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军的训练以及各方面的素质虽然要更强一些,但是林成庭也是打了这么多年仗,加上上缅甸地区地形相当复杂,这一时半会双方是分不出什么胜负的。

整体而言,环绕帝国的多个地方都有战争爆发。不过战争规模都不算大。

帝国和俄军在外兴安岭、中亚地区的冲突,法国人和越南人的战争,英军和林成庭的战争总体来说规模都比较小。

这些战争和美国那边的南北内战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美国南北双方自从爆发战争后,双方迅速动员并武装了数以十万计的军队的,双方围绕着田纳西州进行了一连串的大规模战斗。

这些战斗的双方参战兵力少则数千,多则数万!

在这些双方互有胜败的战斗里,真正闻名的并不是双方的那些将领们,也不是十二磅的拿破仑火炮,而是来自中华帝国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

1861年十月下旬,在马纳萨斯。美国南北双方即上一次七月份的马纳萨斯会战后,在这里再一次爆发了大规模战役。

这一次双方的战役兵力上虽然不如第一次马纳萨斯会战那么多,但是双方加起来也有两万人左右。其中北方军一万一千余人,南方军有九千余人,双方遵循传统的线列战术在平原地形摆开了架势来了一场大规模决战试图分出胜负。

然而这场战役里,双方的战斗仅仅持续了四十分钟不到就是结束了,而且是还没有分出胜负,双方是不约而同的主动撤出战场。

为何?

因为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双方的军队就已经死伤七八成之多!

之所以会死伤这么多,是因为双方都大规模使用了来自中华帝国的后装步枪。而使用后装步枪的同时,他们依旧使用着传统的线列战术。

而线列战术是怎么打仗的,就是排成一排把对方当靶子打的同时,自己也被敌人当成了靶子打。

这种战术在前装滑膛枪时代还没有什么。听起来危险但是实际伤亡数字不会很大,第一次马纳萨斯会战的时候了,南北双方依旧大规模使用燧发枪等,连米尼步枪都没有多少,所以参战好几万人的战斗里,各自死伤只有一两千人而已。

然而到了米尼步枪时代后。继续采用线列战术的话,伤亡数字就会急剧增加、

而当双方用的还不是米尼步枪,而是更先进的后装步枪时,效果就更惊人了。

现在的美国内战更是一场直接越过了米尼步枪,从前装滑膛枪直接过渡到后装枪的战争,他们手中的武器已经更加先进,但是他们的战术依旧停留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于是乎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双方的一场大决战里,彼此当靶子一样打,到最后大家一起死光光。

第二次马纳萨斯会战,以超高的伤亡率而闻名,,短暂的四十分钟不到的交战里,双方参战的士兵伤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参战的北方军有一万一千人,但是活下来的只有两千五百人左右。

南方军也好不到那里去,参战的九千人里只剩下不到两千人活下来。

以至于战斗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双方的指挥官们都是愣住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军队在短短半个小时左右就死伤了这么多,到最后还是双方的士兵们相继发生崩溃,各自掉头逃跑不愿意继续送死才算是结束了这场战役。

而此战,让1858年型林德步枪一战成名!(未完待续。)

PS:  二合一章节

第四百六十章 订单大爆发

后装线膛步枪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务,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后装步枪小规模装备各*队,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德国更是大规模列装后装步枪,挪威也是列装了后装步枪。

但是他们的后装步枪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这种情况在五十年代普鲁士已经是解禁了后装步枪的保密,并试图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进行推销,但是德国人却是发现根本就没有其他国家购买自己的后装步枪。

德国人的后装步枪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早期后装步枪,也就是德国德莱赛1841步枪漏气严重,而且其长长的击发针非常容易折断,故障非常多。

此外更关键的是,德国人的德莱赛1841步枪并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的考验。

早期后装步枪的漏气问题其实也困扰着中华帝国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

不过中华帝国是采取了取巧的办法获得了初步解决漏气的方法,那就是加装一个橡胶垫,尽管在经过多次射击后就必须及时更换橡胶垫,不然的话依旧会漏气,但是总比一直漏气强得多啊。

同时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击针长度大大缩短,有效降低了击针被折断的概率,减少了枪支的故障率。

这两大技术改进也是1858年型林德步枪被帝国大规模生产并服役,彻底取代米尼步枪的重要原因。

并且在1858年抵抗英法联军的时候,这款步枪发挥了几乎决定性的作用!

其后果就是导致了英法两国加快了后装步枪的研发以及改装进城,以至于在1861年的今天,英军已经是装备了数万支经过改装的恩菲尔德步枪,即恩菲尔德1859。并在缅甸战场上进行了首次实战运用,并取得了不俗的实战效果。

1858年的中英法之战,让1858年型林德步枪取得了一定的口碑。以至于今年美国南北内战爆发后,美国北方政府军率先采购中华帝国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

本着敌人有的我也要有。甚至还要更多的基本军备竞赛思维,美国南方联邦政府军也不甘示弱。一口气就是订购了好几万支。

后续美国北方联邦发现南方政府军也是订购了部分1858年型林德步枪后,一度向帝国外务部发来抗议。

不过中华帝国外务部自然是不怎么理会他们的抗议的,并作出了如此答复:帝国一直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态度,绝对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帝国拥有无可争议的自由贸易权!

这话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南方联邦还是北方政府,只要你们出钱买,那么我们就卖!

同时。同时向南北双方售卖军械的也不止帝国一家,还有英国和法国甚至普鲁士呢,美国北方政府想要阻绝其他国家向南方联邦出口军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种情况下,美国北方政府也是干脆,直接向帝国下了一份新订单,这一笔订单包含了1858年型林德步枪共有五万支,十二磅口径的前装线膛炮一百门,另外采购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三十门。

同时要求尽快供货,并为此开出了更高的采购价格,在每支1858年型林德步枪十五英镑的基础上。提价零点五英镑,即每支1858年型林德步枪采购价为十五英镑六先令。

面对这比订单,帝国方面自然是不会客气。今年来逐步有朝着军火贩子转型的上海纺织公司美国纽约分公司直接接下了订单,然后向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包括皇家武器公司、北方武器公司、湖广武器公司发起具体的采购订单。

美国南北双方大规模采购并装备1858年型林德步枪,如此也就导致了双方在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的时候,出现了双方的装备了相同武器的情况。

参战的北方军以及南方军,他们的主力部队都是装备了1858年型林德步枪,另外有少数一部分部队使用的是1856年型林德步枪、1853恩菲尔德步枪这两款几乎一摸一样的米尼步枪,炮兵方面,他们也是半斤八两。有少量的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前装线膛炮,另外还有他们原有的大量十二磅、六磅前装滑膛炮。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拿破仑火炮。

双方不仅仅武器装备差不多,运用的战术也是传统的线列战术。

如此也就直接导致了双方在使用后装步枪的情况下。依旧列着整齐而密集的队形,然后行进到大约两三百米进行对射。

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震惊了所有参展人员的下巴!

短短四十分钟里,双方参战的两万人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还是各自崩溃的局面。

在这场短暂的决战里,双方的炮兵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发射几枚炮弹,然而整个战场就彷佛变成了修罗地狱一般。

此战的双方的参战兵力规模远不如第一次马纳塞斯战役,但是伤亡之惨重是远远不是前者可以相提并论的。

不管是从战术还是从战略上来说,此战对于南北双方都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唯一的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1858年型林德步枪。

如果说之前的中华帝国和英法联军的上海之战只是让1858年型林德步枪名声初扬,引起了英法两国对后装步枪的重视,提前了数年研发后装步枪并对现有的米尼步枪进行改装的话。

那么第二次马纳塞斯战役就是让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名气攀上了顶峰。

其影响之深刻,远甚于历史上米尼步枪在美国内战中的影响。

此战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了美国内战南北双方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东部地区的大规模战役,并掀起了一番后装步枪的浪潮,同时无数的士兵们谈后装步枪色变。

不少美国士兵甚至称1858年型林德步枪为死神镰刀,因为当士兵们用1858年型林德步枪进行密集队形的线列齐射时。对面的敌军就和被镰刀割倒的稻草一样,成排成排的倒下。

如此也就迫使了美国南北双方的将领们针对后装步枪进行更深入研究,比如说如此更好的发挥这种步枪的密集火力。如何躲避敌军后装步枪的火力等。

这些对于当代的军事理念都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不过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军事理念什么的倒是没有太大变化。因为中华军早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改革了,新式编制和散兵战术就是专门为了后装步枪而执行的。

第二次马纳塞斯战役对于帝国的最大影响就是,南北双方的使者们是不约而同的迅速找到了中华帝国,然后挥舞着银行本票要求采购更多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

如此也就为帝国迎来了1861年度年底的军械出口高峰,美国北方政府在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累计采购了六万支1858年型林德步枪后,一口气下了整整十万支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订单。

同时正在积极谋求获得1858年型林德的相关技术授权,以便让他么可以自行生产这款步枪。

当然了,就算是他们现在还没能获得帝国的专利授权。但他们也已经展开了仿制工作,正在进行相关的最后技术攻关,能够获得专利授权最好,如果不能获得授权的话他们就直接仿制,随便换个名字也是一样的,难不成中华帝国还能跑过来告他们侵犯了专利不成。

南北联邦那边也是类似,向帝国下了第二批订单,该笔订单的数量比北方的订单还要更大,其订购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高达十五万支。

同样也是希望获得专利以及技术支持,以便让他们自行仿制该枪!

面对美国人的庞大订单。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是快乐并忧愁着。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产能来消化这些庞大的订单!

经过半年左右的扩建增产,目前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月产量已经攀升到了两万五千支。

但是即便有着已经算是庞大的产能,但是他们的订单更多啊!

仅仅是国内军方的顶大就有五六十万支呢。能够挪出来用于出口销售的产能其实相当有限。

每个月连一万支都不到,而之前为了生产来自美国南北双方的三个批次一共十一万支的订单,这就已经挤占了他们近半产能,直接导致了他们向军方供货出现了延迟。

就算是不算上美国现在这两份一共二十万支步枪的订单,他们现在的订单总数都已经足够让他们全力生产足足三年了。

但是订单来了总不能不接,不管怎么说外贸订单对于三大武器公司而言是一块大肥肉,比国内军方的订单的利润多了好几倍呢,所以他们宁愿削减向国内军方的供货,也不愿意拒绝掉来自美国的订单。

面对这种情况。宫务厅财务处潘立宣亲自出面,要求延迟供货的请求。军方表示可以有限度接受。

财务处那边为了让军方接受延迟供货的请求,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比如说承诺在未来进一步降低该步枪的采购价,同时也是保证在明年一定拿出批量生产金属子弹的详细解决方案,力争1863年让军方得到大量的金属子弹。

金属子弹乃是陆军这两三年的最主要技术革新,军方早就想着让金属子弹取代目前的纸壳子弹了,但是金属子弹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服役,这并不取决于军方,而是取决于三大武器公司。

如今虽然皇家武器公司已经成功试验了金属子弹,但是目前的制造难度还较大,导致成本非常高昂,同时制造环节非常复杂,批量生产的产能会非常有限,这些都导致了如今的金属子弹还无法大规模服役。

虽然说军方已经尽力扶持,向三大武器公司已经是提供了多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