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进攻桃源县的第一军实力庞大,辖有两个皇家陆军师,同时还有大量可供驱使的协防军当炮灰用,但实际上第一军对桃源县的进攻算不上多么顺利。

为何?

因为桃源县的清军早已经不是当初的万把人了,而是又得到了沐阳过来的万余清军,其中有千名山东练军,从淮安增援而来的李鸿章所部八千人。

李鸿章进驻桃源县后,依靠江苏巡抚以及江南北军务协办大臣的身份,强行收编了沐阳过来的千名山东练军以及原本驻扎在桃源县的千名河南练军,然后把这两千多名练军拆散补充到了自家的江淮新军里头。

然后又是整合了沐阳过来以及原本在桃源驻防近两万名绿营,八旗等旧军!

一下子就变客为主,从援兵变成了地主,顺手还收编了两千多名清廷辛辛苦苦才练出来的练军!

李鸿章能够拉起一支超过万人的江淮新军,并且在去年开始失去了清廷户部的直接军费支持后,仅仅依靠地方自筹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维持需求,相反还有多余的钱来扩军。

而起江淮新军虽然在扬州遭到了惨败,但是最后突围的时候是有组织的战略撤退,仅仅是从一点来说。李鸿章的能力就是值得肯定的。

李鸿章接管桃源县防务后,整顿清军,然后发动城内青壮构筑各种工事,等施清瑄带着第一军主力从宿迁南下抵达桃源城外的时候。

人家李鸿章已经是率领万名新军,两万余旧军在桃源县严正以待,在城墙外挖掘了大量胸墙,壕沟。胸墙还竖起了诸多拒马、木桩,一些壕沟下埋设尖木。上面铺着博木板覆土。

第一天攻城的时候,施清瑄依旧是手到擒来的事,但是没想到,这首批进攻的第二十三协防师一个不慎,竟然是折损了近千人。

即便是对协防军的损失不太在乎的施清瑄看到这种情况后,也是忍不住的皱眉。

这第二十三协防师乃前些时宿迁大捷时接受俘虏编练的,乃是目前中华军里番号算得上是最新的一个协防师。

第二十三协防师的士兵不用多少前还是清军呢,但是现在一个个不管愿不愿意,都是被剃了光头或者寸头。然后被驱赶着挥舞着刀枪和他们的昔日胞泽性命相搏。

这些士兵心里头肯定是不愿意的,当逃兵的也不少,不服从管教的也有,临阵不听从命令,畏敌不前的也有。

对于这些刚投诚的俘虏士兵,中华军的手段历来是简单而干脆的,逃兵一旦抓到。直接枪毙,训练时如果是实在不懂而成绩不假,那么就打,打到会为止,如果是刻意违背军令,不愿意训练。抓到基本都会打个半死,严重些还会被枪毙。

至于临阵不听从命令者,畏敌不前者,没有其他方式,基本就是就地枪毙!

打仗的时候,协防军的后头一般都会皇家陆军的线列步兵,列着整齐的队形。他们是用来干嘛的?

是用来的督战!

只要前方的协防军在没有命令之下擅自撤退或者崩溃,那么他们就会及时的扣下手中的扳机!

如此也就导致,实际情况下,协防军往往是冲上去苦战虽然也会有死伤,但是这种死伤绝对是比不上擅自溃退以后被皇家陆军射杀的数量!

第二十三协防师的这些俘虏士兵刚加入到中华军也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对于中华军他们的感受就是,各种记录太严厉,然后伙食很好!

就和以往的那些协防军士兵们一样,他们加入中华军后,第一件事就是拼命的吃,这些都不知道几辈子没吃过饱饭的士兵看见白花花的馒头和米饭,都是一碗接着一碗吃,甚至有过刚投诚过来的俘虏士兵暴饮暴食而被撑死的例子。

但是他们还没在中华军麾下上过战场,自然不太知道中华军里的军纪有多么眼里。

那天第二十三协防师被驱赶着发起进攻时,刚开始还好好的,但是当距离到城头六七百米时,被城头的清军火炮炮击死伤了数十人后就有些崩溃的迹象了,而等皇家陆军的军官们竭力继续驱赶着这些协防军士兵上前,在距离城墙大约四百米的时候,遭到了来自城外胸墙清军的火枪密集打击。

而后继续进攻的时候,又是遭到了清军埋设的一些陷阱,结果五六分钟后,这四千多人就是不知道谁起了头,然就就是一窝蜂的向后逃了,任凭那些骑着马的军官怎么吆喝,都是无法让他们停下来。

这个时候,第二十三协防师的那些皇家陆军军官们也是一个个放弃了劝说的举动,而是开始离开他们所属的部队,然后二十多名军官骑着马跃出混乱的逃兵人员,快速跑到后方督战的皇家陆军前面。

只见为首的一个中校,也就是第二十三协防师的师长高举着自己的指挥刀,看着前方跑过来的士兵,毫不犹豫的麾下了指挥刀:“开火!”

随着一个营的皇家步兵们数百支火枪开火,那些逃散的第二十三协防师的俘虏士兵立马就是倒下了几百人,而随即皇家陆军的士兵们继续装填,在二十多秒后发射了第二轮齐射。

两轮齐射过去后,那些逃散的第二十三协防师士兵们都是被打愣了,这些都是清军里的老兵油子了,也不是没见过其他的将领阵前斩杀逃兵之类的。

但是人家顶多就是杀小一部分带头的而已,起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

但是从来就没见过把自家的溃兵当敌人打,彷佛要全部就地歼灭一样!

四千五百人,冲锋途中损失不过两百余人,但是在崩溃逃跑的时候,被督战的皇家陆军当场击毙了六百余人。

不仅仅第二十三协防师的存活士兵被打愣了,就连一旁的其他几个协防师的士兵也是被吓愣了,等下要是自己也被派上去冲锋的话,如果不敌退却的话,估计也会遭到这些皇家陆军士兵的屠杀吧!

对待不战而退,临阵溃败等事情,中华军历来是零容忍态度的!

看着城外的中华军举起枪支火炮大肆屠杀自家的士兵,城头上的李鸿章也是看的一愣一愣!

“逆军军法严苛是早有耳闻,但是今日才算是见过了!”李鸿章一边说着,一边露出感叹之色,这阵前杀将或者说斩杀逃兵他李鸿章也没少干。

但是却从来都没有像城外的中华军那边,对不敌退溃下来的友军直接举起枪支进行齐射,这哪里是斩杀逃兵啊,这就是把溃军当敌军打啊!

换成李鸿章来的话,他自问没有那个魄力!

站在李鸿章的其他几个人也是附和着:“这逆军军法之严苛甚于先秦,听闻逆军中有军法三十八条,条条皆杀!”

“将者当待兵如子,恩威并施方可让将士用心作战,而这逆军有威无恩,如逆军即便强如一时,但也不过空中楼阁,转眼便倒!”

李鸿章听着手底下的幕僚们评价着城外中华军斩杀大量逃兵的话,但是他自己却是对幕僚们的话不怎么认同。

这编练江淮新军的时间越久,他就越觉得军事纪律对于战斗力越重要!

何为近代军队?是什么维持了近代军队的战斗力?

对于军官阶层而言,是国家和民族等意识的觉醒,军事指挥技术的职业化,即军官的职业化,从专门的军事院校毕业长久从军。

这些军官先不提能力如何,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最基础的国家和民族等意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具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精神,同时他们还能够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普通士兵。

而对于士兵阶层而已,古代士兵和近代士兵本质上区别不大,都是农夫、文盲组成的,他们完全不理解国家和民族为何物。而近代士兵可以通过接受军官的熏陶,初步具有国家民族意识,而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记录。

进入到十九世纪,任何一支合规的近代军队,都应该是能够冒着敌人的火炮、步枪齐射而稳步上前行军。

而要做到这一点,依靠的是什么?

依靠的就是严苛的军事纪律!

江淮新军从形式上里说,除了军官质量不合格外,实际上也勉强算得上是一支近代军队,乃是国内诸多新军里,从训练到装备都是最为接近中华军的一支新军。

这样的江淮新军自然也是极为重视军事纪律的!

但是即便如此,李鸿章还是无法想象把自己的数千名大军当成靶子一样打,坐视近千人的死伤,这还是军法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四十七章 沈驰云的野望

仔细算下来,李鸿章也算是和中华军打了半年了,但是今天还是头一次感受到对面中华军的严苛军纪。【頂【【【,。。

尽管大规模枪毙逃兵的方式听上去显得很不人道或者残忍,但是战争本身就是极为残酷的事!

第二十三协防师的擅自撤退遭到了督战队的大规模屠杀后,造成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稍候第二十一协防师以及第二十二协防师发起进攻的时候,虽然一度也各自死伤了数百人,但是却没有和先前的第二十三协防师一样稍微受阻就是擅自撤退,而是坚持到了来自后方将领的撤退命令再进行撤退。

为何?

因为你继续发动进攻的话,有可能会死伤不少人,但是如果擅自撤退的话,绝对死的比发起进攻要多的多!

再了,施清瑄等高级将领也不都是有勇无谋的人,他们虽然把协防师的士兵当成炮灰用,但是炮灰也是一种资源啊,如果无法换回一定的战果,施清瑄也不会让协防师的士兵白白去送死。

所以实在攻不上去的时候,施清瑄还是会让协防师的部队退回来,免的让协防军的士兵死的毫无价值。

李鸿章在桃源县拥军三军,其中超过万人都是新军,而且是固守不出,这就让施清瑄的进攻进度非常缓慢。

施清瑄一方面不愿意拿皇家陆军的士兵去硬拼,而单靠协防军又打不上去,所以只能是仿效之前的扬州以及六安战役,准备进行长期的围攻。在城市外围构筑工事!

比如在城外修筑垫高的炮台,把重炮都搬上去。然后更好的打击城内的敌军,又在城外挖掘胸墙以及壕沟。

胸墙是作为出发阵地以及防止城内清军反攻的。而沟壕则是作为隐秘突进的通道,走之型壕沟的话,就可以有效躲避清军的远距离火力打击,可以让士兵抵近清军在城墙下的胸墙方位,并直接和清军进行肉搏!

参与肉搏战的自然是协防军,其中又以刀盾兵为主!

然后又是挖地道,准备用老办法破城,也就是挖地道埋设大量的炸药对城墙进行爆破!

这样的措施虽然比较稳妥,施清瑄也有把握能够以较少的伤亡就拿下桃源县。但是需要的时间就比较多了!

相对于桃源县这边的稳扎稳打、进度缓慢,淮安那边的第五军进展却是要顺利的多!

自从李鸿章带着江淮新军北上桃源县后,如今的淮安城内只有张国梁的三万旧军,都是一些绿营、八旗以及地方乡勇团练,战斗力非常堪忧。

可以充当主力使用的只有千多名李鸿章留下来的江淮新军!

过往的数天里,面对第五军的猛烈进攻,张国梁在淮安守的非常艰难,几乎是把城外的外围阵地和据丢失一空,甚至连城头都一度被打了上来!

十一月初的淮安已经大幅度降温。张国梁披上了自己的外套,看着城外的中华军!

城外的中华军营帐蔓延数里,而营帐到城墙脚下,则是遍布众多的壕沟。而看不见的地底下,肯定也有着中华军挖的地道。

看着城外的中华军,张国梁满面愁容!

对于能否守住淮安。张国梁没有任何的信心!

如果只是他在淮安牵制中华军第五军三五天时间,那么问题不大。实际上他现在已经阻挡了第五军至少七八天时间。

但是这七八天时间已经是极限了,之前的防守作战里。张国梁麾下的旧军死伤超过四千人,李鸿章留下的两个营江淮新军也是死伤了近两百人。

更关键的是,城内守军的士气极为低下,现在就算是普通士兵都已经知道,淮安已经不可能得到北方的援军了。

外无援军,内无强军,张国梁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可以守住淮安的可能性!

城头上的风有些大,深秋凉风吹过,让张国梁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外套!

也许,自己该走了!

于此同时,城外的第五军中军营帐内,沈驰云和他麾下的高级将领们围坐在一起,他们没有和平常作战会议的时候端坐在长方桌上,而是随意的围坐着,众人中资历最浅的第五师参谋长裴建杰上校正在用炭火煮水泡茶。

他边上就是第五师师长杜永涛少将,对面坐着的还有第五军参谋长宋向堂少将和第五军军长,江北军务副司令沈驰云了。

在座的这四个人就是第五军的最主要将领了!

宋向堂把手中茶杯里的茶喝了一口后放了下来,然后道:“现在城内的敌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昨天一战里,虽然第十二协防师登上了城头又被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