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就是,林家对那些大掌柜、管事们拥有后人难以想象的约束力。

比如家奴出身的那些管事们,林哲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动用家法打死他们,而就算是那些外聘的大掌柜,管事往往也都是为林家服务了数十年,甚至数代人。

他们不仅仅自身为林家服务,而且是一大家子都是在林府商行里做事,而考虑到林家在余姚乃是强悍的地头蛇,就注定了那些大掌柜们除非冒着全家破灭的风险,不然的话一般不会背叛家主。

第十三章 见黄宗汉

林哲对于把家族里的商业事务交给下面的那些掌柜们办理还是比较放心的,当然了不放心也没有办法,因为现在林哲忙着团练的事情,不可能亲自处理家中的商业事务,除了依靠以前的那些掌柜们外,实际上林哲也找不到其人处理这些事情。

安管家给林哲报告的这个缫丝厂,拟定从英国购入机器设备,然后直接到上海租界开办一个蒸汽动力的缫丝厂,如果能够顺利办成的话,这应该是国内第一家蒸汽动力的缫丝厂了。

这国内第一家蒸汽动力机器缫丝厂,这名头好听是好听了,但是面临的难题也更多,比如要购入机器设备就得从从去万里之外的英国订购,为了订购机器前后花费的时间就超过半年还多,花费的资金也不在少数。

此外国内现在根本就找不到几个懂得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更加找不到运营蒸汽动力缫丝厂的管理人员。

所以在林哲制定的前期缫丝厂筹办中,从技术人员再到运营的高级管理人员,其实是打算聘任洋人的,不然的话,他这个缫丝厂根本就办不起来。

在咸丰三年的中国要搞蒸汽动力的缫丝厂,这就代表着一切都是要从头做起,从建厂再到运营,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林家乃是对于当代所有国人来都是新鲜事。

虽然可以预计面对的难度会非常大,但是林哲却是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相反而特地为此准备了大批资金,光光是前期建厂的投资金额就高达十万两银子。

要知道这年头的白银还是很值钱的,金银兑换比例大约在一比十五左右,一英镑大概可以兑换三两白银,也就是,前期投资这个缫丝厂,林哲就是拿出去了三万多英镑,这就算是放在英国那些近代工业国家里,也算是大手笔的投资了。

那么多钱砸出去,林哲自然是希望这个缫丝厂能够挽回林家不断萎缩的生丝业务,同时扩大林家在生丝这个行业里的话语权,只要第一家缫丝厂成功了,那么林家就会迅速筹办第二家,第三家以及更多,最终把林家麾下现有的手工生丝作坊全部换成现代化的蒸汽动力机器缫丝厂。

这是林哲对林家未来的商业发展所作出的规划,简单来还是继续强化林家的主业生丝产业的竞争力,至于林家涉及到的其他产业,比如粮食、木材、造纸等在林家的产业结构里所占的比重不大,次要的,短时间内倒是不用做出过多的改变。

安管家给林哲汇报的这些家族产业的事务并没有占用林哲太多的时间,林哲只是粗略看过后就是放下了。

安管家出去后,他的心思又是回到了明天即将面见黄宗汉的事来。

此番带着余姚县勇营北上,他都非常清楚自己后续肯定是要继续北上的,不过是去浙江西北部还是东北部又或者干脆进入苏南,这就得看黄宗汉的意思了。

毕竟他林哲现在名义上听从黄宗汉调遣的。

除了确定后续要去那里之外,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尽量从黄宗汉那里争取到固定的军费。

余姚县勇营身为团练,之前官方是不承担去固定经费的,余姚和绍兴两地官府都是一次性给予了几千两银子的经费支持,而后续的他们可就不管了。

但是黄宗汉如果想要余姚县勇营去打仗,那么肯定是需要拨给固定的军费的,林哲知道,黄宗汉给是肯定会给的,但是给多少就得看自己了,这每月几百两也是给,每个月几千两也是给。

这能够争取到多少,就得看林哲自己以及后续余姚县勇营的战斗表现了。

初见黄宗汉,此人给林哲的感觉就是平和,但是林哲却是知道,平和只是他的表面,实际上此人不可用表面的和气去判断。

此人和当代的大部分汉族疆臣一样,出身书香门第,由为举人的长兄抚养成人,道光十五年中进士从而正式踏入官场,作为庶吉士,他的起无法和那些一甲进士相比,但是也不算差了,历任兵部主事、军机章京、员外郎、郎中、御史、给事中。后调任广东督粮道,雷琼道,再升任山东、浙江按察使。后升任甘肃布政使,再升云南巡抚,未到任,改任浙江巡抚。

观其出身、官场历程,就可以轻易发现,他就是这个时代里最为典型的文官群体,而且还是仕途非常通畅的那种。

然而天下为官者多了去,但是能够爬到一省巡抚的又能有几个?

如此的人岂可单凭第一面印象就去判断善恶的?

“早闻衡之乃余姚干才,今日一见果真是年轻俊杰啊!”黄宗汉面露着长辈和蔼笑容,初看这人,再听这话,丝毫都感受不到他是一个手握数千万百姓的一省巡抚,反而像是一个家中长辈那样。

不过林哲却是丝毫不敢怠慢,当即道:“中丞大人谬赞了,下官本一介布衣,承蒙大人赏识,这才得以办团练保一方安宁!”

清朝巡抚照例是要加一个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因此林哲称呼黄宗汉一句中丞倒是切当的。

听到林哲这话,黄宗汉也没有太多的表情,而是接着话头道:“我浙江面临的匪患甚重,有更多衡之你这样的人办团练,才能保我浙江千万百姓安宁!”

黄宗汉这话透露出来的是太平军已经给苏南、浙北地区的清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另外一个潜台词也是,现在官军无力,要剿匪就只能依靠各地团练了。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着,而多数时候都是黄宗汉再,林哲在听,这样了半天后,黄宗汉终于是到余姚县勇营上头来。

“你递上来的章程我已经详细看过了,虽然多有不合旧制,但是如今非常时期,多改改也好!”黄宗汉悠悠着:“还有你递上来的几个保举人员,我也一并过了,至于饷银一事,先按照旧例来,暂定月银千两!”

余姚县勇营作为林哲一手主办的团练,其营制各方面和当代国内的其他清军、团练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而黄宗汉也不是什么迂腐的人,他一看就知道这个营制是仿效洋人的军队,不过他也不在意,只要能打仗管它什么营制,能赢就行。

至于保举一事就更不算是什么事了,保举几个七品官真的不值一提。

饷银的话,虽然只有千两银子一个月,让林哲有所失望,但是对此林哲也是有了心理准备,这初来乍到,黄宗汉自然不可能视余姚县勇营是什么强军主力,所以这拨给军费也只是按照普通绿营的标准来。

“如今湖州那边的压力都比较大,你近日就率队北上吧!”黄宗汉的这一句话算是给林哲安排下了后续的去向。

“职部领命!”林哲当即领命而出!

林哲和黄宗汉的这一番谈话,黄宗汉的都是官场的套话,而林哲也不可能对黄宗汉大谈特谈,所以这简短只有十五分钟不到的谈话里,抛开那些毫无营养的废话,主要就是了一件事,那就是黄宗汉让林哲去湖州府布防,堵截太平军对浙北地区的渗透进攻。

出了巡抚衙门后,林哲并没有在杭州城里多停留,直接就是出了城,刚到营地,就是看见毕余同。

“大人,城内送来了不少给养还有饷银!”毕余同话的时候,还给林哲递上了一份单子。

林哲接过单子一看,暗自头,看来这个黄宗汉还是会做人的,这送来的各种给养不少,光是肉猪就有十头,鸡鸭百只,米百石,其余时令菜蔬也不少。这给养对于那些几千上万人的大军来兴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支只有五百多人的余姚县勇营来算是极为丰富了。

哪怕是加上那三百多人的长夫,这一批的给养也足以让他们吃上十天了。

实际上,林哲估算的数字和杭州城那边的官员估算的数字出错非常大,为什么?因为林哲是按照余姚县勇营现在的伙食水平进行估算的,然而杭州那边的官员肯定是按照普通清军进行估算的,他们是按照黄宗汉的半个月份拨给的这一批给养。

除了这一批给养,还有黄宗汉拨给的头两个月饷银,不过黄宗汉好是给两千两,但实际上到手的竟然只有一千六百两。

对此,林哲自然是知道其中缘由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黄宗汉虽然给出的是两千两银子,但是下面的那些官员按照习惯性漂没,只给了八成而已。

对于这些官场上的陋习,林哲虽然皱眉,但是也不会大发雷霆,这年头那些当官的都是这么玩的,就算他林哲找到黄宗汉面前,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依靠官方拨给经费和补给是不现实的,林哲从来就没有指望过依靠官方经费来供养自己的这支军队。

要想活下去,还得自力更生,怎么自力更生?自然是去敲诈那些当地大户,地方官府啊!

拿到了杭州方面的这些给养,林哲当即下令给部队加餐!

当天,余姚县勇营的士兵们不单单吃了个饱,而且还人人都分的了数两的大肥肉,吃的士兵们心里大叹:这来给林哲当兵算是当对了,就凭这天天能吃饱,三天两头还还能吃上肉的日子,恐怕是家里的那些地主老财也比不上吧!

这还的确是事实,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别天天米饭管饱还有肉吃了,就算是粗粮都不一定吃得饱,绝大部分民众的最大人生追求就是能够吃饱饭,即便是乡下的地主家里,也不可能天天吃白米饭的。

酒足饭饱后的余姚县勇营次日一大早就开拔,这一次他们直奔湖州而去。

第十四章 自筹军费

湖州府,位于浙江最北端的,东临太湖,西部就是天目山脉为主的一大片丘陵地区,该府的东部、南部地区乃是典型的长三角平原地区,然而西部地区却是丘陵山区。

地形也就造就了湖州的农业极为发达,乃是传统意义上的鱼米之乡,而湖州的生丝更是闻名国内外,乃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生丝产区,林家就在湖州各地开设了多个主营生丝的货栈商行。

当然了,现在对于林哲来,湖州的农业发不发达,经济情况如何他是不关心的,他最关心的是该地的军事战略地位。

由于湖州乃是浙北门户,同时西部都是丘陵山区,这也就造成了太平军如果想要从苏南、浙北交界地区大举进入浙北的话,最便利的方向自然就是拿下湖州,尤其是湖州府东部,靠近太湖的长兴、乌程、归安三县。

只要能够拿下这三个地区,那么就可以绕过浙江西北部的大片丘陵地,从而可以一马平川的直抵嘉兴、杭州两地。

如此也就造就了湖州最北端的长兴县虽然抵地势平坦,从军事角度而言不适合防守,但是依旧被清军乃至太平军视为浙北地区的战略重镇。

清军之前一度在这里驻扎了高达三千多名的清军,不过随着清军在金陵建立江南大营,在苏州那边也急需兵力,同时还需要防备太平军从浙江西北部的丘陵山区进行渗透作战,所以该地的清军陆续被抽调。

等林哲抵达长兴县的时候,该地已经只剩下了千人不到的清兵,而且还都是不中看更不中用的绿营兵。

城外的林哲可以看见不远处城墙上的清军似乎如临大敌,似乎对自己等人的到来抱有极大的防备,或者是恐慌!

林哲招了招手,旁边的王吕云策马上前,林哲开口道:“把巡抚大人的书信送进去,让他们立即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城休整驻扎!”

林哲话的语气和以往一样平淡,旁边的王吕云当即道:“是,大人!”

而后,他就是带着亲卫队的几名骑兵上前,很快就是把书信给送了进去,不多时,一个同样穿着官袍的武将就是出了城门。

“下官见过林大人!”来人是一个年约四十的武将,看官袍应该是守备!

当即林哲就是和他交谈了起来,得知此人乃是浙江巡抚标的正五品守备,驻扎长兴的清军就是浙江巡抚标的其中一个营。

只是是一个营,不过这个营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营,因为人数太多,很明显,战争时期里黄宗汉也是大力整顿麾下的巡抚标,连超规模扩编都搞出来了,但是能不能打就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当林哲进城后,看到的这个营士兵老的老,少的少,要站姿没站姿,甚至连蹲坐躺着的人看起来都是显得慵懒无比就知道,这样的一个营恐怕打起来第一时间就会撒脚丫子逃跑吧。

怪不得黄宗汉要让自己来湖州长兴,看来他也知道自己麾下的这个营靠不住吧!

林哲带着部队进驻后,原来的清军就是走了,临走前林哲问了几句,那几个带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