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亲自带领士兵们作战。

至于说亲自上阵会不会遭受敌军的重点打击,这倒不用太过关心,这个时代的步枪命中精度实在不怎么样。就算是米尼步枪在两三百米的距离内要想狙击敌军的军官,其命中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多种原因也就造成了余胜军在作战,尤其是列队迎敌的时候,基本上营以下的军官都是骑马亲临战斗最前线。亲自指挥部队作战的。

方韩林看着远方冲过来的太平军骑兵,心中没有害怕甚至带有一丝的激动,因为这些太平军骑兵似乎是直接朝着自己的第四步兵营冲过来的。而且五百米外似乎也没有掉头的迹象,看他们的冲锋队形也不像是己方余胜军骑兵的那种密集冲锋队形。依旧是太平军的那种传统的松散冲锋队形,不少人还拿着弓箭呢。

他们这是要来找死的节奏啊!

今天。注定是要让建功立业!

他虽然年纪明了他在余胜军内资历不浅。

方韩林,字隆云,绍兴余姚人,和余胜军的其他军官们一样,他一样是读书人出身,家中兄弟姐妹五人里他排行老大,他少年时极为聪慧,先生说以他的资质是有希望冲一冲科举之路的。但是他家极为贫寒,一家人连吃饭都吃不饱,家中虽然省吃俭用,但是日常所用连纸墨钱都是难以筹齐,年纪比他小的两个弟弟更是早早放弃学业,回家种地以供他进学。

尽管家中无怨无悔供他进学,但是身为人子见他怎忍心见父亲年仅三十余就满头白发,日夜操劳只为了他的束脩钱。身为兄长怎能忍心尚且年幼的弟弟放弃学业,用稚嫩的双手为自己赚钱买纸墨,怎可忍心自己的两个妹妹饿一顿饱一顿,只为省出自己去应试时的盘缠。

此外他资质不错,但是绍兴一府文风鼎盛,文章出众者不计其数,要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博得生员功名可不容易,当他二十岁第二次落第后,无颜再考的他听闻余胜军的随营学堂招募学生,一旦考中从军后薪资极为丰厚,甚至以后还能够被举荐获得官身后,他咬了咬牙就是放弃了科举转而投军。

事实也证明了他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他是1853年随营学堂早期的学生之一,尽管这几年他的表现不算太出色,但是一路随着余胜军的扩军而慢慢升职,历任副连长,连长,督练处协办,副营长,第四营营长。

如今的他已经是余胜军的少校营长,并被举荐为六品营千总,仅仅是每月薪资就高达近百两银子,另外林哲为了拉拢这些余胜军的军官阶层,也是很大方的给予其他诸多福利,比如按照军衔职位高地就能够免费获得商贸区内的住宅一套。

同时为了设立了余胜军随营学堂幼年班,只要是军官的直系亲属子弟,也就是兄弟、侄子都可免费入读,不收学费。当然了,林哲办这个幼年班也不纯粹是为了解决余胜军军官子弟的学业,实际上还是打着从小培养班底的想法。

方韩林的幼弟在去年就是进入了幼年班学习,方韩林期待着等自己这个弟弟从幼年班毕业,并升入随营学堂后再学一年毕业后,未来的成就能够超过自己。

他可是知道这个幼年班不仅仅幼年班除了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外,还教授近代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同时还教授军事基本理论知识。

等他们经过了三期的文科学习以及基本军事理论学习后,将会升入随营学堂或者水师学堂各科继续学习,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幼年班算得上是余胜军中的预备军校,而随营学堂则是正式军校。

如今的随营学堂、水师学堂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种简陋速成学制了,1855年的时候林哲就是把随营学堂的学制进行变更,从以往的一月全日制学习,半年在职学习改为一年期的全日制学制。

建立了完善的各科,随营学堂有步科、骑科、炮科、辎重科这四个主要的军事专科外,另外还有军民合用的科班,比如医科、格致科、测绘科、机械科、翻译科等。

水师营学堂则是以驾驶科、机轮科、枪炮科为主,另外附设格致科,天文科、水学科、测绘科、翻译科等。

虽然这两所学堂都有诸多洋人,不过采用的却是统一中文教育,理由倒不是林哲推崇汉语,鄙视英语或者法语之类的,而是因为学生都是直接招募的二十岁左右的传统学子,先不提人家愿不愿意学那一口鸟语,就算是想要学其实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学到可以听洋人讲课的地步。

而林哲也不可能先让这些学生们花几年时间先去学一门外语,然后再去听这些洋人们讲课。

所以这些洋人教习的最大作用其实并不是直接授课,而是充当人肉知识库,向那些翻译们口述各种专业知识,然后由翻译记录并翻译成为中文,最后编成中文教材。

偶尔上课的时候,也是有翻译随同上课,要不然就是鸡同鸭讲,洋人教官讲什么下面的学生可什么都听不懂了。

这些经过一年学习的新学员在军事素质上将会比原来边打仗边学习的军官素质更好。

而且多个专业科目的开设,已经让随营学堂和水师营学堂不仅仅是一所军校,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综合学校的作用,可以培养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

一想到自己的三弟能够从幼年,再到随营学堂读下去,最后成就都有可能超越自己的时候,方韩林就知道自己当年的选择绝对没有错。

如今他高额的薪资让他的家人彻底摆脱了贫困,在寸土寸金的商贸区内有着一栋林哲赐予的宅院。把家人从老家接到上海商贸区后,早年放弃了学业的两个幼弟重新拾起书本,老父亲也是不用天天下地,而是可以穿上体面的衣服接受别人的吹捧。

这些就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在余胜军上闯出更大名堂的心思,因为他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奈何过去几年虽然参加的战事不少,却是没有太过耀眼的功劳,只是靠积累的资质熬到了营长的位置,然而今天,机会似乎终于来了!

带着一丝兴奋的心情,方韩林看着前方的太平军骑兵,眼中的他们彷佛并不是敌人,而是一个个功勋一样!

近了,更加近了,随着那些太平军的骑兵们呼啸而来,当方韩林都可以清晰的看见他们手中刀剑长枪的寒光时,他果断的麾下了手中的指挥刀:

“开火!”(未完待续。。)u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协防团和镇江

对面的那些太平军骑兵们看见远方的那几百名余胜军清妖面临己方近千骑的冲锋竟然没有溃散,反而是列队迎战的时候就已经感到好奇了。↑,

而越靠近他们中的部分人就越是感到了一丝不妙,果然当他们冲到了一百多步距离内时,突然对面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

随着枪声响起,冲锋的太平军骑兵彷佛停顿了片刻一样,冲在最前面的数十骑栽倒在地,如同上了沙滩一样的浪花,瞬间消失在后方马蹄之下。

“快装填,都稳住,不要慌,他们冲不过来!”第一轮齐射后,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们完全无视了前方正在冲过来的敌军骑兵,一个个都是低头装填子弹。

而方阵的前排士兵一个个已经是蹲了下来,并把装上了刺刀的步枪斜向外指,后头第二排以及第三排的士兵则是继续紧急装填。

当士兵们进行紧急装填的时候,两门四磅轻型步兵炮也是开火了,随着两声炮响,两发散弹打出去后散发出来大量的钢珠、弹片,覆盖了数十名太平军骑兵的正面。

一轮排枪,一轮散弹射击后,前方疾驰冲锋的太平军骑兵已经靠近到了第四步兵营正面不足四十米之外。

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却是发现对面的这些余胜军步兵没有和他们以往遇上的那些清军步兵们一样直接崩溃,转身就跑,反而是和之前一样继续挺着刺刀站在前头。

那一排排密集而晃眼的刺刀不仅仅让骑手看了心寒,更是让战马看了不肯继续前进!

战马也是动物,就算是训练有素的战马即便不会被枪炮声惊慌。但是大部分也不会视死如归的朝着刺刀林冲过去。

骑兵跑到这种步兵方阵的刺刀林之前,大多会本能的向两边绕过去。另外寻找薄弱点,而这个过程中。尽管有极少数的骑兵悍不畏死,强行驱赶战马试图冲阵,但不是被子弹打死就是死在刺刀之下。

另外也有部分骑兵开始绕向两边,然后用弓箭进行射击,此举虽然造成了第四步兵营的一定伤亡,但是能够在高速奔跑下还能够弯弓射箭的毕竟是少数,而他们很快就是被余胜军的步枪火力击落。

至于更多的骑兵,则是彷佛失去了目标一样,只能是茫然的在外围奔跑。试图寻找那并不存在的薄弱点再冲阵。

而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太平军骑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率军的太平军骑兵将领终于是发现了不妥,带着骑兵们呼啸而退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第四步兵营的方阵前留下了至少近百骑的尸体!

方韩林看着呼啸退去的太平军骑兵,嘴边露出一丝讥笑:“这些贼军打了那么多年仗,还是没涨记性!”

他倒是错怪对面的这股太平军骑兵了,余胜军虽然和太平军交战多次,但是以前只和林成庭和吴汝孝打过,这两个人是知道余胜军的厉害。所以他们麾下的骑兵是绝对不会直接来冲击余胜军的步兵方阵的。

但是很明显这些骑兵之前并不是在苏南以及皖南地区活跃的骑兵,他们之前是西征军的一部分,回援苏南后虽然多次听说余胜军战力强悍,但是他们和秦日纲一样。没有亲自和余胜军打上一次,就绝对不会相信凭借区区五六百步兵就能够抵抗住己方的近千骑兵的冲击。

那些退走的骑兵并没有立即远遁而去,而是撤出了数百米外就是停了下来。其中一个穿着盔甲,手持一杆长枪的太平军骑兵将领满脸的恨色。

“没想到以李家庄的千人为诱。我们再用骑队伏击都失败了,这些余胜军果然和传闻的一样。是快硬骨头啊,安军帅,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边上的一个旅帅如此道。

但是那为首一脸凶悍之色的安军帅却是道:“让李家庄的人先撤出来,我们后头再找机会,这一次折了,不代表我们下一次不能成功!”

这个安军帅此前受命东援,由于来的比较晚,而且常州那边的太平军本来兵力众多,骑队也不少,所以他就没有继续东进,而是受命驻防丹阳一带,拱卫常州的后勤补给线,阻挡余胜军的北进。

自从昨天侦骑找到了这支余胜军后,他就是精心安排了这么一个伏击,以千人炮灰士兵在李家庄充当诱饵,吸引敌军来攻,而只要等敌军对李家庄发起进攻的时候,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侧翼位置发起突袭。

只是后来让他没想到的是,余胜军只是派了五六百人来攻,本来他还嫌战果会小了,但是让他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区区六百人不到的余胜军竟然可以挡住自己的侧翼冲击,其反应之迅速,其临敌之镇定几乎超过了他的想象之外。

他可以保证,当他率领骑兵向敌军的侧翼发起冲锋的时候,不敢是那些绿营还是骑兵又或者是湘军,全都得转身逃跑,从而让自己轻松追杀

然而这些余胜军,彷佛视己方骑兵如无物一样,完全无视了己方的冲锋,从而让自己饮恨而归。

不过他也就不信你余胜军每一次都能反映这么迅速,只要余胜军出现一次疏忽,他们他就能够彻底击溃这支余胜军。

带着这种执念,他并没有立即远遁而走,而是若即若离一直出现在余胜军第二混成团的附近。

可是他的这种行为也是让徐言青更加谨慎,知道附近有一支七八百骑的敌军跟着自己,第二混成团各部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就更加谨慎了,而这也就让安军帅没能找到第二次突袭的机会。

一路看似危险,但是却又平安无事的抵达丹阳后,徐言青按部就班的对丹阳发起进攻。

随后数天。第二混成团以及第四协防团、第五协防团在徐言青的指挥下和丹阳守军发生激战。

攻城第三天后,徐言青麾下第五协防团在第二混成团的强大火力掩护下攻上了城头。虽然最后死伤了百余人后也没能拿下城门,最后功亏一篑被赶了出来。导致第五协防团死伤不小。

但是此战并没有让徐言青失望,反而是让他信心更满。

这一次对丹阳的攻城,他并没有和以往一样只靠着第二混成团的强大火力通过摧毁城墙,然后士兵列队上前通过被摧毁的城墙缺口这种模式攻城,而是尝试了用第二混成团作为火力输出掩护单位,攻城主力则是那些装备刀剑等冷兵器的协防团。

尽管这一次尝试让第五协防团的损失不小,但是却是让徐言青看到了把协防团的战斗力更好发挥出来的方式。

以往余胜军内的协防团都只是非常单纯的辅助兵力,装备冷兵器以及火绳枪,出于成本控制考虑甚至连滑膛洋枪都没给他们装备。而使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