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里,也就是宝山县吴淞炮台上游大约六公里处,就是第一批次联军的登陆地点。

当然了,这么长时间过去后,这个登陆地点已经是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土木要塞,那里有着进攻吴淞炮台失败,目前退守该地的一万多名英法联军。

营地靠近江边的方向已经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临时性港口,英法联军在过去的数月里,从当地雇佣诸多民众参与登陆营地的防御工事修筑以及临时港口的修筑,而这些中国民众们因为联军开出的高额薪资,表现的非常踊跃,一个个争着给这些洋人修建营房、要塞、建造临时港口要拿洋饷。

八国联军期间民众踊跃帮联军修筑战壕,炮台,甚至用自己的头顶着木桥,让八国联军的士兵们踩着过河沟的情况提前了数十年后,出现在这个时代中国。

对于民众踊跃接受联军的雇佣做工,甚至当向导这事,让中华军军方大为火光,他们一方面是遁初嘉定和宝山等邻近府县的地方官员做好工作,严禁民众接受洋人的雇佣。

另外一方面也是设立诸多关卡,严禁民众前方联军登陆地点做工,一开始的时候逮住一个只是关几天然后就是放人。

但是发现这些刚被放掉的人转头又跑去给洋人做工后,邴曲松下了死命令,要求全军围绕着联军登陆地点设立全面性质的关卡,对于试图跨越关卡进入的人一律采取严惩,中华帝国还特地制定了所谓的‘从敌罪’。

一切有偿或者无偿帮助入侵者从事任何性质工作、提供任何服务的人如果被军方抓获,被抓人将会失去国民身份,自动转换为敌军俘虏的身份,其司法相关权利由司法部转移到军方军政部,由宪兵审理,军方稽查局提供起诉,由军事法庭审判,并当场执行惩处。

而该罪名的惩处可不是有轻重之色,通通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枪毙!

甚至为了提高威慑力,宪兵,稽查局以及军事法庭都是现场办公,抓到一个就是走一个过场,然后就签下一个枪决审判书,由士兵当场行刑。

上面说了一大段话,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就地枪毙!

枪毙了还不算,然后尸体还会被悬在道路两旁,警示着任何试图突破封锁线,前往给养大人效力的的民众。

采取了全面封锁并采取一刀切的就地枪毙、悬尸路旁的措施后,才算是基本遏制了民众踊跃为联军效力的风潮。

只是这个时候,人家联军的登陆营地基本也修的差不多了,就连那个临时码头、港口都已经修的差不多了。

沿着江边有着长长的临时性的浮桥、木制栈道等,足以停靠大吨位的商船,而那些战舰们也能够抛锚到江边,然后接受一些基本补给。

当联军的增援舰队越过吴淞炮台的时候,一份关于该联军增援舰队的报告也是送到了上海方面的各个高级将官的手中。

看到手中的报告,邴曲松的眉宇是浓浓地皱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在外地,写不了字,今天先更四千,少了两千字诸位见谅,等过上十年八载雨天我再补上(∩_∩)!

p

第三百二十三章 联军增援抵达

吴淞炮台上,邴曲松会同海陆军诸多高级将领们登上了炮台的观察台,然后一个个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六公里外的联军驻地。↖頂↖↖↖,。。

尽管距离有些远,但是在海军提供的高倍数望远镜的帮助下,依旧能够清晰的看见整个联军驻地的基本情况。

整个驻地呈现半圆形,从岸边一直延伸到内陆大约两公里左右,营地内修建有大量木头建造的临时营房、仓库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外围则是一道道胸墙、壕沟构成的防御体系。

构筑胸墙,挖壕沟可不是中华军的专利,基本上这年头稍微有看头的火器部队都会熟练的运用胸墙、壕沟之类的野战防御体系,比如历史上过几年就会发生的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攻防战都是大量的运用了胸墙以及壕沟等防御工事。

营地内靠近江边的地方,则是修筑了数条一直延伸都长江里头的栈桥,有着是直接打的木桩,而有两条则是直接用的浮桥。

这些栈桥的两侧,停泊着大量的船只,联军的士兵们正在从船上不停地把各种补给物资搬运下来,同时也有多艘船只正在源源不断的走下诸多士兵。

这些船只就是联军的增援舰队中的各种运输船!

在栈桥外,则是停泊着诸多战舰,炮口对准着长江南岸,随时可以为营地的联军陆军提供充足的炮火支援。

“现在看起来,他们增援的兵力至少有八千人,各种物资的数量倒是不多。估计也就够他们用两个月左右!”一旁的朱建佳一边在自己的本子上记着,一边口中如此道:“他们的补给舰队往返一次少也得个把月。这只带两个月的补给根本不够啊!”

此时,徐言青开口了:“很明显。他们是不打算和我们继续拖下去了,这没拖一天他们就得耗费大量的物资和军费,这一次他们的增援兵力这么多,估计是要速战速决了!”

这年头战争持续进行的话,哪怕是干耗着不进行大规模战役,但是花费也是非常庞大的,更不要这些英法联军还得从数以千里外的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凑集物资再运输过来,就维持成本来,比中华军的成本高多了。

中华军今年花出去的军费都有几千万了。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来了扩编、人员薪资上来,具体的战争经费并不算多,但是光光和英法联军的作战期间所花费的军费也应该超过千万了。

英法联军那边的花销估计也少不到哪里去,没有三四百万英镑根本就支撑不起这场战争。

虽然三四百万英镑对于英法两国而言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如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的话,这些战争经费就会持续支出,更关键的是联军现在攻克吴淞炮台失利,只能在登陆营地里和中华军对持,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英法两国所能够接受的。

额尔金伯爵和葛罗这两个英法联军的全权负责人非常清楚。这场战争必须要有一个胜利,而且还得是近期内的胜利,他们总不能带着两三万英法联军一直躲在登陆营地里和中华军干瞪眼啊。

当然了,联军内部的这些动态自然是徐言青等中华军的将领们无法得知的。他们只能从敌军的兵力以及补给规模来大概判断敌军的下一步战略意图。

而就目前联军方面增援了更多兵力,但是物资补给却是略显不足的话,那么中华军方面就有着充分的理由相信。联军是要在近期内发动进攻。

在得知联军大规模增援后,中华军方面再一次是紧张了起来。第二军和第七军已经重新进入了全面临战的姿态,大量作战物资从上海运输到吴淞炮台这边。而侦骑部队则是一直游走在联军营地的外围,确保不让一个联军士兵越过警戒圈。

从江阴增援而来的第六军而是在嘉定县城东部大约十公里左右的罗店一带布防。

来往上海和南京之间的快马增加了许多,甚至一些从上海商贸区出发前往南京的蒸汽客轮上也会夹带诸多官方的信件。

起来有意思的,虽然联军舰队已经可以是封锁了整个长江入海口,但实际上联军的封锁对象却是非常有限的,只封锁中华军的军舰或者疑似军舰船只,对于普通商船、货船、客轮、渔船等并不加以阻拦。

因为一旦彻底封锁掉长江入海口,基本也就等于把上海商贸区给废掉了,而废掉商贸区中华帝国方面固然会损失惨重,但是洋商的损失同样不,而且损失可不是几万几十万的事,而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巨额损失。

给额尔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彻底封锁上海啊,因为他之所以带着军队来上海打仗,就是为了开阔更多的通商港口,为了给商人们更多的商业利益,如果为了战争而彻底封锁商贸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他要是敢这么做,不用那些洋行的股东们鼓噪,东印度公司首先就得把他拿下来。

这年头对于英法两国而言什么才是根本利益?

商业利益才是根本利益,战争或外交这些只是促成商业利益的手段而已。

如此才是造成了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通商港口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商业往来却是能够得以继续进行的原因。

宝山县那边好几万中华军和联军士兵对持着,并准备随时发动新的大规模战役,但是在不远的上海商贸区里依旧是一片忙碌,黄浦江的诸多临江码头是时刻都有大量船只停靠,而来自各国以及中国各地的商人们往来于商贸区各处。

外滩大道里各国商人和华商们是一边谈论着战争一边笑呵呵的做生意!

联军方面不能完全的封锁长江航道,那么也就等于无法断绝上海和南京、镇江、江阴等方向的水路联系,基本上每天都有诸多搭载了信件的船只往来南京和上海之间。中华军方面甚至还偷偷摸摸的用民用船只装载了诸多武器,物资等在联军舰队的眼皮子底下运输。

当然了。这些动作都不能公开表面化,海军方面自身的武装船只是肯定不能用了。租用民用船只,或者海军自身的运输船改头换面,去掉编号之类的标志,然后伪装成民间船只行驶。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和上海方面的通讯依旧保持的比较通畅,除了传统用快马进行传递外,航运传递也是在继续进行。

因此当联军增援舰队刚抵达呢,第二天晚上身在南京的林哲就已经是获知了相关消息。

只是虽然知道了相关消息,但是林哲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除了吩咐统帅部那边及时把相关消息传递上来外,也就没有其他特殊的指示了。

毕竟南京距离上海几百公里呢,就算是林哲想要遥控指挥也不可能,再者,针对联军方面的诸多战略计划实际上早就已经制定好了了,接下来的具体战事都是交由前线将领自行指挥。

从定都南京后,林哲已经是很少直接插手军事指挥上的事务了,他只是负责一个整体上的统筹而已,比如制定整体的战略。帝国发展的整体规划这些。

林哲要做就是,告诉军方将领们,什么时候打仗,打谁!至于怎么打那是将领们的事。要不然的话,要这些高级将领有何用?

所以得知联军的增援舰队抵达后,林哲表现的相当平静。也没有当场作出什么批示要军方怎么打之类!

近段时间他还是比较忙的,尤其是内阁那边的政务相当多!

尽管目前中华帝国是也军事行动为优先目标。但中华军自余姚县勇营时代开始已经建军多年,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了自身的一套完善成熟的运转体系。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样做都有着一套规矩。

因此一些详细军务林哲平日里是用不着插手的。

相对于来,政务方面由于帝国成立的时间尚短,而且还处于完善构架当中,每天都有诸多问题冒出来然后等待解决。

比如法律法规这些,中华帝国成立之初基本是沿用大清律,然后再用新制定的相关法律进行代替,而要制定全新体系的法律其实难度相当多,司法部的人每天忙碌着制定法律,而林哲也是三天两头就得审批一一大堆的法律法规相关文件。

由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太大,基本上是今后整个帝国能够稳定运行的根基,所以林哲也是非常上心,基本上都会亲自一一看过并作出批示,至于那些实在太厚,动辄几百页的文件,林哲也基本上浏览一个大概,等秘书处审阅过后他也会重新简单翻一遍。

由于沿用的大清律陈旧落后,完全无法满足这个时代里近代国家的需求,但是效仿西方国家制定的各种新法律也只是出台了一部分,以至于还有着相当多的法律漏洞和空缺。

对于这种情况,目前中华帝国采取的是折衷办法,那就是采用各种各样的行政条例来代替。

比如对于目前帝国工商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工商法由于尚未正式颁发,只有零星的公司法、税务法之类的,所以目前处理工商事务的时候,目前大部分都是用工商部自行颁布的一些行政条例来管理。

而有意思的是,司法部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也会极大的参考之前各行政部门颁布的一些条例,并把其中一些重要的,必要的条例加入到新编写的法律当中,然后成为正式法律条例。

而按照司法部那边的人预计,要想完成所有范围内的相关法律文件编写工作,至少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此外值得重一提的就是,诸多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宪法’。(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战争中的发展

目前中华帝国是传统的帝制政权,笼统来说皇帝本身就代表着宪法。≧,

而传统帝制国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君权天授,朕即国家。

也就是说君权是不需要通过宪法来确认的,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