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随军的军训部官员当即就是决定,把大约三千名练军俘虏单列出来,一一劝说他们加入中华军。这个加入中华军可不是说让他们加入协防军,而是直接加入皇家陆军,这等待遇寻常俘虏或者主动投诚过来的士兵没有的。

一番劝说后,当场有半数人将近一千五百人愿意反正,加入皇家陆军,对于这些人军训部的官员大批一挥,直接就补充到了第一师、第三师以及第二骑兵团中去了。甚至补充的人数比战损的人数还要多出来五百人,以至于战前还不满编的第一师都满编了。

还有半数不愿意反正加入皇家陆军的。中华军自然不会好心的直接放他们走,甚至还给他们发放路费之类的,而是一律强制剃了光头,然后甭管愿不愿意直接补充进入协防军中,到时候就是当炮灰的命。

而更多的一万五千人的绿营俘虏,这些人就更好处理了,不管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直接补充或者整编为协防军。军训部的官员都懒得询问他们愿不愿意。

其中挑选了两千身体条件较好的青壮,补充到第九协防师以及第十九协防师和第二十协防师这三个现有的协防师中,剩下的一万多人就地整编为三个协防师,分别为第二十一协防师,第二十二协防师,第二十三协防师,未来就是当炮灰的命!

此外受到现有军官数量严重不足。铨叙司的官员再一次无奈的减少了协防师军官的比例以及低衔高配的比例,以往一个协防师里有一个中校师长,一个少校副师长,三个少校团长,三个上尉副团长,九个上尉或者中尉营长。九个少尉副营长,一共约五名校官,二十一名尉官。

然而这一次要新组建三个协防师,而统帅部那边显然不可能新派上百名军官过来,而如果从第一军辖有部队抽调的话,也会极大的损害现有部队,即第一师和第三师的战斗力。

基于这种情况。驻扎在苏北方向的铨叙司官员不得不采用变通的方法,一方面是抽调少量军官过来,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了经验丰富的士官任职比例。

比如第二十一协防师,其首任师长不是以往的中校军衔了,而是一个少校,之前是第一军的后勤参谋,其副师长更只是一个上尉,而三个团长里一个校官都没,只有三个上尉,而副团长更不是什么军官,只是三个从军资历深厚的士官。而九个营长都只是少尉,之前大部分第一师或者第三师的副连长,而副营长没有军官,也换成了士官。

三个师都这么搞的话,军官的需求量就大大降低,不至于太大的影响第一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毕竟对于中华军而言,协防师就是炮灰部队,平日里装装声势,打打下手,战时就充当炮灰,用来侦查敌人的防御部署,或者干脆是用来消耗敌人的子弹。

所以尽管中华军的协防军是越来越多,但说实话也越来越得不到重视,这一个协防师里的军官人数,连皇家陆军的一个步兵营的军官人数都比不上了。

军官的不足,也是让中华军开始重用一些愿意主动反正的清军或者太平军投降军官,这些军官虽然素质有好有差,但好歹也是军官呢,大多数也是识字的,如果他们真心投靠的话,那么中华军也不介意把他们吸纳进来,然后派到协防军那边任职。

这一次就有这么一批,大约二十来人,他们之前都是在扬州战役里被俘虏的前清军里千总、守备、甚至游击这种将领。他们被俘虏后,中华军可不管他们是大官小官,通通剃头一股脑编为普通的协防军士兵。

这几个月下来后,一些还活着,同时也比较机灵,哭着喊着要报销大中华帝国,为大中华王师而战,嗯,顺便也为了不用继续当炮灰,某一天就被驱赶着去填护城河。

经过挑选后,凑了二十来人,然后就把他们委任到新编的三个协防师里头,充当连长这一级别的军官,不管以前是守备还是游击。通通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当这些人从后勤官员的手中领到皇家陆军的正式军官的时候,要几个感动的都哭了!

熬了好几个月,终于不用当炮灰了,终于不用提心吊胆,生怕明天就被派到某座城池下去用性命填护城河了。

中华军对待文官算是比较优待,只要你愿意剃光头效忠中华帝国,基本上担任原职是百分百的。干得好不用多久就能晋升。

不过军队却是没有重用俘虏将领的习惯,少数影响力极大的高层被俘虏了。比如说李秀成这种人,一般都是押回南京投进监狱,不是说你想要反正就可以反正的。而一些中层或者下层的将领干脆就无视了,直接当成普通俘虏编入协防军当炮灰了。

只有极少数主动带兵反正投诚的敌军军官才能够获得优待,不过这种优待也不是说让他们继续带兵,而是给他们一个闲职或者文职,并不会说让他们继续带兵,比如说当初在镇江里,那些主动献城投诚的太平军将领们。大多数都被安排了闲职养老。

因此目前的中华军里,不管是皇家陆军还是协防军,少尉以上的军官通通都是中华军自身培养的军官,没有一个清军或者太平军投诚过来的军官。

而现在,受限于中华军的军官缺口实在太大,同时协防军由于不断接受大量的俘虏,造成协防师内的军官极为短缺。所以铨叙司打算以现在的这二十几个人为试验点,试着挑选一些勉强过关的投诚军官去担任协防师的军官。

中华军的这种尝试,就是让二十多个前清的军官脱离了炮灰的苦海,成为了中华军里最低级的军官。

新编了三个协防师,而这些协防师的装备也不用发愁,直接用缴获清军装备就足够了。冷兵器多的是,而火器的话也有一大堆缴获的火绳枪,滑膛枪。

这一次缴获的清军枪支比较多,而且有一部分是击发滑膛枪,对于这些部队军械部的官员已经把他们调走,准备运回上海改装膛线,这完成改装的话就是一杆米尼步枪了。这对于米尼步枪产量比较低的中华军而言比较重要。

而那些清廷自造的燧发枪,虽然严格上来说也能改装为米尼步枪,但是因为还需要再改装击发机构,把燧发换成火帽击发,成本上有些高,另外嘛,军械部对于满清自造的这些燧发枪实在是无法信任,这质量实在是太差,而且枪管大小都统一不了,缴获的这些燧发枪里样式看上去差不多,但最大口径者和最小口径者竟然差了三四毫米之多。

这种手工作坊做出来的东西兴许有少数质量非常精良,但是大部分还是质量堪忧的。

因此军械部这边就把这些燧发枪和以前缴获的燧发枪一样,直接配属给了协防军部队。

这一次缴获的燧发枪有点多,足足六千多支呢,而一个协防师一个火枪团大约一千五百人,足足可以装备四个协防师呢。

如今第一军在苏北地区有着原来的三个协防师,再加上现在新编的三个,一共六个协防师,其中四个可以用上燧发枪,剩下的两个就得继续用老旧的火绳枪了。

在军需部以及军械部的这些人忙着整编俘虏,接受战利品这些师的时候,实际上施清瑄率领的第一军已经是再一次行动了起来。

当天下午,施清瑄留下少部分协防师打扫战场外,他带着部队直接北上宿迁,当天第一军的前锋第一师的一个步兵团抵达宿迁城外。

于此同时当日下午,桃源县那边北援的清军得知宿迁清军大败后,吓得一下子就掉头缩回了宿迁,据闻当日已经靠近桃源的李鸿章也是打消了北上增援宿迁的鸟头,而是进入了桃源县城。

既然南边这些人不敢跟上来,施清瑄自然也不会管他们,而是带着主力部队直奔宿迁,他要把宿迁给直接拿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二十五章 攻克宿迁

早先施清瑄和沈驰云商定的苏北战略乃是,先由第一军攻克桃源县,然后掉头南下淮安,和第五军一起围攻淮安,届时第一军和第五军一起合兵的话,将会拥有三个皇家陆军步兵师,两个骑兵团以及五个协防师的庞大兵力,围攻一个淮安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这个战略构想是建立在清军不会倾巢而出救援桃源的情况下!

如果说清军大规模救援桃源县的话,那么第一军就是择机而动,行围点打援之事,以求在野战中击溃来源的清军主力部队,然后再进攻桃源县。

但是就连施清瑄也没有想到,僧格林沁竟然会这么大的魄力,直接倾巢而出率领六万人和他在平原野地里进行正面的对决!

他是乘势而为,通过正面决战直接击溃了僧格林沁的主力部队,只剩下万人清军逃回宿迁。

在这种情况下,施清瑄也不着急着打桃源县了,反而是直奔宿迁而去,一方面是因为根据情报显示,桃源县那边已经得到了沐阳万余清军、淮安八千江淮新军的增援,使得桃源县汇集了清军将近三万人,而这三万人里头也有着上万新军,如果他们固守不出的话也很难短时间攻克桃源,必须有长时间的准备,包括炮击准备,挖地道炸毁城墙,打造攻城器具等,就算一切顺利,估计也得七八天以上的时间。

相对而言,宿迁那边只有万人残兵,而且里头大多数都是绿营旧军。如果中华军紧随而攻的话,拿下宿迁也用不了几天时间。

而更关键的一点就是。拿下了宿迁就等于断掉了北方清军和淮安、桃源方向清军的联系,并可以切断运河。断掉清军的补给。

到时候清军固然可以从陆路上由沐阳方向继续运送粮草等补给,但效率肯定是要大大降低的!

拿下宿迁的话,从战略层面而言就等于是半包围了桃源县、淮安两地之敌,如果桃源和淮安两地清军无动于衷,那么中华军就可以徐徐图之,彻底把这两地的清军给吞下去,如果清军害怕被围歼,那么就得主动放弃淮安以及桃源县,如此也就等于了中华军不战而下攻克上述两地。

而且清军如果要撤退的话。第一军完全可以追击或者拦截,从而逼他们和中华军进行野战,而打野战的话对于中华军而言有利多了!

本着这些战略构想,施清瑄没有去管桃源县之敌,而是直奔宿迁而去!

十月二十七号,时隔一天后,施清瑄带着第一军主力部队追击清军顺利抵达宿迁!

为了取得突然性,施清瑄没有等待多久,而是让部队简单打造了一些登城长梯后就是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如今城内的清军顶多也就万人出头。而且是溃兵之师,士气全无,正是趁机一鼓作气拿下宿迁的时候,如果多拖几天。让城内的清军缓过气来,又或者是收拢了更多的溃兵,又或者是得到了北面清军的增援。到时候可就不太好打了。

本着一切从速的想法,施清瑄在二十七号上午就是派出了大量兵力进攻!

最先上阵的还是那些协防军士兵。第二十协防师全体上阵,仅仅两个小时后就是填平了宿迁城下的护城河。然后在后方皇家陆军的火力支援天,直接和第九协防师一起发动登城作战。

现在施清瑄用的这种战术是中华军用惯的了,皇家陆军提供火力支援,协防军负责登城肉搏。

如果不是敌人太过棘手的话,一般都是这种战术,只有城内敌军拥有大量新式军队或者兵力实在太多的情况下,中华军才会动用皇家陆军参与直接登城作战,要不然的话都是现在这种老套路。

由于中华军打的太急,准备的不算太过充分,所以进攻工程中遭到一定的伤亡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施清瑄看着不断倒下的协防军士兵,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如果这会死伤的是皇家陆军的士兵,也许会让施清瑄很心痛,但死伤的只是协防军士兵,施清瑄可没有什么心痛的感觉。

为将者,如果没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觉悟,无法漠视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士兵在冲锋中死去的话,那么就绝对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一个接着一个协防军的士兵在冲锋路上倒下,而在登城的时候不可避免又是受到了城头清军的反击,以至于不断有人从长梯上或者城头上掉下来。

但是些许伤亡并没有影响到中华军对宿迁的攻势,仅仅是首次进攻,施清瑄就是投入了第九协防师和第二十协防师,总兵力超过八千人登城作战,而城内的清军一共也就万人出头而已,就算还有着城内紧急发动起来的民壮数千人,但是也很难抵挡中华军潮水一般的进攻。

更加不要说城内的清军都是昨日一战的溃兵,本来军心士气就已经跌倒了谷底,中华军的协防军士兵还没攻上城头的时候,他们还能勉强进行反击作战,但是等协防军里的刀盾兵们爬上城墙后,他们很快就是四处溃散,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勇气。

此时城外,施清瑄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面露微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