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煤矿大多都是普通煤矿,用来满足工业需求是不成问题了,但是用于船只,尤其是战舰使用的话还是略有不足。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开采,或者正在准备开采的诸多煤矿里,没有任何一家煤矿可以大量提供优质的无烟煤。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把目光投向了越南人的广宁煤矿!(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工业基础

广宁煤矿早就有开采历史了,不过一直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小规模开采而已,至于大规模开采越南人根本没这能力。

不久前,中国的商人发现这里竟然出产优质的无烟煤时,立即就是引起了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江南矿务公司的注意,甚至很快就是引起了海军方面的注意。

对于蒸汽战舰时代而已,煤炭就和二战时期的石油一样重要,乃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而无烟煤更是战略物资中的战略物资。

恰逢此时法国人大规模进攻越南南部,越南人谋求帝国的支援,所以这个时候,帝国就是顺势用军械支援以及低息贷款换取到了广宁省的矿产开采权。

当越南人在中**事顾问的协助下开始编练他们的禁军的时候,江南矿务公司的大量船只爱和技术人员已经是从国内出发,然后抵达了下龙湾。

江南矿务公司以一次性支付五万圆的现金为代价,从阮王朝手中获得了广宁全省的为期五十年的矿产开采权,当然了,开采出来的矿产依旧需要向当地的越南政府上缴税收,额定税率是百分之四(含出口关税)。

实际上,目前江南矿务公司还在继续和阮王朝的代表进行谈判,试图谋求整个北圻地区甚至整个越南的矿产开采权,反正越南人现在也没技术能力大规模开采这些矿产,空着也是空着。

同时阮王朝还面临法国人的侵略,所以对于出售矿产的开采权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卖国就卖国吧,总比没有国卖好!

江南矿务公司为了开采广宁煤炭,特地是成立了江南矿务公司下属的广宁煤炭公司,并由总公司直接注资高达十万圆,其中的五万圆是用来支付给阮王朝的开采费,剩下的五万圆则是用于前期投资。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开发广宁煤炭,广宁煤炭公司以自身拥有的大量矿山开采权为抵押大举向皇家银行贷款。首批贷款额度达到二十万圆。

前后投入三十万圆用来开发一个煤矿,这对于江南矿务公司来说也是不小的手笔了,之前开发唐山煤矿的时候,他们的前期投资也不过二十万而已。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江南矿务公司方面的判断,这一笔投资有望在一周年内收回成本。

为什么?

因为现在国内的煤炭市场火爆至极啊,国内煤炭用量节节攀升,而国产煤炭是供应不足,只能从澳大利亚、英国进口煤炭。这价格自然是一升再升。

等到1861年的时候,上海的煤炭到岸价已经能比1859年上涨了大约百分之二十,最贵的英国无烟煤从十四圆涨到了十六圆。

不客气的说,这个价格是严重虚高的,比美国,英国法国等市场的煤炭价格要高一大节,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中国煤炭现在很难自产,也缺乏优质煤炭,导致需要大量进口。

而英国的无烟煤经过遥远万里的运输抵达上海后,价格能不贵吗?

只要不出意外的话。投产一年内,广宁煤炭公司就能够赚回前期投资,如果继续加大投资的话,那么一年盈利百万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江南矿务公司在越南获得了矿产开采权,并且迅速投资了一个广宁煤炭,但是对于江南矿务来说 ,这一次的投资只是一个次要的投资,江南矿务公司最近两年的大投资都是在国内。

身为国内最大的钢铁、煤炭供应商,江南矿务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它同时还是带有浓厚政治背‘景的皇室产业。他的一举一动如其说是为了赚钱,倒不如说是为了服务于政治。

如果没有政治的推动,江南矿务公司是不可能花费巨资同时在国内多个地方进行兴建矿山,钢铁厂的。

1860年。江南矿务公司的在马鞍山钢铁厂第二期工程完工后,又是宣布继续投资数十万之巨,进行马鞍山钢铁厂第三期工程建设。

作为配套的还有马鞍山铁矿的矿山建设!

于此同时,在徐州铁路顺利运营,打开了徐州煤炭的外运渠道后,虽然徐州煤炭的质量不算太好。但是江南矿务下属对于对徐州煤炭进行了增资扩产,让其成为了目前国内的第一大煤矿。

当然了,徐州煤矿是有着太多的限制,就算是加大投资的话也没有多大的前景,所以江南矿务公司把解决煤炭供应的希望都是放在了江西萍乡煤矿以及唐山滦州煤矿上。

1860年底,江南矿务公司下属的唐山煤炭公司联合其他几家民营资本在滦州矿区投资的多家煤矿,组建滦州联合煤炭公司,江南矿务公司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其余民营资本占据了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整合完毕后,滦州联合煤炭公司拥有了几乎整个滦州煤矿区的开采权,继而进行了股份增发融资,筹集了高达五十余万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不久前,滦州联合煤炭公司总经理的石炳聪在上海召开的招募资金的股东大会上,发出豪言,要在一年内把年产量提高到五万吨成为国内第一大煤炭生产商,三年内年产量达到二十万吨,占据国内煤炭市场的半壁江山。

除了滦州煤炭外,江南矿务公司在江西萍乡的煤炭开发也是有所进展,目前已经是正在进行前期投资,不过在江西萍乡到湖南株洲的铁路修建之前,江西萍乡的煤炭很难外运,产量也难以迅速提升。

此外,江南矿务公司也在辽宁一带展开前期勘测,准备以后在辽宁一带大规模开采煤炭和铁矿。

而煤炭和钢铁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配套的,当江南矿务公司投资萍乡煤矿,甚至为了开发这个煤矿特地修建一条铁路的同时,他们在湖北大冶也是开始了大规模的铁矿开发。

湖北大冶铁矿,稍微熟知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铁矿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冶萍公司所属的汉阳钢铁厂的主要铁矿来源。

这个铁矿是属于典型的容易开采,而且品质比较优良的铁矿,所以江南矿务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铁矿,早在1860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展开了前期的勘测以及小规模开发。

到了今年的时候。江南矿务公司已经是准备直接在大冶建设钢铁厂,就地炼钢。

至于为什么不把钢铁厂建在武昌或者汉阳,因为江南矿务公司又不是汉冶萍,林哲又不是张之洞。自然不会说一定把要钢铁厂建立在省城之类的,而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直接在铁矿产区建立钢铁厂的话,就免去了铁矿运输之苦。

这两年可以说是江南矿务公司的重点发展期,马鞍山钢铁厂的三期工程,大冶钢铁厂的建设。徐州煤矿、滦州煤矿、萍乡煤矿的开发,嗯,同时还有越南广宁煤矿的开发,这些投资对于江南矿务公司而言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价值。

一旦上述投资顺利完成,那么对于国内的工业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比如说江南矿务公司的下属的诸多煤矿公司供应的煤炭充足了,那么就不需要进口那么多,煤炭价格就会相应的回落,而煤炭价格的波动对于近代工业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其重要性就跟后世的石油价格波动一样。

此外。江南矿务公司的钢铁产量增加了,那么国内大规模修建铁路才有可能,国内的机械制造行业所需要的钢铁才能够得到保障,船舶有了大量的廉价充足的钢材支撑,才能够迅速发展。

煤炭和钢铁对于帝国的工业化革命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丝毫是不亚于生丝以及织布等纺织产业的。

纺织产业是用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而煤炭和钢铁则是用来奠定工业基础的的。

只是重工业的发展比轻工业的发展要困难的得多。

由于商人在投资的时候,都是重视短平快的行业,比如说生丝,布匹等行业。对于这些产业帝国只需要给予部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大把商人就会蜂拥而上,上海的北岸工业区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起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而在重工业里头,尤其是煤炭和钢铁这两项。需要的投资极大,而且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收回成本比较慢。

煤炭还好一些,得益于帝国对煤炭的需求急剧增加,煤炭市场极为活跃,最近两年已经是有民间资本开始投资煤炭行业。比如说之前的唐山滦州那边,除了江南矿务公司外,就有其他民营资本投资的多家煤矿,整合后的滦州联合煤炭公司里头,也有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民营资本。

滦州联合煤炭公司在是上海进行股本增发募资的时候,大量的民营资本踊跃参与,如果不是江南矿务公司紧急向皇家银行贷款,然后进行注资,恐怕江南矿务公司在滦州联合煤炭公司的股份比例就会大幅度下降了。

但是钢铁行业就有些难了,相对于煤炭行业而言,钢铁行业的投资更大,而且成本的收回期更为缓慢。

比如说马鞍山钢铁厂,包括下属的矿山在内,江南矿务公司已经累计投入了高达三百多万圆的投资,而现在该钢铁厂的盈利水平还比较低,要想收回成本都得好多年时间呢。

如果说没有来自官方资本的支持,江南矿务公司是不可能把马鞍山钢铁厂以及大冶钢铁厂发展起来的。

1861年,对于帝国的工业发展而言是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一年,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方面都是在迅速发展,工业的发展给帝国带来了大量的赋税收入,而赋税收入的增加有能够给帝国的其他发展带来助力。

比如纯粹依靠财政投入的教育事业,就是依赖着帝国的财政大幅度增加而快速发展。

第四百五十二章(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

1861年的时候,教育部一口气向英国和法国派遣了高达一百多名的官费留学生,为了让这一批留学生出国留学,教育部至少需要花费数十万之多。▲∴▲∴,

同时,由于帝国兴起了新式教育的风潮,帝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从政的话对新式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一些新式人才的升迁速度也是超快。

比如去年开始陆续回国的首批留学生,他们除了部分专业的理工人才进入帝国大学,江南大学等任教并且担任重要的科研研究外,很多学生都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而且起点非常高,一般都是直接进入内阁各部或者宫务厅秘书处等的中央机构任职,最次也是一个科长。

甚至有一个地质专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了工商部矿物司担任担任煤炭处副处长一职。

学成回国后就能够身居高位,这对于国内的无数学子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虽然帝国已经进行新式教育改革数年,目前已经完全废除旧时科举,改革为特有的国家雇员考试。

但是对于学子们来说,求学的本质依旧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当官!

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传统并不是那么轻易改变的,甚至这种官本位制度也是帝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的一大助力。

那些年轻学子们为什么能够快速接受各类新式学科,从埋首经学直接到转眼各类新式学科,不就是因为帝国的国家雇员考试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吗。

他们要想考上去当官,就得学习这些新式学科!

如今人们发现去去留学学成回国后能够快速步入仕途。于是乎就是掀起了一场小小的自费留学浪潮!

虽然帝国每年都会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欧洲留学,主要是去英国和法国为主。

但是官费留学的名额非常宝贵。有着太多人竞争!

但是自费留学就不一样了,自费留学的话只要有胆子去万里之外。同时家庭经济比较富裕能够负担得起留学费用的话,那么就能够自费留学。

因此这两年开始,很多富裕家庭的学子们由于竞争不到官费留学的名额,逐渐开始自费留学。

针对这些自费留学的学生,外务部也是会给予极大的帮助,积极帮他们联络留学的学校,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当然了,钱得你自己出。外务部只是发挥一些中介的作用而已。

不过受限于留学费用的高昂,留学生到英国留学四年的话,大约需要总额三千英镑的花销,如此高昂的费用是普通家庭很难承担的。

哪怕是一些富商、大地主家庭,也很难说拿出一万多圆来让家中的子弟去留,因此目而言,自费留学的群体主要是富豪家庭里的子弟,同时也不是说所有有钱人都会让子弟去留学的,有胆量去万里之外留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所以到1860年的时候。有十三名学子通过外务部的途径自费留学。

到了1861年的时候,这个数字直接番了一倍,有二十多名学子通过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