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丝、棉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比如生丝、棉布的生产是需要航运、机器设备的支持的,航运发展了就能够带动造船工业和钢铁工业,同时航运也是需要消耗煤炭的,如此也就会带动煤炭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是一环接一环的,一个产业起来了,往往就会带动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而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帝国大力扶持纺织产业的原因所在,因为现在的纺织产业就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龙头,它发展起来了能够极大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放下手中的工业发展报告书后,林哲和郭龙云又是继续交谈了大约半个小时,主要还是林哲在听,郭龙云在说。

郭龙云说的主要是帝国明年的经济发展规划!

“明年对于帝国的重工业发展是一个关键年份,除了继续保持对广州、天津这两个沿海城市的持续投入外,另外在明年开始我们将会加大对湖北工业发展的支持,那个时候株萍铁路将会完工,而大冶钢铁厂也会正式投产,煤炭和钢铁业的发展将会极大的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明年宁沪铁路会进入大规模施工期,同时唐山滦州铁路也会开工,这就需要国内的钢铁产业的极力配合,不然很有可能面临铁轨产能不足的情况。”

林哲点点头:“铁路乃是带动煤炭和钢铁产业的一大利器,但是也要注意两者的配合,避免出现铁轨的产能跟不上!”

铁路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十九世纪来说,其重要性比后世的高铁更加重要。

因为在后世没有高铁的话,还有普通铁路,还有飞机,还有汽车等各种交通方式,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铁路几乎是唯一的陆上大规模运输的选择。

对于一些没有大规模河流的内陆省份来说,没有铁路就只能靠走路,和外界的工商业联系几乎是断绝的,然而一旦开通了铁路,大量来自其他地方的工业产品、原料就能够迅速廉价的进入这个地区。

而当地的一些工业原料,特产以及工业产品也能够廉价的外运,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收入。

一个大陆国家要进行工业革命,有一样是绝对不能少的,那就是铁路!

待郭龙云出去了后,林哲依旧没能闲下来,因为外头已经等候了许久的江道泉是紧接着郭龙云进来。

这一次江道泉来见林哲,倒不是为了教育等事务,而是为了前清的一些事务。

“皇上,经过这两年的前期工作,已经算是把清史摸清了一个脉络,这是已经完稿的几卷里的节选!”

说着,江道泉就是向林哲地上了厚厚一本文稿,看见这起码有二十多厘米厚的文稿,林哲不由得皱眉,这么多要看的话,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呢!

所以他只是拿了起来,然后翻开了前面几页略微扫了一眼,半响后合上:“前面这总述写的倒还过得去,后面这些朕会交给秘书处看的!”

基本上只要是大部头的一些文件书稿之类的,林哲都不可能一一亲自过目,这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秘书处协助林哲处理的,不管是那些厚厚的法律文本还是什么项目计划书,还是说今天的这个清史,林哲都是不可能亲自一一看过的。

对于林哲的反应江道泉是早有预料的了,不过他对编修清史非常重视,所以今天才会特地带着一部分书稿过来让林哲过目。

毕竟给前朝编修史书对于一个文臣来说乃是属于极大的荣耀,如果是在明清两朝的话,这项工作一般是由翰林院负责的,只有那些状元、榜眼、探花们才能接触到史书的编修工作。

不过帝国的官制里并没有设立翰林院这种机构,皇帝日常的文书工作主要由秘书处负责,而一些档案、史书编修这些则是由内阁教育部下属的档案司负责。

江道泉身为教育部大臣,本来是不应该和那些后辈们争夺负责清史编修工作的,但是身为一个传统文人,江道泉的内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能够青史留名的,而再也没有什么比主持编修一部史书更能让文人兴奋啊。

一想到未来的二十五史里的清史是由自己负责编修的,他就忍不住激动。

所以他才是倚老卖老,最后抢过了本来属于那些后辈文官们的位置,自己坐上了清史编修委员会督办一职。(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

新朝给前朝编修史书,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了,这给前朝编修史书,并不是说真正为了保存历史资料什么的,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用于向天下宣告,前朝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现在的天下是新朝的了。()

同时也算是宣布自己乃是正统王朝的一项举措。

所以在中华军攻克北平,逼得咸丰自杀,恭亲王投降,叶赫那拉氏、载淳等人被抓获后,中华帝国就已经是开始着手清史的编修工作了。

由于北平在恭亲王的带领下主动投降,得以避免战火,在紫禁城内的大量文史资料得以完整保留,这给清史的编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只是虽然有着完整的史料可供参考,但是要给一个跨度长达两百多年的王朝编修史书,而且还不能是所谓的简史、通史,必须是完整的详细史料。

即便是用文言文书写,也至少在五百卷以上,其总字数不会低于六百万字以上!

这项工作最少也得十余年时间,历史上的明史从正式编修到完稿,花了六十年。清史稿快一些,但是也花了十余年时间。

说实话,江道泉能不能活到清史完稿发行的那一天都还是个未知数呢!

编修前清史书,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长久的,而为了尽快的宣告前清的历史,中华王朝的正统性。

有一件事倒是省时省力,那就是给咸丰帝上庙号、谥号。

给前朝末代皇帝上庙号、谥号也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古老传统的,其政治含义和给前朝编修史书差不多,都是为了宣示王朝的正统性。

为了给咸丰帝庙号以及谥号,内阁的一群文臣,尤其是那些传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们更是发挥出了绝世才学。

一开始,内阁那边是提出了给咸丰上庙号,但是刚提出就是引来了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让我们中华帝国给清朝末代皇帝上一个什么宗之类的庙号,这不扯淡吗。再说了清朝当时给明朝崇祯上庙号的时候,最后还不是把崇祯的怀宗给废掉了,只给了一个中等的谥号而已。

所以给咸丰上庙号就是不了了之,而后则是集中在谥号上来。

话说给前朝皇帝上谥号其实也是个麻烦事。首先你不能上美谥,因为这样会把敌人吹的太高大上,显得新朝夺取天下是靠了走私运或者靠什么阴谋之类的。

如此也就只剩下中谥和下谥了,下谥的话也不是随便给的,因为谥号相当于是给已经死掉的人做一个总体的评价。

除非前朝皇帝实在太坏。引起天下公愤之类的话,不然的话还是尽量别给什么炀、历、灵之类的恶谥。

所以给咸丰帝授予中谥是最适当的。

那具体什么谥号呢,这就得看咸丰帝这人了。

纵观咸丰帝登基后的不到十年时间里,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倒霉!

登基的第一年就是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然后好不容易挡住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并把太平天国困在南京一带的时候,林哲在1856年又造反了,然后更是直接一路北伐杀进了北平,把持续了两百年的满清王朝给彻底灭掉了。

在这个过程里,其实咸丰一直都在试图挽回败局。并为此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由于林哲的存在,清朝的改革力度是远远要比历史上要强得多,甚至比洋务运动时期都要更大,清廷能够编练出来多支新军就是明例,不管是李鸿章的江淮新军,曾国藩的湘军,还是说都兴阿的大清陆军。这些新军都已经算是勉强跟上了历史的潮流,进入了线列时代。

如果林哲不造反的话,以咸丰改革后的清朝军事实力,在后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里。即便是获胜很难,但是在陆地上保持一个不败的局面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现实没有如果!

咸丰因为林哲而改革,同样因为林哲而葬送了他的王朝!

纵观咸丰主政的这不到十年时间里,他一直在顽强挣扎,最后得强调的是,他失败了。

抛开政治等各种所谓的主义因素。单纯从历史的客观角度去看的话,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咸丰就是有些能力并且还很努力的倒霉蛋!

这话的重点不是他的能力或者努力与否,而是倒霉蛋这三个字!

因此在授予咸丰的长长一连串谥号里,最后的一个字为‘慜’,和清朝给明朝崇祯的谥号里最后一个字是一样的,为什么都用这个字呢,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国多难’,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个倒霉透顶的的娃。

是带有浓厚同情含义的词汇,一般新朝给前朝皇帝用这种同情谥号的词汇时,就好比一个男人睡了别人老婆,然后睡完了还叹气地说对女人的老公说:兄弟,别伤心了,你的心情我理解!

你理解个毛啊!

林哲能够理解咸丰帝在最后时刻,孤身一人在中华骑兵的包围下举枪自杀的心情?

不管怎么样,咸丰的谥号总算是定了下来,长长的一大串谥号里一般简称最后的一个字,再加上皇帝二字,不过为了和历史上的其他慜皇帝区别,比如崇祯也是慜皇帝。所以一般会简称为清慜帝。

清慜帝这个头衔给咸丰戴上去后,也就在政治上宣告了满清王朝的彻底覆灭。

当初给咸丰上谥号的时候,帝国还对大量主动投诚、抓获的大量前清权贵们进行了处理。

对于普通臣僚权贵处理手段比较简单,顽抗死活不愿意反正的基本该杀的杀,连关进监狱都是嫌麻烦。

而那些愿意不反抗但是也不主动反正为帝国效力的普通官员以及普通贵族们,基本上就是抄没家财,然而本人会被关进特殊的政治监狱,之后看官位高地,个人表现如何,时间短的话三五年,长则十年二十年就能够重获有限自由,在当局的看管度过余生。

而那些愿意主动投诚为帝国效力的官员们则是简单了。效仿之前的诸多人,先是软禁一年半载的,稍候如果帝国觉得实在需要你这个人才的话,就会给你安排实际职务了。就和当初的李鸿章一样。

不过这些方法都是只限于在普通官员以及普通贵族上,而对于一些满清皇室成员,高级贵族比如那些铁帽子王,还有满清的核心文武臣子,比如那些各部尚书。军机处大臣之类的人。

对于他们的处理则是因人而异了,大部分不管是愿不愿意投诚,都是被当成政治要犯枪毙掉了。

反正那些满清王爷们,除了恭亲王奕訢外,其他不管是那些流传下来的铁帽子王还是道光的其他几个儿子一个没剩下全被枪毙掉了。

同时这些被枪毙的王爷的子孙后代,尤其是道光的几个儿子的后代都被杀了个干净。

到目前为止,乾隆的直系后代,除了奕訢以及载淳两人外,其余男丁全都是被杀了,杀他们的并不是林哲的命令。而是前方将领的自作主张。

当初攻克北平的时候,施清瑄等前线将领对于抓获了一大堆的满清贵族,尤其是那上百号皇室成员也是感到相当头痛,这送回南京去?开什么玩笑,到时候难道要让皇上背上大屠杀的罪名吗?

所以当时的几个身在直隶的文官和军方的将领们私底下谋划后,直接在北平城郊就把绝大部分的满清皇室成员以及那些铁帽子王们一股脑杀了,回头就报告说他们反抗然后被镇压杀死。

而奕訢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一个是因为奕訢是主动投降并献出北平,勉强算得上是献城有功。

此外当时的帝国也需要一名清廷的核心人物站出来代言,劝说当时的曾国藩以及其他清廷残余势力投降。

至于载淳这个倒霉小孩还能活着。纯粹是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乃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前清的皇储。

灭掉一个国家,把敌国的皇帝啊。太子啊还有什么嫔妃之类的抓来当俘虏,然后有事没事就看一眼其实也是一件挺爽的事。

所以别看帝国的北伐抓获了大量的满清贵族,但实际上能活着被押送到南京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还是那些没啥影响力的中层,重要角色就只有奕訢和载淳。

不过帝国对于那些满清贵族里的男丁虽然大开杀戒,但是对于女眷还是比较宽松的。基本上都是以遣散为主,那些无家可归的妇孺也会被安置到尼姑庵之类的地方让她们度过余生。

不过有几个人却是例外,比如说咸丰的宠妃叶赫那拉氏,嗯,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慈禧,此外尚有丽妃。

她们刚抵达南京的时候,林哲对这两女,尤其是对叶赫那拉氏挺好奇的,特地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