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师一团的主力部队有两万四千人,六个协防师约两万五千人左右,两者相加这施清瑄麾下的总兵力大约在五万人。

兵力比当初的济南战役时还要强一些。

而施清瑄要北上,主要面对的敌人就是都兴阿统帅的清军。

济南战役战败后,逃回直隶的都兴阿虽然受到了咸丰帝的严厉惩治,被罚了一个革职留任,戴罪立功。但是基本没有动摇他在清廷北方地区的支柱作用。

没办法,都兴阿和僧格林沁不同,僧格林沁率领的部队都是清廷中央控制的军队,咸丰对他是想用就用,想杀就杀,但是都兴阿却是不同,这清廷的新军可是他一手编练的呢,咸丰帝如果把都兴阿给彻底撤职或者斩杀之类的,估计这大清陆军自己都得先乱起来。

从京畿练军、直隶联军时代开始,都兴阿就是牢牢掌控着清廷新军,后续这些练军改编为大清陆军后,这支新军依旧归属他的统辖之下,而他也是被清廷委任为全权督办江南北军务大臣。

论起1858年时期都兴阿在清廷内的权势,远远超过了清末时期袁世凯的权势。

只是权势虽然不减,但是他麾下的新军却是越打越少,他自己从山东败退、麾下大将纳德从河南败退。这不仅仅丢了山东和河南,而且让大清陆军。嗯,也就是都兴阿麾下的新军折损过半。

而纳德麾下的第三镇、第六镇更是可以说是全军覆没。纳德最后不得不带着千人残兵退入山西。

都兴阿已经命令纳德退守山西,同时利用现有残部以及山西、陕甘等地的练军重编第三镇和第六镇。

而都兴阿自己则是率领麾下部队在直隶展开布防,趁着施清瑄在德州休整的这一段时期,他把直隶、东北等地编练不久的一些新兵还有直隶和东北,热河等地区的练军都一股脑的补充到麾下新军中,并进行了紧急训练。

总算是初步恢复了过来。

但是其数量上虽然已经恢复到了将近三万人,然而不管是士兵素质以及装备水平,还是说士气方面对比以前都是已经大为下降。

这样情况下,都兴阿心中并没有多少的把握能够挡住施清瑄的北上。

直隶天津。

身穿一身新军军服。披着呢料外套的都兴阿独自站在书房,看着窗外的雪花飘扬。

这已经不是天津的第一场雪了,早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天津这边就已经下了一场小雪,如今的第二场雪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尽管如今北国雪花飘扬可能会拖延南方中华军的北上步伐,但是对都兴阿麾下的清军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比如说现在都兴阿麾下的清军冬衣不是很充足,如今大雪飘扬,气温骤降,对部队的影响比较大!

如今已经是大雪天气了。但是清廷那边只给都兴阿的军队筹集了不到半数的冬装,都兴阿气的想要骂人,但是兵部那边却是说缺少经费,无法提供更多的冬装棉衣。

这让都兴阿相当不爽?朝廷虽然已经穷的叮当响。但是真的没钱了吗?连冬衣的钱都拿不出了吗?不可能。

诚然在过去几年里,为了编练新军已经耗费了清廷的绝大部分收入,户部那边的库房已经是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京师里头的诸多王公贵族们依旧过这醉死梦生的生活,上个月咸丰为了凑集军费支持都兴阿的战争。试过让朝廷官员以及王公贵族们捐献。

但是最后捐献上来的钱财一共只有十五万两银子,而其中十万两还是咸丰从内库里拿出来的。偌大一个京师里家财百万的官员以及王公们多不胜数,但是竟然只捐献了五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甚至都没有都兴阿当初在山东驻防时,自行搜刮地方而得的十分之一。

想到这里,都兴阿是忍不住的轻声叹气,这大清陆军说是朝廷的军队,但养军却是得靠他自己。

都兴阿编练的大清陆军,每年所需的军费也不少,户部那边只给一部分,而大头还得依靠都兴阿自行在地方上筹集,主要是在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四省的厘金以及盐政作为主要支撑。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的,所以有一部分军费是靠向地方摊派所得,比如说驻防某地的时候,直接向当地富商士绅们进行摊派,要钱要粮。

当然了,你不能说都兴阿捞钱是为了中饱私囊,迫害地方之类的,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向地方伸手的话,都兴阿根本就养不起十几二十万的大军。

嗯,这种事以前林哲就干过,尤其是余胜军刚崛起的1853年和1854这两年,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用各种手段进行摊派。

这不,朝廷那边不给都兴阿冬衣,也没有经费给,但是将士们不可能一直穿着秋装作战啊,所以都兴阿只能是从新军里的小金库里头自己掏钱,然后用以采购冬衣。

如今直隶地区大范围下雪,但是这雪也不可能一直下,等大雪停了恐怕德州那边的中华逆军就会大举北上了吧!

都兴阿并不认为德州的施清瑄会坐等数月,等到明年开春后再北上,因为这样固然可以等天气好转,但是也会给予清军更多的缓冲准备时间。

都兴阿想是这么想,但是没指望过施清瑄真的会这么做。

所以哪怕是大雪纷飞,他依旧让麾下的军队加强各种防御工事的构筑,尤其是沧州那边,在过去的将近一个月里一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施工,就是想要打造一个防御堡垒出来,阻挡中华军的北上。

至于为什么要在沧州构筑防御工事,这是因为沧州刚好是在京杭大运河,同时也是德州之后,运河沿岸的下一个重要城市。

而沧州之后,就是天津,天津之后就是北平。

仔细研究中华军的诸多进攻路线,那么就会发现他们严格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基本按照主要的水路前进,以前沿着长江西进,现在沿着运河北上,后续沿着黄河东进济南,再沿着黄河西进河南开封、郑州、洛阳等。

哪怕是在广东,当第三军进军广西的时候,也是沿着珠江水系里的西江进军!

之所以造成中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是沿着主要江河进行,这是因为运输补给的限制。

中华军现在每日消耗的后勤物资对于后世军队而言不算什么,估计也就是轻步兵的水平,但是对于十九世纪中期而言,其物资的消耗水平却是相当高的,因为中华军不仅仅人多炮多,而且役用骡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部队作战需要大量的炮弹以及火药等,而更多的还是粮食草料等。

同时尽管可以在占领地就地征集一部分物资,但是往往中华军的进军路上,不是赤地千里就是民不聊生。

1857年初,中华军首次大规模西进,攻克南京后继续进军皖南地区,那地方都是连年征战,种地的老百姓不是被挟裹带走就是自己跑掉,剩下的也是被乱兵杀死或者干脆自己饿死。在这样的地方基本不用指望能够就地征集到足够的粮食补给,甚至有时候你还得用军粮去救济当地的百姓。

北上山东、河南等地的时候,虽然这些地方不至于民不聊生,但是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产粮大省,而这两个地方又都是人多地少的地区,当地百姓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的。

为什么皖北地区的捻军能够风行起来,就是当地百姓吃不饱嘛。

这种情况下十几万中华军如果到这些地方征集粮食,那么就会从当地百姓手中抢走口粮。

如今的中华军已经不是早期的余胜军了,也不是喜欢抢走所有东西包括人口的太平军,也不是和土匪没啥两样的清军旧军,是不可能到了一地方就大规模抢掠当地民众的口粮。

这种事中华军干不出来!

目前为止,基本上各地作战的中华军是很少直接就地争粮满足军需,即便是就地征粮,一般也是军需部那边从当地直接购粮,而不是说直接抢。

大部分粮食、豆料等生活物资还是从后方运输上来。

所以可以看到第六军北上作战的时候,后面是跟着一大票的船队,没有后头船队随时提供的物资支援,第六军半个月都支撑不下去。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中华军对于大规模运输是比较依赖的,而在铁路出现并大规模运用之前,中华军要对前线部队保持大规模的运输补给,就必须依赖航运了。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京杭大运河对于北伐的中华军而言,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主要能够在京汉大运河把中华军给拦下来,那么基本不用担心中华军会绕过京杭大运河从其他方向奔袭北平。

所以扼守京杭大运河依旧都兴阿的主要任务,而要守住运河,那么就必须在运河沿岸设防。

而沧州就是一个地方!

下一步施清瑄要执行北上战略,沧州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必须把它拿下来才能够继续北上。(未完待续。。)u

第三百七十八章 石琅翼求援

宣武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西历1858年1月1号。↖↖,

在这一天里,中华帝国的诸多办公机构里都是空荡荡的,除了少数留守的人员外,大部分都是没在,因为在去年出台的帝国节假日条例中,除了对传统国内节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春节、元宵等会安排假期外,也是首次引入了西历的元旦假期。

林哲为了方便自己,嗯,同时也算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已经是正式引入了西历,和国内的传统农历并行使用。

同时还引进了‘七天一周’这个制度,规定了以七天为一周,其中公职人员必须工作六天,在周末当天可以获得休假。

其实西历以及七天一周工作制度的引进早在上海商贸区那边就已经盛行,尤其是在工商界里较为普及,这倒不是说工商界实施什么周末休假制度,而是因为目前商贸区的那些新式企业一般执行的是周薪制度。

尽管诸多统计里,尤其是公职人员的薪资是按照月来计算的,但是在工商界,尤其是效仿西式公司建立的新式企业,普遍采取的却是周薪制度,招募人员的不是说一月薪资多少,而是一周薪水多少。

当初执行周薪制度倒也不是说为了和国际接轨,崇媚洋外之类的原因,而是因为考虑到那些工人们的生活实在困难。

诸多到商贸区工作谋求生活的人很多都是吃一顿没一顿的,你要是拖上个把月发薪资,人家一家老小就得饿死,所以最初的时候很多企业为了招募工人,普遍采取的是五天或者七天一结薪资,甚至一段临时工。体力劳动者采取的更是日结制度,免的工人家中断粮。

而有了开头后,这后续也就延续了起来,并逐渐把五天和七天一结统一为七天一结的周薪制度。

久而久之,西方的七天一周,周一周二周六周末的概念也就逐渐普及了开来。

后来帝国也是正式在国家雇员里推行周日休息的制度。并引进了西方的元旦假期。

今天是元旦,诸多政府机构都是空荡荡的,然而南京里新落成不久的联合参谋部大楼内,却是人来人往。

那些文官们可以在元旦这天放假休息,但是对于军方来说却是没有节假日一说,尤其是在北伐之战正在进行,同时江西那边也是局势情况的情况。

人来人往的联合参谋部大楼和统帅部的其他几部,包括军训部、后勤部、军械部等部门的大楼相邻,在中华宫左侧一字排开。

而在中华宫的右侧以及广场的前方。则是内阁诸部的办公大楼,包括中华宫、宫门前的广场,中华宫右侧、前方的内阁各部的办公大楼,中华宫左侧的军方各部大楼,一共形成了中华帝国的政治心脏。

走在大街上的不是官员就是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平民会到这一带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部门都是在这一片办公,比如说内阁所属的财务部,人家就是在城区内独立办公。还有督察院,**院这两个独立于内阁的机构也不是在这一片。而是在城区有着独立的办公大楼,同时海军部的大楼也不是在这里,而是选择在城外江边的海军南京基地里。

这片区域的办公大楼都是在过去两年里陆续修起来的,有些是采用了近代西式的砖石结构,也有些是纯中式风格,而详细建筑风格以及内部装饰上则是各家都有所不同。总体上还是以巴洛克风格和国内南方传统建筑混合为主:西式风格外,还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风格,这主要是为了和中华宫的建筑风格相匹配。

包括各部大楼,中华宫,皇宫广场在内。这一整片的建筑群其实和北平的圆明园极为类似,都是中外混合的产物。

假期里依旧繁忙的联合参谋部大楼内,一大群军官们正在一个大厅内进行着推演,这个大厅的地板上铺着一副巨大的中国地图,而一些参谋们时不时的把代表各部的小旗帜在地图上移动着,另外一旁的人们则是进行着各种争论。

这种推演基本上三天两头都会发生,主要参与者都是参谋部下属的作战司、战略司所属的参谋人员。

而中华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