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新军吗,无数人都说新军很厉害,但是僧格林沁可是一次都没见过新军的大规模作战,因此对新军到底能有多强也是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的。

然而今天,只是看了这左翼的绿营冲击中华军的军阵,还没能进入百米距离就是彻底溃退的时候,他才是第一次真实的感受都了新军和旧军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看来,此战还得靠那几支练军了!

此时,清军的各部练军也已经是开始行动,他们和对面的中华军一样。一个个端着手中的洋枪然后逐步靠近,和那些乱糟糟的绿营八旗旧军不同,这些练军的队形完整如一,尽管行军的途中不时有练军士兵被中华军的炮击击中,但是很快就有后排的士兵补充上去,队形丝毫未乱。

看着前头队列整齐如意的练军,僧格林沁面露欣慰之色的点了点头!

而他身旁的几个幕僚则是先后开口。其中一人道:“这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不愧是朝廷精锐之师,只看这威武阵型就可知道没有辜负诸位大人们的期望啊!”

又有一人道:“不错。如今朝廷诸多新军中,这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当属一等新军啊!”

此话如果让李鸿章听见,肯定要唾他一脸的,国内诸多新军里,大家公认的都是中华军第一,而他李鸿章的江淮新军第二,至于练军吗,就算是情况最好的京畿练军也是得排在后面。

武备和训练上,江淮新军是要好过京畿练军的!

李鸿章编练江淮新军的时候。清廷尚未和西洋各国撕破脸皮,得以进口众多的洋枪样炮,以至于江淮新军里装备的步枪都是清一色的进口滑膛洋枪,火炮也多以进口洋炮为主,还拥有开花弹以及大口径臼炮。

训练上,江淮新军的早期训练可是聘请洋人教官进行训练的!

尽管李鸿章当初在扬州败北,但是当初人家从扬州突围的时候。可是把拦截他们的第九协防师打了个死伤惨重,并顺利突围而走。

而各省练军呢,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的练军情况太差,说是练军呢,但是连滑膛击发枪都没有多少的,很多练军士兵拿着的还是火绳枪呢!

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这两支练军虽然分属两个军,但是都是朝廷直属部队,训练和武备上比较统一,他们的装备有一部分是当初是为‘八旗新军’所购入的洋枪样炮,后来八旗新军烂泥扶不上墙,清廷干脆就把八旗新军的武器抽调出来配属给朝廷直属练军了,不过这一部分直接进口的武器也有限。

朝廷直属练军配属的武器主要还是天津机器局自行生产的燧发枪!

虽然清廷已经认识到火绳枪落后时代。一开始他们也想要仿制火帽击发枪,但是对于连机器都没有几台,只能依靠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清廷来说,火帽击发枪的技术难度太高了,无法量产,而清廷显然不可能等几年,进口到足够的新式设备完成火帽击发枪的技术准备后再量产步枪,所以天津机器局以及湖北机器局是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最开始的时候甚至一度生产火绳枪,后来生产的是燧发枪。

不过燧发枪和击发枪的最大差别在于点火成功率,击发枪的点火率提高了,相对来射速也是变相提高了,至于射程,以及威力变化不大。

这些练军用的是自产的燧发枪,江淮新军用的是进口的击发枪,由此可见两者之差距。

此外训练也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因为清廷可没李鸿章的魄力,敢直接聘请洋人充任教官!

不管是实战表现,还是武备又或者是训练,公平的说,清廷直属的两支练军,即京畿练军、直隶练军是要略逊于江淮新军一筹的。

而胡林翼新编的山东练军以及其他各省练军则是又要更次一些。

至于湘军那边,当初在湖北乃点练军已经被太平军打掉,现在曾国藩在湖北虽然也练新军,不过人家的不叫练军,依旧是叫着‘湘勇’。

湘军早就开始仿效余胜军进行军制和武器上的革新了,为了练新军,人家曾国藩可是在湖南设立了一个湖南机器局,用来仿造洋枪洋炮,其创办时间比天津机器局还要早几个月呢,不过产量不高就是了。

现在的湘军从军事制度上来说,其实和新军差别不大,但是曾国藩对冷兵器是情有独钟,他的湘军虽然也装备大量的枪支火炮,但是同样也是装备大量冷兵器,并且是混合便在一起的,所以说湘军里到底有多少新军是比较麻烦的事,因为他们就没把新军和旧军区分出来,而是混编在一起。

如果单纯说装备燧发枪、火炮的兵力数量,那么这些人应该是有上万人的!

毕竟没有这么多人的话,湘军也不能在湖南抵抗太平军的攻势了。

受到林哲的影响,受到余胜军的崛起,目前中国已经提前了大约十年进入纯火器时代,原来的时空里,中国要等李鸿章的淮军崛起后,才大规模的进入纯火器时代,这个时间度大概就是1860年到1864年左右。

而在淮军之前的湘军里虽然也有枪支和火炮,但是他们同样也极为依赖刀剑长枪等冷兵器部队。

现在的时空里,历史已经完全改变,在余胜军的影响下,清廷方面已经是开始大规模运用纯火器,同时使用的枪支也从火绳枪进步到了燧发枪。

至于说火帽击发滑膛枪嘛,火帽击发装置的技术水平对于清廷来说还是太难,手工作坊式的天津机器局以及湖南机器局连机器都没有多少,他们的生产无非就是把集中了大量工匠通过手工生产而已,根本无法量产底火,倒是枪管问题不大,铁匠手工打造也能弄出来。

而米尼步枪对于清廷而言就更加遥远了,米尼步枪除了需要火帽击发装置外,还需要给步枪拉膛线,制造米尼子弹。

而上述两者对于误差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手工打造一两支还行,但是要想量产的话手工作坊根本不行,只有大规模应用机器设备后才能够大量生产。

米尼步枪也算得上是近代机器设备集中量产的一个典型了!

然而不管尽管清廷无法给手底下的各支练军装备米尼步枪,甚至都已经不能进口到击发滑膛枪装备新军,但是使用燧发枪的话,清廷的各支练军依旧比以往的绿营旧军大大提高。

只看他们在持续伤亡中依旧能够保持队形不乱,稳步上前就知道了,这些练军并不是以往的那些绿营八旗可以相比的。

“朝廷有此雄师,此战大胜是没有悬念了!”又有一个幕僚如此说着:“早日就听闻郭贝尔大人的练军乃是精锐之师,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又有人接口:“是啊,如今两军对阵,对面的逆军远在两百步外就已慌乱放枪,然京畿练军却能不慌不乱,怕是要到八十步以内才放枪了,届时逆军枪已放早了,怎么抵挡我朝廷大军?今观逆军定力如此低下,往日里说逆军战力过人怕是多有虚言,无非是败军之将为了推脱自己的罪责而故意夸大罢了!”

另一人也道:“不错,单论这军阵容貌,忍耐之力,对面的逆军就是远不如我练军也!”

一大帮子幕僚们正在吹捧着练军的时候,他们恐怕不会知道,此时在前方统帅京畿练军和直隶练军作战的都兴阿看着对面的中华军打出了一轮齐射后,己方倒下一片人是露出了怎么样的惊讶的表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二十章 对决练军

身为练军大臣,都兴阿自然是对着各种火器有所了解的,他非常清楚自家练军装备的燧发枪,只有进入百步内开枪才能有所命中,而要想获得良好的射击效果,就必须进入到五十步甚至三十步内开枪,在射程上和以往的火绳枪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对面的这些中华逆军竟然在两百步外就开枪,而更让他感到一丝惊慌的是,这么远的距离上,竟然还能取得不俗的命中,以至于自家的士兵倒下了好几百人。

早听闻这些中华逆军用的洋枪和我等朝廷大军的枪不同,但即便是早先八旗新军和江淮新军从洋人手中购买到的洋枪,也没听说过能够在两百步外就能形成有效命中的啊。

都兴阿心中有着疑惑,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催促着部队加快前进的步伐,如今不过两百步的距离,只要进入到八十步内,那么自己就可以让士兵们进行第一轮齐射了。

但是在中华军的米尼步枪面前,这区区一百步的距离是这么好跨越的吗?

只见超过万人的直隶练军和京畿练军迈着步伐继续前进,按照阵型行进速度以及地形上的限制,这些练军和中华军的距离逐渐缩短。

其最前锋的一个营直隶练军士兵已经距离对面的中华军只有百步距离!

但是这个时候,对面的一个步兵营的中华军已经是对他们开了第二轮齐射,随着枪声过后,这个营的直隶练军**声顿时响起,只见前排的士兵几乎倒下了半数多,让前排剩下的士兵都是惊呆了!

吓的连手中的枪都快拿不稳了,但是后头的一个营守备将领依旧大喝着让他们继续前进,而往日里的训练这个时候也终于是体现出来了效果,这些士兵们一边抖着手,一边继续前进。

而此时,后方观战的那些幕僚们看着前方的中华军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枪声后。最前排的练军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时,一开始也是被吓着了,但是当他们看见前头的这些练军士兵虽然前排死伤惨重,但是很快就是有后排士兵补充了上去,继续踏着正步前进着。

这个时候,他们才是重新露出了笑容:“不愧是朝廷的精锐之师,遭此猛击依旧不慌不乱!”

又有人说:“如今逆军刚放了一阵枪。如今正是冲阵之大好良机,等郭贝尔大人的大军冲上去放枪后。这些逆军必然转身而逃!”

但是还没过多久,事情并没有和他们想象的那样,只见这些练军硬扛着中华军的两轮射击后,终于是进入了距离中华军大约一百米左右的距离,然后前头领军的军官们兴许是觉得距离差不多了,当即一个个号令全军站定,准备射击。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又是遭到了来自中华军各个步兵营之中的四磅步兵炮的集中射击,瞬间里。只见他们又是倒下了不少人。

不过他们依旧没退,而是随着军官们的号令,相继扣下了手中的扳机,打出了他们此战中的首轮射击!

一百米的距离,尽管已经算是滑膛步枪的有效射程了,但是效果自然是无法和八十米内,甚至是五十米内相提并论了。

滑膛枪的精度和射程问题。以至于这年头西方线列步兵进行作战的时候,往往是在非常近的距离相互射击的,英法德军里,抵近二十米,三十米才开枪射击的例子多的是。

这一轮练军的齐射,毫无疑问是给中华军带来了一定的伤亡。只见各三排横队中的前排士兵瞬间倒下了数百人之多,但是这点伤亡对于一万多人的庞大阵型来说,完全不算什么,只见中华军里第二排的士兵上前,补充了前排的缺口位置。

而其他的士兵们连头都没抬,继续给着自己的步枪进行装填,现在双方距离一百米。比拼的就是射速以及精度。

精度上中华军无疑要远远胜过对面的练军,百发子弹中华军如果能够击中十个人的话,那么对面练军的百发子弹顶多能击中三四个人,这种武器上的性能差距是无法弥补的。

不过在射速上,双方却是差不多!

而且此时,中华军的军官们已经不再要求部队统一齐射,而是让各部队全力射击,这个全力射击一般而言也可以说是自由射击,士兵们装填好就开枪,而不用和以往那样等待战友也装填好了,然后才一起齐射。

不过许鹏安等高级将领下令的全力射击,一般是特指以营为单位各自射击,不用苛求一整个团,甚至一整个师统一进行齐射。

因此中华军的前线部队各自以营为单位,展开了全力射击。

而到了营以下的时候,则是依旧遵照统一射击的模式,因为这年头受限于枪支的实际射速非常有限,要想形成一场弹幕,在一阵齐射给予敌军最大之杀伤以及威慑,统一的齐射是非常有必要的。

即便是无法做到三排或者两排的齐射,但是单排的射击依旧会得到保持,很少说有同一排的士兵会分开来先后射击的。

随着阵阵的枪声再一次响起后,对面的清军练军又是哗啦啦的倒下了一大片,此时双方相聚百米,对于练军的滑膛步枪来说,这是属于比较远的距离,命中率很一般,但是对于装备米尼步枪的中华军而言,三百米开外就能够取得有效命中,而在一百米的距离上,命中精度是相当地高。

命中精度有差距,同时他们的实际战斗射速,或者说单位时间投送的子弹数量也是有着差距,一方面是中华军的训练比对面这些练军时间更长,实际战斗经验非常丰富,战场上进行装填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