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响后只见彷佛一夜之间老了十余岁徐言青站了起来道:“此战第二军遭遇重挫,我徐言青难持其咎,我会亲自上书平仁堂自请其罪,请陛下责罚!”

这一战中,中华军的八千多人伤亡中,绝大部分都是第二军,尤其是主力第二步兵师所承受的,战前一个满员的第二步兵师,现在只剩下区区三千人不到,中高级军官阵亡过半,基层军官就更不用说了,活下来的就没有超过三分之一,超过五千人的死伤足以压垮徐言青的脊梁。

不管此战是胜利还是战败,但是徐言青的心里都不好受,死伤的八千人可都是帝国最精锐的将士啊,帝国的根基啊,这一下子就损失这么多,这如何让身为指挥官的徐言青好受。

此时邴曲松出言安慰道:“徐兄言重了,此战面对如此强敌,我军能够守住并击退敌军的进攻。就已经是一大胜利,经历此战后敌军再无进攻吴淞之力。纵然为此付出了上万将士的死伤,但是为帝国而殉。为百姓而亡是我辈军人的天职,陛下是用兵大家,也是能够理解我等的苦处的!”

这一夜,击退了英法联军的中华军方面没几个人能够睡得好觉,但是被击退后狼狈逃回来的额尔金伯爵等人更不好受。

“超过五千人的损失,这是帝国决不允许接受的!”额尔金伯爵尽管在战前就已经做好了打一场苦战的准备,但是他依旧没能够预料到对面的这些中华军抵挡会这么顽强,今天的这一场大规模总攻,可是他筹备了数天才进行的。

先是用引诱战术麻痹敌军。然后用三千兵力直接发起进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但是在另外一边他却是直接动员了超过万人的主力部队绕过了防备森严的靠近吴淞炮台的阵地,而是朝着远离长江的阵地发起总攻,他是想要凭借着陆军自身的力量直接击溃敌军的防守部队。

在他看来,当双方都失去了舰炮或者岸防炮支援后,剩下的就是陆军之间的对决,而仅仅是陆军的对决,他额尔金伯爵有信心击溃对面的敌人。

战斗的早期也的确这么发展,现在的额尔金伯爵现在还在心里嘀咕着。当时就差这么一点,最后的一点,如果敌军的增援部队晚来几分钟,那么他的部队就能够直接击溃当面的敌军。然后迎战敌军的增援部队。

而不是和实际情况那样,在己方还没能彻底击溃敌军正面防守部队的时候,敌人的增援就已经抵达并加入混战。最后导致英法联军失去了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同时被正面以及侧面同时进攻。导致阵型大乱最后陷入了混战。

而后双方的战斗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双方一直打到双方的损失过半后才是各自崩溃。

死伤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双方士兵最初的血性已经是全部被消耗完毕,然后进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额尔金伯爵丝毫都不怀疑,继续打下去的话他派出去的一万人会一个都回不来。

当双方进入到最后关头的时候,额尔金伯爵不得不下令炮兵部队主动对混战的战场进行大规模的炮击,同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在炮兵猛烈的掩护下,剩下的四千多名英法联军残兵才是退了回来。

而实际上就算英法联军不进行炮击掩护,中华军方面也是无力追击的,因为他们的情况比英法联军更糟糕,剩下的兵力虽然要多一些,但是已经倒下的士兵比英法联军更多,经历了残酷的厮杀后哪怕是军官们叫嚷着,但是这些幸存的士兵也是不会继续追击的,因为就算有着残酷军法,但是士兵依旧本能的不愿意去送死。

退回来后额尔金伯爵害怕敌军发起反攻,直接一股脑的撤退到了数公里外的登陆营地,同时请求西马的舰队进行保护支援。

只要躲在舰炮的射程之内,那么他们就是安全的。

而自从额尔金伯爵主动撤退了后,基本也就代表着这一场吴淞战役进入到了尾声,因为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发动第二**规模的进攻作战了。

当然了,心有不甘的额尔金伯爵还是让西马派出了舰队继续沿江西上,然后前往江阴,不过抵达江阴后发现这江阴炮台比吴淞炮台更难打,只能是象征性进行了炮击后就是停止炮击,然后返回上海。

不过英法联军并没有说直接撤退,他们虽然说短时间内没有足够的力量拿下吴淞炮台,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此会灰溜溜的离去,他们派出小规模部队前往周边地区征集物资以及民夫等,然后竟然是在登陆地点修起了堡垒来。

对此邴曲松等人也是有些无可奈何,人家有好几百门舰炮掩护着,自己就算派上几万人去反攻估计也是会被轰的连渣都不剩,因此也只能是放下了反攻,一心舔起了伤口来。

而不用几天,南京平仁堂的林哲就是得到了吴淞之战的相关报告,当他看到己方以万人伤亡的低价杀伤了至少六千人以上的敌军时,没有和那些将领们那样满脸愁容,反而是面露喜色轻笑了起来,连说了三声好!(未完待续。。)u

第三百一十章 谈判重启

林哲在这个时代是特殊的,他和那些被洋人吓破胆的官员以及百姓不一样,他对洋人并没有什么惧怕之类的心理,但是他又和那些天天认为当代中国还和汉唐时期一样是天下霸主,对洋人充满鄙视的迂腐之人不一样,他对洋人尤其是英法等国的实力之强有着充分的认知。》,

对待洋人,对待英法等国林哲始终是抱着理智而平静的心态,他没有狂妄到认为自家编练不过数年的中华军能够轻松击败英法联军,但是同样不认为英法联军能够和打清军一样把自家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

在他看来,只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可以挡住英法联军进攻,从而在谈判桌上获得自己想要利益的。

对此林哲是有着心理准备付出一定代价的!

现在吴淞之战的万人伤亡,就是在林哲的代价预算之内,付出万人的伤亡就能够杀伤五六千人的英法联军,同时还俘虏高达两千多人的俘虏,这对于林哲里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经过这一战也是给予了他更多的信心,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非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万人的伤亡会让人心痛,这个的确是让人觉得有些惋惜,但是两军交战有所死伤是正常的,而万人的伤亡也是在中华军的承受范围之内。

早在年初林哲就指示军方大规模招募士兵,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招募了超过六万人的新兵,这些士兵除了补充到现有部队以及编练了第八师、第九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四个新部队外。剩下的新兵还待在新兵训练营里,留待补充战斗损失呢。

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之前林哲就已经考虑都了超过万人甚至两三万人的伤亡,并为此提前做好了准备。

“让军训部以及军械部还有军需部等用尽全力补充吴淞方面的战斗损失。兵员以及武器还有弹药等消耗物资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补充完毕,朕不希望敌军发起第二轮进攻的时候,吴淞那边依旧没能恢复过来!”

战争嘛,死伤是正常的,而对于一个帝国的战争机器而言,只要能够及时补充兵员以及武器还有各种物资,那么就能够持续的把战争给持续下去,并最终取得胜利。

跟随在林哲身边的几个军方高级将领连忙点头称是,尽管这是一次紧急召开的会议。但是林哲并没有把会议持续太久,而是三言两语就把统帅部的将领们给打发了,现在可不是坐着开会的时候,还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这些军方的高级将领们去忙碌呢。

出了平仁堂后,哪怕是头顶上是阴沉沉的天空,但是林哲依旧觉得今天的天色不错,有些许春风,同时还有薄薄的细雨,这是一副典型的江南雨季景象。

对吴淞之战感到满意的林哲已经是有了获得战争胜利的信心。脚步轻快的他回了后宫后,难得特地抽出了时间来配合着走路尚不稳,奶声奶气喊着父皇的小公主淑纯玩。

一旁挺着大肚子的陈静面带着微笑看着林哲和女儿玩闹,女儿时不时传来的咯咯笑声让她颇感欣闻。尽管林哲大多时候都是非常标准的事业型男人,陪家人的时间少,平日里也很少失态。但是他对待这个长女却是极为宠爱,对女儿露出的笑容比对陈静露出的笑容都要多的多。

看着这父女玩闹的场面。陈静不禁想着等上几个月自己第二胎出生后,如果是生出来个皇子的话。那么一切都完美了。

只是方德嫔还是李惠嫔的预产期要比她早一些,如果她们两人有人能够生出儿子的话,这长子的位子就有些悬了。

林哲的儿子关乎国本重任,朝野上下一大群人都眼睁睁盯着这三个女人的肚子呢,就等着这几个人什么时候能够为帝国生出一个继承人来,而到时候如果生出来的儿子有两个,估计还会引起一番风波,毕竟帝国储君只有一个,到时候选谁都是麻烦事。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陈静心中虽然有时候会担心这些,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安心的。

陈静虽然是个一辈子都在后宅的传统女人,但是不代表着她是一个愚昧女子,能够把偌大一后宫管理的妥妥当当,丝毫没让林哲操心这就是普通女人很难办到的事情,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家闺秀,在这方面总是有着先天优势的。

而陈静也知道在历朝历代中,汉家王朝绝大部分都是奉行立嫡立长不立贤的储君政策,这是几千年来的古老传统,除了少数蛮夷王朝和极少数特殊时代外,数千年来中国的储君政策基本都是如此。

所以只要她陈静能够生出儿子来,那么子凭母贵,她陈静是皇后,那么她的儿子就是妥妥的嫡子。

只是现在林哲一直没明确立储的相关条例,而那些大臣们虽然一个个叫嚷着国本多么重要,但是怎么立储,立谁这些问题还是没胆子提出来的,因为现在林哲还年轻,更重要的是他现在一个儿子都没有,现在你们就敢叫嚷着立储问题,估计林哲第二天就把你脑袋砍了。

因此后续到底是用什么政策,现在是除了林哲自己外,谁都不知道。

实际上现在连林哲自己也不知道,他还没考虑过这一方面的事务呢。

目前有着太多的事务让林哲烦心,那里有心思去考虑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事情了,现在的他一门心思想着该如何统一中国,打败英法联军,可没精力和时间去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务。

就在林哲难得在后宫扮演慈父的角色时,军方的各部门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设立在浙北以及苏南各地的诸多新兵营中的那些经过了初步三个月训练的新兵被成批调往上海。然后补充进入第二军以及第七军各部队,吴淞之战前后持续多天。总伤亡人数超过万人,这就代表着仅仅要把部队恢复到之前的局面。就需要补充万人新兵,此外第十一师步兵师本来就是不满编的,如果要补充到满编的话,还得再需要几千名新兵。

这一万多新兵的补充对于中华军的军训部工作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仅仅新兵的补充麻烦,实际上此战中造成将近百名军官的阵亡以及不少军官的受伤,也是让吴淞方面的部队军官严重紧缺,毕竟这部队要恢复的话光是补充新兵可不行,还得补充相当数量的军官,要不然的话只有士兵没有军官。这军队就根本没有战斗力。

为此,军训部一方面是从其他部队抽调尽管,同时提前了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的毕业时间。还大胆改革,把部分表现优秀的士兵直接晋升为少尉级别的军官,以补充基层尉官的严重短缺。

相对于军官和士兵的补充比较困难,武器方面倒是没有太大问题,这是因为此战中中华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武器的损失并不算大,后续的战场打扫也是中华军方面进行。

不仅仅己方死伤士兵的武器得到了回收。同时还缴获了英法联军的四千多支米尼步枪,以及少量火炮。

只是战斗中也有大量的步枪被损耗掉,比如膛线被打光或者干脆是出现其他问题。

这一进一出,这步枪上还能多出一千多支来。

火炮方面的话。陆军方面的火炮损失不大,倒是海军那边的重炮损失不小,目前已经累计被摧毁了十余门重炮。这些损失的火炮都需要林德机器厂加班加点生产进行补充的。

弹药尤其是炮弹方面的缺口比较大,英法联军和中华军的交战过程中。实际上只有炮兵部队从头打到尾,双方的步兵决战阶段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如此也就代表着相对于步枪以及子弹方面的消耗,炮弹的消耗才是大头。

数百门火炮持续进行战斗,这消耗的炮弹可不是几百几千发,而是几万发之多,这些都是需要林德机器厂方面一一生产并补充的。

诸多武器和弹药的补充都需要依赖林德机器厂,这也好在是吴淞之战挡住了英法联军,如此军方才能够对皇室产业的负责人信誓旦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