茧供应了。到时候没有货源那就是妥妥的倒闭破产啊。

因此对于生丝行业而言,自身的资金充足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是能够和上海纺织公司一样,随时都能够有上千万圆的流动资金作为保障。自身有着充足的资金来收购蚕茧,囤积货物,甚至能够自行组织远洋商船把生丝运往欧洲贩卖,那么就能够独吞超高利润。

但是如果你自身没有充足的资金,那么就得去借,而这样一来。大头都会被那些银行家们拿走,最后在出货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运往欧洲贩卖,只能是把生丝出售给洋行或者上海纺织公司这些有着远洋运输以及销售渠道的企业,这一过程里少说也会再被剥削一层利润。到最后一年忙和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只赚了个辛苦钱,预料中的生丝暴利和自己根本就没啥关系。

如此也就导致了上海的生丝产业越来越朝着资本密集化发展,以往的时候商人们随便投个几十万就能够办厂,但是现在你投资几十万办厂虽然能够把工厂办起来,但是后续要生产的话肯定需要贷款,这样利润就会被严重压缩。

生丝产业资本密集化,这也导致了很多原本投资生丝产业的商人们转移到棉纺产业来。

此时的棉纺产业和生丝产业比起来,棉纺产业的投资无疑要小得多。

同样是几百万的投资,如果是在生丝产业里顶多算是小字辈,只能勉强过得去。

但是投资几百万在棉纺产业上,那就是妥妥的巨无霸了。

甚至很多地方的棉纺企业都是只有几万几十万的投资,超过百万的都很少。

但是别看他们的投资小,但是他们的雇工人数并不会少,对帝国税收的贡献也不会少。

不管是生丝还是棉纺,对于帝国而言,都是经济支柱,都是需要大力扶持的行业。

而就在1862年帝国掀起一番工商业经济建设**的时候,国外的形势也是逐渐变化,其中最让帝国关注的不外乎就是越南那边的战争局势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疆设省

1862年五月,新华殿内,林哲正在详细的看着手中的这份新疆设省提案。∑,

帝国目前的各省、府、州县划分整体上是沿袭了明清时代的割据,就算是有些变动,但也只是一些小地方的行政划分变动,比如那某些县、州、府、道等进行细微的调整,但是到了省一级上,基本上没有变化。

关内的十八省依旧是十八省,前几年变化最大的还是一些边地,比如东北、北方草原,西藏。

当时为了加强对东北、北方草原以及西藏地区的实际控制,帝国在东北把清朝的三个将军辖区改组为省级辖区,设立了黑龙江、吉林、辽阳三省。有把蒙古南部部分地区整合起来成立了蒙古省,再把外蒙古地区的各旗、盟等组合起来设立了乌台省。

后续由于英国人一直拿着西藏问题和帝国进行外交扯皮,不承认帝国对西藏的控制,只承认帝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所以帝国干脆在西藏设立省级行政机构,并派遣了数千人的部队入住西藏拉萨,从军事上控制拉萨。

除了上述三个地区外,帝国对原有的关内十八省其实并没有进行改动。

不过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比如说福建省的台湾府、广东省的琼州府就一直在推动想要单独设省,不过考虑到这两个海岛虽然面积不小,但是人口并不多,所以林哲一直压着没动。

但是随着帝**方平定新疆的阿古柏入侵后,同时又是把俄国人从伊犁上赶跑。一直把实际军事控制线推进到了距离巴尔喀什湖南部,同时一直驻防在新疆地区的第六军这两年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而是是不是的就和俄国人或者浩罕汗国打一仗,早就已近越过了浩罕汗国的边境。实际侵占了大量浩罕汗国的领土,比如浩罕汗国所属的皮什比克就是被中华军控制着。

唉,说得不好听一些,其实中华帝国在浩罕汗国做的事其实和俄国人没啥两样,都是在不断蚕食着浩罕汗国的领土。

收复新疆,并且还把实际控制区向西大大延伸了,这样也就导致了伊犁地区的范围有些大,在行政上已经不适合继续让甘肃省继续掌管了。

前清时代,新疆和东北地区一样。都是属于将军辖区,并没有设立单独的省级行政机构,但是也不归属陕甘,而是属于独立的将军辖区。

前清灭亡后,那时候新疆被阿古柏占领,帝国也没能第一时间收复新疆,所以当初设立东北、北方草原、西藏六省的时候,并没有把新疆考虑进去。

后续第六军进军新疆后,该地区的行政事务由甘肃省代理。为此帝国是在新疆设立了伊犁道。

不过现在新疆局势已经大体稳定,而新疆的行政事务一直由甘肃代管也不是个市,要知道这年头的甘肃管辖面积实在是太大了。

1862年时期的甘肃省除了后人认知当中的甘肃省外,还有一个西宁道。嗯,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后来第六军杀入新疆后。新设立的伊犁道也归属甘肃省管辖。

如此也就导致了甘肃省虽然境内人口数量不多,经济也很落后。但是面积却是相当的庞大,足足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如此庞大的面积区域。实际上也就导致了甘肃省内的西宁道和新疆道实际上是长期自行办公,而这两个道员的职务虽然只是副省级,但实际权力比其他道员要大得多。

由于现在的甘肃省实在太大,依靠甘肃省政府要管理那么庞大的国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内阁那边才有了把现在的甘肃进行拆分。

他们打算把伊犁道独立出来,然后成立新疆省。

不过西宁道则是依旧归属甘肃管辖,不会和后世那样单独设省,这主要是因为这年头的甘肃地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如果把西宁道单独设省的话,人口一共也就那么点,设立省级单位是政治上的浪费。

至于新疆嘛,那就是要特殊一些,因为现在伊犁道的面积实在庞大,仅仅一个伊犁道就有实际面积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后世的新疆省大多了,因为中华帝国控制下的伊犁道除了原有的新疆地区外,还包括侵占浩罕汗国西部的部分领土以及和俄罗斯进行军事对持的巴尔喀什湖南部地区。

所以虽然伊犁道人口数量非常少,但是帝国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方便一些,这才单独设立了新疆省。

新疆设省是迟早的事,毕竟哪怕是前清时代,这个新疆就是伊犁将军辖区,是独立自主,直属中央的辖区,前几年临时划归甘肃省,不过是当时帝国还没有控制新疆而已,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甘肃地区对第六军等进入伊犁道作战、工作的人员提供便利。

而到了今天,继续让甘肃省代管伊犁道就不适合了,所以干脆就是把伊犁道直接升级为新疆省。

批准了这份新疆设省的文件后,林哲又是看到了外务部呈递上来的越南王国的局势简报。

简报上称,自从去年年底法国暂停了对越南南部地区的大规模攻势后,越南南部的战事整体上进行了一个平缓期。

法国人开始在已经掌控的南圻六省加强控制,尤其是在南圻东部沿海的三省地区建立了殖民地行政机构,同时也是持续从北非等地区抽调兵力增援越南。

越南的阮王朝也没闲着,出卖了整个北圻地区的矿产开采权,并且向中华帝国借款了数笔贷款后,向帝国购入了大量(相对于越南人而言)的军械物资,开始编练了新禁军第二步兵团,第三步兵团以及近卫步兵营。

期间法国人也尝试过想要用外交渠道结束越南战事。逼迫越南人割让南圻六省,但是在帝国的庞大压力下。阮王朝根本就没敢答应,反而是在帝国的扶持下继续进行战备。摆出把战争进行到底的架势。

当外交渠道无法解决战争的时候,法国人也是在1862年的初夏时分重新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一次法国人的力量有所加强,其法国人的军队总数大约有四千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招募了大量的当地土著,成立所谓的安南军协同他们作战,这部分安南军虽然装备着旧式的燧发枪或者干脆就是冷兵器,但是数量却不少,足足有七八千人。

而越南阮王朝在南圻方向投入的兵力主要是三个禁军步兵团,总数约六千人。另外还有一部分越南阮王朝的旧军部队大约一两万人。

双方你来我往,如今已经大规模频繁交战数月。

不过根据帝国驻越南王国的观察武官,嗯,也就是帮助越南人进行训练的军事顾问,实际指挥越南新禁军三个步兵团的中华军官的汇报,目前越南南部的战事整体稳定。

越南人的军队虽然依旧打不过法国人,但是依靠越南的复杂地形也是带给了法国人极大的麻烦,而且双方交战的伤亡比持续下降,普遍情况下可以做到十比一的伤亡比。偶尔还能把伤亡比压缩到六比一甚至五比一以下,某些特殊情况下,越南人的新禁军也能打一个小胜仗。

这种频繁,规模不大的持续交战下来。越南人虽然损失惨重,甚至又是丢失了部分战略要地,但是法国人也不好过。持续交战死伤至少千余人。

这种持续性流血的伤亡让法国人很是难受,要知道他们的士兵都是需要从北非甚至从本土增援而来。别说死伤千余人了,就算死伤两三百人都是难以接受的事。

最为对比。越南人虽然损失更大,这几个月的持续交战至少也是死伤七八千人了,但是他们是本土作战,兵员补充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帝国也是持续为他们提供军械武器的支持。

所以损失虽然非常大,但是也不至于撑不下去。

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后果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现在阮王朝已经拖欠了帝国高达三百万圆以上的贷款。

这三百万对于一个工业国家而言并不算什么,就算是对于帝国而言也不算什么,随便一家生丝企业的资产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