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百五十万新移民里,大部分都是迁移到东北地区,尤其是辽阳地区,仅仅是辽阳省一地,就是接受了一百六十万的新移民

另外靠近辽阳的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也是接受了较多数量的移民,黑龙江和吉林分别接受了大约二十万人的移民。

蒙古和乌台两省则是持续保持稳定,迁移了大约十五万人。

西北地区也是保持稳定,迁移了大约三十五万人。

在移民屯垦的工作里,之所以向辽阳为首的东北地区为主,这是和东北地区的优秀条件分不开的。

东北虽然苦寒,但是东北南部地区却是广泛的平原地形。尤其是辽河一带的地形非常平坦,同时其土地也足够肥沃。

如果把这片东北平原开发出来,那么足以养活数千万人口。

有着比较优秀的农业条件,这也就能够容纳更多的移民人口。

帝国民政部可是计划着在十年以内。把东北地区的人口充实到一千五百万以上,其中的辽阳省人口要突破千万。

东北地区除了有充足的土地来供应移民开发外,也和帝国眼馋东北地区的各种矿产资源有极大的关系。

帝国早就发现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阳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了,这两年不仅仅是帝国官方的工商部矿务司对东北地区的矿产进行详细的探测。一些矿务企业,比如江南矿务公司、北方煤铁公司、南洋矿务公司这国内三家最大的矿务企业以及国内一些中小型矿务企业都是相继展开了探测以及前期的小规模开采。

辽阳省的一些已经发现有丰厚矿产的地区已经是陆续出现了小规模的矿场。

只不过受限于当地人口数量,市场以及交通等因素,这些矿产资源暂时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但是帝国开发东北地区的意愿和计划是举国皆知,所以不管是现有的三大矿务公司以及那些中小矿务公司眼睁睁的盯着东北地区,就连其他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也是顶着东北地区。

只要条件成熟,那么大量的资本就会蜂拥而入。

北方草原,西北地区以及东北三省,这三个地区的前两个主要是处于国防考虑,移民是为了巩固帝国在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度。然而在东北地区则是不存在什么民族、分裂、独立、叛乱等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和俄国的边境冲突,而这种冲突目前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地区。

帝国向东北大规模移民,主要还是为了开发东北平原,试图把东北平原打造为一个粮仓以及重工业基地。

移民屯垦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如果不出现巨大的变化,那么帝国对边地的移民措施有可能持续十年甚至更久。

除了移民事务外,国内的诸多事务也需要林哲花费精力进行处理。

比如手中这份内阁工商部那边关于进一步增加广州、天津两大工业区的投入报告书。

报告书上称,为了进一步增加广州、天津这两个城市的工业发展速度,改善等地的投资环境等。拟定了在1862年度对这两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其基建设施主要分为港口、港口通往工业区的主要道路、以及珠江下游的河道休整、天津和北平之间的运河休整等。

此外还有唐山滦州到天津的铁路计划等!

这些计划的投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随随便便都是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这些基础建设如果仅仅是依靠当地的财政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就需要中央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毕竟不是每个地区都和上海一样有着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本身就拥有极强的地方财政能力的。

上海可以自行拿出好几百万来完成北岸工业区的初期建设,自行出资完成黄浦江沿岸的港口建设,自行完成主要的道路桥梁建设,完全不用中央财政的扶持。

但是其他地方都很难办到这一点了,那些内陆的二三线城市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广州、天津、苏州、杭州、北平这些大型城市。其自身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是很难打造出一个大型工业城市来的。

毕竟打造一个工业城市,不仅仅是说划出一片土地来,然后挂个工业区的牌子就行的,要想吸引资本入驻,那么地方政府还需要解决诸多的问题。

比如说港口设施,内河运输、港口到工业区的陆上交通等,然后如何保障工业区发展起来后大量人口的生活需求等。

这些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需要地方政策前期拿出真金白银来的,你不修好港口和道路桥梁,可没有什么商人会傻乎乎的跑到你这里来投资。

这也是为帝国帝国两年前就开始扶持国内其他地方筹办工业,但是目前资本选择投建新工厂的时候。依旧会首选在上海,就算不是在上海,但是也会在上海的周边的一些府县,比如松江府的周边几个县。就是依靠着靠近上海的地理优势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工商部的在份关于扶持广州和天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书里,提出明年中央财政需要向这两个城市投入总机大约两百万的扶持资金。

当然了,对于这两个城市的工业发展而言,区区两百万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不管是广州还是天津。他们要发展工业,主要还得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央的财政支持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毕竟中央的财政收入明面上看上去一年好几个亿,但是大部分都是有着固定的去处,方方面面都要钱,这能够挤出来扶持地方工业发展的资金其实并不算多,同时帝国那么多,也不是只有广州和天津,其他地方也都需要帝国财政的扶持,比如说湖北的武昌、安徽的当涂、浙江的宁波、杭州、江苏的南通、苏州、镇江等城市都眼巴巴等着中央财政的扶持呢。

这里给一点。那里给一点,如此也就导致具体到每个城市里,其实能够获得中央的财政支持都比较有限,这广州和天津算是最多的,但是平均下来每家也就百万左右。

而要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资金远远不是百万能够满足的,那么剩下的资金投入从哪里来呢?

其中大头是需要靠省级财政解决,比如说广州的工业发展,其大部分资金实际上由广东省级财政支持,此外广州府本身作为广东的重要赋税供应地,其府财政也不算弱。虽然比不上上海这个特殊的存在,不过上海并不是寻常的州府辖区,而是内阁直辖市,属于中央直观区。其政治地位是和省级单位一样的。

但是如果只说州府的话,那么广州府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也是第一位了,比靠近上海的松江府、中国传统的鱼米之乡苏州还要强一些。

要知道有着广州府的广东省,每年为中央贡献的赋税仅次于江苏,只是江苏的经济发展要比较均衡一些,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太仓州、镇江府等都是实力不弱。所以分配到每个州府的话就是要略输广州府一筹。

而广州府的经济地位在广东地区是属于绝对的龙头地位,周边地区并没有着太大竞争力的府县。

如果说苏南各府县是百花齐放的话,那么广东这边就是广州府一枝独秀!

如果单轮城市的经济实力而论,目前的广州是仅次于上海的,只是这个仅次于的差距有些大而已。

1861年,上海的工业产值已经突破了八个亿,这个产值只是说采用机器的近代工厂之类的产值,并不包含传统手工业等。

然而同时期的广州,其近代工业产值只有五千万不到,其地方财政收入依旧主要依赖珠三角地区的农业以及贸易商业等。

同时广州的工业发展比较集中,主要是围绕着茶叶加工,也就是茶砖厂和新兴的棉纺产业,并没有说和上海那样各行各业都有。

广州要想在工业经济上追上上海的步伐,还需要很多路要走。

为了发展工业经济,广州府那边也是节衣缩食,每年从农业以及传统商业,比如进出口贸易等行业收取到的政收入基本转手就是投入到了各种基础建设上。

这种模式大体上可以称之为农业补贴工业。

以地方州府财政以及省财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扶持,这才是当前帝国各地发展工业经济的模式。

广州和天津自然也不例外!

经过前几年的零碎工业建设后,广州和天津已经是相继筹划着建立正式的大规模工业区,天津那边更是准备效仿上海的北岸工业区,在天津的海河两岸地区准备建立一个占地面积庞大的海河工业区,试图打造中国北方地区的最大规模的工业基地。(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

海河工业区,位于天津县城南郊的海河两岸地区,即历史上天津的九国租界地区,占地面积约四千亩,大体范围为历史上的日租界、法租界、英租界、美租界、意租界、俄租界的全部或部分。

其总面积比原来的上海商贸区还要大得多。

当然了,这么大的地方也不可能直接全部开发,天津方面是打算先开发北部地区,也就是靠近天津县城的部分地区,即历史上的日‘本、法国租界这一片,同时海河北岸的地区也是属于重点开发地区,因为海河北岸以后是唐津铁路南段的天津火车站站点。

为了配合开发,直隶省的新巡抚衙门、天津府的衙门以及诸多官方机构都会统一搬迁到南部的海河工业区。

同时为了提高天津城区到大沽口的海河干流通航能力,将会对海河下游段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争取让更大吨位的海船直接从大沽口沿着海河抵达天津城区。

同时一座大型的桥梁将会横跨海河之上,用以沟通海河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

该工业区的规划非常庞大,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工业,同时还是建设一个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很有种后世袁世凯在天津搞新政建立北河新城区的味道。

因此,海河工业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区,还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天津府方面是想要把海河工业区打造成北方的上海,一个全新的工商业经济中心。

为了规划该城,海河工业区的前期发展核心是以北方武器公司为核心,进而带动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方面则是以新建设的几家棉纺企业为主。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北方煤铁公司已经但是打算在天津海河工业区筹建一座钢铁厂。虽然这座尚在纸面上的天津北方钢铁厂的设计规模远不如江南矿务公司的马鞍山钢铁厂以及大冶钢铁厂。

但是北方煤铁公司和江南矿务公司不同,江南矿务公司是皇室产业的全资企业,带有浓厚的官方背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帝国的国有企业,其发展是得到了国家的诸多政策性扶持。资金方面也从来不用担心,因为有着一个规模庞大的皇家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北方煤铁公司却是一家最近几年才成立的纯民营企业,最早是位于滦州的数家中小型煤矿合并而来,后续又是收购了在马鞍山的一个小型铁矿以及其他的煤矿,铁矿。

其后续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本的增发,没有和江南矿务公司一样全部依赖贷款!

子北方煤铁公司组建以来,已经是先后进行了四次的股本增发进行融资,光光是现金就融资了八百多万圆。

多次的融资也就导致了该公司的股份相当分散。国内一些富豪家族的或多或少掌控了部分股份,不过大头却是掌控在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了,比如那些钱庄以及银行。

就连外资的汇丰银行也是在在该公司占据了百分之四的股份!

虽然股份相当分散,不过该公司的建立者,前滦州北方煤矿公司总经理尚海晶却是一直牢牢掌控着该公司的管理权,其自身在北方煤铁公司的股份不过只有百分之八而已,但是北方煤铁公司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甚至到了能够试图挑战江南矿务公司炼钢领域的地步,所以诸多股份都是支持尚海晶的管理权,比如前面所说占据了该公司百分之四股份的汇丰银行。就是他的支持者。

而这一次在天津海河工业区投资建设‘天津北方钢铁厂’乃是尚海晶为北方煤铁公司做出的一次战略转型。

以往北方煤铁公司虽然挂着煤铁两个字,但是基本只有煤炭以及铁矿的开发,而练钢铁却是没有涉足。他们开采出来的铁矿基本都是卖给江南矿务公司的。

如今建立天津北方钢铁厂,对于北方煤铁公司而言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尚海晶是打算投资重资,前期投资就高达八十万,后续至少还会有两百万的现金投入。

北方煤铁公司花费巨资建设天津北方钢铁厂,自然也是有着他们自身的考虑!

如今帝国内部的钢铁消耗量一天比一天增加,其他方面不说,但仅仅是铁路对钢铁的需求量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还是一个江南矿务公司下属两个钢铁厂都无法满足的巨大市场

要知道帝国已经建成了徐州铁路,同时中国铁路公司已经还在建设沪宁铁路。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